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Ph+和Ph-lik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崇军 易丽君 +3 位作者 叶瑶 徐忠金 梁昌达 李红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比较儿童Ph+和Ph-like ALL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Ph+ALL和Ph-like ALL患者,两组均采用卫生部2010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方案进行化疗,Ph+ALL患者... 目的比较儿童Ph+和Ph-like ALL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Ph+ALL和Ph-like ALL患者,两组均采用卫生部2010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方案进行化疗,Ph+ALL患者加用伊马替尼治疗。记录两组儿童的临床特征,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免疫分型结果,治疗反应和预后,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性别、初次入院诊断时第一次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值、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上均无明显差异;Ph+ALL组患儿加用伊马替尼治疗,从治疗开始随访至2020年1月止,最长随访7年,11例患儿的总生存率为72.72%(8/11)。有2例在随访中BCR/ABL出现转阳,但骨髓仍处于缓解状态;1例在治疗过程中放疗治疗,1例在诊断后3年3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例在诊断后3年6月出现骨髓复发;Ph-like组患儿中根据高度风险方案方案执行化疗2例(28.57%),根据中度风险方案化疗2例(占28.57%),按标准风险方案化疗3例(占42.85%)。随访至今,其中2例(28.57%)复发,5例(71.42%)存活。结论高白细胞、常规融合基因阴性ALL患儿应行Ph-like ALL相关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ph-lik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Ph-lik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增政 王娅婕 +3 位作者 冯嘉昆 谭嘉斌 赵仁彬 杨同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5-699,共5页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或BCR-ABL1-like ALL)是指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ALL相似,但缺乏BCR-ABL1融合的一类急性白血病。Ph-like ALL涉及多种基因组,激活...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或BCR-ABL1-like ALL)是指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ALL相似,但缺乏BCR-ABL1融合的一类急性白血病。Ph-like ALL涉及多种基因组,激活激酶和细胞因子受体信号的改变。本文将针对近几年Ph-like ALL在JAK-STAT通路异常激活,ABL激酶通路基因异常,TKI在Ph-like ALL中的抗性,SH2B3基因的失活性突变,IKZF1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并就新型致病基因(ATF7IP外显子9和PDGFRB外显子11之间的融合,PDGFRB外显子11-23与AGGF1基因外显子1-6融合造成的PDGFRBC843G突变等)的前沿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 基因突变 基因重排 抗性
下载PDF
儿童Ph-lik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唐雪 郭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3-1218,共6页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是一组基因表达谱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Ph^+ALL)相似的B-ALL(B-lineage ALL)亚群,涉及一系列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及激酶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的相关基因改变,并常伴淋系发育相关转录因子异常。Ph-l...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是一组基因表达谱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Ph^+ALL)相似的B-ALL(B-lineage ALL)亚群,涉及一系列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及激酶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的相关基因改变,并常伴淋系发育相关转录因子异常。Ph-like ALL在高危组儿童B-ALL的比例高达15%,其临床特征与不良预后相一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联合化疗显著改善儿童Ph^+ALL预后提示基于Ph-like ALL分子遗传学异常的精准靶向治疗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该文结合近年Ph-like ALL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儿童Ph-like ALL的基因改变及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lik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 诊断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儿童
原文传递
基于内标型花瓣状间隙增强拉曼粒子的pH传感
4
作者 张铭中 关鹏程 +5 位作者 林嘉盛 许珊珊 张凡利 张月皎 李志勇 李剑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2,共6页
汗液是一种可无创测量的分析物,其pH值可作为诊断和监测各种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ERS)是一种快速、灵敏、无创、无标记的分析检测技术,但存在因信号波动导致的稳定性差等问题。该文通过制备一种内标型花瓣状间隙... 汗液是一种可无创测量的分析物,其pH值可作为诊断和监测各种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ERS)是一种快速、灵敏、无创、无标记的分析检测技术,但存在因信号波动导致的稳定性差等问题。该文通过制备一种内标型花瓣状间隙增强拉曼标签(PGERT)纳米颗粒并构建pH传感器,实现了对人体汗液中pH值的精确实时分析。该传感器通过在间隙结构内部修饰4-巯基苯甲氰(4-MBN)分子获得内标拉曼信号,并基于外部花瓣状壳层表面修饰pH传感分子4-巯基苯甲酸(4-MBA)获得增强的探针信号,显著提高了检测稳定性和灵敏度。该研究先使用原位分析池建立了pH 5.0~8.0条件下的标准分析曲线,相关系数(r2)高达0.99。该传感器对4种不同pH值汗液(pH 5.0~7.0)的检测结果与标准pH计测试结果的误差率分别为(2.17±5.0)%、(4.62±1.1)%、(5.80±0.3)%、(3.68±1.0)%。结果表明,基于该内标型花瓣状间隙纳米拉曼标签的传感器可用于人体汗液的pH值监测,并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以及分析精确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瓣状间隙增强拉曼标签(PGERT) 内标 PH检测 汗液 SERS
下载PDF
The KL system in wheat permits homoeologous crossing over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chromosomes
5
作者 Chaolan Fan Jiangtao Luo +13 位作者 Jiaojiao Sun Hong Chen Liqiong Li Lanyue Zhang Xue Chen Yazhou Li Shunzong Ning Zhongwei Yuan Bo Jiang Lianquan Zhang Xuejiao Chen Adam J.Lukaszewski Dengcai Liu Ming Hao 《The Crop Journal》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808-816,共9页
The Chinese wheat landrace Kaixianluohanmai(KL)expresses the ph-like phenotype.A major QTL,QPh.sicau-3A(syn.phKL),responsible for this effect has been mapped to chromosome arm 3AL.This study presents some characterist... The Chinese wheat landrace Kaixianluohanmai(KL)expresses the ph-like phenotype.A major QTL,QPh.sicau-3A(syn.phKL),responsible for this effect has been mapped to chromosome arm 3AL.This study present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homoeologous pairing and recombination induced by phKL.In KL haploids,the level of homoeologous pairing was elevated relative to Ph1 Chinese Spring(CS)haploids.There was a clear preference for A–D pairing and less frequent for A–B and B–D,reflecting the higher levels of affinity between genomes A and D in wheat.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iring were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magnesium ion supplementation.The suitability of phKL for chromosome engineering was tested on three pairs of homoeologues:2Sv-2B,2Sv-2D,and 2RL-2BL.The recombination rates were 1.68%,0.17%,and 0%,respectively.The phKL locus in KL induced a moderate level of homoeologous chromosome pairing and recombination when the Ph1 locus of wheat was present,both in wheat haploids and hexaploids.The Ph1-imposed criteria for chromosome pairing and crossing over were relaxed to some degree,permitting homoeologous crossing over but only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chromosomes;there was no crossing over between more differentiated chromosomes.Therefore,the phKL system(QPh.sicau-3A)can be a useful tool in chromosome engineering of wheat to transfer genes from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with the benefit of reduced genomic chaos generated by the ph1b m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like gene phKL Homoeologous recombination Homoeology
下载PDF
儿童白血病中34种ph样ALL基因筛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敏 邵静波 +4 位作者 郑月 李红 王欢 李珊珊 张泓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对白血病儿童进行34种ph样ALL基因筛选,明确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119例初发ALL患儿,男69例,女50例,年龄6个月~17岁,应用实时荧光探针PCR法进行Ph样ALL相关34种基因的筛选,筛选阳性者... 目的对白血病儿童进行34种ph样ALL基因筛选,明确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119例初发ALL患儿,男69例,女50例,年龄6个月~17岁,应用实时荧光探针PCR法进行Ph样ALL相关34种基因的筛选,筛选阳性者再进行监测。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 0进行χ~2检验和生存分析。结果 119例初发ALL患儿,ALL-B109例,ALL-T 10例,ph样ALL基因筛选的阳性率为18. 5%(22/119)。阳性的ph样ALL基因包括:IKZF3-8(IK6) 8例次,CRLF2高表达16例次,EBF1-PDGFRB 1例次。其中3例为2种基因同时存在:IKZF3-8和CRLF2高表达共阳性2例,IKZF3-8和EBF1-PDGFRB共阳性1例。上述119例ALL分为ph样ALL基因阳性组(22例)和ph样ALL基因阴性组(97例)。第19天和第46天的流式MRD监测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h样ALL基因阳性组总体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 037),而无事件生存率无差异(P=1. 0)。结论 ph样ALL基因阳性患儿总体生存率降低,可用于儿童白血病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h样ALL 基因 预后
下载PDF
碳量子点掺杂的蠕虫状胶束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晓峰 李洪光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3-488,共6页
以富勒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炭灰为原料,利用酸回流法制备了表面含有羧基的碳量子点(CQDs)。将所制备的CQDs代替传统有机酸,发现其与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_(14)DMAO)在水溶液中能形成蠕虫状胶束。考察了CQDs质量浓度、pH等对蠕虫状胶... 以富勒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炭灰为原料,利用酸回流法制备了表面含有羧基的碳量子点(CQDs)。将所制备的CQDs代替传统有机酸,发现其与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_(14)DMAO)在水溶液中能形成蠕虫状胶束。考察了CQDs质量浓度、pH等对蠕虫状胶束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溶液pH值的降低均有利于蠕虫状胶束的形成。利用低温透射电镜可以原位地观察到蠕虫状胶束和CQDs的存在。CQDs外围-COOH解离出的H^+可以使C_(14)DMAO质子化为C_(14)DMAOH^+,而C_(14)DMAOH^+与C_(14)DMAO之间形成的氢键是蠕虫状胶束形成的主要驱动力。以上结果表明,CQDs可以有效地诱导C_(14)DMAO形成蠕虫状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表面活性剂 碳量子点 PH响应 蠕虫状胶束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素梅 李守忠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6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pH试纸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法检测276例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组)和284例行孕期体检的孕妇(正常对照组,未胎膜早破者)阴道分泌...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诊断胎膜早破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pH试纸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法检测276例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组)和284例行孕期体检的孕妇(正常对照组,未胎膜早破者)阴道分泌物,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法、pH试纸法、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7.1%(268/276)、98.2%(279/284)、95.3%,假阳性1.8%(5/284),假阴性2.9%(8/276);pH试纸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8%(223/276)、89.8%(255/284)、70.6%,假阳性10.2%(29/284),假阴性19.2%(53/276);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63.0%(174/276)、95.1%(270/284)、58.1%,假阳性4.9%(14/284),假阴性37.0%(102/27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检测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明显高于pH试纸法、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明显低于pH试纸法、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均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用于检测胎膜早破较pH试纸法和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更具准确性及灵敏性,特别对于微小破膜较为敏感,是临床诊断胎膜早破价值较高的指标,对临床确诊胎膜早破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阴道分泌物 涂片镜检 PH试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下载PDF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晓雪 李艳 颜晓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155-1159,共5页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 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其特点是Ph染色体或者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但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的ALL类似,且与不...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 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其特点是Ph染色体或者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但基因表达谱与Ph阳性的ALL类似,且与不良预后相关。Ph-like ALL通常可引起细胞因子受体和/或酪氨酸激酶信号的激活并级联放大,导致下游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临床前研究显示此类白血病可能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敏感。对Ph-like ALL这一高危亚型患者群体的识别,可以通过个体化的靶向治疗来改善预后,因此意义重大。本文对Ph样ALL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费城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10
作者 王玉 于洪娟 吕成芳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6期3164-3169,共6页
费城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ALL)是一种新提出的高危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具有与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的基因表达谱,与不良临床特征相关,且预后差。该亚型的筛查及诊断方法尚未标准化,二代测序是目前最可靠... 费城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ALL)是一种新提出的高危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具有与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的基因表达谱,与不良临床特征相关,且预后差。该亚型的筛查及诊断方法尚未标准化,二代测序是目前最可靠的检测方法。Ph-likeALL具有激活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和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的广泛遗传学改变的特点,使其适于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但仍需要多中心、大规模的前瞻性试验证实TKIs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此外,针对TKIs耐药的改善方法及治疗Ph-likeALL的新策略尚在临床前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 诊断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在不同pH条件下铜绿微囊藻藻毒素对棉铃虫幼虫中肠类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11
作者 李晓军 韩文珍 郝赤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为探求铜绿微囊藻藻毒素(microcystin)对昆虫产生胃毒影响的机理,选用棉铃虫作为研究对象,在pH=10.4和pH=5.6等不同的酸碱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铜绿微囊藻藻毒素粗提物对棉铃虫幼虫中肠类胰蛋白酶的水解专性底物活性的抑制影响。结果显示... 为探求铜绿微囊藻藻毒素(microcystin)对昆虫产生胃毒影响的机理,选用棉铃虫作为研究对象,在pH=10.4和pH=5.6等不同的酸碱环境条件下,研究了铜绿微囊藻藻毒素粗提物对棉铃虫幼虫中肠类胰蛋白酶的水解专性底物活性的抑制影响。结果显示微囊体藻藻毒素粗提物在碱性环境下对棉铃虫幼虫的类胰蛋白酶具有非常稳定的抑制作用,并与铜绿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增加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pH=8.6的弱碱性条件下的抑制效率要高于在pH=10.4的强碱性条件下的抑制效率,证明铜绿微囊藻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杀虫物质,具备了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藻毒素 pH值 棉铃虫 类胰蛋白酶
下载PDF
牛初乳IGF-I在常用乳品加工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云振宇 蔡晓湛 +2 位作者 王安平 张列兵 张和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4,78,共4页
目的:探讨常用乳品加工条件对牛初乳IGF-I的稳定性影响。方法:采用加热、调整pH、均质以及乳酸菌发酵等常用的乳品生产加工单元操作处理牛初乳IGF-I,并检测处理前后IGF-I的含量变化。结果:常用的LTLT(65℃30min或72℃20s)或HTST(80℃15s... 目的:探讨常用乳品加工条件对牛初乳IGF-I的稳定性影响。方法:采用加热、调整pH、均质以及乳酸菌发酵等常用的乳品生产加工单元操作处理牛初乳IGF-I,并检测处理前后IGF-I的含量变化。结果:常用的LTLT(65℃30min或72℃20s)或HTST(80℃15s)等巴氏杀菌条件对bc-IGF-I的含量影响不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IGF-I含量逐渐降低;37℃、30min条件下,pH在2~7的范围内时,IGF-I的保留率较高;当pH在8~12的范围内时,保留率明显下降;55℃、10~20MPa的均质条件对牛初乳IGF-I的含量几乎无影响;酸乳发酵和储存过程对牛初乳IGF-I的含量有一定影响,6h发酵结束时保留率平均为70.61%,4℃储存20d后保留率平均为45.99%。结论:常用的LTLT或HTST巴氏杀菌、均质、调酸对牛初乳IGF-I的含量影响不大,但乳酸菌发酵造成含量明显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初乳IGF-I 热稳定性 pH稳定性 均质稳定性 发酵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pH值下纳米纤维素晶体悬浮液的流变性能研究
13
作者 张振玲 王文俊 +1 位作者 邵自强 吕少一 《纳米科技》 2012年第1期7-13,29,共8页
研究不同pH值下的棒状纳米纤维素晶体悬浮液体系的细微结构变化与流变行为的关系,探讨了pH调节剂的加入所引起的体系结构变化的机理,并采用线性的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各体系流动性、蠕变性以及频率响应性等动态粘弹性质,分别利用Power-Law... 研究不同pH值下的棒状纳米纤维素晶体悬浮液体系的细微结构变化与流变行为的关系,探讨了pH调节剂的加入所引起的体系结构变化的机理,并采用线性的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各体系流动性、蠕变性以及频率响应性等动态粘弹性质,分别利用Power-Law模型、Burger模型对体系的流动曲线、蠕变曲线进行了数据拟合,研究发现,pH=2的悬浮液体系具有典型的液晶结构,呈现三段式"S"型流动曲线;随着pH值的增加,体系逐渐形成凝胶结构且凝胶强度越来越强,"S"型流动曲线逐渐模糊,蠕变的弹性柔量逐渐增大,粘性柔量逐渐减小,而pH〉9后出现蠕变弹性恢复,体系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均有明显增加,但损耗角正切tanδ值先减小然后增大,pH=7体系内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纳米纤维素晶体 悬浮液 PH值 流变性 结构
下载PDF
儿童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崇军 李红 +3 位作者 段君凯 易丽君 徐忠金 梁昌达 《江西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建立Ph样ALL诊断方法,探讨该类亚型患者的基因表达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150例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监护人知情同意下,采集骨髓细胞进行检测,所有病例符合MICM分型诊断标准。根据Ph样ALL相关... 目的建立Ph样ALL诊断方法,探讨该类亚型患者的基因表达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150例AL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监护人知情同意下,采集骨髓细胞进行检测,所有病例符合MICM分型诊断标准。根据Ph样ALL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免疫分型、治疗反应及预后,对比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用Ph样ALL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荧光RT-PCR法)检测患儿基因表达谱,阳性率达25%,Ph-like ALL患儿发病年龄偏大,在发病时血常规、骨髓原始及幼稚细胞比例、性别与普通白血病无明显差异;多在Common B-ALL发病;JAK2易位多见;第15d缓解率Ph-like ALL患儿明显较非Ph-like ALL低,Ph-like ALL的存在是在所有年龄组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h样ALL是新发现的一个高危亚型,对Ph样ALL的鉴定主要应用分子指标,与临床特征关系不大;目前的诊断试剂盒是否能准确有效的区分该类患者,需要在大样本中长期追踪,进行精准分层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L-7R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国美 陈丹丹 +7 位作者 吴川 王萌 潘正喜 彭雪扬 孙慧 孙玲 刘延方 姜中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16-1423,共8页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IL-7R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初治成人ALL患者164例,采用靶向特异的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包括IL-7R基因突变在内的16种Ph-like ALL突变,分析IL-7R基因突变AL...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IL-7R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初治成人ALL患者164例,采用靶向特异的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包括IL-7R基因突变在内的16种Ph-like ALL突变,分析IL-7R基因突变A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IL-7R基因的突变率,发生位点及突变类型。结果:164例成人ALL患者中,10例患者发生IL-7R突变,突变总频次为13次,突变率6.1%,10例中男性5例(50%),女性5例(50%);B-ALL 6例(占60%),T-ALL 4例(占40%),均位于exon6。置换突变6例,缺失突变3例,插入突变4例。1例患者为IL-7R三突变,1例患者为IL-7R双突变。其中6种突变为新发现的类型,包括:c.720724del、c.723726del、c.721722ins AGTG、c.727728ins TAACGGCCCCCTGCT、c.727728ins ATGCAGG GAGCGAA、c.728729ins AAGTGTCA基因突变位点,经治疗的9例IL-7R突变的ALL患者中有5例为复发难治型。结论:本研究发现了6种IL-7R的新突变基因位点并发现伴IL-7R基因突变的ALL临床治疗效果较差,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突变对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7R基因突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致病疫霉木瓜蛋白酶亚家族基因C1A-PH-SCH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6
作者 刘霞 张哲 +2 位作者 钱红洁 张利杰 杨艳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9期13-19,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因子,通过克隆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分泌蛋白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本试验采用TA克隆法,提取来自云南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菌XH05-5-4... 为进一步明确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因子,通过克隆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分泌蛋白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本试验采用TA克隆法,提取来自云南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菌XH05-5-4的总RNA,反转录cDNA,PCR扩增后将该基因片段连接到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诱导表达。克隆获得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全长为1176 bp,包含1个最大的开放阅读框1077 bp,编码387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相对分子量41.671 kD,理论等电点4.88;经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的蛋白与预期蛋白相符合。生物活性测定表明:马铃薯叶片出现坏死,类似于晚疫病症状。利用TA克隆技术从致病疫霉菌XH05-5-4中克隆得到了1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登录号:KP938956命名:C1A-PH-SCH1),通过同源性比对发现C1A-PH-SCH1为木瓜蛋白酶亚家族基因,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对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出现了类似于晚疫病症状的水渍坏死斑症状,推测C1A-PH-SCH1参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疫霉 木瓜蛋白酶 C1A-PH-SCH1基因 克隆
下载PDF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晶晶 熊辉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79-1582,共4页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一种高危亚型,其具有与Ph^+ALL类似的基因表达谱和IKZF1的高频遗传改变。Ph样ALL是BCP-ALL的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亚型。这种"Ph样"亚型的发病率可能在年...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P-ALL)的一种高危亚型,其具有与Ph^+ALL类似的基因表达谱和IKZF1的高频遗传改变。Ph样ALL是BCP-ALL的临床和生物学异质性亚型。这种"Ph样"亚型的发病率可能在年龄较轻的成年人中更高,其预后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Ph样ALL的特征在于有细胞因子受体和激酶信号通路活化相关的遗传学改变。需要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以确定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纳入强烈化疗方案是否会改善Ph样ALL患者的预后。本文就Ph样ALL的流行病学、基因改变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表达谱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溶氧量及pH对太平洋牡蛎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萌 刘慧 +2 位作者 赵峰 马玉洁 周德庆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2120-2126,共7页
目的研究环境因素溶氧量及pH对太平洋牡蛎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太平洋牡蛎中的类组织血型抗原,利用人体组织血型抗原抗体进行分型,采用ELISA方法对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进行检测,计算P/N值,通过人工模拟改变牡蛎养殖... 目的研究环境因素溶氧量及pH对太平洋牡蛎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太平洋牡蛎中的类组织血型抗原,利用人体组织血型抗原抗体进行分型,采用ELISA方法对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进行检测,计算P/N值,通过人工模拟改变牡蛎养殖条件海水溶氧量及pH,检测太平洋牡蛎内脏及鳃中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的含量变化,分析溶氧量及pH对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的影响。结果通过对牡蛎不同组织的类组织血型抗原进行分型,选定了牡蛎内脏及鰓中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作为后续实验的主要研究型别,人工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高溶氧量利于牡蛎内脏中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的表达,高pH利于牡蛎鳃中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的表达。结论实验结果与诺如病毒疫情暴发期为冬春季节的现象吻合,表明了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季节性与牡蛎类A型组织血型抗原的表达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类组织血型抗原 溶氧量 PH 表达变化
下载PDF
天然发酵产物γ-聚谷氨酸修饰金纳米星及其pH响应性
19
作者 关桦楠 龚德状 +4 位作者 宋岩 韩博林 梁金钟 王薇 宇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5,共5页
采用天然发酵产物γ-聚谷氨酸修饰星状金纳米粒子,构建一种简单高效的pH比色体系。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为还原剂,制备带有正电荷的金纳米星,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表面带有负电荷的聚... 采用天然发酵产物γ-聚谷氨酸修饰星状金纳米粒子,构建一种简单高效的pH比色体系。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为还原剂,制备带有正电荷的金纳米星,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表面带有负电荷的聚谷氨酸,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再采用比色法和荧光光谱法评估其对不同pH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纳米星的平均粒径为(28.93±8.96)nm,表面电势为21mV;当pH(5~12)高于聚谷氨酸等电点(PI=4~5)时,粒子出现聚集,颜色由紫变蓝,荧光强度衰弱;而当pH低于等电点时,颜色由紫变红直至无色,荧光强度减弱。γ-聚谷氨酸修饰的金纳米星因其所具有的pH敏感性,可将其应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分析和药物缓释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金纳米粒子 聚谷氨酸 PH敏感 静电吸附 天然发酵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类人胶原蛋白Ⅱ的发酵pH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维卓 范代娣 +3 位作者 骆艳娥 马晓轩 朱晨辉 郭佳庆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6,共5页
为了实现类人胶原蛋白(HLCⅡ)的规模化生产,对重组大肠杆菌BL21 3.7在30 L发酵罐中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Ⅱ过程中的关键参数pH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发酵过程中pH控制在6.0~7.8之间,监测pH对细胞生长以及类人胶原蛋白Ⅱ的产量的影响,从... 为了实现类人胶原蛋白(HLCⅡ)的规模化生产,对重组大肠杆菌BL21 3.7在30 L发酵罐中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Ⅱ过程中的关键参数pH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发酵过程中pH控制在6.0~7.8之间,监测pH对细胞生长以及类人胶原蛋白Ⅱ的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出合理的pH控制策略增加类人胶原蛋白Ⅱ的产量.由实验数据可得,在pH7.5条件下细胞浓度达到最大,为68.5 g/L,但HCLⅡ的浓度为8.5 g/L.在pH6.8条件下,HLCⅡ浓度达到最大,为10.5 g/L,但其细胞浓度只有60.9 g/L.同时,对发酵过程中代谢副产物有机酸的含量也进行了监测,随着发酵过程pH值的升高,总有机酸的量也相应的增加,当发酵过程pH控制在7.8时,总有机酸达到最大,为15.61 g/L.为了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采用pH两阶段控制策略控制发酵,最终类人胶原蛋白Ⅱ浓度可达到11.3 g/L,较恒pH条件下提高了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Ⅱ 重组大肠杆菌 pH两阶段控制 有机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