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ummer Persistent Heavy Rain over Southern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Tropical Atmosphere 被引量:1
1
作者 QIU Di YAO Su-xiang XIA Yi-cong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2年第4期445-456,共12页
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supplied by 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hourly reanalysis datasets provided by the ECMWF and daily 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 supplied by the NOAA,the evolution regula... Based on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supplied by the Chinese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hourly reanalysis datasets provided by the ECMWF and daily 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 supplied by the NOAA,the evolution regularity of continuous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ern China(SC)from April to June in 1979-2020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pecific humidity and circulation field at the background-scale,the intra-seasonal-scale and the synoptic-scale,and its influence on persistent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SC during the April-June rainy season were quantitatively diagnos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PHREs)over the SC during the April-June rainy season occur frequently from mid-May to mid-and late-June,exhibiting significant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10-30-day)features.Vertically integrated moisture flux convergence(VIMFC)can well represent the variation of the PHREs.A multiscale 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the VIMFC shows that the pre-summer PHREs over the SC a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background water vapor(greater than 30 days),intraseasonal circulation disturbance(10-30-day)and background circulation(greater than 30 days),and water vapor convergences are the main factor.The SC is under the control of a warm and humid background and a strong intraseasonal cyclonic circulation,with strong convergence and ascending movements and abundant water vapor condi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PHREs.Meanwhile,the westward inter-seasonal oscillation of tropical atmosphere keeps the precipitation system over the SC for several consecutive days,eventually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persistence of heavy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ril-June rainy season over Southern China persistent heavy rainfall events(PHREs)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multiscale diagnosis index of the 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
下载PDF
Seasonal and Sub-Seasonal Circulation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Persistent Rainy Days in 2018/2019 Winter in Shanghai,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Wei WANG Fei XIN +2 位作者 Xiao PAN Ying ZHANG Tim LI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304-314,共11页
Shanghai experienced the longest rainy days in 2018/2019 winter since 1988. The physical cause of such an unusual climate condit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diagno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a seasonal perspec... Shanghai experienced the longest rainy days in 2018/2019 winter since 1988. The physical cause of such an unusual climate condit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diagno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 From a seasonal perspective, a long persistent rainy winter wa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n El Ni?o condition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This abnormal oceanic condition induces a remote teleconnection pattern with pronounced low-level southerly anomalies over East China.The wind anomalies transported moisture from tropical oceans and caused persistent rainfall in East Asia. Meanwhile, the local rainfall time series exhibited a strong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QBWO). Three persistent rainy even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2018/2019 winter and they all occurred during the active phase of the QBWO. The first two ev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low pressure anomaly west of Shanghai. Southerly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advected high mean moisture into central eastern China, leading to the persistent rainfall there.The third event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pressure anomaly in lower troposphere to the east of Shanghai, which induced anomalous southerlies to its west, favoring the occurrence of rainfall in Shanghai. The result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high-frequency variability in affecting seasonal rainfall anoma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sub-seasonal circulation anomalies persistent rainy days El Nino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
原文传递
韶关汛期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特征分析
3
作者 高翠翠 陈浩伟 邓月珍 《广东气象》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基于2008—2021年韶关8个国家站的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韶关汛期不同持续时间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韶关汛期降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9 h,持续2~6 h降水事件的累计降水量较大,随着持续时间的增长,累计降水量逐渐减少,降水频次迅速减小,持... 基于2008—2021年韶关8个国家站的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韶关汛期不同持续时间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韶关汛期降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9 h,持续2~6 h降水事件的累计降水量较大,随着持续时间的增长,累计降水量逐渐减少,降水频次迅速减小,持续时间大于10 h降水事件的降水强度较大。短时降水事件主要始发于午后到傍晚,降水量峰值出现在14:00—20:00;持续性降水事件主要始发于夜间到清晨,降水量的峰值出现在清晨;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均较少始发于08:00—12:00,且该时段降水量较少。短时降水午后到傍晚的降水量峰值是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共同作用下形成,清晨的次峰值主要取决于降水频次;持续性降水的降水频次在各个时次相差不大,其降水量日变化主要来自于降水强度的贡献。前汛期(4—6月)持续性降水和短时降水各占一定的比例,持续性降水略多;后汛期(7—9月)以短时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汛期 持续性降水 韶关
下载PDF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I.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61
4
作者 任国玉 战云健 +4 位作者 任玉玉 陈峪 王涛 柳艳菊 孙秀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为系统了解大尺度降水气候特征,利用2 300多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新认识有:1暴雨量、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最高的站点在华南沿海,而小雨量、小雨日数最多... 为系统了解大尺度降水气候特征,利用2 300多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新认识有:1暴雨量、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最高的站点在华南沿海,而小雨量、小雨日数最多的站点主要在江南内陆山区、丘陵;东部季风区山地、丘陵多出现低强度降水,平原和沿海易出现高强度降水;2四季降水量均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南方秋季降水量明显小于春季,但华西和江南沿海秋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在东南丘陵出现高值中心;3珠江和东南诸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存在2个峰值,其中珠江流域有6月主峰值和8月次峰值,东南诸河流域主峰在6月中下旬,次峰在8月末,长江流域总体表现为单峰型,出现在6月下旬和7月初,西南诸河流域和北方所有流域降水均表现为夏季单峰型;4南方各大河流域从2月末到6月中下旬陆续进入雨季,北方各大河流域进入雨季时间集中在6月末、7月初;南、北方雨季结束时间比雨季开始时间集中,从南到北进入雨季时间持续120 d以上,而从北到南退出雨季时间则仅持续不到45 d;5丰雨期的持续时间,珠江流域从5月初到9月上旬后期,东南诸河从5月上旬到7月上旬,8月末到9月初再度短暂出现,长江流域从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西南诸河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淮河流域从7月上旬至7月底、8月初,辽河流域在8月初出现极短丰雨期;6降水年际变异性最高的站点在青藏高原西南、塔里木盆地、阿拉善高原、华北平原北部和汾河谷地,海河流域年降水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雨季 丰雨期 中国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分布特征及分型 被引量:43
5
作者 吴丽姬 温之平 +1 位作者 贺海晏 黄荣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利用广东和广西两省共175个台站的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1961-2005年间华南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进行了定义。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区域持续性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季风爆发前持续性暴雨频数从60年代至今呈... 利用广东和广西两省共175个台站的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1961-2005年间华南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进行了定义。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区域持续性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季风爆发前持续性暴雨频数从60年代至今呈现出正态分布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季风爆发后的区域持续性暴雨频数变化则几乎相反;广东省前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降水明显比广西强。此外,通过EOF方法和相关分析得到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分布雨型,它们能较好地代表季风爆发前后华南降水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爆发 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华南
下载PDF
2008年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被引量:53
6
作者 王东海 夏茹娣 刘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着重对2008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致洪暴雨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天气尺度的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洪灾较为严重的几年(1994、1998和2005年)的降水和环流场特征异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 着重对2008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致洪暴雨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天气尺度的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洪灾较为严重的几年(1994、1998和2005年)的降水和环流场特征异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分布的不同,将200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5月26—30日)降水中心分布零星,降水局地性明显。第2阶段(6月7—11日)雨区以带状分布为主,带状雨区上还分布了多个强降水中心。第3阶段(6月12-14日)以片状分布为主,而第4阶段(6月15—19日)雨区既有带状分布,也有片状分布。(2)4个阶段中、低空平均环流场分析表明,环流形势的明显差异决定了雨区分布特点的差异。(3)南海季风涌的频繁活动有力地将水汽一次次地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4)2008年华南前汛期,500hPa上,中国西南部、华北、华南,华东以及低纬度的孟加拉湾地区均是负的位势高度场异常。华北、华东地区负的异常、青藏高原东部负的异常均有利于冷空气活动,而低纬孟加拉湾地区负的异常又有利于暖湿气流的输送,冷暖气流的活动均非常有利于中国南方地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5)对比2008、2005、1998、1994年和气候态的5月15日6月30日总降水分布发现,2008年总降水中心主要位于两广地区及浙赣皖3省交界地区。而浙赣皖3省交界区域的强降水中心位置明显较气候态偏北,被称为"非典型梅雨",而这也是2008年明显不同于另外3年的一个降水分布特点,此外,分析发现,200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强度明显强于另3年。(6)对比4年的500hPa环流及异常场表明,2008年的环流形势相对于另3年要更有利于冷暖空气在中国南方地区交汇,因此,有利于2008年的降水强度大于另外3年。(7)对比4年的850hPa风场异常场分布表明,2008年低层异常风场的偏南风的向北推进得明显偏北,使得总降水量中心原气候态上位于浙闽赣3省交界区域的降水中心向北推进到浙赣皖交界地区,从而出现了华南暴雨与"非典型梅雨"同时出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致洪暴雨 成因分析
下载PDF
2013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与低频信号特征 被引量:25
7
作者 胡娅敏 翟盘茂 +3 位作者 罗晓玲 吕俊梅 覃志年 郝全成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5-477,共13页
自2013年3月下旬开始,华南地区遭遇持续性强降水袭击。采用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带通滤波等统计方法,分析2013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和低频特征,寻找影响持续性强降水可... 自2013年3月下旬开始,华南地区遭遇持续性强降水袭击。采用小波分析、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带通滤波等统计方法,分析2013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和低频特征,寻找影响持续性强降水可能的前期信号。揭示出:(1)2013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强降水主要分为两个时段:3月26日—4月11日(第1阶段)和4月23日—5月30日(第2阶段)。前者华南雨带呈现西北一东南分布,由北向南降水量逐渐增大,后者降水强度较前者强,雨带主要集中在华南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2)第1阶段华南降水主要受北方冷空气的持续影响,第2阶段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海季风的影响。两个阶段的环流特征明显不同:第1阶段在对流层中层主要对应西高东低的经向环流,东亚大槽深厚、东北冷涡长时间盘踞,北方冷空气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气流交汇在华南,此时以冷式锋面降水为主;第2阶段500 hPa高度场为两脊一槽的分布型。热带对流活跃,其上空表现一异常的气旋环流,具有季风降水的性质。(3)第1(2)阶段降水呈现出20—50(8—15)d的振荡特征,可能是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和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交叉小波功率谱分析得到,东北冷涡(南海北部水汽输送的纬向分量)可能提前1(1/2)个周期,对华南降水具有一定的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持续性强降水 季节内振荡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思 高建芸 +1 位作者 黄丽娜 游立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7,共12页
应用福建、广东、广西2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构建华南前汛期暴雨强度指数,揭示了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机理。研究表明: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经历了多发(1961—1972年)—少发(1973—1991年)—多发(1992—2... 应用福建、广东、广西2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降水资料,构建华南前汛期暴雨强度指数,揭示了前汛期持续性暴雨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机理。研究表明: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经历了多发(1961—1972年)—少发(1973—1991年)—多发(1992—2012年)3个阶段,目前仍处于多发期,具有持续时间较长且强度增强的特点;由于前汛期降水的低频振荡受热带低频信号北传的调制,因此,导致这种显著年代际变化的可能成因是热带低频信号北传的周期和强度的年代际差异,当热带低频信号北传至华南时低频周期长(短)且强度强(弱),则前汛期易出现持续时间长(短)且强度强(弱)的持续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对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形成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确略 寿绍文 杨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2-862,共11页
使用WRF对发生在2010年4月28—29日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回流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冷空气受南岭、武夷山脉阻挡未能直接影响华南西部,其东移入海后,华南西部处入海高压后部,等压线呈&qu... 使用WRF对发生在2010年4月28—29日一次广西前汛期回流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诊断分析,研究了回流暴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冷空气受南岭、武夷山脉阻挡未能直接影响华南西部,其东移入海后,华南西部处入海高压后部,等压线呈"东南—西北"向,低层风向顺转为东南风,由于经南海回流的东南气流相对于孟加拉湾西南气流和越赤道气流是干冷的,不同性质气流汇合形成锋面、辐合线,提供了抬升条件,这是回流形势的形成过程;从θ_e和湿位涡诊断发现,边界层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和中低层对流性不稳定是此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不稳定机制;边界层辐合和能量锋锋生是暴雨的主要触发条件;在暴雨增幅前不稳定能量有一个积累过程,边界层能量锋锋生和辐合抬升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使暴雨增幅;湿位涡负异常对暴雨预报具有指示意义,水平螺旋度正值增大与暴雨增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次回流暴雨发生在边界层锋的两侧,边界层存在锋区表明此次回流暴雨在基本性质上仍属锋面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前汛期 回流暴雨 数值模拟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持续暴雨环流分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端禹 郑彬 +2 位作者 汪小康 崔春光 赵玉春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采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降水量资料,按一定标准选取了华南前汛期24个持续暴雨过程;并且按基本判据确定逐年华南夏季风降水开始日期。然后依据南亚高压环流型和相对于该年夏季风降水开始的早晚,将这些暴雨过... 采用1961—201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降水量资料,按一定标准选取了华南前汛期24个持续暴雨过程;并且按基本判据确定逐年华南夏季风降水开始日期。然后依据南亚高压环流型和相对于该年夏季风降水开始的早晚,将这些暴雨过程划分为夏季风降水前、后南亚高压东部型,夏季风降水后南亚高压带状、西部型共4个类型;其中,夏季风后南亚高压西部型次数最多、平均持续时间最长。所有类型持续暴雨的相同点是:广东东北部附近均为暴雨频率和雨量高值区;暴雨期间华南150 h Pa位势高度增加、500 h Pa位势高度减少;华南处在150 h Pa偏西风急流南侧辐散区中;850 h Pa华南沿海有明显的西南气流,低层辐合在华南东北部最明显;两广沿海为可降水量大值区;华南的整层水汽输送主要呈现西南向。不同点是:夏季风后南亚高压西部型平均雨量较小,夏季风后南亚高压带状型与西部型在印度洋上存在明显的偏东风高空急流;夏季风后南亚高压类型在两广沿海的可降水量数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持续暴雨 南亚高压 华南夏季风降水 环流型
下载PDF
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中国南部雨季对流性暴雨频次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傅云飞 刘鹏 +1 位作者 林锦冰 衡志炜 《暴雨灾害》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1998—2007年10年观测结果,对雨季我国南部(35°N以南地区)对流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频次及其占局地总降水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分布于两广至云贵高原东部,其频次大于1.2%,最大可超过1.8%;大暴雨... 利用星载测雨雷达1998—2007年10年观测结果,对雨季我国南部(35°N以南地区)对流性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频次及其占局地总降水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分布于两广至云贵高原东部,其频次大于1.2%,最大可超过1.8%;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广东西部至云贵高原东南、福建与江西交界附近、大别山西南侧、江淮至黄淮东部,其频次大于0.06%;特大暴雨主要位于两广交界经两湖盆地东部、大别山西侧至江淮之间和黄淮东部,大体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其频次大于0.015%;主要暴雨区暴雨对局地总降水的贡献可达25%以上,主要大暴雨区其雨量对局地总降水的贡献大于5%,主要特大暴雨区其雨量对局地总降水量的贡献多达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频次 星载测雨雷达 雨季
下载PDF
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准双周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谷德军 纪忠萍 +2 位作者 高晓荣 孙广凤 谢炯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利用1961—2008年广东逐日降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先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定义了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的850 hPa关键区——"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再利用功率谱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等方法研究了近48年广东前汛期降水... 利用1961—2008年广东逐日降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先采用EOF分析、相关分析定义了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的850 hPa关键区——"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再利用功率谱分析、Lanczos时间滤波器等方法研究了近48年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的低频振荡特征,并研究了广东暴雨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准双周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广东前汛期降水与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均以准单周、准双周振荡为主,而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不显著。南海北部风场指数与广东前汛期降水准双周振荡序列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明显高于准单周振荡序列的相关。近48年4—6月南海北部风场指数的准双周振荡波峰前后3天(个别4天)的广东省前汛期暴雨出现概率为78.2%。最后利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北部风场指数准双周振荡的波峰附近有典型西南风暖区暴雨发生的大气环流场演变特征,可为广东暖区暴雨过程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预报方法 准双周振荡 前汛期降水 南海北部风场 暖区暴雨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雨涝强、弱年的确定及其环流特征对比 被引量:15
13
作者 罗艳艳 何金海 +1 位作者 邹燕 孙蔡亮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用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在对1961—2010年华南前汛期逐场暴雨过程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定义华南区域雨涝强度指数(RWI),划分和确定了雨涝强、弱年,并对雨涝强、弱年的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结果显示:(1)RWI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 用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在对1961—2010年华南前汛期逐场暴雨过程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定义华南区域雨涝强度指数(RWI),划分和确定了雨涝强、弱年,并对雨涝强、弱年的环流特征进行合成分析。结果显示:(1)RWI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雨涝强度在1990s初以后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雨涝强年明显增多。(2)雨涝强(弱)年,南亚高压偏南(北),副高位置偏西(东),欧亚中高纬500 h Pa位势高度差值场自西向东呈现+-+的波列分布,则有利(不利)于华南区域降水的发展和持续;(3)华南前汛期雨涝的强(弱)与大气低层来自华中—华南北部的偏北风输送加强(减弱)、高原东南侧的偏西风和经西太平洋—南海进入华南的西南风及水汽输送异常加强(减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来自孟加拉湾进入华南的偏南风及水汽输送强(弱)呈现反相关。(4)雨涝强(弱)年,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低),持续时间较长(短),强中心偏南(北)。且暖湿空气较早(晚)到达25°N地区,并在30°N以南地区维持时间较长(短),季风推进快(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华南前汛期 雨涝强度 强度指数 环流特征 合成分析
下载PDF
1961-2019年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变化及前兆信号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玲玲 纪忠萍 麦健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5-1126,共12页
为了提高前汛期降水集中期及雨量的短期气候预测能力,利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9年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它在前冬大气环流场和海温场上的前兆信号及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近59年广东前汛期持... 为了提高前汛期降水集中期及雨量的短期气候预测能力,利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59年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它在前冬大气环流场和海温场上的前兆信号及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近59年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108次,总日数398日,主要发生在5-6月,达到或者超过10日的长持续性暴雨过程主要出现在6月。持续性暴雨日数具有准2年、准7年及准12年的周期振荡;(2)前冬大气环流影响持续性暴雨日数异常偏多(少)的前兆信号:500 hPa欧洲(45°N-60°N,0°-30°E)脊(槽)偏强、西亚北部和中亚地区(30°N-50°N,50°E-70°E)及其以北的高空槽(脊)偏强,850 hPa南海北部(18°N-22°N,107°E-120°E)南风偏强(弱),它们主要通过调节后期东亚大槽和南海北部南风的强弱影响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3)前冬北太平洋中部(15°N-30°N,170°E-160°W)SST是影响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的SST关键区。在4~8年和8~18年尺度上它与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具有较好的相反变化关系。它通过影响后期大气环流影响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日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持续性暴雨 前兆信号 前冬大气环流关键区 前冬SST关键区
下载PDF
两次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中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异常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8
15
作者 鲍名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6,共10页
利用NOAA的外逸长波辐射资料(OLR)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华南地区台站降水资料诊断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在2005年和2006年华南地区持续性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上的物理作用。分析表明:2005年6月17~24日华南持续性暴雨过... 利用NOAA的外逸长波辐射资料(OLR)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华南地区台站降水资料诊断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在2005年和2006年华南地区持续性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上的物理作用。分析表明:2005年6月17~24日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与热带西太平洋对流的10~25天低频振荡从150°E附近西传有关,持续性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西伸的Gill型环流响应对应于传播到120°E附近强对流的低频间歇期;2006年5月下旬~6月中旬华南的持续性暴雨可能与热带西太平洋的双热带辐合带(ITCZ)南支对流带异常强盛有关,持续强盛的南支ITCZ使得115~135°E平均的局地Hadley环流最大上升中心位于0~5°S,菲律宾海附近区域上升运动的减弱有利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西伸加强。通过比较这两例典型的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发现,副热带高压在华南地区持续西伸是两次持续性暴雨发生的共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而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则通过不同的物理过程影响副热带高压的持续西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热带西太平洋 对流活动 物理作用
下载PDF
广西锋面、暖区及高压后部暴雨个例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林确略 寿绍文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2期11-18,共8页
利用常规、非常规气象资料,及高时空分辨率T639、mm5、NCEP资料,深入分析了两次华南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2010年"4.29"暴雨和2011年"5.12"暴雨)。基于这两次过程,对锋面、锋前暖区及高压后部暴雨进行了大尺度环流背... 利用常规、非常规气象资料,及高时空分辨率T639、mm5、NCEP资料,深入分析了两次华南前汛期暴雨天气过程(2010年"4.29"暴雨和2011年"5.12"暴雨)。基于这两次过程,对锋面、锋前暖区及高压后部暴雨进行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特征对比分析,进而探讨三者在天气形势、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以提高对华南前汛期暴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暴雨 锋面 锋前暖区 高压后部
下载PDF
湖南省雨季与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玉芳 张剑明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1期69-81,共13页
利用1961—2013年中国78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地区降雨的逐候变化、湖南省雨季与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的相关性及不同雨期降雨的空间分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的25°—30°N全年均有一条雨带维持,春季增强... 利用1961—2013年中国78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中东部地区降雨的逐候变化、湖南省雨季与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的相关性及不同雨期降雨的空间分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的25°—30°N全年均有一条雨带维持,春季增强,秋季减弱,先后出现了江南春雨、华南前汛期、长江梅雨和华西秋雨。江南春雨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高相关区为除湘西和湘西北地区外的湖南省其他区域;华南前汛期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高相关区为湘中及其以南区域,梅雨期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高相关区为湘中及其以北区域;华西秋雨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高相关区为湘西北和湘北地区。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降雨量与湖南省不同雨期高相关区的降雨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江南春雨期降雨量与同期湖南省降雨量的一致性最好,华南前汛期降雨量和华西秋雨期降雨量次之。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雨期降雨量的前4个空间模态能较好的表现南方地区不同雨期降雨量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4个模态分别为全区一致变化、南北反位相变化、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反位相变化、东西反位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雨 华南前汛期 梅雨 华西秋雨 相关分析 EOF
下载PDF
一次广东典型龙舟水暴雨过程的扰动形势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钱维宏 艾阳 +1 位作者 陈绿文 粟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43,共11页
“龙舟水”期间的极端降水,常以近似平行的多条雨带出现,过量的降水会造成流域的或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分解大气中的基本变量为瞬变气候与瞬时扰动两个部分,用后者揭示龙舟水期间强降水的区域分布特征。2020年6月5—9日出现在广东省中部... “龙舟水”期间的极端降水,常以近似平行的多条雨带出现,过量的降水会造成流域的或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分解大气中的基本变量为瞬变气候与瞬时扰动两个部分,用后者揭示龙舟水期间强降水的区域分布特征。2020年6月5—9日出现在广东省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多条近似平行的雨带和闪电高密度带只是华南和江南区域降水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分析结果表明:控制这片区域雨带活动的是南北两侧缓慢东移的扰动反气旋环流系统。在黄海扰动反气旋环流的南边缘和南海扰动反气旋环流的北边缘各形成了一条扰动风切变线与湿涡度扰动线对应,在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扰动低压气流区和其中的多个湿涡度扰动条带,决定了其中条状雨带的走向。分解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模式产品可以提前1~5天获得指示两个扰动反气旋环流系统和扰动低压气流区中湿涡度扰动分布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水 暴雨 闪电 模式产品 扰动系统
下载PDF
太平洋海温场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彦明 高建芸 +2 位作者 池艳珍 唐振飞 陈思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利用1961—2012年华南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并探讨了海洋外强迫信号可能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造成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 利用1961—2012年华南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统计特征,并探讨了海洋外强迫信号可能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造成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位相年,华南前汛期发生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概率比PDO暖位相年大,且暴雨强度偏强,持续时间偏长;太平洋海温场两种不同时间尺度背景下,华南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呈现不同的特征,PDO冷位相配合冬春Nino区海温异常,华南前汛期易出现强度较强、持续时间较长的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太平洋海温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外强迫信号可能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的低频变化周期,进而影响华南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 持续性暴雨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Nino区海面温度
下载PDF
粤东暴雨中心前汛期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前兆性信号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明华 李超 +5 位作者 陈芳丽 郑群峰 陈潜 张超 赵春阳 周佐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25,共13页
研究了1967~2018年粤东暴雨中心前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以及降水异常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并对降水异常的前兆性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后粤东暴雨中心前汛期降水年际变率增强,2005年以后降水偏多年异常增多。降水异常... 研究了1967~2018年粤东暴雨中心前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以及降水异常对应的环流异常特征,并对降水异常的前兆性信号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后粤东暴雨中心前汛期降水年际变率增强,2005年以后降水偏多年异常增多。降水异常年的环流特征差异显著,偏多年对流层中上层高空急流增强,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大西脊点偏西,东亚大槽偏深,江南地区偏南风减弱,有利于粤东辐合增强;偏少年高空急流减弱位置偏北,副热带高压范围偏小,大陆高压增强,底层我国东部地区偏南风一致减弱,不利于粤东辐合。降水偏多(偏少)年的前兆性信号主要表现为极地海冰偏少(偏多)以及赤道东太平洋暖(冷)海温异常。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空急流以及东亚大槽和前期极地海冰异常有关,而副热带高压和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降水 高空急流 副热带高压 极地海冰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 粤东暴雨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