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及子宫外多发性脂肪平滑肌瘤一例
1
作者 许阡 袁静 安圆圆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脂肪平滑肌瘤较为罕见,同时存在多处子宫及子宫外脂肪平滑肌瘤更是极为罕见。报告1例患者因超声检查考虑右侧卵巢畸胎瘤可能入院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子宫右后壁肌壁间外突结节、阑尾末端实性肿物及膀胱后壁脏层腹膜实性肿物,术后组织... 脂肪平滑肌瘤较为罕见,同时存在多处子宫及子宫外脂肪平滑肌瘤更是极为罕见。报告1例患者因超声检查考虑右侧卵巢畸胎瘤可能入院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子宫右后壁肌壁间外突结节、阑尾末端实性肿物及膀胱后壁脏层腹膜实性肿物,术后组织学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均提示符合脂肪平滑肌瘤。脂肪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子宫,子宫外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生可能归因于妇科手术后的种植。子宫及子宫外的脂肪平滑肌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因其影像学显示有类似脂肪组织特征,尤其是肿物邻近附件区时,更易误诊为卵巢畸胎瘤,需引起重视,必要时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子宫及子宫外脂肪平滑肌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但有恶性转化或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共存的风险,术后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瘤 脂肪瘤 子宫 阑尾 腹膜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小檗碱联合阿奇霉素对小鼠腹腔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生物被膜感染的体内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健 周煜清 +1 位作者 李智欢 吴志红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er)联合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被膜早期(biofilm,BF)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输液管为载体,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实验菌株,体外培养形成早期金...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er)联合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被膜早期(biofilm,BF)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输液管为载体,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实验菌株,体外培养形成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建立小鼠腹腔生物被膜感染模型。建模后立即给予药物干预,分为Ber组(30 mg/kg)灌胃、AZM组(30 mg/kg)腹腔注射、Ber(15 mg/kg)灌胃+AZM(15 mg/kg)组腹腔注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24 h后取出载体,根据连续稀释法对载体表面进行活菌计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特征变化,载体周围组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在药物作用24 h后,对载体进行表面菌落计数,单独给药组及联合给药组菌落数都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Ber+AZM组菌落数较Ber、AZM组单独给药组显著变少(P<0.01);空白对照组SEM观察BF生长形态均比Ber、AZM、Ber+AZM组形成的BF稠密且繁多;AZM组较Ber组稀疏;Ber+AZM组BF基本被清除,只见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腹腔感染组织病理学表现空白对照组炎症最为明显,Ber+AZM组只见轻度的炎症反应。结论:Ber对小鼠腹腔SA感染早期BF的形成具有干扰作用,其与AZM联合给药明显增强对小鼠腹腔SA早期BF感染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腹腔 生物被膜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檗碱 阿奇霉素 联合用药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郝世军 王卫军 +1 位作者 李剑锋 王怡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5月对16例未腹透的尿毒症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置管.气腹后,观察全腹腔,先将腹透管置于腹腔,末端固定于腹腔底部,然后将腹透管由旁侧5 mm插管处引出,使内...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5月对16例未腹透的尿毒症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置管.气腹后,观察全腹腔,先将腹透管置于腹腔,末端固定于腹腔底部,然后将腹透管由旁侧5 mm插管处引出,使内涤纶套刚好在腹膜外,无须荷包缝合,术后自行生长闭合.同时对手术粘连、疝、卵巢囊肿或较多的大网膜予以相应处理.同期对6例已腹透的患者反复引流不畅判定有大网膜包裹,腹腔镜下行超声刀切除,并固定末端.结果 16例首次置管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26.8 min(25~40 min),6例大网膜包裹手术操作时间平均38.6 min(30~46 min).术后1 d内排气,肠功能恢复满意.无腹腔脏器损伤、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首次置管者16例随访2年,均未发生大网膜包裹,未发生漂移;6例大网膜包裹随访2年,均未发生再次大网膜包裹,未发生漂移,无渗漏.结论 腹腔镜手术内固定有效防止漂管,对清除已包裹透析管的大网膜和预防包裹有良好效果,但由于无荷包缝合容易出现渗漏,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尿毒症 腹膜透析
下载PDF
诊断性腹腔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树荣 范宗江 +1 位作者 陈卫华 田学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3年第2期53-54,共2页
目的:评价诊断性腹腔镜的检查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提高腹部疑难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58例腹部疑难疾病患者的腹腔镜检查情况,其中腹水原因待查35例,腹水+腹部包块23例。结果:58例患者中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31例,恶性腹膜间皮... 目的:评价诊断性腹腔镜的检查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提高腹部疑难疾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58例腹部疑难疾病患者的腹腔镜检查情况,其中腹水原因待查35例,腹水+腹部包块23例。结果:58例患者中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31例,恶性腹膜间皮瘤23例,腹膜转移癌2例,盆腔结核及慢性盆腔炎各1例。不同疾病在腹腔镜下有不同表现。操作时间25-70min,平均38min。并发症为活检处出血4例,其中3例为自限性出血,1例经局部喷洒凝血酶后停止,术后伤口漏水5例。对腹腔镜下有肯定判断的12例患者同时进行治疗。结论:腹腔镜检查具有安全、简便、微创、痛苦小、确诊率高等优点。诊断性腹腔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诊断 结核性腹膜炎 恶性腹膜间皮瘤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不同分流管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洪渠 张旺 +1 位作者 闫适 沈红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51-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流管应用于管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iNPH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国际和日本iNPH诊疗指南诊断为很可能或... 目的探讨不同分流管应用于管脑室-腹腔(V-P)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iNPH患者6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按国际和日本iNPH诊疗指南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iNPH,术前均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放液试验阳性,均采用V-P分流术进行治疗;按分流管型号的不同,使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50例(可调压抗虹吸组),不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19例(抗虹吸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69例iNPH患者在随访时有8例失访,余6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 6%(51/61)。可调压抗虹吸组45例患者疗效(显效62. 2%,有效24. 5%,无效13. 3%)明显优于抗虹吸组16例患者(显效18. 7%,有效56. 3%,无效2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6);性别、年龄、病程分期以及术前腰穿脑脊液压力对术后疗效并无显著影响(P均> 0. 05),可调压抗虹吸管是影响V-P分流术疗效的有利因素(P <0. 01)。结论 V-P分流治疗iNPH安全、有效;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临床疗效较佳,可作为首选,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鉴于资料有限,尚未发现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术前脑脊液压力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压力脑积水 特发性 抗虹吸分流管 可调压 脑室-腹腔分流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