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环境中POPs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聂志强 李卫建 +4 位作者 刘潇威 王璐 秦莉 罗铭 李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478-6480,共3页
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POPs(农药、多氯联苯、二口恶英)在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现状,阐述了治理技术的最新进展,并且对我国今后POPs控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壤 污染状况 治理技术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41
2
作者 徐科峰 李忠 +2 位作者 何莼 奚红霞 赵月春 《四川环境》 2003年第4期29-34,共6页
大部分持久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 (POPs)具有致癌性、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 ,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阐述了POPs的各种性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的污染来源、国内外面临的污染现状及其处理和销毁技术进展 ,... 大部分持久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 (POPs)具有致癌性、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 ,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阐述了POPs的各种性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的污染来源、国内外面临的污染现状及其处理和销毁技术进展 ,着重阐述了对被POPs污染的土壤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的技术 ,以及关于废气、污染土壤和水中二恶英类物质的治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有机污染物 性质 二恶英 治理技术 人类健康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丽丽 胡继伟 +1 位作者 杨占南 黄先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07-112,118,共7页
综述了POPs的主要特性、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测定及处理处置方法等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前处理技术 分析方法
下载PDF
我国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类型与污染控制对策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易爱华 黄启飞 +2 位作者 张增强 赵娜娜 王琪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POPs污染场地作为潜在的POPs污染源,必须予以妥善管理。杀虫剂类POPs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的12种POPs物质中的绝大多数,其污染场地的管理是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的重点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成因、类型、... POPs污染场地作为潜在的POPs污染源,必须予以妥善管理。杀虫剂类POPs作为《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的12种POPs物质中的绝大多数,其污染场地的管理是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的重点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国的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的成因、类型、存在现状及管理现状,着重剖析了我国可适用于POPs污染场地的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POPs污染场地管理与控制的对策,指出了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pops污染场地 污染场地管理
下载PDF
电化学法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辉 方战强 李伟善 《广东化工》 CAS 2007年第1期53-55,62,共4页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叙述了电化学法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法中的电解氧化法和几种与电解氧化法联合处理POPs的电化学技术,如:电解氧化-生...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叙述了电化学法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法中的电解氧化法和几种与电解氧化法联合处理POPs的电化学技术,如:电解氧化-生物耦合技术、吸附-电解氧化法、光电催化氧化法、声助电解氧化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电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POPs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枵染物(pops) 电化学法 电解氧化 电极材料 联合技术
下载PDF
POPs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翟付群 刘学擎 曹晓 《环境与发展》 2020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随着近几年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针对POPs污染场地的修复就成了实际世界环境治理过程中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时至今日,有关POPs污染场地这一问题的修复技术在国际环境治理领域研究已然开展了数年的时间,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近几年我国环境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针对POPs污染场地的修复就成了实际世界环境治理过程中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时至今日,有关POPs污染场地这一问题的修复技术在国际环境治理领域研究已然开展了数年的时间,虽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旧存在极大的研究空间。由此,文章从我国有关POPs污染场地修复的技术入手进行阐述,从中探究能够实现对这一技术进行筛选的流程,希望能够对后续我国POPs污染场地问题的修复和治理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污染场地 修复技术 筛选
下载PDF
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39
7
作者 曹启民 王华 +2 位作者 张黎明 桑爱云 漆智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3期361-365,共5页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性及其危害,分析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土壤、水体、大气、农产品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阐述了对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介质进行生物修复、焚烧、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及进展,并对中国在此领域... 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特性及其危害,分析了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土壤、水体、大气、农产品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阐述了对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介质进行生物修复、焚烧、物理和化学处理技术及进展,并对中国在此领域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污染状况 治理技术
下载PDF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状况及宏观对策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铁宇 吕永龙 +1 位作者 张红 史雅娟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26,共6页
从近几十年来中国POPs的使用情况出发 ,系统分析了典型POPs物质在农产品、土壤、母乳、水体和沉积物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分析了国际上控制POPs的动向以及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 ,并对中国控制POPs污染的宏观对策进行探讨。从总体上看 ,目... 从近几十年来中国POPs的使用情况出发 ,系统分析了典型POPs物质在农产品、土壤、母乳、水体和沉积物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分析了国际上控制POPs的动向以及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 ,并对中国控制POPs污染的宏观对策进行探讨。从总体上看 ,目前中国有关POPs的政策法规体系正逐渐与国际接轨 ,但还很不完善 ,缺乏针对性和对污染事故的责任、处罚等明确措施 ,控制POPs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监管措施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宏观对策 环境监管 污染事故 污染状况 水体 沉积物 pop 母乳 控制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和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9
作者 董玉瑛 冯霄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5,共7页
阐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的特性、POPs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判定基准 ,综述了其分析和研究方法及治理技术 ,归纳了POPs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人体健康 生态环境 污染处理技术 生物标志物 化学工业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处置技术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江耀 李彦旭 潘碧云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8年第5期40-42,共3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对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对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内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主要的处置技术,并指出了今后POPs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特性 污染 处置技术
下载PDF
改性干菌吸附去除染化废水中共存污染物活性蓝13及五氯酚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勇兴 李中坚 +2 位作者 杨彬 张兴旺 雷乐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3-1212,共10页
为了提高干菌吸附污染物的性能,分别用酸质子化处理的干菌(B.1)以及先去羧基后酸质子化处理的干菌(B.2)对共存污染物活性蓝13(RB13)和五氯酚(PCP)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干菌在酸性条件下(pH=3)的污... 为了提高干菌吸附污染物的性能,分别用酸质子化处理的干菌(B.1)以及先去羧基后酸质子化处理的干菌(B.2)对共存污染物活性蓝13(RB13)和五氯酚(PCP)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干菌在酸性条件下(pH=3)的污染物吸附能力要高于中性条件(pH=7)。中性条件下,干菌吸附污染物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B.2和B.1的最大单层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8.02(RB13)、48.78 mg×g^(-1)(PCP)和26.35(RB13)、33.90 mg×g^(-1)(PCP);酸性条件下,干菌吸附RB13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而吸附PCP则是线性吸附模型。改性后的干菌强化了RB13及PCP的吸附去除,同时B.2较B.1和未改性干菌有更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吸附 改性干菌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吸附机理
下载PDF
环境中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丽娟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3年第6期60-61,64,共3页
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现状,包括环境标准、检测方法等,提出了我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裕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3-88,共6页
通过介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简称POPs)的种类及来源、污染现状以及它的危害,重点阐述了POPs的防治技术,从而利用这些技术达到控制、减少和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危害 防治技术
下载PDF
环境中全氟辛基磺酸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姚倩 周贵忠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61-64,共4页
主要研究了三大修复技术,物理法通过吸附、膜处理等技术将PFOS分离,化学法通过氧化、还原等方式改变PFOS的性质进而将其降解,生物法通过驯化优势菌群有效降解PFOS。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物理法简单经济,但会产生二次污染,化学法效果显著... 主要研究了三大修复技术,物理法通过吸附、膜处理等技术将PFOS分离,化学法通过氧化、还原等方式改变PFOS的性质进而将其降解,生物法通过驯化优势菌群有效降解PFOS。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物理法简单经济,但会产生二次污染,化学法效果显著但条件苛刻,生物法效率高但自然降解能力低,而几种方法的耦合会大大提高降解效率,将成为水污染处理中去除PFOS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基磺酸 修复技术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吸附 膜处理
下载PDF
植物影响空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彤彤 谢淑雅 刘颖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1-899,共9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植物与空气两相界面之间存在动态交换过程,一方面,植物叶片吸附、吸收空气中的POPs,净化了空气,并将其转移到食物链和土壤等其它环境介质中;另一方面,植物叶片通过挥发使其吸附的POPs重新回到空气中,最终对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植物与空气两相界面之间存在动态交换过程,一方面,植物叶片吸附、吸收空气中的POPs,净化了空气,并将其转移到食物链和土壤等其它环境介质中;另一方面,植物叶片通过挥发使其吸附的POPs重新回到空气中,最终对全球范围内POPs的循环和环境归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植物与空气中POPs的动态交换过程,分析了影响植物吸附和挥发POPs的主要因素,包括POPs的理化性质、植物特征和环境条件.同时,就城市绿地对空气中POPs浓度水平的影响展开讨论,由于该过程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植被清除的POPs是否足以改善空气质量仍有争议,其中影响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此外,本文总结了植物中POPs的检测技术,传统检测技术灵敏性和准确性高,而原位检测技术可以直接观察活体植物中POPs的吸收、迁移、存储等环境行为.最后,本文探讨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植物-空气界面过程以及POPs多介质环境行为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植物/空气交换 城市绿地 检测技术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江学顶 陈忻 +2 位作者 徐颂 李富华 陈永骥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5期111-112,共2页
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POPs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POPs的来源、特征以及POPs对环境和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另外,本文还对POPs处理措施和分析技术进行了综... 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POPs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POPs的来源、特征以及POPs对环境和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另外,本文还对POPs处理措施和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POPs的治理措施和检测分析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POPs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治理措施 分析技术
下载PDF
有关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昕 陈忻 +4 位作者 陈晓刚 欧阳永中 叶挺进 徐颂 许锋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8期120-121,共2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水环境质量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而水环境又是POPs富集的主要场所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检测技术可用于每一种基质中POPs及相关化合物的检测,且缺乏相关的...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水环境质量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而水环境又是POPs富集的主要场所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检测技术可用于每一种基质中POPs及相关化合物的检测,且缺乏相关的检测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快速、可靠的分析检测技术和方法。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水环境中POPs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索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具体研究开发内容以及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旨在为POPs的深入持续研究和水环境中POPs的有效治理提供依据和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快速检测技术 平台建设
下载PDF
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简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伟杰 刘学智 +3 位作者 唐红亮 李丽 汪义杰 陈军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0期181-183,共3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长距离迁移性及生态毒性等特征,能对环境与生态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流域与部分湖泊水体接受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其受到一定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长距离迁移性及生态毒性等特征,能对环境与生态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流域与部分湖泊水体接受了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放,导致其受到一定程度的POPs污染,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中度和重度污染,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通过文献搜索和总结分析,作者们对POPs在流域、湖泊等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现行有效的处理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并认为小微水体中POPs的污染情况需要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水环境 污染现状 处理技术 小微水体
下载PDF
几种典型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综述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铁兵 梁静 孙玉艳 《价值工程》 2013年第14期313-314,共2页
土壤污染是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处理污染土壤常用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其研究进展。由于各种修复技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为了克服单一方法的缺点,发挥不同修复技术的长处,对加强研发... 土壤污染是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处理污染土壤常用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其研究进展。由于各种修复技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为了克服单一方法的缺点,发挥不同修复技术的长处,对加强研发污染土壤的综合修复技术提出了几方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石油烃 持久性有机物(pops) 土壤修复技术
下载PDF
Detection of novel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 (NBFRs) in the urban soils of Melbourne, Australia 被引量:7
20
作者 Thomas J.McGrath Paul D.Morrison +1 位作者 Andrew S.Ball Bradley O.Clarke 《Emerging Contaminants》 2017年第1期23-31,共9页
A range of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polymeric materials like plastics,electronic equipment,foams and textiles to prevent fires.The most common of these,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A range of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polymeric materials like plastics,electronic equipment,foams and textiles to prevent fires.The most common of these,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have been subject to legislated bans and voluntary withdrawal by manufacturers in North America,Europe and Australia over the past decade due to long-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persistence in the environment,and toxicity.Evidence has shown that replacement novel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NBFRs)are released to the environment by the same mechanisms as PBDEs and share similar hazardous properties.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as to characterize soil contamination by NBFRs in the urban soils of Melbourne,Australia.A variety of industrial and nonindustrial land-us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condary objective of determining likely point sources of pollution.Six NBFRs;pentabromotoluene(PBT),pentabromoethylbenzene(PBEB),hexabromobenzene(HBB),2-ethylhexyl-2,3,4,5-tetrabromobenzoate(EH-TBB),1,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BTBPE)and 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were measured in 30 soil samples using selective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S-PLE)and gas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GC-MS/MS).NBFRs were detected in 24/30 soil samples with S5NBFR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nd-385 ng/g dw.HBB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compound(14/30),whil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DBDPE,followed by BTBPE.Electronic waste recycling and polymer manufacturing appear to be key contributors to NBFR soil contamination in the city of Melbourne.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8PBDEs and S5NBFR soil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at waste disposal sites to suggest that both BFR classes are present in Melbourne's waste streams,while no association was determined among manufacturing sites.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first account of NBFRs in Australian soils and indicates that these emerging contaminants possess a similar potential to contaminate Melbourne soils as PB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el 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NBFR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Land contamination Soi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