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鲫鱼外寄生车轮虫的记述及一新种描述(英文)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发辉 赵元莙 唐安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40,共6页
报道了寄生于重庆地区淡水养殖鲫鱼鳃上的车轮虫属 2种 ,小车轮虫属 1种 ,其中 1新种和中国 2新纪录种。文中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新种 (包括成体与幼体分裂期 )及新纪录种附着盘的银染标本照片及齿体的线条图。粗钩车轮虫 ,新... 报道了寄生于重庆地区淡水养殖鲫鱼鳃上的车轮虫属 2种 ,小车轮虫属 1种 ,其中 1新种和中国 2新纪录种。文中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新种 (包括成体与幼体分裂期 )及新纪录种附着盘的银染标本照片及齿体的线条图。粗钩车轮虫 ,新种Trichodinapachyhamatasp .nov .(图 2~ 6 )宿主及寄生部位 :鲫鱼Carassiusauratus的鳃 ;采集地 :重庆市沙坪坝天星桥农贸市场 ;采集时间 :2 0 0 2年 12月 ;模式标本 :正模CQ 2 0 0 2 12 10 0 1,副模CQ 2 0 0 2 12 10 0 2 ,保存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市动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标本收藏中心。刺纹车轮虫TrichodinacentrostrigataBasson ,VanAs&Pa perna ,1983;卡普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carpiDuncan ,1977中国新纪录宿主及寄生部位 :鲫鱼Carassiusauratus的鳃 ;采集地 :重庆市沙坪坝梨树湾 ;采集时间 :2 0 0 2年 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虫 采集地 寄生部位 重庆地区 鲫鱼 梨树 幼体 新纪录种 模式标本 新种
下载PDF
钟形钟虫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施心路 余育和 沈韫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8,共5页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钟形钟虫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 ,分别给出活体及蛋白银制片后标本的鉴别特征及表膜下纤维系统。本种活体鉴定主要特征为虫体呈宽钟状 ,细胞质不透明 ,镜下明显可见有散布的脂滴存在。蛋白...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钟形钟虫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 ,分别给出活体及蛋白银制片后标本的鉴别特征及表膜下纤维系统。本种活体鉴定主要特征为虫体呈宽钟状 ,细胞质不透明 ,镜下明显可见有散布的脂滴存在。蛋白银制片特征为口器明显呈横位 ,第 1(P1)和第 2咽膜 (P2 )汇合后形成的短咽膜弯曲程度较甚。纵向纤维粗壮而稀疏 ,40— 5 0条 ;口围盘纤维网粗壮 ,呈轮辐状排布 ,相邻两轮辐外部末端多呈闭合态 ;第 3咽膜 (P3)由 3排毛基索组成 ,其靠近P2 侧的一列毛基索在P1与P3 的汇合处终止 ,其长度只及另外两条毛基索长度的一半 ,故由P1和P3 汇合后所组成的咽膜共由 5排毛基索构成。对以上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形钟虫 形态学 表膜下纤维系统 缘毛目 纤毛虫
下载PDF
螅状独缩虫(Cachesium polypinum)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锡元 孙翀 +6 位作者 晏婷婷 吴海 郑翌 李晓迎 缪炜 余育和 沈韫芬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武汉的汉口 (CP_1)、汉阳 (CP_2 )和武昌 (CP_3)三个地区缘毛类的螅状独缩虫 (Cachesiumpolypinum)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动物存在广泛的变异 ,三个地域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为 0 .6 52 2...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武汉的汉口 (CP_1)、汉阳 (CP_2 )和武昌 (CP_3)三个地区缘毛类的螅状独缩虫 (Cachesiumpolypinum)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动物存在广泛的变异 ,三个地域群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为 0 .6 52 2~ 0 .7385(平均值为 0 .6 92 1) ,各群体之间遗传相似度大小依次为 :CP_2—CP_3>CP_1—CP_2 >CP_1—CP_3。本文对这些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和以RAPD技术研究缘毛类等动物遗传多样性的意义作了分析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螅状独缩虫 原生动物 遗传多样性 RPAD分析
下载PDF
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及形态发生 被引量:4
4
作者 施心路 余育和 沈韫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8,T001,T002,共8页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 :(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 ,生发毛基索 (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 ,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 (P′3)和第二咽膜 (P′... 利用蛋白银技术研究了螅状独缩虫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发生。结果表明 :(1)在大核形态尚未出现明显变化时 ,生发毛基索 (GK)的前端即出现原基 ,随后原基增生扩大。最早出现的是两条将来分别演化为新仔虫第三咽膜 (P′3)和第二咽膜 (P′2 )的原基带 ,随后出现的是位于外侧的新仔虫的单毛基索 (HK′)。同时 ,新仔虫的第一咽膜 (P′1)也开始由老单毛基索 (HK)复制 ,并在细胞分裂后期与老结构分离 ;(2 )大核在虫体分裂过程中由长带状逐渐缩短变粗至扁圆形 ,于虫体即将分开时迅速拉长 ,然后分裂为二个新大核 ;小核分裂先于大核 ,在两仔虫口纤毛器即将分开时完成 ;(3)原帚胚及柄归属老仔虫 ,新仔虫的帚胚在虫体分裂后逐渐形成 ,柄内肌丝则在柄鞘形成后逐渐长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 纤毛虫 螅状独缩虫 表膜下纤毛系 形态发生
下载PDF
寄生于重庆地区鲢、鳙及草鱼五种外寄生车轮虫的描述(英文) 被引量:15
5
作者 陶燕飞 赵元莙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4-789,共6页
对采自重庆地区寄生于鲢、鳙及草鱼鳃上的5种外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形态学及分类学研究,其分别隶属于:车轮虫属、小车轮虫属及三分虫属,其中包含1新种和中国2新纪录。即钝圆车轮虫Trichodina obtusiformissp . nov .,急尖车轮虫T. acutaLom... 对采自重庆地区寄生于鲢、鳙及草鱼鳃上的5种外寄生车轮虫进行了形态学及分类学研究,其分别隶属于:车轮虫属、小车轮虫属及三分虫属,其中包含1新种和中国2新纪录。即钝圆车轮虫Trichodina obtusiformissp . nov .,急尖车轮虫T. acutaLom,1961,显著车轮虫T. nobilisChen ,1963,周丛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epizootica( Rabbe ,1950)Sramek-Husek ,1953和大型三分虫Tripartiella macrosomaBasson & Van As ,1987。文中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新种及已知种的附着盘银染标本之显微照片及齿体线条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门 缘毛目 车轮虫科 新种 淡水鱼
下载PDF
一种淡水缘毛类纤毛虫——沟钟虫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施心路 王文敬 +1 位作者 刘桂杰 彭晓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0-545,共6页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一淡水缘毛目纤毛虫——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钟虫的活体个员自然伸展时外形较稳定,并呈明显的倒置钟状,长宽约为50—85μm×40—75μm;口围缘完全外展时为虫体最宽处;伸缩泡一个,较大,位于口围唇下方及口前庭的左侧。胞质均匀而透明,无脂肪滴存在,游泳体呈圆柱形。细胞表面横纹从口围唇到反口纤毛环为74—78条,自反口纤毛环到帚胚为18—24条。大核呈大幅度盘绕的长肠状,两端高度弯曲,纵贯于细胞内。蛋白银制片后表膜下纤维系特征为:虫体纵向纤维稀疏而粗壮,37—42条,似灯笼状;口围盘纤维呈典型的倾斜态分布,并呈放射状排列。第三咽膜(P3)在近口末端处呈明显的分离态,可视为该物种重要的分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 纤毛虫 沟钟虫 形态学 表膜下纤维系
下载PDF
小球藻绿钟虫——中国东北淡水生缘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学重述(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敬 施心路 胡晓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17-822,共6页
小球藻绿钟虫 (VorticellachlorellataStiller ,194 0 )采自哈尔滨附近水域。本文在活体观察基础上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其形态学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该种染色后的特征。小球藻绿钟虫因其细胞内充满共生小球藻呈鲜绿色而得名。该种自... 小球藻绿钟虫 (VorticellachlorellataStiller ,194 0 )采自哈尔滨附近水域。本文在活体观察基础上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其形态学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该种染色后的特征。小球藻绿钟虫因其细胞内充满共生小球藻呈鲜绿色而得名。该种自然伸展时呈稳定的矮钟状 ,体长 5 3- 6 3× 4 1- 6 2 μm ;大核“J”型 ,两端明显盘绕 ,纵贯于体内。细胞表面具横纹 ,蛋白银制片后可见从口围唇到反口纤毛环之间有 33- 36条纹 ,从反口纤毛环到帚胚有条纹 15 - 18条 ;第三咽膜 (P3)由三列毛基列组成 ,最内侧一列长度仅是另外两列的一半 ,并显著分离 ;口围盘纤维斜向并呈轮辐式放射状排列 ,纤维末端分叉。通过对本文描述的绿色钟虫—小球藻绿钟虫的研究 ,发现对绿色钟虫的描述与归属问题仍存在一些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形态学 蛋白 银染色 细胞表面 体内 细胞内 小球藻 大核 活体观察
下载PDF
灰盔累枝虫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齐桂兰 施心路 冯伟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4-449,共6页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灰盔累枝虫(Epistylisgalea)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该种主要鉴别特征为:活体个员的表膜柔软,虫体充分伸展时呈倒长锥形,体长200—300μm,体宽70—90μm;大核“J”字形,呈纵位。单一伸缩泡,... 利用活体观察及蛋白银染色技术对灰盔累枝虫(Epistylisgalea)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该种主要鉴别特征为:活体个员的表膜柔软,虫体充分伸展时呈倒长锥形,体长200—300μm,体宽70—90μm;大核“J”字形,呈纵位。单一伸缩泡,直径21—25μm,背位。纵向纤维细密。口围盘纤维呈网状,与纵向纤维直接相连,并在整体上呈兜网状。与本属其他相近种相比,本种第3咽膜(P3)明显要长,其后1/3超出第1咽膜后继续向下呈弧形弯曲。本文对该种上述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及其与相近种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 淡水纤毛虫 灰盔累枝虫 形态特征 表膜下纤维系
下载PDF
海洋固着缘毛类纤毛虫——聚缩虫两新种(原生动物,纤毛门) 被引量:3
9
作者 季道德 宋微波 Alan WARREN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2-705,共4页
报道了采自青岛沿海的聚缩虫两新种,倪氏聚缩虫Zoothamnium niisp.nov.和王氏聚缩虫Z.wangisp.nov.。两者分别以下列组合的性状区别于所有已知种:倪氏聚缩虫为双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69~88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3条平行等长的... 报道了采自青岛沿海的聚缩虫两新种,倪氏聚缩虫Zoothamnium niisp.nov.和王氏聚缩虫Z.wangisp.nov.。两者分别以下列组合的性状区别于所有已知种:倪氏聚缩虫为双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69~88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3条平行等长的动基列组成。王氏聚缩虫为单层口围缘、交替式分枝、108~135环的总银线数以及口区小膜3由两条错位排列的动基列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缘毛目 聚缩虫 新种 纤毛图式
下载PDF
四种缘毛目纤毛虫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季道德 宋微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5,共7页
为对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 4种缘毛目纤毛虫 (双缘聚缩虫、羽状聚缩虫、共栖聚缩虫类似种和拟杯状伪钟虫 )迄今不甚明了的部分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在光镜下不同外观的表膜显示了基本相似的超微结... 为对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 4种缘毛目纤毛虫 (双缘聚缩虫、羽状聚缩虫、共栖聚缩虫类似种和拟杯状伪钟虫 )迄今不甚明了的部分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1)在光镜下不同外观的表膜显示了基本相似的超微结构 :均由 3层单位膜 (细胞膜和表膜泡内、外膜 )构成 ,差别仅在于表膜泡的厚度有所不同。 (2 )大核均为致密性核 ,核内染色质呈团块状密集排布 ,核仁数目较少 ,为椭球状或球状 ;小核也为致密性结构 ,染色质呈不规则的凝聚态。 (3 )帚胚由双层的原生质膜和穿越双层膜并排列紧密的毛基体以及位于中心的肌丝组成。 (4 )柄内具众多均匀分布、平行于柄肌的微管 ;柄肌由双层膜包被 ,其内一侧为高度凝聚的肌丝 ,另一侧则分布有众多的线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 纤毛虫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厚盘累枝虫表膜下纤维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桂兰 刘桂杰 施心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34-1735,共2页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厚盘累枝虫的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表膜下纤维系包括口纤毛器和表膜下纤毛系。口纤毛器的结构为:复毛基索和单毛基索逆时针旋转1.75圈进入前庭,第1咽膜的3列毛基索均与复毛基索相连,第2咽膜仅中...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厚盘累枝虫的表膜下纤维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表膜下纤维系包括口纤毛器和表膜下纤毛系。口纤毛器的结构为:复毛基索和单毛基索逆时针旋转1.75圈进入前庭,第1咽膜的3列毛基索均与复毛基索相连,第2咽膜仅中间的一列毛基索与复毛基索相连;3列咽膜中第2咽膜最先终止,第3咽膜位于第2咽膜一侧的一列毛基索最先终止;微丝网结构末端发达。表膜下纤毛系包括环状纤维和纵长纤维:环状纤维帽状,包括相连续的内外2层;纵长纤维细密,起始于复毛基索的下方,在前庭入口处形成一明显的缺口,其余部分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纤毛虫 厚盘累枝虫 表膜下纤维系
下载PDF
共栖于对虾体表的致病性纤毛虫Ⅰ.(纤毛动物门,缘毛目)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采用现代通行的蛋白银染色法及Foissner干银法对共栖在对虾体表的钟虫属11种致病性纤毛虫做了形态分类学研究。报道了5种国内新记录。对所涉种类的银线系及纤毛下器做了首次揭示与描述,并列表对诸种的分类特征进行了统计学界定。
关键词 黄栖 对虾 纤毛虫 致病性 缘毛目
下载PDF
共栖于对虾体表的致病性纤毛虫Ⅱ.(纤毛动物门,缘毛目)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4期45-55,共11页
作为系列报道的第二部分记述了黄渤海区共栖于对虾体表的3属15种缘毛类纤毛虫,其中包括8种国内新记录及聚缩虫属的一新种——拟钩虾聚缩虫。文中对所涉种类的形态学特征做了概括性描述及图示,以期为对虾养殖中病原的调查鉴定及进一步的... 作为系列报道的第二部分记述了黄渤海区共栖于对虾体表的3属15种缘毛类纤毛虫,其中包括8种国内新记录及聚缩虫属的一新种——拟钩虾聚缩虫。文中对所涉种类的形态学特征做了概括性描述及图示,以期为对虾养殖中病原的调查鉴定及进一步的动物区系研究提供一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体表 纤毛虫 致病 缘毛目
下载PDF
共栖于对虾体表的致病性纤毛虫Ⅲ.(纤毛动物门,缘毛目)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本文为系列报道的第三部分,记述了黄渤海区共栖于对虾体表的5属12种缘毛类纤毛虫,包括一新种,一新亚种(上村累枝虫,海洋透明鞘居虫)及7种国内新记录。文中描述了诸种的形态学特征并列表给出了其主要分类性状的统计学资料。
关键词 纤毛虫 缘毛目 分类 对虾 致病性
下载PDF
凯氏聚缩虫(Zoothamnium kentii Grenfell,1884)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统的研究
15
作者 齐桂兰 施心路 许恒龙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1-54,共4页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凯氏聚缩虫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 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群体呈不规则的双叉型分支;个员完全伸展时宽钟形,体长60-80μm, 体宽40~50μm,口围盘宽40-50μm;伸缩泡单一,顶位;大核“C”形,...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凯氏聚缩虫的形态学和表膜下纤维系统进行了研究. 该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群体呈不规则的双叉型分支;个员完全伸展时宽钟形,体长60-80μm, 体宽40~50μm,口围盘宽40-50μm;伸缩泡单一,顶位;大核“C”形,横位;P2和P3终止后P1继续向胞口的深处延伸,但末端较为平直并不发生明显的弯曲,三列毛基索在终止处向外分散;口围盘纤维碟状;纵长纤维较粗,整体呈现网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毛目 纤毛虫 凯氏聚缩虫 形态学 表膜下纤维系统
下载PDF
天津扉门虫属二新种记述(缘毛目:鞘居科)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振康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6-9,共4页
本文报道了在天津市发现并鉴定的扉门虫属二新种。波缘扉门虫,Thuricola limbata sp.nov.鞘呈花瓶形,鞘口边缘呈较大波浪形.歪扉门虫,Thuricola anomola sp. nov.,鞘形不规则,中部膨大。鞘前端1/4为一歪斜的颈部。
关键词 续毛目 鞘居科 扉门虫属 新种
下载PDF
重庆地区泥鳅体外寄生车轮虫的形态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杨 赵元莙 唐发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9期1677-1680,共4页
在重庆地区鱼类寄生虫的调查过程中,从淡水鱼泥鳅的鳃上获得四种外寄生车轮虫,经鉴定隶属车轮虫科(Trichodinidae)、车轮虫属(Trichodina),含1车轮虫未定种Trichodina.sp.和3已知种,即:适度车轮虫(Trichodina modesta Lom,1970),斜齿车... 在重庆地区鱼类寄生虫的调查过程中,从淡水鱼泥鳅的鳃上获得四种外寄生车轮虫,经鉴定隶属车轮虫科(Trichodinidae)、车轮虫属(Trichodina),含1车轮虫未定种Trichodina.sp.和3已知种,即:适度车轮虫(Trichodina modesta Lom,1970),斜齿车轮虫(Trichodina lechriodentata Zhao & Tang,2007)及拟黑色车轮虫(Trichodina paranigra Tang et al,2005)。车轮虫的形态学特征统计采用Lom(1958)倡导的统一特定方法,齿体的定位描述则采用Van As & Basson(1989)和Tang,Zhao & Chen(2005)改进的方法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门 缘毛目 车轮虫属 泥鳅 重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