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Fairytale Style Reflected in Peter Pan
1
作者 王依妮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4期180-182,共3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airytale style in Peter Pan which is James Matthew Barrie's masterpiece. This work belongs to fairytale and the protagonist who named Peter Pan never grows u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airytale style in Peter Pan which is James Matthew Barrie's masterpiece. This work belongs to fairytale and the protagonist who named Peter Pan never grows u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eter Pan and his little friends' experience in real world and Neverland, readers can know the fairytale style in Peter Pa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eter pan reflected the writer's attitude to growing up and the fairytale style as bridge between the virtual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 It is the fairytale style that adds the artistic charm of Peter 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er pan FANTASY fairytale style life logic children’s thinking
下载PDF
PETER PAN
2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2004年第7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peter pan
下载PDF
“彼得·潘写作”视野下儿童的生活与教育——我们如何创作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如何塑造我们的儿童 被引量:6
3
作者 骆蕾 谭斌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6,共9页
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过教育儿童、为儿童树立榜样的角色。另一方面,通过儿童文学这个平台,我们关于儿童的知识被不断地建构。社会化话语是这个建构过程得以合法化的根据。然而,这一话语中所隐含的独断性却否认和遮蔽了儿童是... 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过教育儿童、为儿童树立榜样的角色。另一方面,通过儿童文学这个平台,我们关于儿童的知识被不断地建构。社会化话语是这个建构过程得以合法化的根据。然而,这一话语中所隐含的独断性却否认和遮蔽了儿童是作为一种异文化的存在。"彼得.潘写作"视野对成长、成熟、社会化、教育等既有观念的社会学反思,提醒我们应该重新看待儿童的生活与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儿童 教育 "彼得·潘写作"
下载PDF
彼得·潘写作:作为教育思想的少儿文学 被引量:11
4
作者 贺晓星 李黎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54,共12页
少儿文学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产生着诸多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涉及到教育,但问题不在于作者是如何看待少儿文学发挥怎样的教育作用的,而是以如此这般形式呈现的少儿文学文本,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怎样的视角。在此,教育不是一个“应该... 少儿文学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产生着诸多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涉及到教育,但问题不在于作者是如何看待少儿文学发挥怎样的教育作用的,而是以如此这般形式呈现的少儿文学文本,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怎样的视角。在此,教育不是一个“应该这样必须那样”的问题,而是一个“还可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具体通过对梅子涵少儿文学在写作风格上的特色以及写作风格与写作内容间的背离现象的解读,对成长、成熟、社会化、教育等既有观念提出社会学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彼得·潘写作 成长 社会化 制度 游戏
下载PDF
物质与感情的双重焦虑——《小时代》所映射的当代青年症候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海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7-103,共7页
作为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出现次数最多、最富争议的80后富豪作家,郭敬明以其出色的商业运作成为积极迎合"市场—读者"并空前成功的典型人物,《小时代》系列则将他的影响力推向了极致。然而,《小时代》中的人物关系引人深思,极... 作为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上出现次数最多、最富争议的80后富豪作家,郭敬明以其出色的商业运作成为积极迎合"市场—读者"并空前成功的典型人物,《小时代》系列则将他的影响力推向了极致。然而,《小时代》中的人物关系引人深思,极度宣扬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背后,是年轻一代所面临的情感焦虑:对长辈世界的毫无信仰,对下一代的排斥和回避;而在同龄人的群体交往中,他们对物质与情感的双重苛求使其陷入焦虑状态。书中所描述的爱情和友情都以悲剧而终结,由消费符号构建起的"小时代城堡"只是一座毫无出路的当代"围城"。而该书的畅销与大批青少年粉丝的无条件拥趸,足以证明这种"物质和情感的双重焦虑"已经成为困扰当前年轻一代的一种普遍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敬明 《小时代》 “彼得·潘综合症” 焦虑症 文化产业链
下载PDF
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彼得·潘情结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庆欢 王建香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62-67,共6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塑造了诸多孩童形象和孩童式成年女性形象。作品中单纯无忧的儿童世界和冷酷堕落的成人世界之间形成强烈反差。不愿长大、想逃避成人责任义务的彼得·潘情结在作家的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塑造了诸多孩童形象和孩童式成年女性形象。作品中单纯无忧的儿童世界和冷酷堕落的成人世界之间形成强烈反差。不愿长大、想逃避成人责任义务的彼得·潘情结在作家的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充分体现。在无处可逃时,作家只能从写作中寻找心灵的家园,得到精神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彼得·潘情结 儿童世界 成人世界
下载PDF
《彼得·潘》中的儿童成长隐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兰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80-84,共5页
综合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与神话原型理论对《彼得·潘》中的童话奇境和人物形象进行考察,发现《彼得·潘》在本质上是一个童话版的伊甸园故事,有助于儿童读者通过阅读他人的成长故事来鉴照自身的成长。与偷食禁果之前的亚当... 综合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与神话原型理论对《彼得·潘》中的童话奇境和人物形象进行考察,发现《彼得·潘》在本质上是一个童话版的伊甸园故事,有助于儿童读者通过阅读他人的成长故事来鉴照自身的成长。与偷食禁果之前的亚当和夏娃一样,彼得·潘及其伙伴在伊甸园般的永无岛上自由快乐但蒙昧无知,处于伦理混沌蒙昧状态,缺乏认知自己与世界的智慧和理性。如果失去伊甸园是人类始祖摆脱蒙昧、走向文明的起点,那么温迪等儿童长大的前提则是离开惬意安适的永无岛,进入现实世界接受社会的教化与现实的砥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潘》 伊甸园 成长 隐喻
下载PDF
神话原型视角下的孤独者彼得·潘
8
作者 吴志芳 李翔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9-72,共4页
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的小说《彼得·潘》和《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创作于20世纪初期,主人公小飞侠彼得·潘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上的一个经典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个长不大的小男孩,还是一个拒绝长大的小男孩,使他有着... 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的小说《彼得·潘》和《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创作于20世纪初期,主人公小飞侠彼得·潘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上的一个经典形象。他不仅仅是一个长不大的小男孩,还是一个拒绝长大的小男孩,使他有着迥异于其他儿童的特点。拒绝长大既是一种生活姿态,更是一种人生选择。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找到彼得.潘在古希腊神话和基督教文化中的原型,试图揭示他与众不同的人生抉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潘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人生抉择
下载PDF
游戏伦理与帝国梦想——以英国经典少年儿童文学为例
9
作者 张金凤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0-66,共7页
游戏是少年儿童文学常触及的现象,但也是文学研究中常被忽视的现象。选取英国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三部经典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考察其折射出的游戏伦理,并将游戏伦理的演变与帝国意识形态的发展进行并置研究,由此得出结论:对待游... 游戏是少年儿童文学常触及的现象,但也是文学研究中常被忽视的现象。选取英国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三部经典少年儿童文学作品,考察其折射出的游戏伦理,并将游戏伦理的演变与帝国意识形态的发展进行并置研究,由此得出结论:对待游戏的不同态度,映照了19世纪末英国从自由帝国主义向新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英国人帝国理想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布朗求学记》 《金银岛》 《彼得·潘》 游戏伦理 帝国理想
下载PDF
仙子何为——《彼得·潘》中的仙子“叮叮铃”形象研究
10
作者 程诺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60-64,共5页
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在其小说《彼得.潘》中设置小仙子"叮叮铃"这一重要人物形象的意义,在于她事实上象征着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凝聚了儿童善恶交织的本性、特定时期儿童要求被关注的焦虑以及性别身份的自我发现等层面... 英国作家詹姆斯·巴里在其小说《彼得.潘》中设置小仙子"叮叮铃"这一重要人物形象的意义,在于她事实上象征着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凝聚了儿童善恶交织的本性、特定时期儿童要求被关注的焦虑以及性别身份的自我发现等层面。书中的"永无乡之行"构建了一个成长仪式的结构模式。该书的意义不止于在文化转型期中"消解"了主流法则,更在于它探索了儿童成长过程中萌发自我意识的方方面面,迈向了构建儿童内心世界的全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潘》 叮叮铃 儿童成长 现代主义
下载PDF
简析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
11
作者 宁苗苗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7期190-191,共2页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它承载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内容和关系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主要话题。结合前人的观点,从内容和含义上来剖析,认为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不仅包括后者,还包括教育功能;援引儿童文...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它承载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内容和关系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主要话题。结合前人的观点,从内容和含义上来剖析,认为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不仅包括后者,还包括教育功能;援引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来阐明二者的区别:成人文学以真为美,儿童文学以善为美;最后举例说明儿童文学审美功能中涵盖的教育功能,即儿童文学对儿童承载着社会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审美功能 教育功能 夏洛的网 彼得·潘 精灵鼠小弟
下载PDF
接受理论视角下《彼得·潘》两个汉译本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在接受理论视角下研究儿童文学代表作品《彼得·潘》,从词汇、修辞、句子三个具体层面入手,看两位译者对于读者是如何关照的,并试图从《彼得·潘》的个案研究中,总结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关键词 接受理论 彼得·潘 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下载PDF
求真求雅 形神兼备——读朱宾忠教授等的新译《彼得·潘》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娜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38-140,共3页
《彼得·潘》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儿童文学作品。朱宾忠教授等的新译《彼得·潘》承袭了原著优美的语言风格,传达了其神韵。同时,译者洞悉儿童的心理,其语言充满童趣,富有诗意,蕴含哲理,实现了翻译的"功能对等"。
关键词 《彼得·潘》 神韵 童趣 功能对等
下载PDF
从杨译《彼得·潘》剖析翻译中的操纵论
14
作者 谢承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文旨在运用操纵学派重要代表人物Lefevere的操纵理论,以杨静远翻译的《彼得·潘》为个案,分析该译文中体现出的意识形态、诗学形态和赞助人对译者的操纵以及译者对原文本的操纵。
关键词 《彼得·潘》 扬静远 操纵 意识形态 诗学形态 赞助人
下载PDF
形的传承,意的相悖——《彼得·潘》与《不老泉》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佩佩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6-20,共5页
《彼得·潘》与《不老泉》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的设置、深层结构的建构上具有相同之处,都蕴含了作者对生命永恒的思考,但故事所传达的思想意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巴里在《彼得·潘》中更多表现的是成人对童年的纯真与单纯的欢... 《彼得·潘》与《不老泉》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的设置、深层结构的建构上具有相同之处,都蕴含了作者对生命永恒的思考,但故事所传达的思想意蕴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巴里在《彼得·潘》中更多表现的是成人对童年的纯真与单纯的欢乐之眷恋,娜塔莉·巴比特的《不老泉》则传达出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尊重与理解。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二者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潘 不老泉 互文性 生命意义 生命规律
下载PDF
探究《彼得·潘》的成长困惑及隐喻
16
作者 周建琼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从《彼得·潘》的内涵意义和创作手法的角度对詹姆斯·巴里所要表达的儿童成长理念进行分析与论述。首先对《彼得·潘》中主要故事人物彼得·潘和温迪的隐喻象征,以及主要故事情节的隐喻象征进行了研究,从中挖掘出儿童... 从《彼得·潘》的内涵意义和创作手法的角度对詹姆斯·巴里所要表达的儿童成长理念进行分析与论述。首先对《彼得·潘》中主要故事人物彼得·潘和温迪的隐喻象征,以及主要故事情节的隐喻象征进行了研究,从中挖掘出儿童成长的困惑以及成长的要义。同时,对《彼得·潘》内涵核心中呈现出对儿童成长的深刻见解进行了探究和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潘 成长困惑 隐喻
下载PDF
浅谈“形神兼备”在任溶溶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体现——以《小飞侠彼得·潘》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倩慧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1-84,共4页
儿童文学可以被归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因为它拥有一群特殊的阅读群体,即儿童读者。儿童作品不同于成人的文学作品,儿童拥有自己特殊的品味和鉴赏能力。为了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且满足他们的要求,任溶溶的翻译作品不仅从儿... 儿童文学可以被归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因为它拥有一群特殊的阅读群体,即儿童读者。儿童作品不同于成人的文学作品,儿童拥有自己特殊的品味和鉴赏能力。为了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且满足他们的要求,任溶溶的翻译作品不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同时使得文学作品达到"形神兼备"。本文主要以《小飞侠彼得·潘》为例,从语言和文化角度研究任溶溶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策略,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侠彼得·潘》 形式 精神 翻译 儿童文学
下载PDF
梦幻岛的永恒魅力——从《小飞侠彼得·潘》到《重返梦幻岛》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实诚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9-11,20,共4页
梦幻岛既是《小飞侠彼得·潘》和《重返梦幻岛》两书产生故事的前提,也是其精彩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幻岛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它属于孩子的独立天地;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它属于儿童时代。梦幻岛是展现孩子梦幻最理想的环境,是孩子梦... 梦幻岛既是《小飞侠彼得·潘》和《重返梦幻岛》两书产生故事的前提,也是其精彩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幻岛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它属于孩子的独立天地;作为一个时间概念,它属于儿童时代。梦幻岛是展现孩子梦幻最理想的环境,是孩子梦幻的象征,是孩子的欲望与渴求。梦幻岛属于儿童的梦幻,不管大人对孩子有没有过失,孩子对大人有没有误解,孩子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应该拥有自己心中小小的独立王国。梦幻岛正是在这一点上它受到一代代孩子的欢迎,也给成人留下欢乐童年的永远记忆。梦幻岛的魅力是永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侠彼得·潘 重返梦幻岛 梦幻岛 儿童梦幻 游戏式童话
下载PDF
《彼得·潘》中的含混对立及其儿童观探析
19
作者 陈寒惠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彼得·潘》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儿童文学经典,这部童话在主题结构中呈现出了离家与回家、文明与野性、童年与成年的含混对立,隐藏了诸多矛盾态度与心理的互渗。对这些含混对立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其背后的儿童观,重申对儿童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 《彼得·潘》 对立关系 含混对立 儿童观
下载PDF
浅析当代大学生“彼得·潘综合症”的原因及对策
20
作者 钟晓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彼得·潘现象在中国悄然出现。从"彼得.潘综合症"的表现出发,分析当代大学生"彼得·潘综合症"产生的社会原因、家庭教育原因、教育体制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彼德·潘综合症 教育体制 健康文化 责任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