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清华 郑达 +3 位作者 刘素芹 曾春野 许玉峰 李雪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5期2902-2903,共2页
目的:观察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5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上田法、Vojta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to法。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结果及不同病情间... 目的:观察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5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上田法、Vojta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to法。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结果及不同病情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4.88±18.76和53.16±13.45),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t=2.726,P<0.01);两组不同病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观察组轻度78.15±14.36,中度45.35±9.25,重度41.99±9.42,对照组轻度62.04±9.18,中度38.43±7.43,重度37.23±8.14,两组比较结果轻、中度差异呈高度显著性意义,(t=5.112,P<0.01;t=3.105,P<0.01),重度差异呈显著性意义,(t=2.026,P<0.05)。结论:加用Peto法可增加不同病情程度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o法 脑性瘫痪 小儿 运动功能恢复 康复
下载PDF
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郑达 张清华 刘素芹 《中国医药》 2006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观察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5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上田法、Vojta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to法。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结果及不同病情间的疗效。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Peto法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5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上田法、Vojta神经生理学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eto法。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治疗结果及不同病情间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4.88±18.76和53.16±13.45),差异有显著性(t=2.726,P<0.01);2组不同病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轻度78.15±14.36,中度45.35±9.25,重度41.99±9.42;对照组轻度62.04±9.18,中度38.43±7.43,重度37.23±8.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112,P<0.01;t=3.105,P<0.01;t=2.026,P<0.05)。结论加用Peto法可提高不同病情程度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peto法 康复 神经心理学
下载PDF
Peto法双主体模式对“二孩”早期发育干预研究
3
作者 文湘兰 唐琼 +4 位作者 杨燚灿 邹力 颜丽娟 王佳 刘利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4期2617-2619,共3页
目的探讨Peto法双主体模式对"二孩"早期发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产科出生的326例"二孩"作为研究对象,产妇于1971-1990年出生,将所有产妇按5年一个年龄层次分为A组(1971-1975年)、B组(19... 目的探讨Peto法双主体模式对"二孩"早期发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产科出生的326例"二孩"作为研究对象,产妇于1971-1990年出生,将所有产妇按5年一个年龄层次分为A组(1971-1975年)、B组(1976-1980年)、C组(1981-1985年)、D组(1986-1990年)4组,其中A、B、C 3组各80例,D组86例,对所有入组的"二孩"在出生后3个月进行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评估,筛选出所有发育商≤75分的发育异常儿童,给予Peto法双主体模式早期发育干预,对比不同年龄层次妇女"二孩"早期发育异常比例以及实施干预3个月后所有早期发育异常"二孩"的干预效果。结果4组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二孩"早期发育异常发生率均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家长、引导员双主体Peto法3个月后,A、B、C、D 4组早期发育异常"二孩"的Gesell评分均升高,且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年龄层次妇女所生育的"二孩"发生早期发育异常比例有差异,年龄越大,发育异常率越高,而对发育异常的"二孩"实施家长、引导员双主体Peto法进行早期干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o法 双主体模式 二孩 早期发育
原文传递
四格表数据Meta分析的简明统计方法 被引量:62
4
作者 刘关键 王家良 +1 位作者 康德英 洪旗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265-268,共4页
为临床医生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时能更加方便地应用Meta分析,根据“四格表”资料的MantelHaenszel法及Peto法的Meta分析,介绍一种简便的统计方法,其统计结果与原方法完全相同。这种简明的Meta分析的方法对临床医生在作多个研究资料的综... 为临床医生进行循证医学研究时能更加方便地应用Meta分析,根据“四格表”资料的MantelHaenszel法及Peto法的Meta分析,介绍一种简便的统计方法,其统计结果与原方法完全相同。这种简明的Meta分析的方法对临床医生在作多个研究资料的综合分析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对促进临床医生开展循证医学的研究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四格表数据 Mantel-Haenszel peto法
下载PDF
一种基于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的简明统计学方法(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昕 孙振球 伍赶球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为了让临床医生更方便地使用M eta分析方法,我们根据四格表数据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简明方法。该方法简单而容易操作,且统计结果与原方法完全等价,在循证医学领域很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META分析 固定效应模型 peto法 四格表
下载PDF
应用Pet方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107例疗效分析
6
作者 陈秀洁 李晓捷 李明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23-425,共3页
脑性瘫痪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peto法又称集团指导疗育或引导式教育法,本文报告应用此法治疗107例小儿脑瘫的疗效。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107例中男68例,女39例,年龄3~10岁者95例。临床分型以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混合型为主,分别... 脑性瘫痪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peto法又称集团指导疗育或引导式教育法,本文报告应用此法治疗107例小儿脑瘫的疗效。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107例中男68例,女39例,年龄3~10岁者95例。临床分型以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混合型为主,分别为48、40、15例。其中四肢瘫43例、双瘫28例,重复偏瘫23例,余者为少数截瘫等。除15例外,均有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日数为40.1天。 二、方法 按病情轻重及脑瘫分型将患儿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性瘫痪 peto法 疗效
下载PDF
petǒ法与Bobath法用于脑性瘫痪步行训练疗效分析
7
作者 赵旸 徐云萍 +3 位作者 刘洪涛 张少敏 王莉平 梁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9期995-996,共2页
目的:探讨pet法与Bobath法治疗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pet法)和对照组(采用Bobath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分级评价。结果:两组在总体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步行的建立及改善步态方面有无显著... 目的:探讨pet法与Bobath法治疗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pet法)和对照组(采用Bobath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分级评价。结果:两组在总体评分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步行的建立及改善步态方面有无显著性差异(x^2=4.92,P<0.05)。结论:两种方法用于脑性瘫痪步行训练均有效,但pet法在轻症患儿步行建立及步态改善方面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步行训练 peto法 BOBATH 治疗
下载PDF
Meta分析的应用策略与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廖海江 金水高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6期541-544,共4页
关键词 META分析 一致性检验 peto法 研究效应 质量评估 卫生统计学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万彦婷 洪燕 +5 位作者 兰天 卢珂 王森 严志宏 周翔 朱根华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5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性,为黄芪注射液的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 eta分析的peto法对43篇文献分析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5类心血管病的有效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的估计。结果:黄芪注射液在辅助治疗肺心... 目的:评价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性,为黄芪注射液的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m eta分析的peto法对43篇文献分析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5类心血管病的有效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的估计。结果:黄芪注射液在辅助治疗肺心病的文献中OR合并检验中的χ2=54.0556,P<0.001;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中OR合并检验中的χ2=42.5271,P<0.01;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文献中OR合并检验中的χ2=77.2669,P<0.01;治疗冠心病的文献中OR合并检验中的χ2=62.6169,P<0.01;在治疗心肌梗死的文献中OR合并检验中的=42.4467,P<0.01。43篇文献中,在运用黄芪注射液后均未见有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大多辅助西医常规治疗以治疗心血管类病,在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心血管病 有效性 META分析 peto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