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sis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old patient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1
作者 Justyna Rajewska-Tabor Bartosz Zabicki: +2 位作者 Michal Hrycow Szymon Rozmiarek Malgorzata Pyda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72-375,共4页
关键词 纤维性 颤动 主动脉 前列腺素 后备箱 浸透
下载PDF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4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卫萍 刘莺 +5 位作者 王玲 唐萍 李菲 冯欢欢 顾宝珠 刘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早产儿40例口服布洛芬(10mg·kg^-1·d^-1)共3天,用药前后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用药后再次复查心脏彩超。结果34例动脉导管关闭患...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早产儿40例口服布洛芬(10mg·kg^-1·d^-1)共3天,用药前后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用药后再次复查心脏彩超。结果34例动脉导管关闭患儿中,1例出现肺动脉高压,治疗前后血小板、肌酐、尿素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113、0.957、0.342,均P〉0.05),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愈率为89.47%,有效率为94.74%。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中未发现患儿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及呕吐、腹胀等消化道反应,但远期预后及药代动力学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PDA的疗效及消化道症状的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丁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同奶量喂养下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283例胎龄≤32周出生48小时确诊为PDA的早产儿行布洛芬治疗者为...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同奶量喂养下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283例胎龄≤32周出生48小时确诊为PDA的早产儿行布洛芬治疗者为布洛芬组,并选取同期入院胎龄≤32周、出生48小时床旁超声多普勒证实存在PDA,且PDA直径>1.5mm,CVD评分总分≥3分的早产儿78例作为对照组。布洛芬组又根据第1剂布洛芬口服时的奶量喂养情况,将283例患儿分为禁食组(a)、10~<20m L·kg-1·d-1组(b)、20~<50m L·kg-1·d-1组(c)、50~<80m L·kg-1·d-1组(d)、≥80m L·kg-1·d-1组(e),并根据第1剂布洛芬口服时不同的奶量喂养情况,分析布洛芬口服后1周内消化道症状,如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喂养不耐受等的发生率。结果经过1、2、3个疗程布洛芬口服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50.5%(143例))、20.1%(57例)和4.6%(13例),第1个疗程PDA的关闭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第2、3疗程(χ~2值分别为3.87、4.17和10.14、18.60,均P<0.05)。对照组于生后第14天时复查心脏彩超,PDA关闭16例(20.5%),好转12例(15.4%),手术38(48.7%)。布洛芬组与对照组比较,在PDA关闭率(χ~2=18.13)、好转率(χ~2=20.23)、手术率(χ~2=29.17)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布洛芬口服后,消化道症状总发生率禁食组(a组)分别与各不同奶量喂养组(b、c、d、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0.00,均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1周内发现并予布洛芬第1个疗程口服后,PDA关闭率明显高于第2、3个疗程。早期喂养,喂养量大的早产儿布洛芬口服后1周内,消化道出血、NEC的发生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布洛芬 消化道症状
下载PDF
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伟 周爱卿 +3 位作者 余志庆 李奋 王荣发 黄美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为探讨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术的效果,我们经导管堵塞PDA患儿117例,年龄4.52岁±2.86岁。其中外科手术后再通3例,2例伴肺动脉瓣狭窄(PS),1例伴主动脉缩窄(COA),1例伴右位主动脉弓。结果:42例应用可回收弹簧圈(pfm和Cook Inc)... 为探讨经导管堵塞动脉导管未闭(PDA)术的效果,我们经导管堵塞PDA患儿117例,年龄4.52岁±2.86岁。其中外科手术后再通3例,2例伴肺动脉瓣狭窄(PS),1例伴主动脉缩窄(COA),1例伴右位主动脉弓。结果:42例应用可回收弹簧圈(pfm和Cook Inc),其PDA最窄处直径(1.94±0.85)mm,堵塞均获成功;合并PS或COA者,先作球囊扩张,再行堵塞术。另75例应用Amplatzer堵塞器也均一次堵塞成功,PDA最窄处直径(3.83±1.25)mm。所有病例随访1月~4.5年,均无残余分流及任何并发症。结论:可控弹簧圈主要应用于直径小于2.5mm PDA,而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 PDA则选用Am-platzer堵塞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堵塞器 pda 儿童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闭合术179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孙立忠 郭加强 +5 位作者 沈宗林 朱晓东 薛淦兴 萧明第 吴清玉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本文报告体外循环下闭合动脉导管179例。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闭合动脉导管142例;常温体外循环下结扎动脉导管6例;体外循环下阻断动脉导管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内口5例;左胸后外侧切口常温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切断缝... 本文报告体外循环下闭合动脉导管179例。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闭合动脉导管142例;常温体外循环下结扎动脉导管6例;体外循环下阻断动脉导管经肺动脉切口缝合动脉导管内口5例;左胸后外侧切口常温体外循环并行下行切断缝合26例。近期死亡5例(2.8%),远期效果良好。作者就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体外循环 手术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单病种临床路径的成本管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仲毅 杨锐 +1 位作者 李玉秀 郑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60-61,67,共3页
目的探讨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对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病种费用控制体系,加强病种质量管理和病种费用控制。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PDA患儿共112名,按住院单... 目的探讨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对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儿的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影响,以制定合理的病种费用控制体系,加强病种质量管理和病种费用控制。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住院的PDA患儿共112名,按住院单双日分为常规治疗组52例,临床路径组6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诊断和治疗方案;临床路径组采用《PDA封堵术临床路径标准化住院流程》和《PDA封堵术临床路径表单》规范治疗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费用、检查费用、用药费用、医疗费用、住院日期等相关内容。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临床路径组患儿平均住院日缩短(P<0.05),住院期间的检查费、药费、其他费用及总费用均减少(P<0.05)。结论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能有效提高医疗管理质量,控制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单病种 临床路径 成本管理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国华 孙寒松 +1 位作者 许建屏 陶田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9期684-685,共2页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 (PDA)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PDA术后残余分流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2 1例PDA术后残余分流的病例。结果  2 1例中死亡 1例 ;痊愈出院 2 0例 ;并发需要同期矫治的心内...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 (PDA)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PDA术后残余分流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的 2 1例PDA术后残余分流的病例。结果  2 1例中死亡 1例 ;痊愈出院 2 0例 ;并发需要同期矫治的心内畸形者 9例。结论 预防PDA术后残余分流的方法为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PDA结扎术前应当仔细评价有并发并需要同期矫治的心内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残余分流 胸外科手术
下载PDF
早产儿生后7天内血小板各项参数对动脉导管未闭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成强 陆澄秋 +2 位作者 钱蓓倩 陶子瑜 汪吉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9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研究早产儿早期血小板各项参数指标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关系,以期获得有助于促进早产儿PDA关闭的血小板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并留院治疗的胎龄≤34周的105例早产儿资料... 目的研究早产儿早期血小板各项参数指标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关系,以期获得有助于促进早产儿PDA关闭的血小板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出生并留院治疗的胎龄≤34周的105例早产儿资料。按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将上述早产儿分为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组和无PDA组。查阅相关病例资料,从生后7天内检查的血常规中获得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统计分析两组的一般随访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对PDA关闭的影响程度。结果共有105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HSPDA组26例,无PDA组79例。两组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75,P>0.05),HSPDA组出生体重低于无PDA组(Z=-1.224,P<0.05),HSPDA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脑室内出血(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PDA组(χ^2值分别为51.908、77.098、41.113、65.092、76.113,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PDA组PLC-R(Z=4.712)、PCT(t=2.339)低于无PDA组(均P<0.05),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C-R(OR=0.33,95%CI:0.21~0.77)和PCT升高(OR=0.05,95%CI:0.02~0.89)均是PDA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减少与HSPDA发病率无明显关系,生后7天内的PCT和血小板大小是HSPDA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动脉导管未闭 血小板压积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菊芬 熊润青 +2 位作者 董昌元 杜莲霞 谢永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5期526-527,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及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动图对准备行PDA、ASD封堵术患者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引导封堵伞释放 ,术后随访 ,评价疗效。结果 :7例PDA患者 ,5例ASD患者封堵伞...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动脉导管未闭 (PDA)及房间隔缺损 (A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动图对准备行PDA、ASD封堵术患者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引导封堵伞释放 ,术后随访 ,评价疗效。结果 :7例PDA患者 ,5例ASD患者封堵伞放置成功。术后即刻超声检查PDA、ASD封堵伞位置稳定 ,7例PDA患者均无残余分流 ,5例ASD患者 ,2例可见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个月复查、残余流分完全消失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病例选择、术中引导、术后疗效评价 ,提高手术成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236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智毅 陈伟新 +3 位作者 董卫欣 姜妮 王志伟 杨建安 《当代医学》 2008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冶疗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军 何胜虎 +3 位作者 徐日新 顾翔 屠莉莉 陈述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2期1280-1282,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72例,其中ASD28例,VSD25例,PDA19例,分析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并发症...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近期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72例,其中ASD28例,VSD25例,PDA19例,分析封堵成功率、术后残余分流、并发症发生等资料。结果70例患者成功置入封堵器,成功率97.2%,分别于术后24h、7d、1个月、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确切,费用较低,有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性心脏病 国产封堵器
下载PDF
经皮穿刺动脉导管闭合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修海 张卫泽 +2 位作者 胡静冷 张明旭 刘春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6年第2期52-54,共3页
采用改进的Porstmann法对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堵塞术。以彩色多普勒探测PDA大小,结合导管尺测量塞子并实施堵塞术。6例关闭成功,其血液动力学各参数均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随访2~4年无栓子移... 采用改进的Porstmann法对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堵塞术。以彩色多普勒探测PDA大小,结合导管尺测量塞子并实施堵塞术。6例关闭成功,其血液动力学各参数均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随访2~4年无栓子移位或再分流发生。失败2例:1例未闭导管呈反漏斗型,塞子脱入肺动脉,经送至股静脉并切开取出;另1例系股动脉太细而不能送入选定的塞子。因此,严格选择适应症的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堵塞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未成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兆红 王戈菲 +2 位作者 陈岗东 崔其亮 陈立民 《广州医药》 2013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未成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的指针、时机和方法。方法对3例超低、6例极低出生体重未成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经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内科保守治疗,呼吸困难等症状未见改善的情况下,行在气管插管全麻下... 目的探讨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未成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的指针、时机和方法。方法对3例超低、6例极低出生体重未成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经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内科保守治疗,呼吸困难等症状未见改善的情况下,行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该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4例是采取的常规结扎、2例是采取4/0的prolenes线缝扎、3例是钛夹钳夹闭。结果 3例超低出生体重未成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有1例术后11天因为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死亡;6例极低出生体重未成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有1例术后合并有乳糜胸经引流后治愈,其它术后顺利。结论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未成熟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经内科保守治疗未见好转,在没有明显禁忌症存在的情况下,应该尽早行动脉导管结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体重新生儿 极低体重新生儿 动脉导管未闭 结扎术
下载PDF
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血流动力学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铁耕 韩同英 +1 位作者 贾胜华 米荣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35-38,4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新生儿36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新生儿常见疾病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新生儿36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NTproBNP,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秩和检验回顾性分析影响NTproBNP水平的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NTproBNP对于伴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的诊断价值。结果NTproBNP水平在足月与早产、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P=0.887),且与日龄呈负相关(r=-0.238,P<0.000)。在新生儿日龄<7 d组,NTproBNP与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肌红蛋白(myoglobin,MYO)相关(r=0.192,P=0.003;r=0.293,P<0.000;r=0.432,P<0.000);感染、先天性心脏病者NTproBNP显著升高(P=0.007,P<0.000);对于hsPDA的诊断,NTproBNP(AUC=0.7567)优于hsTnT(AUC=0.6407,P=0.047),NTproBNP+hsTnT模型并不优于NTproBNP模型(P=0.110)。在新生儿日龄≥7 d组,NTproBNP与降钙素原(PCT)、高敏肌钙蛋白(hsTnT)、CK-MB、MYO相关(r=0.297,P=0.011;r=0.436,P<0.000;r=0.242,P=0.005;r=0.257,P=0.004);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者NTproBNP显著升高(P=0.009,P<0.000)。结论血清NTproBNP能够较准确预测新生儿hsPDA,在新生儿伴血流动力学异常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高敏感肌钙蛋白T 新生儿 动脉导管未闭
下载PDF
布洛芬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宁 李翠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9期989-993,共5页
目的比较布洛芬经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6~2018-12在德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符合hsPDA诊断的VLBWI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比较布洛芬经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06~2018-12在德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符合hsPDA诊断的VLBWI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为直肠给药,对照组为经口给药,3剂为1疗程,首剂10mg/kg,24h及48h后各予5mg/kg,用药后24~48h复查心脏彩超。如仍存在hsPDA予第2疗程布洛芬。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动脉导管未闭关闭率为89.7%,对照组关闭率为9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布洛芬治疗期间肺出血、脑室内出血(>Ⅱ度)、败血症、用药期间少尿、肺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对照组有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观察组无消化道出血发生。观察组有5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照组8例,且1例死于肠穿孔术后。观察组在应用布洛芬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检测血尿素氮、肌酐、胱抑素、总胆红素、电解质、血小板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前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直肠布洛芬给药安全、方便、简单,对治疗早产儿hsPDA与经口给药同样有效,可减少喂养不耐受、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极低出生体重儿 动脉导管未闭 直肠
下载PDF
带阀门内支架介入治疗疑难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王永武 黄国长 +5 位作者 李钦传 冯靖 孙益峰 蔡建志 沈炯 李大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8-10,共3页
目的 介绍利用带阀门内支架 (WYW )方法介入治疗疑难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40例PDA患者 ,降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内径 (最狭处 )为 1.4~ 13 .3mm ,平均为 5 .8mm。PDA形态 :漏斗型 7例、管型 15例、乳头型 9例 ,窗... 目的 介绍利用带阀门内支架 (WYW )方法介入治疗疑难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40例PDA患者 ,降主动脉造影显示PDA内径 (最狭处 )为 1.4~ 13 .3mm ,平均为 5 .8mm。PDA形态 :漏斗型 7例、管型 15例、乳头型 9例 ,窗型 3例、PDA结扎术后再通 6例 ( 2例为两次结扎术后再通 ,1例为体外循环下缝扎术后再通 )。其中 2 5例 ( 62 .5 % )属疑难PDA范畴。结果 用WYW方法一次堵闭的成功率为 97.5 %( 3 9/3 7例 )。即刻PDA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 ;术后第 1天 ,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可见支架固定良好 ;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随访 2~ 85个月 ,无一例再通 ,恢复良好。结论 带阀门内支架的技术及装置可靠、有效 ,简化了手术 ,可堵闭各种类型的PDA ,尤其适用于疑难PD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支架 堵闭
下载PDF
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不留置胸管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陆爱榕 掌孝荣 +1 位作者 刘克芳 崔晓红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0期2596-2598,共3页
目的:本组对62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实施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术后不留置胸管的手术配合。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术后病人明显表现出: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方法:本组对62例动脉导管结扎术的患者实施... 目的:本组对62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实施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的手术配合。术后不留置胸管的手术配合。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术后病人明显表现出: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方法:本组对62例动脉导管结扎术的患者实施腋下3~4肋间小切口,并不留置胸管的手术配合。由于术中游离动脉导管,应该特别小心主动脉,所以手术有一定的风险性,除必须做好如何预防出血外。还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等各项护理工作。手术中,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了解手术步骤和解剖进程,准确无误地传递器械。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一旦出血,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积极配合抢救。因不留置胸管,关胸前的止血工作尤其重要,否则胸腔积血,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此外,协助医师排尽胸腔内气体也是不容忽视的。杜绝发生气胸等并发症。所以这类手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果:全组62例,除一例动脉导管出血,采用自体血持续灌注心脏跳动中,股动脉插管下完成,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小切口 动脉导管结扎术 不留置胸管 手术配合 pda
下载PDF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前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18
作者 吴蓉洲 褚茂平 +4 位作者 陆文文 张园海 何旭香 陈其 项如莲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9期909-910,共2页
目的了解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封堵前后左心功能变化。方法12例患儿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运用超声心动图在术前3d以及术后3d对12例患儿左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 目的了解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封堵前后左心功能变化。方法12例患儿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运用超声心动图在术前3d以及术后3d对12例患儿左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搏出量(LVSV)、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进行检测,将封堵前后测量数据分别用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LVEDD,LVEDV,LVESV,LVSV封堵前分别由(49.5±7.6)mm,(116.3±33.7)mL,(33.6±12.9)mL,(88.9±34.5)mL;封堵后3d降为(40.2±5.2)mm,(67.8±33.8)mL,(26.3±11.4)mL,(52.5±28.0)mL(P<0.05);LVEF,LVFS封堵前分别为(70.8±8.9)%,(36.8±5.8)%;封堵后5d分别为(72.5±9.8)%,(35.6±7.9)%(P>0.05),LVEF和LVFS变化不大。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PD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改善PDA患者的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左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介入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 动脉导管未闭(pda) 左心功能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儿童 收缩末期容积 舒张末期容积 LVEF 心功能变化
下载PDF
经皮穿刺动脉导管闭合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处理
19
作者 杜修海 张卫泽 +2 位作者 胡静玲 张明旭 刘春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采用改进的Porstmann法对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堵塞术。以彩色多普勒,球囊导管探测PDA大小,结合导管尺测量塞子并实施堵塞术。6例关闭成功,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均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随访2~4年无栓子移位或再分... 采用改进的Porstmann法对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实施经皮穿刺堵塞术。以彩色多普勒,球囊导管探测PDA大小,结合导管尺测量塞子并实施堵塞术。6例关闭成功,其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均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随访2~4年无栓子移位或再分流发生。失败2例:1例未闭导管呈反漏斗型,塞子脱入肺动脉,经送至股静脉并切开取出;另1例系股动脉太细而不能送入选定的塞子。因此,严格选择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泡沫塞子 经皮堵塞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未闭动脉导管外科治疗300例报告
20
作者 张载高 刘欲团 +1 位作者 史鉴运 褚衍林 《重庆医药》 CSCD 1990年第4期1-2,共2页
本文总结300例未闭动脉导管的手术治疗经验。300例中,合并其它先心病11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例;另1例为他院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和再通。所有病例除4例为切断缝合外,均采用双重结扎法处理。全组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发生... 本文总结300例未闭动脉导管的手术治疗经验。300例中,合并其它先心病11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例;另1例为他院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和再通。所有病例除4例为切断缝合外,均采用双重结扎法处理。全组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发生。手术死亡3例,术后再通4例。作者认为,粗大导管伴肺高压者,术中降温、降压以及操作慎重细致并结扎紧密牢固可避免术中大出血和减少术后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畸形 动脉导管未闭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