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Ph^+ALL)两种转录本p190和p210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Ph^+ALL)两种转录本p190和p210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Ph^+ALL且使用常规化疗加TKI治疗伴或不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研究p190(n=41)和p210(n=24)两种不同转录本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在临床特征上,p190组血小板数低于p210组,虽未达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趋势(46.3×10~9/L vs 65×10~9/L)(P=0.084);另外可见p190组初治骨髓样本中幼稚细胞比例较p210组有增高趋势(88.4%vs 76.8%)(P=0.096);其他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BCR-ABL/ABL表达水平等,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在治疗反应上,p190组和p210组在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分别为80%(32/40)和87%(20/23),无明显差异(P=0.732);诱导至第1次完全缓解(the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所需时间也无明显差异(28 vs 29 d)(P=0.922),两组完全缓解后复发率分别为61%(20/33)和43%(9/21),虽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2),但p190组的复发时间早于p210组,无论是从确诊时间起(212 vs 274 d)(P=0.077)还是从CR1时间起(146 vs 242 d)(P=0.084)。在预后方面,p190组较p210组有较差的5年总生存(P=0.016)和无事件生存(P=0.085)。结论:p190组较p210组具有血小板数偏低,初治骨髓血幼稚细胞数偏高的特点;CR率、CR1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别,但p190组较易复发且复发时间较早,且5年总生存及无事件生存差于p210组,提示p190阳性患者在CR1后需尽快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强化治疗,以减少早期复发,进而改善Ph^+ALL病人的整体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对中老年p 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72例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并分为A、B组,各36人。A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B组给予常规Hyper-CVAD方案治疗,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继发高血糖的情况及化疗后生存状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对照组第3周末的随机血糖高于观察组(8.03±2.73 mmol/L vs 7.85±2.54 mmol/L),且高于对照组自身第1周末的随机血糖(8.03±2.73 mmol/L vs 7.37±2.19 mmol/L,P<0.05);第4周末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随机血糖均高于自身第1周末,且对照组随机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8.57±3.32 mmol/L vs 8.03±2.59 mmol/L,P<0.05),但两组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继发高血糖比例为22.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56%(P<0.05),但两组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4周末空腹及随机血糖均与感染、缓解率、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呈相关性。两组分别有11、14例出现复发,但其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6%vs 38.89%,P=0.458);两组分别有9、12例患者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0%vs67.67%,P=0.437)。结论改良Hyper-CVAD方案可有效降低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继发性高血糖的几率。
文摘目的:分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治疗时代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Ph^+ALL)两种转录本p190和p210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等差异,为该类疾病的临床预后分层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Ph^+ALL且使用常规化疗加TKI治疗伴或不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研究p190(n=41)和p210(n=24)两种不同转录本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在临床特征上,p190组血小板数低于p210组,虽未达到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趋势(46.3×10~9/L vs 65×10~9/L)(P=0.084);另外可见p190组初治骨髓样本中幼稚细胞比例较p210组有增高趋势(88.4%vs 76.8%)(P=0.096);其他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白细胞,血红蛋白,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BCR-ABL/ABL表达水平等,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在治疗反应上,p190组和p210组在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分别为80%(32/40)和87%(20/23),无明显差异(P=0.732);诱导至第1次完全缓解(the first complete remission,CR1)所需时间也无明显差异(28 vs 29 d)(P=0.922),两组完全缓解后复发率分别为61%(20/33)和43%(9/21),虽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02),但p190组的复发时间早于p210组,无论是从确诊时间起(212 vs 274 d)(P=0.077)还是从CR1时间起(146 vs 242 d)(P=0.084)。在预后方面,p190组较p210组有较差的5年总生存(P=0.016)和无事件生存(P=0.085)。结论:p190组较p210组具有血小板数偏低,初治骨髓血幼稚细胞数偏高的特点;CR率、CR1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别,但p190组较易复发且复发时间较早,且5年总生存及无事件生存差于p210组,提示p190阳性患者在CR1后需尽快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强化治疗,以减少早期复发,进而改善Ph^+ALL病人的整体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