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Pgk基因抗原优势区原核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宝 布日额 +6 位作者 吴金花 王学理 孙立杰 唐吉思 锡林高娃 刘燕 张忠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探索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性,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源无乳链球菌Pgk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Pgk蛋白抗原优势区的编码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 为了探索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性,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源无乳链球菌Pgk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Pgk蛋白抗原优势区的编码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转化、诱导表达及抗原性鉴定。结果显示克隆的Pgk基因序列含有984 bp,编码328个氨基酸残基。临床分离株与GenBank上公布的B群无乳链球菌菌株Pgk基因(AE009948)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0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69%。将扩增的Pgk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k-pET30a(+),再将筛选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工程菌,经IPTG诱导获得部分可溶性表达Pgk重组蛋白。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在90%以上的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探索其对奶牛的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pgk基因 原核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PGK1基因变异致磷酸甘油酸激酶1缺乏症1例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明霞 王艳萍 +5 位作者 华颖 王健彪 胡笑月 张林 马静波 陈李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PGK 1基因变异致Ⅸ型糖原累积病(磷酸甘油酸激酶1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磷酸甘油酸激酶1缺乏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二代测序分析基因变异筛查结果。结果患儿男性,3岁11个月... 目的探讨PGK 1基因变异致Ⅸ型糖原累积病(磷酸甘油酸激酶1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磷酸甘油酸激酶1缺乏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二代测序分析基因变异筛查结果。结果患儿男性,3岁11个月首次就诊。患儿每次均以抽搐起病,起病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反复抽搐发作,每次病程中均有溶血性贫血,第三次住院期间出现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且发病后有明显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基因检测显示患儿PGK 1基因错义变异(c.150C>G),该变异导致第50号氨基酸由Cys变为Trp,来自于母亲,其母为杂合子,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方式,既往文献及数据库未见报道。根据ACMG指南,此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基因检测时,尚未出现横纹肌溶解症),后期结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确诊为PGK 1缺乏。结论磷酸甘油酸激酶缺乏症是一类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由PGK 1基因变异所致,该变异未见报道,扩充了Ⅸ型糖原累积病基因变异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油酸激酶1缺乏 pgk 1基因 基因变异
下载PDF
拟南芥PGK基因家族功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小贞 赵懿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1期12-17,35,共7页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是一类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因而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PGK家族基因功能具有普遍意义。拟南芥基因组中含有三个PGK基因家族成员(PGK1,PGK2和PGK3),但是对于它们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蛋白定位...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是一类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家族,因而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PGK家族基因功能具有普遍意义。拟南芥基因组中含有三个PGK基因家族成员(PGK1,PGK2和PGK3),但是对于它们的基因表达模式和蛋白定位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PGK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三个PGK基因在拟南芥的各个组织器官和发育阶段中都有表达。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转化系统对三个PGK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GK1和PGK3定位于细胞基质,而PGK2定位于叶绿体。另外,我们分离得到了PGK2基因的T-DNA插入敲除突变体pgk2。pgk2在正常条件下表现出叶片黄化,PR1基因上调表达和H_2O_2过量积累等类似于超敏反应的细胞死亡表型。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pgk2的细胞死亡表型和T-DNA插入位点紧密连锁,暗示着pgk2的细胞死亡表型是由于PGK2的基因缺失造成的,因此PGK2可能在调控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探讨PGK基因家族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pgk基因家族 蛋白定位 细胞死亡
下载PDF
含PGK启动子慢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军智 邹永康 +3 位作者 李建国 刘楠乔 蔡亚非 王根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为了构建一个含有人源PGK1(human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启动子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PGK-GFP.采用PCR从人组织中扩增PGK1基因的启动子部分,再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将扩增的启动子区片段亚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质粒pL-EGFP中,再用测序、酶... 为了构建一个含有人源PGK1(human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启动子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PGK-GFP.采用PCR从人组织中扩增PGK1基因的启动子部分,再用酶切-连接的方法将扩增的启动子区片段亚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质粒pL-EGFP中,再用测序、酶切和瞬时表达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是下游的eGFP基因在PGK1启动子驱动下,在293FT细胞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这表明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表达质粒pL-PGK-GFP.扩增的537bp PGK1启动子片段具有一定的启动效率,能在HIV来源的慢病毒载体中驱动下游目的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k启动子 慢病毒载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pcDNA3.1(+)-SjPGK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5
作者 梁瑜 肖建华 +4 位作者 刘传爱 廖力 伍和平 张愉快 杨秋林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片段 (SjPGK )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寻找新的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分子。 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从日本血吸虫总RNA中体外扩增SjPGK基因片段 ;克隆入...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片段 (SjPGK )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寻找新的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分子。 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从日本血吸虫总RNA中体外扩增SjPGK基因片段 ;克隆入pMD18-T载体中 ,然后挑取阳性克隆经双酶切分析、PCR鉴定 ;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中 ,阳性克隆经鉴定后进行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测定 ;运用Blast程序 ,将测序结果及其推导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 RT -PCR特异性扩增出一条长约 83 0bp大小的条带 ;重组质粒pMD18-T -SjPGK和 pcDNA3 .1(+ ) -SjPGK经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均可获得一条与RT -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 ;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SjPGK基因片段长为 83 0bp ,与SmPGK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85 % ,分值为 672 ;氨基酸同源性为 94% ,分值为 473。 结论 成功地构建 pcDNA3 .1(+ ) -SjPGK重组质粒 ,为构建其核酸疫苗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磷酸甘油酸激酶 基因克隆 序列测定
下载PDF
LAMP快速诊断由拟轮枝镰孢引起的水稻恶苗病 被引量:6
6
作者 曾丹丹 戎振洋 +2 位作者 袁咏天 王晓莉 郑小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6-292,共7页
[目的]水稻恶苗病是为害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经常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拟轮枝镰孢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意在建立由拟轮枝镰孢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快速诊断技术。[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 [目的]水稻恶苗病是为害水稻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经常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拟轮枝镰孢是引起水稻恶苗病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意在建立由拟轮枝镰孢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快速诊断技术。[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3-磷酸甘油酸激酶(3-phosphoglyceric phosphokinase)基因Pgk为靶标,设计筛选LAMP特异性引物。[结果]建立了可直接从水稻恶苗病植株中检测拟轮枝镰孢并诊断由该病原菌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LAMP检测技术(FvPgk-LAMP)。该检测技术可以从田间发病的水稻植株中直接对病原菌进行检测,反应条件为62℃、70 min。由于反应前在反应管内加入了羟基萘酚蓝(HNB),反应结束后可对结果进行直接判定,阳性反应呈天蓝色,阴性反应则仍然为紫色。该体系的最低检出限为目标菌纯DNA的100pg·μL^(-1)。应用该技术我们已成功且快速地对来自江苏南京和镇江的水稻恶苗病样本进行了病害诊断。[结论]本研究为拟轮枝镰孢引起的水稻恶苗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且有效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拟轮枝镰孢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pgk基因
下载PDF
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sip、pgk及FbsA基因主要抗原区域的融合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金花 布日额 +6 位作者 王金良 陈金龙 锡林高娃 孙立杰 王华 杜长智 白文丽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2-1299,共8页
为获得具有无乳链球菌膜表面相关蛋白sip和磷酸甘油激酶pgk及纤连蛋白FbsA三重活性的多亚单位融合蛋白,研究其作为无乳链球菌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pgk及Fbs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tar... 为获得具有无乳链球菌膜表面相关蛋白sip和磷酸甘油激酶pgk及纤连蛋白FbsA三重活性的多亚单位融合蛋白,研究其作为无乳链球菌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pgk及Fbs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对蛋白的抗原表位序列进行分析并设计合成包括重叠PCR引物共4对引物,通过重叠PCR技术将前2个基因主要抗原区域进行拼接后插入pET30a(+)载体,再将第3个基因插入。为减少三重基因串联表达过程中3个蛋白之间空间构象的干扰,在3个基因连接处各引入1段45bp的柔性linker,结果重组基因在BL21感受态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蛋白约62 000;Western blot试验表明多亚单位融合蛋白可被无乳链球菌多抗识别,且由此融合蛋白制备小鼠多抗能够识别sip、pgk及FbsA等3个蛋白;这表明构建的多亚单位融合蛋白可能具备sip、pgk及FbsA蛋白的三重活性,而且在小鼠的攻毒保护性试验中,重组多亚单位融合抗原对攻毒小鼠的保护优于单个蛋白。本试验为牛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sip基因 pgk基因 FbsA基因 主要抗原区域 融合表达
原文传递
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pgk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海宝 布日额 +5 位作者 王学理 吴金花 孙立杰 唐吉思 锡林高娃 刘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获得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分离菌株pgk基因序列,分析其基因与氨基酸的同源性。方法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牛源无乳链球菌pgk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其序列并进行克隆与测序分析。结果所扩增的pgk基因序列的大小为1 19... 目的获得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分离菌株pgk基因序列,分析其基因与氨基酸的同源性。方法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牛源无乳链球菌pgk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其序列并进行克隆与测序分析。结果所扩增的pgk基因序列的大小为1 197 bp,负责编码399个氨基酸残基。对比扩增的分离菌株pgk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B群无乳链球菌pgk基因(AE009948)相似性达到99.83%,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9.74%。结论该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为进一步对分离菌株的pgk基因进行高效表达及其产物的抗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pgk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sip与pgk双基因主要抗原区域的融合表达 被引量:9
9
作者 布日额 吴金花 +3 位作者 王金良 锡林高娃 刘燕 乌日汗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28-1231,共4页
为获得具有无乳链球菌膜表面相关蛋白sip和磷酸甘油激酶pgk双重活性的融合蛋白,探讨其作为无乳链球菌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pg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4条引物,通过重叠PCR技术将2个基... 为获得具有无乳链球菌膜表面相关蛋白sip和磷酸甘油激酶pgk双重活性的融合蛋白,探讨其作为无乳链球菌亚单位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pgk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4条引物,通过重叠PCR技术将2个基因主要抗原区域进行融合表达;在2个基因连接处引入45bp连接肽的核苷酸序列;重组蛋白通过pET30a(+)载体及BL21表达菌实现原核表达,表达的蛋白大小约为47 000;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可被无乳链球菌多抗识别,具有较好地免疫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炎 无乳链球菌 sip、pgk基因 融合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