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Kuqa foreland basin with Persian Gulf Basin in salt tectonics 被引量:1
1
作者 Guimei WAN Liangjie TANG Wenzheng JIN 《Global Geology》 2007年第2期156-165,共10页
Compared Kuqa foreland basin with Persian Gulf Basin in development of salt layers, salt tectonic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alt tectonics and hydrocarb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alt diapirs are relative to hydroc... Compared Kuqa foreland basin with Persian Gulf Basin in development of salt layers, salt tectonic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alt tectonics and hydrocarb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alt diapirs are relative to hydrocarbon. Searching salt diapirs and related traps in Kuqa foreland basin is important.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salt tectonic in Kuqa foreland basi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Hormuz Series, but similar to that of Lower Fars Series/Gachsaran Formation. Inspired by the role of salt tectonics of Lower Fars Series/Gaehsaran Formation i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authors considered that the exploration below salt layer should be enforced, and the traps below salt layer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Kuqa foreland basin would be found where salt layer is thicker. On the contrary, the traps should be found both above and below the salt layer in front of the northern mountain where salt layer is thin. 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source rocks are rich in this area with great exploration pro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qa foreland basin persian gulf basin salt tectonics COMPARISON
下载PDF
Prototypes,modifications,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variations in basins influenced by Tethyan evolutio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ersian Gulf Basin and the Sichuan Basin 被引量:3
2
作者 Zhiliang HE Zhijun JIN +7 位作者 Shuangjian LI Guoping BAI Xueyan LV Jinrui GUO Jian GAO Jinyin YIN Yingqiang LI Dingye Z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871-2897,共27页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ethyan realm serve a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petroleum geology community at home and abroad.Both the Persian Gulf Basin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Sichua...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ethyan realm serve a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petroleum geology community at home and abroad.Both the Persian Gulf Basin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Sichuan Basin in China,situated o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ides of the Tethyan realm,respectively,record the whole geological process of the opening and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s,the Paleotethys,and the Neotethys sequentially,exhibiting anomalous hydrocarbon enrich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late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Tethyan realm,this study dissects the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both basins.Followed by a systematic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enrichment in the process of plate breakup and convergence in the Tethyan realm,this study proposes petroleum exploration targets in the realm.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Since the Meso-Neoproterozoic,the Persian Gulf Basin and the Sichuan Basin have undergone similar tectonic evolution in the early stage but different in the late stage.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Paleotethys,and Neotethys oceans,both basins experienced multi-stage development and modification,forming two major extension-convergence cycles.Consequently,both basi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vertical orderly superimposition of various basin prototypes in the order of rift-intracratonic basin(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foreland.(2)The fact that the Tethyan realm was long located at medium-low latitudes and the local anoxic environment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plate breakup and convergenc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extensive source rocks.The source rocks are predominantly distributed in underfilled rifts and deep depressions that were connected to the ocean in the unidirectional continental breakup process;basin-slopes and intra-shelf basins o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s;basinal lows within intracratonic basins,and underfilled foredeeps in foreland basins.The favorable areas for the forma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include platform margins,submarine highs and paleo-uplifts within platforms,and fault zones.The evaporite cap rocks,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the basin evolutionary stages and global dry-hot events,are critical for large-scale hydrocarbon preservation.(3)Under the influence of Tethyan evolution,the Persian Gulf Basin and the Sichuan Basin share similar primary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enrichment.The moderate tectono-sedimentary differentiation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rototype basin superimposition,as well as the spatio-temporal matching of elements critical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are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The macroscopic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dictated by source rock-cap rock assemblages,while the local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s governed by trap-reservoir assemblages.The critic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in the Persian Gulf Basin and the Sichuan Basin include plate size and position,basement stability,eustatic movement,paleoclimate,and tectonic transformation.Besides,different tectonic modification intensiti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e,enrichment degree,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hyan realm Unidirectional breakup and convergence basin prototyp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Hydrocarbon enrichment Exploration target persian gulf basin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波斯湾盆地碳酸盐岩缓坡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
3
作者 刘小龙 程涛 +3 位作者 苗顺德 张鑫 郭志峰 柳万春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2,共9页
通过井震资料分析,对波斯湾盆地上白垩统碳酸盐岩缓坡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缓坡的沉积模式、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波斯湾盆地上白垩统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划分为内缓坡、中... 通过井震资料分析,对波斯湾盆地上白垩统碳酸盐岩缓坡储层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研究区碳酸盐岩缓坡的沉积模式、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波斯湾盆地上白垩统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划分为内缓坡、中缓坡与外缓坡,内缓坡可进一步划分为萨布哈、潮坪、潟湖、潮缘滩、浅滩、滩间海沉积微相。浅滩相与潮缘滩相为有利储层发育带,其滩体的识别与预测对该区油气勘探至关重要。浅滩岩相主要为生屑灰岩,潮缘滩岩相主要为生屑云岩。地震相方面,碳酸盐岩滩体呈透镜状,地震反射具一定的前积结构,一般为弱振幅。测井相上,滩体表现“三高两低”特征。波斯湾盆地晚白垩世挤压形成的古地貌高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展布及发育程度,该认识可为波斯湾盆地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碳酸盐岩缓坡 浅滩 沉积模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中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被引量:19
4
作者 高计县 田昌炳 +3 位作者 张为民 宋新民 王玉玺 刘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4-316,共13页
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是波斯湾盆地最主要的储集层之一,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礁滩相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含生屑泥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表生期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和基质微孔。储层多呈层状展布,横向上... 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是波斯湾盆地最主要的储集层之一,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礁滩相生物礁灰岩、生屑灰岩和含生屑泥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铸模孔、表生期组构选择性溶蚀孔洞和基质微孔。储层多呈层状展布,横向上连续,边界受沉积相带约束;纵向上发育多套致密隔夹层,呈强非均质性。储层发育与保存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碳酸盐岩缓坡背景下发育的生物礁和生屑滩空间分布受盆地基底古构造格局控制,是优质储层分布相带。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相带迁移和成岩作用差异,导致优质孔渗层与致密隔夹层交互发育。构造圈闭发育与油气充注时间的耦合有效抑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的破坏,是储层得以保存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 Mishrif组 中白垩统 波斯湾盆地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与波斯湾盆地盐构造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万桂梅 汤良杰 +2 位作者 金文正 李生青 吴月风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9-66,共8页
通过对库车前陆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盐层发育状况、盐构造特征以及盐构造与油气关系的对比研究,认为盐底辟构造与油气密切相关。库车前陆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应注重寻找盐底辟构造,以及与其相关的圈闭。库车前陆盆地盐构造的形成机制与波... 通过对库车前陆盆地和波斯湾盆地的盐层发育状况、盐构造特征以及盐构造与油气关系的对比研究,认为盐底辟构造与油气密切相关。库车前陆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应注重寻找盐底辟构造,以及与其相关的圈闭。库车前陆盆地盐构造的形成机制与波斯湾盆地下法尔斯组/加奇萨兰组相似,与霍尔姆兹组不同。根据波斯湾盆地下法尔斯组/加奇萨兰组盐构造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认为库车前陆盆地南部盐层较厚的地区应加强盐下勘探的力度,寻找盐下圈闭。北部山前盐层欠发育地区应注重寻找盐上圈闭,同时兼顾盐下圈闭。库车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应该有很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波斯湾盆地 盐构造 对比
下载PDF
伊拉克Y油田上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及其测井响应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扬 刘波 +5 位作者 田昌炳 高计县 李保柱 王玉玺 刘建强 田泽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5,共8页
上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是波斯湾盆地重要的储集岩。以伊拉克东南部的Y油田为例,综合岩石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毛管压力测试以及测井等资料对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及其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生... 上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是波斯湾盆地重要的储集岩。以伊拉克东南部的Y油田为例,综合岩石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毛管压力测试以及测井等资料对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及其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生屑灰岩、生物礁灰岩、泥晶生屑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云质灰岩和泥晶灰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溶)孔、铸模孔、生物体腔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和泥晶间微孔隙,局部发育微裂缝;岩心孔隙度主要为8%~28%,气测渗透率主要为1×10^(-3)~100×10^(-3)μm^2,为孔隙型中高孔、中高渗透储层;储层发育粒间(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粒间(溶)孔-晶间孔、微孔-铸模孔-晶间孔共4种孔隙结构类型。优质储层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高中子孔隙度、低密度和高电阻率特征。研究区Mishrif组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发育与下降半旋回关系密切,并受控于原始沉积环境,同生期选择性溶蚀作用、埋藏期暴露溶蚀作用以及埋藏期胶结作用是储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孔隙类型 测井响应 Mishrif组 波斯湾盆地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27
7
作者 贾小乐 何登发 +1 位作者 童晓光 王兆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3期8-22,6,共15页
以波斯湾盆地已发现的54个大气田数据为基础,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大气田逐个进行解剖,探讨了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气源主要为志留系Gahkum组和Qusaiba热页岩段及白垩系的Ka... 以波斯湾盆地已发现的54个大气田数据为基础,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大气田逐个进行解剖,探讨了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波斯湾盆地大气田的气源主要为志留系Gahkum组和Qusaiba热页岩段及白垩系的Kazhdumi组,主要储集于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中,受下三叠统Sudair组致密灰岩区域盖层、上侏罗统提塘阶Hith组硬石膏盖层和下—中新统下Fars组(Gachasaran组)蒸发岩系等封盖,在构造圈闭的环境下聚集成藏。区域上大气田主要分布于两个大区:前陆带和被动大陆边缘区,不同地区天然气富集的层系不同。天然气的分布主要受4个因素的控制,即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与热演化,储层有利的储集条件,优质的区域和直接盖层,以及侧向挤压、盐流动、基底断裂等构造因素。这些因素控制了天然气的分布区域和天然气聚集的层位。预测有利勘探区为:一是"老区"的构造型勘探目标;二是"老区"的非构造型勘探目标;三是"新区"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田 含油气系统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波斯湾盆地
下载PDF
全球三大富油气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明辉 白国平 +5 位作者 潘龙 陶崇智 牛新杰 蒋子文 白建朴 郑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33-1243,共11页
波斯湾盆地、东委内瑞拉盆地和西加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前陆盆地。根据最新油气地质资料分析,它们的油气分布特征及资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区域上,3个前陆盆地的逆冲褶皱带和前渊—斜坡带均有油气分布,但油气主要分布于前渊—斜坡带... 波斯湾盆地、东委内瑞拉盆地和西加盆地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前陆盆地。根据最新油气地质资料分析,它们的油气分布特征及资源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区域上,3个前陆盆地的逆冲褶皱带和前渊—斜坡带均有油气分布,但油气主要分布于前渊—斜坡带。层系上,波斯湾盆地91.0%以上的油气储量分布于被动陆缘层系,而东委内瑞拉盆地和西加盆地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前陆盆地层系。波斯湾盆地的油气资源以常规油气为主,而东委内瑞拉盆地和西加盆地则以非常规重油和天然沥青最为富集。区域性盖层与输导体系的配置关系是控制前陆盆地油气资源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波斯湾盆地 东委内瑞拉盆地 西加盆地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贾小乐 何登发 童晓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波斯湾盆地新生界主要有5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阿斯马里组—加奇萨兰组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之一。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沉积于低能闭塞环境的中白垩统卡兹杜米组烃源... 波斯湾盆地新生界主要有5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阿斯马里组—加奇萨兰组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之一。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沉积于低能闭塞环境的中白垩统卡兹杜米组烃源岩,在上新世早期达到排烃高峰,生成的油气通过相关的裂缝系统垂向运移到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石灰岩裂隙型储集层中;中新统加奇萨兰组为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提供有效的区域盖层;油气在侧向挤压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优质的烃源岩、储集物性良好的储集层、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的裂缝、有效的区域和局部盖层、油气生成期与构造活动、裂缝及圈闭形成期的良好匹配等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新生界 阿斯马里组 储集层 加奇萨兰组 蒸发岩 成藏组合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初探 被引量:33
10
作者 白国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38,共6页
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现今的波斯湾及其周缘地区,层系上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储集层系不同。在扎格罗斯次盆地,古近系和... 以获取的最新油气田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石油地质综合分析方法,探讨了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区域上油气主要分布于现今的波斯湾及其周缘地区,层系上不同地区油气富集的储集层系不同。在扎格罗斯次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油气最为富集;而在阿拉伯次盆地,侏罗系和白垩系是石油最富集的层系,二叠系是天然气最富集的层系。油气的分布主要受3个因素的控制,即次级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史、优质区域盖层和主力烃源岩展布,前2个因素控制油气的层系分布,第3个因素则控制着油气的区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油气分布 主控因素 构造沉积史 区域盖层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Arab组—Hith组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浩武 童晓光 +2 位作者 王建君 温志新 张永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7-613,共7页
Arab组—Hith组成藏组合为波斯湾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侏罗系Arab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和Hith组层间硬石膏是成藏组合的基本储盖要素。侏罗系Tuwaiq Mountain组、Hanifa组和Diyab组烃源岩为该成藏组合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烃类,烃源岩有机质... Arab组—Hith组成藏组合为波斯湾盆地重要的成藏组合之一,侏罗系Arab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和Hith组层间硬石膏是成藏组合的基本储盖要素。侏罗系Tuwaiq Mountain组、Hanifa组和Diyab组烃源岩为该成藏组合提供了绝大部分的烃类,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在始新世中晚期大面积成熟生油,此时阿尔卑斯构造运动Ⅰ幕已形成众多圈闭,油气生成之后即可直接运移至圈闭中。Arab组储集层分布面积广,以颗粒灰岩为主,成岩阶段早期原生孔隙破坏少,后期普遍经受白云岩化和淋滤作用,储集层物性优越。Hith组硬石膏厚度大,分布面积广,遭受断层的破坏程度较弱,油气很少能穿越它进入上部储集层,仅在相变尖灭带或大型断裂处造成油气垂向逸散。由于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大多属近源成藏,油气侧向运移的距离短,最有潜力的区域为侏罗系台内盆地分布区,Arab组储集层的油气丰度主要取决于Hith组盖层的封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Arab-Hith组成藏组合 侏罗系烃源岩 Arab组储集层 硬石膏 油气成藏规律
下载PDF
波斯湾地区油气田形成条件、勘探潜力及中国油公司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建强 梁杰 +7 位作者 陈建文 龚建明 董贺平 施剑 杨传胜 廖晶 孙晶 李森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8-311,共14页
波斯湾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支点。目前,波斯湾盆地已发现油气田1917个,已探明油气可采储量2039×10^(8)t,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约700×10^(8)t,勘探潜力巨大。基于国际油公司资产并购及剥离呈现“欧进美退”的新形势下... 波斯湾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支点。目前,波斯湾盆地已发现油气田1917个,已探明油气可采储量2039×10^(8)t,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约700×10^(8)t,勘探潜力巨大。基于国际油公司资产并购及剥离呈现“欧进美退”的新形势下,分析了波斯湾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勘探现状与潜力,并探讨了该地区油气投资现状以及中国油公司在该地区的发展对策。结果表明:波斯湾盆地是在前寒武纪基底上发育的古生代—中生代陆缘盆地与新生代大型前陆盆地的叠合盆地,发育3套主力烃源岩、4套主力储盖组合,油气地质条件非常优越;波斯湾地区地缘政治进入调整期,油气合作环境差异性大,建议在该区的主要资源国采取“一国一策”油气发展对策,有效化解风险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油气地质 投资环境 叠合盆地 一国一策 发展对策 波斯湾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主力烃源岩特征及成因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泽光 冯志强 +5 位作者 王爱国 李春雨 吕雪雁 史丹妮 邬长武 黄雷 《海洋石油》 CAS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波斯湾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其发育特征可为我国油气公司战略选区提供决策参考,其成因主控因素对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波斯湾盆地发育前寒武-寒武系、志留系和侏罗-白垩系三套主力烃源岩。随时代渐新,烃源... 波斯湾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其发育特征可为我国油气公司战略选区提供决策参考,其成因主控因素对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文献调研发现,波斯湾盆地发育前寒武-寒武系、志留系和侏罗-白垩系三套主力烃源岩。随时代渐新,烃源岩分布自西向东迁移,有机质类型由腐泥型向腐殖型转变。三套主力烃源岩的TOC(总有机碳)普遍大于2%,总体进入成熟(R_(o)>0.7%)阶段。对烃源岩成因分析认为,各套烃源岩发育时期存在的局限洼地阻断了中深层海水循环,导致洼地内部底水缺氧;而同时发生的海侵事件不仅促进了洼地内海水分层和深部缺氧,更保证了这种缺氧现象得以长期维持。二者耦合形成的良好保存条件使有机质得以富集,是波斯湾盆地主力烃源岩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波斯湾盆地 烃源岩 地化特征 成因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的叠合演化与油气资源分布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学军 赵玉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3-1237,共15页
波斯湾盆地是世界著名的富油气盆地,同时也是受多期构造演化控制的叠合盆地,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盆地经历了前寒武纪—石炭纪陆内断陷盆地沉积与反转、二叠纪—中白垩世新特提斯被动陆缘盆地沉积和晚白垩世—新生代前陆盆... 波斯湾盆地是世界著名的富油气盆地,同时也是受多期构造演化控制的叠合盆地,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认为盆地经历了前寒武纪—石炭纪陆内断陷盆地沉积与反转、二叠纪—中白垩世新特提斯被动陆缘盆地沉积和晚白垩世—新生代前陆盆地沉积演化3大演化阶段。断陷盆地演化阶段受近南北向陡直断裂控制,以碎屑岩和膏盐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为特征,碎屑岩在该阶段最为发育。被动陆缘盆地演化和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以碳酸盐岩和膏盐岩建造为主要特征。盆地叠合演化形成了前寒武系—下寒武统、志留系、侏罗系以及中下白垩统等多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盆地内叠合联片发育的前寒武系—下寒武统、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上侏罗统和中新统等多套膏盐岩构成了盆地内最佳的源盖组合,成为盆地油气富集的基础。每套优质的盖层之下都发育了一套优质的储层,并与构造作用形成的圈闭形成了盆地良好的储—圈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勘探成果显示,盆地西北部以断褶构造圈闭为主要特征,东北部以盐构造和断褶构造圈闭为特征,前陆斜坡区则以大型古隆起控制的圈闭为特征,盆地油气具有自山前带向斜坡区,含油气层位逐渐变老的特征。因此,对盆地的油气勘探,在不同的地区要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断陷盆地 被动陆缘盆地 前陆盆地 叠合演化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演化与超大型油气田形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运振 张鑫 +1 位作者 信石印 柳万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8-559,共12页
波斯湾盆地拥有数量众多的超大型油气田,其形成与盆地演化密切相关。盆地主体受控于基底拼合及特提斯洋的开启与关闭,总体经历裂谷—漂移—碰撞3期构造演化阶段,形成3种盆地类型,即基底拼合裂谷、被动大陆边缘与前陆盆地。各演化阶段分... 波斯湾盆地拥有数量众多的超大型油气田,其形成与盆地演化密切相关。盆地主体受控于基底拼合及特提斯洋的开启与关闭,总体经历裂谷—漂移—碰撞3期构造演化阶段,形成3种盆地类型,即基底拼合裂谷、被动大陆边缘与前陆盆地。各演化阶段分别对油气的生成、运移与聚集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裂谷阶段的演化控制了现今一系列大型构造及盐拱圈闭的雏形;漂移阶段的演化控制了主力烃源岩与中古生界储盖组合的形成;碰撞阶段的演化对圈闭的定型及油气二次分配有重要影响。通过3期特殊的构造演化历史,波斯湾盆地形成了十分优越的石油地质条件,各成藏要素之间具备良好的匹配关系,从而形成了数量众多且分布集中的超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阶段 成藏模式 被动大陆边缘 波斯湾盆地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烃源岩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信石印 谢楠 +2 位作者 张鑫 李运振 朱钇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5期45-51,共7页
波斯湾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发育古生界志留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3套主力烃源岩,均沉积于海侵时期的陆架内盆地相闭塞环境。志留系烃源岩为Qusaiba段热页岩,具有高GR、高有机质含量的特点,整个中东均有发育,但非连续分布,整体处于... 波斯湾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发育古生界志留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3套主力烃源岩,均沉积于海侵时期的陆架内盆地相闭塞环境。志留系烃源岩为Qusaiba段热页岩,具有高GR、高有机质含量的特点,整个中东均有发育,但非连续分布,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为中—上侏罗统沥青质灰岩与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3个烃源灶,目前主要处于生油阶段,局部生气。白垩系烃源岩为Kazhdumi组、Balambo组及Sulaiy组泥岩,有机质丰度高,主要发育于扎格罗斯褶皱带及波斯湾西北部,处于生油阶段。烃源岩对盆地的油气成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主力烃源灶的发育范围决定了其对应含油气系统内油气藏的平面分布规律,热演化程度决定了油气藏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主力烃源岩 地化特征 油气田分布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油气田钻井施工风险情况简析
17
作者 武鑫彪 《工程设计与施工》 2020年第10期47-50,共4页
近年来,中资石油企业在波斯湾盆地及周边开展的业务日渐扩大,不断丰富海外钻井业务市场的范围,提升了波斯湾盆地周边的市场营收能力。通过深入全面地认识和技术经验的总结,正确认识以波斯湾为轴心的波斯湾盆地地址现状及钻井工程常见的... 近年来,中资石油企业在波斯湾盆地及周边开展的业务日渐扩大,不断丰富海外钻井业务市场的范围,提升了波斯湾盆地周边的市场营收能力。通过深入全面地认识和技术经验的总结,正确认识以波斯湾为轴心的波斯湾盆地地址现状及钻井工程常见的复杂情况,为钻井工艺优化、工程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依据,有利于提升在该区域的技术实力并降低成本与安全风险,为公司今后在该区的进一步拓展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工程 施工风险 波斯湾盆地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Khuff组成藏组合地质特征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浩武 童晓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735,共9页
Khuff组成藏组合是波斯湾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二叠系Khuff组储层和层间硬石膏盖层构成了成藏组合的基本要素。下志留统Qusaiba段热页岩是Khuff组成藏组合的烃源岩,其分布广、有机质含量高,在晚白垩世大面积成熟生烃,而大部分圈... Khuff组成藏组合是波斯湾盆地最重要的天然气成藏组合,二叠系Khuff组储层和层间硬石膏盖层构成了成藏组合的基本要素。下志留统Qusaiba段热页岩是Khuff组成藏组合的烃源岩,其分布广、有机质含量高,在晚白垩世大面积成熟生烃,而大部分圈闭形成早于主生烃期,且基底断裂发育,充当了烃类由Qusaiba段热页岩向Unayzah组砂层运移的垂向通道,Unayzah储层充当了主要的油气平面运移通道;面积广阔、沉积相稳定的Khuff组内碳酸盐岩和硬石膏旋回层序既提供了储层,也提供了成藏组合内绝大部分气田的优质盖层。同时,储层的原始物性好,鲕粒、球粒、生物泥粒灰岩及粒屑灰岩都具有很好的印模孔隙和粒间孔隙,此外,后期的淋滤作用加上白云岩化产生的晶间孔隙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质量。在大部分区域内,后期断层活动并没有破坏盖层的封闭性,天然气资源的散失量小。Khuff组成藏组合的未来勘探地区主要分布在Qusaiba段烃源岩的成熟区内,最有潜力的地区为层间硬石膏与Qusaiba段烃源岩成熟区重合的部分,包括波斯湾水域、波斯湾西北部及加瓦尔油田以南地区。大型低幅度构造的识别是将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由于中东地区油气勘探生产的经济门限较高,相对较小规模的油气藏的开发要依赖高气价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uff组成藏组合 Qusaiba段热页岩 层间硬石膏 后期淋滤 白云岩化作用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潜力 波斯湾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