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tic analysis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hydrolysis and short-chain fatty acids production at pH 10 被引量:13
1
作者 FENG Leiyu, YAN Yuanyuan, CHEN Yingua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s Reuse,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89-594,共6页
The accumula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a preferred carbon source for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microb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was fermented at pH ... The accumulation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a preferred carbon source for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microbe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 was fermented at pH 10. The kinetics of WAS hydrolysis and SCFAs production at pH 10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during WAS anaerobic fermentation the accumulation of SCFAs was limited by the hydrolysis process, and both the hydrolysis of WAS particulate COD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SCFAs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hydrolysis and SCFAs accumulation rate constan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from 10 to 35℃, which could be described by the Arrhenius equation. The kinetic data further indicated that SCFAs production at pH 10 was a biological proces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 of pH uncontrolled (blank test), both the rate constants of WAS hydrolysis and SCFAs accumulation at 20℃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en WAS was fermented at pH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activated sludge HYDROLYSIS short-chain fatty acids KINETICS alkaline ph
下载PDF
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与柑橘废渣厌氧共发酵产酸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姗燕 罗进财 +3 位作者 王欣芸 廖靖莹 孙鸿 朱易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考察不同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和柑橘废渣共发酵系统的产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调节pH值为6可以提高共发酵系统的增溶过程,促进糖类物质水解,增强产酸和产甲烷过程,VFA产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36倍和1.25倍;提高共发酵... 考察不同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和柑橘废渣共发酵系统的产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调节pH值为6可以提高共发酵系统的增溶过程,促进糖类物质水解,增强产酸和产甲烷过程,VFA产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36倍和1.25倍;提高共发酵系统中水解细菌和发酵产酸细菌的菌群丰度,促使甲烷生成途径从乙酰分解途径转向氢化营养途径.调节初始pH值为10可以有效促进共发酵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和达到快速水解的目的,促进产酸性能,但对产甲烷过程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柑橘废渣 共发酵 ph值调节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Co-fermentation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with food waste for short-chain fatty acids production:effect of pH at ambient temperature 被引量:9
3
作者 Leiyu FENG Yuanyuan YAN Yinguang CHE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623-632,共10页
Effect of pH ranging from 4.0 to 11.0 on cofermentation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WAS)with food waste for 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produc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Experimental res... Effect of pH ranging from 4.0 to 11.0 on cofermentation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WAS)with food waste for 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produc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food wast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of WAS fermentation system,which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s of SCFAs production and substrate reduction.The SCFAs production at pH 6.0,7.0,8.0,and 9.0 and fermentation time of 4 d was respectively 5022.7,6540.5,8236.6,and 7911.7 mg COD·L^(-1),whereas in the blank tests(no pH adjustment,pH 8.0(blank test 1),no food waste addition,pH 8.0(blank test 2),and no WAS addition(blank test 3))it was only 1006.9,971.1,and 1468.5 mg COD·L^(-1),respectively.The composition of SCFAs at pH from 6.0 to 9.0 was also different from other conditions and propionic acid was the most prevalent SCFA,which was followed by acetic and n-butyric acids,while acetic acid was the top product under other conditions.At pH 8.0 a highe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VSS)reduction of 16.6%for the mixture of WAS and food waste than the sole WAS indicated a synergistic effect existing in fermentation system with WAS and food waste.The influence of pH on the variations of nutrient content was also studied during anaerobic fermentation of the mixture of WAS and food waste at different pH conditions.The release of NH_(4)^(+)-N increased with fermentation time at all pH values investigated except 4.0,5.0 and in blank test one.The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phosphorus at acidic pHs and in the blank test on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btained at alkaline pHs.Ammonia and phosphorus need to be removed before the SCFAsenriched fermentation liquid from WAS and food waste was used as the carbon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activated sludge(WAS) food waste COFERMENTATION 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 ph synergistic effect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Light Intensity, and pH on the Eicosapentaenoic Acid Production of Pinguiococcus pyrenoidosus 被引量:3
4
作者 SANG Min WANG Ming +2 位作者 LIU Jianhui ZHANG Chengwu LI Aife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2年第2期181-186,共6页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salinity, and initial pH on the growth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inguiococcus pyrenoidosus 2078 were studied for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production potential. The ...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salinity, and initial pH on the growth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Pinguiococcus pyrenoidosus 2078 were studied for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production potential.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was assay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fatty acids were C14:0, C16:0 and EPA. The highest EPA percentage 20.83% of total fatty acids was obtained at 20℃ with the temperature being set at 20, 24, and 28℃. Under different salinities and light intensities, the highest percentages of tot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and EPA were 17.82% and 31.37% of total fatty acid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chieved at salinity 30 and 100μmol photon m-2s-1 illumination. The highest percentages of total PUFAs and EPA were 38.75% and 23.13% of total fatty acid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reached at an initial pH of 6 with the test range being from 5.0 to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guiococcus pyrenoidosus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SALINITY ph EPA fatty acids
下载PDF
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毕豪华 高春娣 +2 位作者 刘奕伟 邢一言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48-4657,共10页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批次试验考察了pH值为5,7,9,10的恒定调节方式和分阶段pH值调节方式对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溶出情况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pH值调控方法下的发酵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pH...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批次试验考察了pH值为5,7,9,10的恒定调节方式和分阶段pH值调节方式对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物溶出情况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pH值调控方法下的发酵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pH值恒定调节方式下碱性和酸性条件可溶出更多的有机物,积累量在pH=10时达到最大,此时可溶性有机物(SCOD)浓度为323.77mg/gVSS,VFAs产量为183.38mgCOD/gVSS.在发酵初期,以前4d控制pH=10且后续使pH值自然下降的阶段调节方式有利于产酸阶段产出更多的VFAs,其产量最高为208.78mgCOD/gVSS,比pH=10恒定调节下的VFAs总量最大值高出13.90%.采用不同pH值调节方式后微生物丰度在门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但主要的优势微生物均为Firmicu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ota和Chloroflexi.对于恒定调节方式,Firmicutes和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在pH=10的条件下达到最高,为61.14%和15.57%,远高于其他pH值恒定调节下的菌群丰度;对于分阶段pH值调节方式,上述两类微生物较pH=10恒定调节方式的相对丰度又有较大提升,分别提升至68.46%和18.43%.从属水平上来看,与水解酸化有关的菌群(Proteiniclasticum、Bacillus、Acetoanaerobium、Proteocatella和Alkaliphilus等)丰度在pH=10恒定调节中占比为32.38%,在分阶段pH值调节方式中占比为51.62%.分阶段pH值调节方式整体上提高了水解酸化菌的相对丰度,更有利于发酵过程中VFAs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可挥发性脂肪酸 ph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pH值对猪粪与菌糠共发酵产酸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元森 张海波 +3 位作者 程红艳 王雨萌 罗渊 刘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为解决当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物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以猪粪和灵芝菌糠为原料,通过研究不同pH值对猪粪和菌糠厌氧共发酵过程的影响,探讨二者厌氧发酵产酸规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设置7个处理[不调节pH值(对照,CK)、pH值为4.0... 为解决当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物单一、效率低下的问题,以猪粪和灵芝菌糠为原料,通过研究不同pH值对猪粪和菌糠厌氧共发酵过程的影响,探讨二者厌氧发酵产酸规律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设置7个处理[不调节pH值(对照,CK)、pH值为4.0、pH值为5.5、pH值为7.0、pH值为8.5、pH值为10.0、pH值为11.5],测定并分析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氮、总磷、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等指标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pH值为8.5处理,发酵第11天,VFA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为36 736.29 mg/L,是对照组的1.36倍;pH值调控对VFA组分的影响方面,乙酸和正戊酸受pH值影响较大,总体上乙酸占比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而正戊酸占比则呈相反趋势;不同pH值处理下,SCOD随发酵时间推移其变化趋势与VFA一致。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为8.5处理为最优产酸组,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最高;在酸积累最大日,所有处理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在最优产酸组中,随厌氧发酵时间的推移,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上升,而Firmicutes相对丰度则降低,在属水平上,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狭义梭菌属)、Terrisporobacter(锥孢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而Caldicoprobacter(钙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因此,在pH值为8.5时,能够提高猪粪与菌糠厌氧共发酵的VFA产量,从而提高其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菌糠 ph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油酸在氢氧化胆碱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其囊泡化pH窗口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馨 胥会芳 +3 位作者 陆松 李圆圆 王斯佳 谢彩侠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8-1028,共11页
脂肪酸囊泡具有封闭双层膜结构,可包埋活性分子。以油酸(OA)为模型脂肪酸,依据pH滴定曲线和目视观察法划分胶束、囊泡、乳液或油水分相等相区,确定了OA在氢氧化胆碱(ChOH)中囊泡化的pH窗口为7.5~9.1,用动态光散射、相差显微镜结合透射... 脂肪酸囊泡具有封闭双层膜结构,可包埋活性分子。以油酸(OA)为模型脂肪酸,依据pH滴定曲线和目视观察法划分胶束、囊泡、乳液或油水分相等相区,确定了OA在氢氧化胆碱(ChOH)中囊泡化的pH窗口为7.5~9.1,用动态光散射、相差显微镜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进一步表征了OA/ChOH囊泡的尺寸和形貌,呈现尺度多分散性。为进一步改善OA/ChOH囊泡形成pH范围窄且远离人体生理条件的缺陷,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结果表明SDS摩尔分数(x)为0.1时即可将囊泡化pH窗口向酸性迁移至生理pH条件附近;随x增加,复合囊泡pH窗口呈现向酸性拓宽的趋势,甚至可达到强酸性条件。复合囊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SDS与OA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在较低pH范围内可代替“酸-皂”二聚体间的氢键作用。复合囊泡作为包埋体时,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氢氧化胆碱 十二烷基硫酸钠 脂肪酸囊泡 ph窗口
下载PDF
不同剂型丁酸钠与抗生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肠道pH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邹杨 杨在宾 +3 位作者 杨维仁 姜淑贞 张桂国 余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5-681,共7页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粉剂和包膜丁酸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肠道pH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抗生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抗生素...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粉剂和包膜丁酸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肠道pH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抗生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抗生素(杆菌肽锌40mg/kg+硫酸粘杆菌素8mg/kg);粉剂丁酸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00mg/kg粉剂丁酸钠;包膜丁酸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00mg/kg包膜丁酸钠。记录21日龄和42日龄的日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分别于14日龄和35日龄,随机在每组选取12只鸡测定胃肠道pH,并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测定VFA。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丁酸钠对肉仔鸡日均采食量影响显著(P<0.05),添加包膜丁酸钠显著降低了(6.25%)肉仔鸡21~42日龄的料重比(P<0.05)。丁酸钠的添加有降低肠道pH的趋势。日粮中添加200mg/kg粉剂丁酸钠,可以提高肠道的6.72%的乙酸含量,提高23.08%的丙酸含量,提高49.01%的丁酸含量;添加200mg/kg包膜丁酸钠,可以提高肠道的10.39%的乙酸含量,提高33.61%的丙酸含量,提高36.80%的丁酸含量。以上结果可以说明,丁酸钠能够提高肉仔鸡的饲料转化率,改善生产性能,降低肠道pH,且能够提高肠道VFA的含量,且包膜丁酸钠效果优于粉剂丁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钠 生产性能 ph 挥发性脂肪酸 肉仔鸡
下载PDF
粪秆结构配比厌氧发酵中pH、VFA与产气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彤 李伟 +2 位作者 李文静 李轶冰 杨改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5-2430,共6页
为探索发酵原料产气量与pH值、挥发性脂肪酸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以及发酵温度是关键。通过试验在恒温条件下以不同配比的鸡粪、麦秆混合物为原料,在25~40℃范围内进行厌氧发酵,研究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对沼气产量的影响。结果显... 为探索发酵原料产气量与pH值、挥发性脂肪酸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以及发酵温度是关键。通过试验在恒温条件下以不同配比的鸡粪、麦秆混合物为原料,在25~40℃范围内进行厌氧发酵,研究pH值和挥发性脂肪酸对沼气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约50d的发酵过程中,以40℃、鸡粪和麦秸3∶1处理的(简称鸡麦3∶1)累积产气量最高,达11492mL,25℃、鸡麦3∶1处理的累积产气量最低,为6227mL。在25、30℃发酵条件下,随着麦秆比例的增加,产气量逐渐增加;在35、40℃发酵条件下,随着麦秆比例的减少,产气量逐渐增加。pH值与日产气量成正比,而挥发性脂肪酸与日产气量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鸡粪 厌氧发酵 ph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国内外部分白肋烟烟叶中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生物碱及pH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刘百战 蔡继宝 +6 位作者 朱立军 杜启云 王海龙 张映 庄亚东 孙磊 仇方忻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测定了 10种国产白肋烟和 8种进口白肋烟的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生物碱含量及水溶液的 p H值。结果表明 ,国产白肋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和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白肋烟。但国产白肋烟的 p H值显著低于国外样品。... 测定了 10种国产白肋烟和 8种进口白肋烟的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生物碱含量及水溶液的 p H值。结果表明 ,国产白肋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高级脂肪酸和生物碱的含量明显高于进口白肋烟。但国产白肋烟的 p H值显著低于国外样品。对国产白肋烟的加料处理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 非挥发性有机酸 高级脂肪酸 生物碱 白肋烟 ph
下载PDF
pH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定龙 戴肖云 +2 位作者 赵宋敏 刘东飞 祁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8,167,共5页
在接种比例为4∶1,温度为37℃的条件下,采用污泥加热灭菌的方法,研究初始pH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组成与pH有关,乙酸在不同的pH条件下总为主要产物;当pH=7时,乙酸和VFA产量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11.91 g/L和17.... 在接种比例为4∶1,温度为37℃的条件下,采用污泥加热灭菌的方法,研究初始pH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组成与pH有关,乙酸在不同的pH条件下总为主要产物;当pH=7时,乙酸和VFA产量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11.91 g/L和17.44 g/L,气体组分中CO2是主要成分,COD去除率达到35.3%,发酵液中pH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其变化幅度基本集中在3.5~6.5之间。通过实验确定了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最佳初始pH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ph
下载PDF
pH值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65
12
作者 张玉静 蒋建国 王佳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0-684,共5页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中温条件下pH值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考察了pH值为5.0、6.0、7.0及不控制pH值下的有机酸浓度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应器中pH值为6.0时,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效果最好,比其他pH值条件下产...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中温条件下pH值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影响.考察了pH值为5.0、6.0、7.0及不控制pH值下的有机酸浓度及组成情况.结果表明,当控制反应器中pH值为6.0时,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效果最好,比其他pH值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有机酸.pH值为6.0时,VFA浓度与单位VS产酸量在第68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0.89g/L和0.328gVFA/gVS,是不控制pH值时的8倍.pH值对发酵产物组成影响显著.不控制pH值时,反应器内的pH值在24h内由6.6迅速下降到3.8,乙醇为主要的发酵产物,占59.8%,表现为典型的乙醇型发酵.当控制pH值为5.0、6.0、7.0时,均为丁酸型发酵.但pH值为5.0时,乙酸为主要产物;pH值为6.0时,丁酸为主要产物;pH值为7.0时,乙酸与丁酸比例相当.试验表明,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的最佳pH值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VFA 餐厨垃圾 ph
下载PDF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秀良 刘晨临 张学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67,共5页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oloropsis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 ,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对pH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pH6.2~9.8的范围内均能较好的生长 ,但在 pH5.5的条件下生长受到较强的抑制。在不同 pH...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oloropsis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 ,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对pH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pH6.2~9.8的范围内均能较好的生长 ,但在 pH5.5的条件下生长受到较强的抑制。在不同 pH条件下 ,在同一细胞周期内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均有相同的变化规律 ,即总脂含量在对数初期略有下降然后逐渐上升 ,在稳定期达到最大值。16∶0,18∶1n9的含量在稳定期显著升高 ,而EPA的含量在稳定期明显下降。在对数初期,藻细胞在pH6.8的条件下含有较高的EPA含量,而在 pH9.8的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眼点拟微绿球藻 生长 总脂含量 脂肪酸组成 EPA 光合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回灌渗滤液pH和VFA浓度对填埋层初期甲烷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邵立明 何品晶 瞿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51-1457,共7页
采用人工配制渗滤液回灌模拟填埋柱的方法,研究了回灌渗滤液中pH和VFA对填埋层甲烷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回灌渗滤液酸性条件(pH=6)下,且回灌渗滤液中存在一定量的VFA时,填埋层仍可迅速甲烷化;并且VFA浓度越低,填埋层甲烷化过程稳定时... 采用人工配制渗滤液回灌模拟填埋柱的方法,研究了回灌渗滤液中pH和VFA对填埋层甲烷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回灌渗滤液酸性条件(pH=6)下,且回灌渗滤液中存在一定量的VFA时,填埋层仍可迅速甲烷化;并且VFA浓度越低,填埋层甲烷化过程稳定时间越短.回灌渗滤液pH为7时,保证填埋层仍能快速进入甲烷化阶段的最高VFA浓度不应超过4000mg·L-1(以C计).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反应器填埋初期,以回灌为目标的渗滤液预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要求可适当降低,这既有利于控制渗滤液预处理的成本,也可避免预处理后渗滤液中有机酸浓度过低,导致填埋层可转化为甲烷的有机碳过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填埋 ph 挥发性脂肪酸 填埋层甲烷化
下载PDF
pH对厨余垃圾发酵产酸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史红钻 张波 蔡伟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9-811,共3页
采用锥形瓶反应器及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pH对厨余垃圾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产物的组成与pH有关,乳酸和乙酸在不同的pH值下总为主要产物;pH>7时,明显有丙酸生成;酸化的最佳pH值为7,此条件下VFA的产量最高可达35.1gVFA·L-1,... 采用锥形瓶反应器及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pH对厨余垃圾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化产物的组成与pH有关,乳酸和乙酸在不同的pH值下总为主要产物;pH>7时,明显有丙酸生成;酸化的最佳pH值为7,此条件下VFA的产量最高可达35.1gVFA·L-1,总固体(TS)的去除率高达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酸性发酵 ph调节 挥发性脂肪酸(VFA)
下载PDF
利用烷基糖苷迁移和扩张共轭亚油酸囊泡pH窗口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洁 樊晔 方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9-1364,共6页
脂肪酸囊泡(FAV)具有与脂质体类似的中空核壳结构,且原料来源广泛,绿色安全,在包埋/缓释方面有重要意义.但FAV对p H值依赖性强,p H窗口很窄并偏离生命体系适应p H范围,限制了其作为包埋/缓释体在日用化学品及外用药等中的应用.本文用绿... 脂肪酸囊泡(FAV)具有与脂质体类似的中空核壳结构,且原料来源广泛,绿色安全,在包埋/缓释方面有重要意义.但FAV对p H值依赖性强,p H窗口很窄并偏离生命体系适应p H范围,限制了其作为包埋/缓释体在日用化学品及外用药等中的应用.本文用绿色安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使共轭亚油酸(CLA)形成FAV的p H窗口从原先的8.0-9.0迁移并扩张至6.0-8.0,从而与生命体系适应p H值范围相匹配,并探讨了改善FAV的p H值依赖性和敏感性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囊泡 ph窗口 共轭亚油酸 烷基糖苷
下载PDF
大豆寡糖对肉仔鸡肠道pH值和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易中华 马秋刚 +1 位作者 王晓霞 计成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2-35,共4页
在玉米-大豆浓缩蛋白型低寡糖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或2.00%的大豆寡糖,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大豆寡糖对肉仔鸡肠道pH值和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选用192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笼(重复),每笼8只鸡。... 在玉米-大豆浓缩蛋白型低寡糖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或2.00%的大豆寡糖,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大豆寡糖对肉仔鸡肠道pH值和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选用192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笼(重复),每笼8只鸡。结果表明:大豆寡糖对18、36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食糜pH值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大豆寡糖水平的增加,盲肠食糜pH值呈下降的趋势(P>0.05),1.00%大豆寡糖添加组18、36日龄肉仔鸡盲肠食糜pH值为最低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寡糖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豆寡糖,大幅度增加肉仔鸡盲肠食糜中乙酸和短链脂肪酸总量的浓度(P<0.05);添加1.00%或2.00%大豆寡糖,显著增加18日龄肉仔鸡盲肠食糜中丁酸占短链脂肪酸总量的摩尔百分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寡糖 肉仔鸡 ph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温度、光照、pH值对后棘藻生长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徐年军 张学成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41-547,共7页
报道了环境因子对富含 EPA (2 0∶ 5ω3)的海洋微藻后棘藻 (Ellipsoidion sp.) 70 - 0 1的生长速度、总脂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后棘藻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脂肪酸含量 ,总脂含量为 31~ 36 % ,主要脂肪酸为 14∶ 0、16... 报道了环境因子对富含 EPA (2 0∶ 5ω3)的海洋微藻后棘藻 (Ellipsoidion sp.) 70 - 0 1的生长速度、总脂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后棘藻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脂肪酸含量 ,总脂含量为 31~ 36 % ,主要脂肪酸为 14∶ 0、16∶ 0、16∶ 1、18∶ 1ω9、18∶ 1ω7、18∶ 2 ω6、2 0∶ 4 ω6、2 0∶ 5ω3。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15~ 30℃ ,2 5℃时生长速度最快。温度对总脂含量影响很小 ,但对EPA和 PUFA含量影响较大。在 2 5℃时有最大的 EPA和 PUFA含量。适宜光强为 10 8.75μmolm-2 s-1~ 2 4 4 .15μmolm-2 s-1,在 145.54μmolm-2 s-1时 EPA产率较大。在起始 p H6 .5~ 9范围内 ,p H8.5时有最大的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 ,而 EPA和 PUFA在起始 p H7.5时最大 ,分别占脂肪酸的 18.77%和 2 3.38%。实验条件下后棘藻 EPA产率最大的条件为温度 2 5℃ ,光强 145.54μmolm-2 s-1,p H为 7.5~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强 ph 后棘藻 微藻 脂肪酸 EPA
下载PDF
pH非敏感型自交联共轭亚油酸囊泡的构建和表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樊晔 方云 高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46-1752,共7页
以共轭亚油酸(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为构造pH非敏感型脂肪酸囊泡( Fatty acid vesicle, FAV)的分子砌块,通过碱异构化法从亚油酸半合成CLA,然后采用pH刺激响应自组装法获得CLA的不饱和脂肪酸囊泡( Ufasome),采用紫外... 以共轭亚油酸(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为构造pH非敏感型脂肪酸囊泡( Fatty acid vesicle, FAV)的分子砌块,通过碱异构化法从亚油酸半合成CLA,然后采用pH刺激响应自组装法获得CLA的不饱和脂肪酸囊泡( Ufasome),采用紫外辐照诱导方式对CLA-ufasome实施囊泡内化学绑定,获得一种新的pH非敏感型FAV.通过酸碱滴定和表面张力实验确定CLA-ufasome形成的适宜pH范围和浓度,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表征了自交联CLA的FAV的形貌,并通过动态光散射( DLS)法测定了自交联CLA的FAV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CLA为分子砌块,当浓度为3 mmol/L时在pH=8.6条件下构建CLA-ufasome,紫外辐照2.5 h后得到粒径为10-20 nm,壁厚为2.0 nm的自交联CLA的FAV,并具有pH非敏感的特性.以抗癌药物五氟尿嘧啶为目标包覆药物,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自交联CLA的FAV对五氟尿嘧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不饱和酸囊泡 脂肪酸囊泡 ph非敏感性 自组装 自交联
下载PDF
复合除臭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消化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乃芝 陈静 +3 位作者 徐辉 任甜甜 曾佳佳 谷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14-3220,共7页
试验旨在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除臭剂,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消化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雏鸡9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仅... 试验旨在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除臭剂,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消化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雏鸡9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和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2‰和3‰的复合除臭剂,预试期14d,试验期28d。结果显示,Ⅴ组免疫器官指数最高,28日龄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7.74%、18.40%。Ⅱ组肠道pH降低效果最明显,回肠和盲肠部位pH分别比对照组降低1.04、0.79(P<0.05)。Ⅲ组28日龄的乙酸、丁酸、丙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41.74%、35.96%、30.56%(P<0.05);Ⅴ组42日龄的乙酸、丁酸含量分别降低38.04%、44.52%(P<0.05)。各试验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复合型除臭剂,能明显降低盲肠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改善消化道内环境,同时对免疫器官指数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该复合除臭剂在肉鸡基础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除臭剂 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器官指数 消化道ph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