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生空间视角下景中村优化策略——以元阳县垭口村为例
1
作者 刘欣茹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10-113,共4页
乡村地区的进步与经济体系的转型受区域配置改善的影响深远。本研究选取元阳县垭口村这一景中村为案例,应用“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理念来剖析,分析了该类村庄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挑战及其拥有的发展潜力。文章就村落在开... 乡村地区的进步与经济体系的转型受区域配置改善的影响深远。本研究选取元阳县垭口村这一景中村为案例,应用“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理念来剖析,分析了该类村庄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挑战及其拥有的发展潜力。文章就村落在开始制定规划前遇到的诸多困境展开探讨,并从修整生产领域、优化居住环境和恢复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来解决问题,力图促进景中村“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本研究对全面推行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可持续性视角 景中村 三生空间 空间优化策略
下载PDF
三生视角下南方传统村落植物景观营造策略——以宁远县4个传统村落为例
2
作者 宋紫琳 陈存友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植物景观的营造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村落的风貌。随着对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以三生视角为理论指导,对南方传统村落内的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并提出营造策略。以小桃... 植物景观的营造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村落的风貌。随着对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以三生视角为理论指导,对南方传统村落内的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的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并提出营造策略。以小桃源村、琵琶岗村、下灌村及西湾村这4个传统村落的三生空间中的植物景观为例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传统村落中人居生活环境杂乱,地域文化不明显;生态绿化景观缺乏,季相变化单一;生产经济业态僵化,缺乏区域特色。针对上诉问题提出相应的植物景观优化策略,美化生活人居空间,塑造地域文化特色;恢复生态景观,丰富植物多样性;促进生产多元化,活化产业经济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视角 三生空间 传统村落 植物景观营造 宁远县
下载PDF
基于儿童视角的城市社区游戏空间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波 戴明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4-51,共8页
基于儿童视角审视社区游戏空间的适宜性从而优化有助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采用田野调查以及马赛克方法研究城市社区活动空间优化问题,主要发现:儿童的社区游戏空间情感体现为联结与反抗;空间行为表现为模仿、重复与自主;空间生产方式为... 基于儿童视角审视社区游戏空间的适宜性从而优化有助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采用田野调查以及马赛克方法研究城市社区活动空间优化问题,主要发现:儿童的社区游戏空间情感体现为联结与反抗;空间行为表现为模仿、重复与自主;空间生产方式为组合、转换与创造。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空间优化策略包括:第一,原有空间改善方面,重视建设儿童与成人共享的公共空间、本地微型生态空间、激活想象的自由空间;第二,新游戏空间开发方面,重视理解儿童对生态网络式游戏空间的需求和满足儿童的空间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社区游戏空间 联结 生态网络 儿童参与
下载PDF
基于绿色生态视域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究
4
作者 马丽珠 张春梅 张明月 《建筑与装饰》 2021年第27期193-195,共3页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间区域扩展的困难性,暴涨的人口等城市问题使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的共识。基于此,文章对绿色生态视域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通过阐述绿色生态建筑、城市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间区域扩展的困难性,暴涨的人口等城市问题使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的共识。基于此,文章对绿色生态视域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通过阐述绿色生态建筑、城市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提出基于绿色生态视域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议,旨在引起更多人对城市空间发展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助力于城市发展和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视域 城市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三生”视角下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美芳 朱佩娟 +2 位作者 崔树强 张鸿辉 陆唐信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7,共9页
基于“三生”视角建立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分析方法从宜居性综合程度、单因素空间分异现状和耦合度分析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结果表明:(1)生产、生活、生态单因素宜居性程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城市空间综合宜居程度... 基于“三生”视角建立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空间分析方法从宜居性综合程度、单因素空间分异现状和耦合度分析长沙市城市空间宜居性,结果表明:(1)生产、生活、生态单因素宜居性程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城市空间综合宜居程度较高,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特征,宜居程度高的地区集中在中心城边缘区;(3)生产、生活、生态间的耦合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耦合度最高的是“生产—生活”,呈现一定的空间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视角 城市空间 宜居性评价 耦合度
下载PDF
生态学视野下商业空间中母婴复合系统的构建
6
作者 刘娜娜 顾佳俊 +2 位作者 葛澄钰 陈立鸿 曾敬淇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8-23,共6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二胎政策"的放开,商业环境中母婴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城市商业空间中的母婴室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生态学角度对母婴空间进行拆解与构建,并结合商业空间特性,与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二胎政策"的放开,商业环境中母婴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城市商业空间中的母婴室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生态学角度对母婴空间进行拆解与构建,并结合商业空间特性,与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对象进行类比,对商业空间中母婴复合系统设计提出新的思路,构建出一套完整的与商业空间互利共存的母婴复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视野 商业空间 母婴复合系统
下载PDF
迟子建小说的生态叙事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舒 邵维加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9-20,40,共3页
生态叙事是生态文学与叙事学融合的一种当代文学表现形式。迟子建选择了接近天籁般的儿童叙事视角,营造了对立和双重的生态叙事空间,采取了"原生自然"的生态叙事话语,表现了一种对自然和谐境界的追求和对现代文明批判的生态... 生态叙事是生态文学与叙事学融合的一种当代文学表现形式。迟子建选择了接近天籁般的儿童叙事视角,营造了对立和双重的生态叙事空间,采取了"原生自然"的生态叙事话语,表现了一种对自然和谐境界的追求和对现代文明批判的生态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叙事 叙事视角 对立空间 双重空间 叙事策略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视角的韧性城市研究综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包是杰 裘鸿菲 《华中建筑》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城市在运转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韧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理念,不仅是当前风景园林学科的热门研究内容,而且也得到了国内外各学科的重视。通过CNKI,WoS两个中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城市在运转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来自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韧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理念,不仅是当前风景园林学科的热门研究内容,而且也得到了国内外各学科的重视。通过CNKI,WoS两个中外知名文献数据库获取文献,运用CiteSpace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外两个维度总结文献发表特征、关键词演变特征。梳理了国内外韧性城市的研究脉络,发现研究快速发展且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趋势,可划分为起步期、爆发期和趋稳期。从空间尺度、功能目的和评估方法三个方面梳理了研究重点并比较中外研究特征,总结了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进一步发挥交叉学科优势,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风景园林学科内涵的丰富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社会—生态视角 空间尺度 功能目的 评估方法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监测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娟 唐岱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7-70,共4页
传统区域监测方法不能根据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的具体图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建立新型基于图像识别的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实时监测模型。通过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特征判断... 传统区域监测方法不能根据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的具体图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建立新型基于图像识别的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实时监测模型。通过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特征判断、基于特征判断的识别方法确定、卷积神经网络,完成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的图像识别。通过实时目标检测、确定实时监测区域、透视变换,完成基于图像识别区域实时监测模型的搭建。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区域监测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充分提升了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识别图像的清晰度,并可对区域内景观进行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山地城市 绿色空间景观 生态破损区域 区域监测 特征判断 卷积神经网络 透视变换
下载PDF
生态意识·人文关怀·叙事策略--评动画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10
作者 梁雪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71-75,共5页
动画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由日本著名动画作家宫崎骏根据英国儿童文学家玛丽·诺顿的代表作《地板下的小人》改编而成。本文试从生态叙事的角度进行分析,以“隐蔽”与“旁观”的儿童叙事视角,建构了“城市”与“乡村”对... 动画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是由日本著名动画作家宫崎骏根据英国儿童文学家玛丽·诺顿的代表作《地板下的小人》改编而成。本文试从生态叙事的角度进行分析,以“隐蔽”与“旁观”的儿童叙事视角,建构了“城市”与“乡村”对立的双重叙事空间,选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叙事主题,进而挖掘影片深层的内涵,引导观众对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进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意识 叙事策略 叙事视角 叙事空间 叙事主题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2000-2018年福州仓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11
作者 杨辰丛海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60-63,共4页
为分析福州市仓山区“三生”用地变化特征,基于中科院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分类图像,建构“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体系,并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景观破碎化相关指数。结果表明,仓山区2000-2018年“三生”空间变化趋势特征为... 为分析福州市仓山区“三生”用地变化特征,基于中科院2000、2010、2018年土地利用分类图像,建构“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体系,并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景观破碎化相关指数。结果表明,仓山区2000-2018年“三生”空间变化趋势特征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态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占比下降,生活生产用地占比显著上升,土地利用转移的主体为生产生态用地向生活生产用地的转移,而生态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转移与变幅均较小。在时间上,呈现先剧烈后减缓的趋势,2000-2010年转移速度快,2010-2018年转移趋势放缓。景观格局方面,整体景观格局向破碎化趋势演进,但景观连通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仓山区
下载PDF
耦合视角下甘肃省县域乡村“三生”功能协调度的时空跃迁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君锋 宋长青 +3 位作者 石培基 高培超 张学斌 冯浩源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4-892,共19页
探究乡村“三生”功能协同发展水平,揭示其演化进程中耦合协同关系的时空跃迁特征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优化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及开创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局面。基于1998—2020年甘肃省86个县域研究单元,构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综合... 探究乡村“三生”功能协同发展水平,揭示其演化进程中耦合协同关系的时空跃迁特征及影响因素,将有利于优化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及开创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局面。基于1998—2020年甘肃省86个县域研究单元,构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及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县域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跃迁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发展态势,逐步向良性、有序方向不断迈进,但耦合协调度数值整体较低且发展速度相对较为缓慢。2013年后耦合协调状态由严重失调状态转为基本失调状态的县域比例快速增加。(2)整体来看,全省中间区域县域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的局部空间结构更加具有稳定性,而陇东南地区和酒泉市县域空间结构更加具有动态性。LISA时间路径弯曲度呈现西北地区向东南地区增大趋势。各县域研究单元耦合协调度的局部空间关联格局保持较为稳定,其时空跃迁具有相对较强的路径锁定。(3)经济发展对耦合协调度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城镇辐射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与其他因子的共同作用直接影响到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根植于自然本底条件的其他诸如社会经济条件与区位交通条件等因素是作用于乡村“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性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三生”功能 耦合视角 时空跃迁特征 影响因素 甘肃省
原文传递
中国生态福利绩效驱动分解研究
13
作者 董莹 孙玉环 丁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7-1354,共18页
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要条件。本文围绕居民福利和生态消耗构建了能够量化评估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LMDI模型对中国各省份及8个经济区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时间分... 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要条件。本文围绕居民福利和生态消耗构建了能够量化评估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LMDI模型对中国各省份及8个经济区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时间分解和空间分解,拓展当前对生态福利绩效驱动因素分解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0年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动趋势,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其中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和民生性财政支出具有更高优势,生态福利绩效处于较高水平,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引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口分散度、建成区人口密度、城市化规模和生态可持续能力6个因素探索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驱动作用,发现时间和空间分解结果表现出显著差异。基于时间分解结果,经济效益和城市化规模为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提升的主要因素,人口分散度是抑制生态福利绩效增加的主要因素。但从空间分解结果看,决定各省生态福利高于均值的驱动因素在不同时期内存在区域差异和动态变化特征。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分解结果,全面把握经济增长、生态保护和居民福利提升的关系,有助于为地方政府制订并实施差异化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双维度 生态福利绩效 可持续福利指数 ST-LMDI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