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InSAR的道路穿越区长城形变分析
1
作者 田野 周乐皆 +3 位作者 张研霞 刘飞 赵小平 汤羽扬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409-414,共6页
随着交通网络不断扩展,现代道路穿越古老的长城,这种变化引发了长城的形变效应,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道路穿越长城对其形变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长城周边区域进行了... 随着交通网络不断扩展,现代道路穿越古老的长城,这种变化引发了长城的形变效应,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道路穿越长城对其形变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长城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形变分析。研究发现,道路穿越长城的行为明显影响了长城的形变情况,尤其是在特定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这种形变表现为在道路穿越区域内的长城被拉伸和压缩,导致最大累积沉降量高达75.2 mm。在这些受影响的区域中,长城的沉降速率甚至达到了每年24.6 mm。通过对长城振动变形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呈现,研究揭示了道路穿越长城对其造成的明显形变效应。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长城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还为类似地区的形变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 道路穿越 长城形变监测
下载PDF
Detecting spatio-temporal urban surface changes using identified temporary coherent scatterers 被引量:1
2
作者 HU Fengming WU Jic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6期1304-1317,共14页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s able to detect surface changes in urban areas with a short revisit time, showing its capability in disaster assessment and urbanization monitoring.Most presented change detection metho...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s able to detect surface changes in urban areas with a short revisit time, showing its capability in disaster assessment and urbanization monitoring.Most presented change detection methods are conducted using couples of SAR amplitude images. However, a prior date of surface change is required to select a feasible image pair. We propose an automatic spatio-temporal change detection method by identifying the temporary coherent scatterers. Based on amplitude time series, χ^(2)-test and iterative single pixel change detection are proposed to identify all step-times: the moments of the surface change. Then the parameters, e.g., deformation velocity and relative height, are estimated and corresponding coherent periods are identified by using interferometric phase time series. With identified temporary coherent scatterers, different types of temporal surface changes can be classified using the location of the coherent periods and spatial significant changes are identified combining point density and F values. The main advantage of our method is automatically detecting spatio-temporal surface changes without prior inform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the proposed method show that both appearing and disappearing buildings with their step-times a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and results by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SAR images show a good agre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 detection temporary coherent scatterer 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 amplitude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后海深槽地面及建筑物形变监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莫莉 王贤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1期68-74,共7页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片区为总部大厦基地,莲花山断裂带和珠江口大断裂带在此交汇,区域内基岩埋藏较深,断层较发育,存在巨厚的风化深槽,地面高层建筑多采用超长桩基础。文中研究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深圳市南山区后海... 深圳市南山区后海片区为总部大厦基地,莲花山断裂带和珠江口大断裂带在此交汇,区域内基岩埋藏较深,断层较发育,存在巨厚的风化深槽,地面高层建筑多采用超长桩基础。文中研究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深圳市南山区后海片区南部东侧沿海部分的地面和建(构)筑物进行大范围、长时间形变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深槽上建筑物以及其他构筑物沉降相对稳定,目前在后海巨厚深槽上的建筑桩基施工工艺安全有效。沉降量较大的区域为深圳湾公园草地及其周边区域,主要由于填海造陆软土引起形变。经过与传统监测技术的对比,InSAR技术监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在大范围、低成本、高精度、高效率的形变监测需求方面,InSAR技术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后海 深槽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ps-insar 沉降监测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北京地铁线网地表沉降研究
4
作者 于淼 王罡 +2 位作者 许文斌 荆虹波 崔志远 《北京测绘》 2023年第12期1683-1687,共5页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地铁建设运营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及其对工程线路的影响引发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本研究基于哨兵1号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利用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北京地铁全网...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地铁建设运营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及其对工程线路的影响引发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本研究基于哨兵1号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利用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北京地铁全网沿线1 km区域地表变形进行监测,形成了2018—2022年北京地铁沿线整体监测的形变结果图、特征点时序形变结果图以及统计分析典型形变区域的沉降速率剖面图等成果,并分析了北京地铁沿线重点沉降区域、沉降速率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和运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地铁网络 沉降区域 时空变化 运营安全
下载PDF
基于InSAR技术的大跨桥梁温度变形监测研究
5
作者 周云 危俊杰 +3 位作者 李剑 郝官旺 郑佳缘 朱正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0,共12页
以国内某高速铁路钢拱桥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2018年期间59幅C波段Senti⁃nel-1号雷达卫星影像,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影像获得桥梁的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位移,根据SAR成像空间几何关系解算出支座的纵向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支座纵... 以国内某高速铁路钢拱桥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2018年期间59幅C波段Senti⁃nel-1号雷达卫星影像,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影像获得桥梁的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位移,根据SAR成像空间几何关系解算出支座的纵向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支座纵向位移的时空特性与实际桥梁结构相符合,验证了PS-InSAR技术观测桥梁结构位移的可行性.建立支座纵向位移与温度的线性相关模型,并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验证了PS-InSAR测量桥梁结构位移的可靠性.利用有限元模拟温度作用下桥梁支座的位移变化,并与PS-InSAR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对比.两者趋势基本一致,LOS向位移误差在[-10,10]mm,验证了PS-InSAR测量桥梁结构位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ps-insar 大跨桥梁结构 有限元方法 温度变形监测
下载PDF
基于最优PS点获取方法的矿山工业广场沉降监测
6
作者 杨可明 李婷婷 +3 位作者 马军 李亚星 江克贵 赵项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为保障矿山地面和井下工作人员、工业广场周边居民以及运煤系统运行安全,实时监测地表变形情况,提出永久散射体(PS)点的优化获取方法,以提升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沉降监测中的适用性。首先,选择淮北市郊煤矿工业广场煤... 为保障矿山地面和井下工作人员、工业广场周边居民以及运煤系统运行安全,实时监测地表变形情况,提出永久散射体(PS)点的优化获取方法,以提升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沉降监测中的适用性。首先,选择淮北市郊煤矿工业广场煤柱Ⅱ513工作面开采沉陷期间2020年10月31日—2022年8月22日共26景SAR卫星影像,运用PS-InSAR技术确定最优的PS点目标选取方法;然后,基于该方法获取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开采损害保护区地面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量;最后,基于地面水准点实测数据验证PS-InSAR监测精度并分析研究区地表及建(构)筑物动态沉降情况。结果表明:相干系数和振幅离差指数双阈值法较适应于研究区沉降监测;研究区内可探测到的最大下沉速率为-26.5 mm/a,最大累计下沉值为-53.7 mm;同时,探测到研究区西北部存在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因素;利用水准数据验证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3.8 mm,决定系数达到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PS)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工业广场 沉降监测 相干系数 振幅离差指数
下载PDF
采空区地表InSAR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董建军 张莹 +1 位作者 李昕 梅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置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而建立基于InSAR监测的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完成对场地的安全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据集的模糊PS选点法可克服PS点密度低的弊端,有效增加分析可用数据,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依据基准点校正拟建区内代表点的时序形变后发现,拟建场地整体形变较小且逐渐呈现趋于稳定的趋势,最大沉降量为13.05 mm,最大沉降速度为5.73 mm/a,最大倾斜为0.070 mm/m。基于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分析可知:采空区地表场地移动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变电站地基基础处于安全状态,采空区地表沉降对拟建变电站的影响程度小,综合3种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等级为高,具备建设变电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形变 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形变监测 安全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地理国情的城市地表沉降监测PS-InSAR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余永欣 杨伯钢 +3 位作者 刘博文 王星杰 杨旭东 龚芸 《北京测绘》 2019年第5期527-531,共5页
城市地表沉降是一种不可逆的极具危害性的地质灾害。为深入、系统的掌握城市地表沉降现状和发展趋势,北京市已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并将地表沉降监测纳入城市常态化监测实施方案。基于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采用PS-InSAR技术方法获取准确... 城市地表沉降是一种不可逆的极具危害性的地质灾害。为深入、系统的掌握城市地表沉降现状和发展趋势,北京市已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并将地表沉降监测纳入城市常态化监测实施方案。基于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采用PS-InSAR技术方法获取准确、详实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从而准确分析、归纳地表沉降发展规律,这些研究与应用对于北京市城市规划、建设、安全、运营和综合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区域地表沉降监测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INSAR 沉降监测 地理国情 国情监测
下载PDF
PS-InSAR技术在伯克利山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雷玲 周荫清 +1 位作者 李景文 Roland Burgman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4-1226,共3页
针对伯克利山的滑坡问题,利用从1992年到2010年期间获得的大量ERS1/2,Radarsat-1,TerraSAR-X星载雷达数据,提出运用永久散射体(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以一幅主图像为基准,与其他... 针对伯克利山的滑坡问题,利用从1992年到2010年期间获得的大量ERS1/2,Radarsat-1,TerraSAR-X星载雷达数据,提出运用永久散射体(PS-In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以一幅主图像为基准,与其他SAR图像分别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并限定幅度和相位双重阈值选择PS点,分析其相位在时域空域的频谱特性,最后通过滤波处理提取形变部分,结果成功地定位了伯克利山的滑坡区域,得到了地形的形变速率,为今后的灾害预警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PS—InSAR 滑坡
下载PDF
基于PS-InSAR、精密水准等技术的沈阳地区地面沉降研究
10
作者 孙岐发 田辉 李旭光 《地质与资源》 CAS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了掌握沈阳地区地面沉降状况,在充分搜集研究沈阳地区国家精密水准测量成果和不同时期1∶50000地形图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 SAR)技术,对沈阳地区地面沉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在1984年以前基本稳定,1... 为了掌握沈阳地区地面沉降状况,在充分搜集研究沈阳地区国家精密水准测量成果和不同时期1∶50000地形图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 SAR)技术,对沈阳地区地面沉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在1984年以前基本稳定,1984年以后地面沉降逐步发展,2007年以后地面沉降发展迅速,局部地区已经发展为地面沉降严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ps-insar 精密水准 地形图 沈阳地区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监测
11
作者 周万晶 王柏恒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427-430,共4页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在大范围测区内费时长、时效性差等缺点,本文利用2017—2021年覆盖天津市滨海新区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和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取地...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在大范围测区内费时长、时效性差等缺点,本文利用2017—2021年覆盖天津市滨海新区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和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取地面沉降数据,通过地表形变信息的时空分析确定各类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并交叉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地面沉降受到降水、第四系地层厚度、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其中,天津市滨海新区在2017—2021年存在地面沉降现象,最大沉降速率为-130 mm/a,最大抬升速率为40 mm/a,最大累计沉降量为-411 mm。重点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杨家泊镇与寨上街道交界地区以及西南部的中塘镇和北大港水库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滨海新区 地面沉降
下载PDF
粗DEM辅助的广域PS-InSAR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龙 耿浩 +6 位作者 马仪 程志万 黄双得 朱宇 刘靖 张钰松 索志勇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3-180,共8页
PS-InSAR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地表形变探测方法,小区域PS-InSAR处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处理方法并不适用广域的形变探测和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针对卫星实时轨道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利用辅助DEM进行斜距误差和轨道系统误差校正提升差分干... PS-InSAR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地表形变探测方法,小区域PS-InSAR处理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处理方法并不适用广域的形变探测和数据处理方法。本文针对卫星实时轨道精度差的问题,首先提出利用辅助DEM进行斜距误差和轨道系统误差校正提升差分干涉相位反演精度的方法;其次,针对广域图像配准误差的空变性,提出了一种由粗到精的层级配准方法,解决了配准误差空变对PS-InSAR永久散射体选取和图像相干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形变观测结果的地理编码结合加权处理,实现对超广域观测图像的拼接。利用仿真数据验证了粗DEM对系统误差校正的有效性,并进一步通过Sentinel-1A的2000多景雷达影像对云南省全境39.4万平方千米的覆盖区域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对系统误差校正和对广域形变探测处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系统误差校正 配准误差空变性 广域形变探测
下载PDF
Taiyuan City Subsidence Observed with 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被引量:2
13
作者 TANG Wei LIAO Mingsheng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4年第6期526-534,共9页
C- and X-band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s acquired from February 2009 to September 2010 were processed with 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nSAR) algorithm to investigat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 C- and X-band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images acquired from February 2009 to September 2010 were processed with 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PS-InSAR) algorithm to investigat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deformation over Taiyuan City, China.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ubsidence and the magnitude of subsidence rate are similar in the velocity field maps achieved by the algorithm from these two data sets. It shows that there are four primary subsidence centers in Taiyuan City:Xiayuan, Wujiabao, Xiaodian, Sunjiazhai, which are near the groundwater extraction wells. The maximum subsidence rate is up to 70 mm/year at Sunjiazhai. The locus of maximum subsidence has shifted from its historical location in the north to the south. In view of the sever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esented features of subsidence over Taiyuan City, we inferred that excessive pumping of groundwater was the dominant reason of land subs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ubsidenc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persistent scatterer
原文传递
PS-InSAR技术在无锡中心城区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欧阳双艳 周世健 周子琪 《北京测绘》 2022年第2期194-199,共6页
本文以Sentinel-1A数据为基础,通过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PS-InSAR)得到无锡中心城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地表形变监测数据,分析无锡中心城区地表形变情况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锡市中心城区整体呈现“西北部抬升,南部沉降... 本文以Sentinel-1A数据为基础,通过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PS-InSAR)得到无锡中心城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地表形变监测数据,分析无锡中心城区地表形变情况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锡市中心城区整体呈现“西北部抬升,南部沉降”的特点。监测时段形变速率范围为-14~20 mm/a,累积形变量达到112.5 mm。沉降较大区域主要在滨湖区高凯路-大通路附近。地面抬升主要位于惠山区玉祁镇-前洲镇所构成的片状区域,及梁溪区华源小区-五爱家园-恒隆广场-崇安寺一带。而新吴区和锡山区整体趋于稳定。对无锡市的建设规划及灾害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形变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 时序分析
下载PDF
PS-InSAR技术辅助GPR监测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
15
作者 王晓东 苗小利 +1 位作者 郑文青 王旋 《矿山测量》 2019年第3期87-91,共5页
为了解决探地雷达(GPR)监测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的效率和针对性,本文以兰州城市道路为试验区,基于2015~2018年的哨兵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理论和技术方法提取了兰州城市道路的沉降速率和沉降场,分析了试验区约45km^... 为了解决探地雷达(GPR)监测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的效率和针对性,本文以兰州城市道路为试验区,基于2015~2018年的哨兵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PS-InSAR)理论和技术方法提取了兰州城市道路的沉降速率和沉降场,分析了试验区约45km^2范围内的地面沉降与已有道路病害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S-InSAR技术方法不仅实现了大范围沉降监测,而且为探地雷达监测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体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实现了探地雷达有针对性及高效监测道路地下病害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 INSAR GPR 道路地下病害体 形变监测
下载PDF
基于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军 陈筠力 +3 位作者 李相东 路瑞峰 侯雨生 刘艳阳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2期118-125,共8页
城市施工建设及地下水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导致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虽然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精度较高,但成本也高。近年来,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发展起来,已被用于监测大范围地表形变,具有低成本、大面积、高精... 城市施工建设及地下水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导致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虽然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的精度较高,但成本也高。近年来,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发展起来,已被用于监测大范围地表形变,具有低成本、大面积、高精度等特点。首次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监测上海西南某区域2017—2021年间的地面沉降。结果显示:除一处楼房外,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未发生沉降,最大沉降速率约−7.10 mm/a,最大沉降量约25.43 mm。采用该技术监测沉降,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本研究成果对城市地表沉降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 沉降监测 科学防治 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地基大视场SAR形变监测的非均匀大气相位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泽朝 王彦平 +3 位作者 王振海 胡俊 李洋 林赟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3,共11页
大气变化是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GB-InSAR)形变监测的主要干扰因素。由于监测环境的地形复杂,水汽、湿度和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基于均匀大气介质假设的校正方法可能导致大气校正精度较低。该文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半经验模型,用于估计和校... 大气变化是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GB-InSAR)形变监测的主要干扰因素。由于监测环境的地形复杂,水汽、湿度和温度的空间异质性,基于均匀大气介质假设的校正方法可能导致大气校正精度较低。该文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半经验模型,用于估计和校正复杂大气条件下特大滑坡GB-InSAR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大气相位误差。该方法兼顾线性大气相位和非线性大气相位,首先根据测区的范围和高程对观测到的大气相位进行建模,校正与地形相关的线性大气相位。然后,考虑复杂大气条件和方位向大视场角度场景下出现的空间域非均匀大气情况,选取稳定永久散射体(PS)通过插值的方式获取所有PS点的大气相位,校正非线性大气相位。采用该方法对三峡库区新铺和藕塘特大滑坡的地基大视场雷达图像进行处理,相比于常规方法减小大气相位误差最大约2 mm。能有效校正特大滑坡监测场景下出现的非均匀大气相位,满足特大滑坡广域范围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大气相位校正 线性变化 非线性变化 稳定永久散射体
下载PDF
曹妃甸沿海区地表沉降监测与预测分析
18
作者 蔡文 刘向铜 曹秋香 《北京测绘》 2023年第8期1135-1140,共6页
为探究曹妃甸沿海区的地表沉降情况,本文使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和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2017—2022年的63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了沿海区的地表沉降速率及分布,再对两种技术的... 为探究曹妃甸沿海区的地表沉降情况,本文使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和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2017—2022年的63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反演,得到了沿海区的地表沉降速率及分布,再对两种技术的反演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及分析引起沉降的原因,同时利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模型分别对特征点的时序沉降量进行预测分析及精度对比,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①两种技术反演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线性相关达0.98;②研究区最大沉降速率为-49 mm/a,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31.4 mm,地质条件脆弱、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大规模的建设和工程扰动是造成该地沉降发生的主要原因;③经对比分析,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更适合于时序形变数据的预测,预测结果也更为接近实际形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 沉降 预测
下载PDF
基于多卫星平台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提取三维地表形变速度场 被引量:33
19
作者 刘国祥 张瑞 +4 位作者 李陶 于冰 李涛 贾洪果 聂运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98-2610,共13页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PSI)技术及其应用于区域地表形变监测已成为雷达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使用单一卫星平台所获取的单侧视SAR影像时间序列进行PSI分析,仅能获取沿雷达视线(LOS)方向的一维地表位移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平台永久散...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PSI)技术及其应用于区域地表形变监测已成为雷达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使用单一卫星平台所获取的单侧视SAR影像时间序列进行PSI分析,仅能获取沿雷达视线(LOS)方向的一维地表位移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多平台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提取三维地表形变速度场的模型与算法,其基本策略是:首先针对每一卫星平台的SAR影像时间序列进行PSI分析,并计算各地面目标沿LOS向的位移速度值,然后联合各平台所对应的LOS向位移速度值进行建模,并基于最小二乘方法解算各地面目标的三维位移速度分量.实验选取天津市西北部作为测试区,使用2007—2010年所获取的39幅TerraSAR-X影像、23幅ENVISAT ASAR影像和16幅ALOS PALSAR影像进行分析,经联合解算得到了该测试区域的垂直位移速度场以及南北向和东西向水平位移速度分量.与地面水准和已有GPS观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多平台PSI的垂直位移速度场精度可达毫米级,而其水平位移速度分量与已有GPS结果基本一致.多平台PSI分析无需引入任何外部形变参考信息,便可以实现形变场的偏差校准和三维形变场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台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三维形变速度场
下载PDF
基于快速分布式目标探测的时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以Lost Hills油藏区为例 被引量:39
20
作者 蒋弥 丁晓利 +2 位作者 何秀凤 李志伟 史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92-3603,共12页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另外,在统计推断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无偏空间相干性估计的分布式目标选择方法,进而弥补了传统经验阈值设定的缺陷.本文以美国加州Lost Hills油田区为例,在论证数据处理框架的可行性基础之上,分析了因孔隙流体萃取和孔隙压力降低引起的地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时序 分布式目标 快速同质点选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