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2篇文章
< 1 2 2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投影寻踪回归的Philip-Dunne入渗参数求算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尚岗 张振华 +1 位作者 刘峰 潘英华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8-172,178,共6页
基于室外45个试验点的Philip-Dunne入渗实验数据,分析了实验前后土壤含水率变化Δθ对土壤饱和导水率KS和湿润锋吸力ψ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BP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和投影寻踪回归基于入渗时间ti预测了KS和ψ,分析比较了不同数学... 基于室外45个试验点的Philip-Dunne入渗实验数据,分析了实验前后土壤含水率变化Δθ对土壤饱和导水率KS和湿润锋吸力ψ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BP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网络和投影寻踪回归基于入渗时间ti预测了KS和ψ,分析比较了不同数学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Δθ变动对KS和ψ值影响较小;投影寻踪回归相比于逐步回归、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网络预测KS和ψ精度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ilip-dunne方法 投影寻踪回归 饱和导水率 湿润锋吸力
下载PDF
不同机械压实条件下黑土性质及入渗特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仁明 付娟 +7 位作者 贾燕锋 范昊明 张博翔 李爽 张茜 于茗耀 杨明春 李梦缘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5,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机械压实条件对黑土土壤性质入渗特征的影响,以克山县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型号机械(华夏HX2104-C:154 kW、约翰迪尔554:40 kW、中国海山:19 kW)和不同压实次数(0,1,3,5,7,9次)对秋收后大豆耕地垄沟开展模拟压实,... 为探究不同机械压实条件对黑土土壤性质入渗特征的影响,以克山县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不同型号机械(华夏HX2104-C:154 kW、约翰迪尔554:40 kW、中国海山:19 kW)和不同压实次数(0,1,3,5,7,9次)对秋收后大豆耕地垄沟开展模拟压实,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含水率、孔隙及土壤入渗特征,分析不同机械压实条件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大型、中型、小型机械压实后土壤容重分别增加54.17%、56.25%、46.88%;总孔隙度分别减小31.58%、28.07%、29.82%;含水率分别下降19.35%、16.13%、9.68%。首次压实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最显著,容重均增加32.29%以上,土壤总孔隙度均减小15.8%以上,只有大型机械使土壤含水率显著减小9.6%。随压实次数增加,各机械压实后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从1.25 g·cm^(-3)增加至1.58 g·cm^(-3),总孔隙度从52.16%减小至38.22%,土壤含水率从27.33%下降至20.67%,其中,大型机械在首次压实使容重及孔隙特征产生显著影响,而中型及小型机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依靠压实次数的增加对土壤起到压实的累积作用。首次压实,中型及小型机械使2 h累计入渗量分别减少87.16%、50.81%,初渗速率分别减少87.59%、70.93%,中型机械使稳渗速率显著减少92.90%;3次压实,大型机械使2 h累计入渗量、初渗速率分别显著减小73.29%、75.67%,大型及小型机械使稳渗速率分别显著减少74.07%、66.97%;至5次压实后土壤各入渗特征无显著差异。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特征均影响机械压实土壤入渗特征,其中,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是影响综合土壤入渗特征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压实作用 土壤性质 水分入渗
下载PDF
微膨胀泥岩地基原位水分入渗响应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云燕 丁小刚 +2 位作者 马丽娜 崔文豪 杜乾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658,共12页
红层泥岩的膨胀性和水敏性对地区公路、高铁的建设和工后变形控制构成了长期潜在威胁。为此,依托甘肃兰州一红层泥岩路堑段,开展了微膨胀泥岩地基原位水分入渗响应特征试验,分析泥岩地基膨胀变形量、膨胀力和体积含水率时空演化规律,并... 红层泥岩的膨胀性和水敏性对地区公路、高铁的建设和工后变形控制构成了长期潜在威胁。为此,依托甘肃兰州一红层泥岩路堑段,开展了微膨胀泥岩地基原位水分入渗响应特征试验,分析泥岩地基膨胀变形量、膨胀力和体积含水率时空演化规律,并讨论了室内试验和原位试验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层泥岩地基水分入渗形式包括裂隙流和孔隙流,水分场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岩体裂隙对渗流、膨胀具有促进作用。入渗过程中泥岩吸水膨胀具有显著的时效性,原位地基膨胀量和膨胀力均经历骤增、减速增长和缓慢增长阶段,并未能达到收敛,浸润峰后泥岩表面逐渐软化甚至泥化,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室内试验对原位泥岩的水分入渗响应特征反映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红层泥岩 微膨胀 原位试验 水分入渗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区厚包气带次降水入渗补给定量估算
4
作者 刘美英 高雅 +4 位作者 张俊芝 沈彦俊 吴林 李明良 闵雷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降水入渗补给定量估算对于区域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入渗补给量通常取决于年内几次集中的降水特性。因而,开展次降水入渗补给机理研究,建立次降水入渗补给量估算方法,有望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入渗补给量评估... 降水入渗补给定量估算对于区域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入渗补给量通常取决于年内几次集中的降水特性。因而,开展次降水入渗补给机理研究,建立次降水入渗补给量估算方法,有望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入渗补给量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以华北山前平原地下水深埋区为例,利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和河北冉庄水资源实验站实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地下水补给量和降水量等长序列资料校准Hydrus-1D模型,模拟日降水入渗补给过程,构建具有物理意义的次降水入渗补给事件划分标准,深入研究华北山前平原地下水深埋条件下次降水入渗补给机理,定量估算次降水入渗补给量,建立次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次降水量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次降水入渗补给量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次降水入渗补给量与次降水量或次总有效水量(次降水量+前期200 cm土壤储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P<0.01),决定系数(R^(2))达0.801~0.962;但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次降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这是由于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不能反映降水前期土壤水分条件对补给的影响。因此,在地下水深埋区,不建议利用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来估算次降水入渗补给量。本研究结果对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灌溉农田 次降水入渗补给 HYDRUS-1D模型
下载PDF
坡度对花岗岩残积土干缩开裂及其对水平入渗的影响
5
作者 刘伟平 熊俊 李邵峰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4年第3期316-324,共9页
在崩岗侵蚀区边坡表面存在大量浅层裂隙,为探究不同坡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干缩开裂特性及其对水平入渗的影响,通过室内入渗与开裂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下花岗岩残积土的水平入渗过程和开裂特性,以及裂隙对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 在崩岗侵蚀区边坡表面存在大量浅层裂隙,为探究不同坡度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干缩开裂特性及其对水平入渗的影响,通过室内入渗与开裂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下花岗岩残积土的水平入渗过程和开裂特性,以及裂隙对入渗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度的存在使土样在坡顶与试验箱交接处优先产生裂隙,并沿裂隙壁向坡下发展至土样长度的1/3~1/2处,且裂隙与试验箱夹角在25°~55°。坡度对裂隙长度和宽度的开展起促进作用,坡度的存在会降低土壤干缩开裂破碎程度。坡度和裂隙形式都会影响裂隙土壤的产流和产沙率,坡度的增大促进产沙和产流量,平行于入渗方向裂隙冲蚀较慢,与入渗方向呈一定角度的裂隙冲蚀情况则较快,受重力和水流冲蚀,独立的土块会被冲蚀呈“伞”状,然后发生坍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坡度 入渗 开裂 产流产沙
下载PDF
降雨入渗对防军隧道浅埋小净距段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徐红玉 焦治豪 +1 位作者 毕志刚 李文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6,87,共9页
为控制降雨入渗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义东高速公路防军隧道为依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水土特征曲线,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浅埋小净距隧道数值模型,对雨季施工时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围岩变形特征和边仰坡安全系... 为控制降雨入渗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义东高速公路防军隧道为依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水土特征曲线,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浅埋小净距隧道数值模型,对雨季施工时的土体孔隙水压力、围岩变形特征和边仰坡安全系数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入渗的持续,围岩及边仰坡土体基质吸力逐渐减小,其土体抗剪强度也随之降低,稳定性变差。经过7 d累积降雨,孔隙水压力增大趋势逐渐放缓,围岩变形达到最大值,工况1的拱顶沉降增大了21.48%,且边仰坡安全系数小于1,处于失稳状态。洞口段采取加固和排水措施来控制围岩的稳定性,边仰坡的安全系数较加固前提升了17.27%,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隧道后期的安全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小净距隧道 降雨入渗 流固耦合 基质吸力 围岩变形
下载PDF
基于SWMM的污水管网外来水量入渗反演识别研究
7
作者 常留红 薛雄 +2 位作者 郭洋 高宏宇 邬传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基于贝叶斯理论,结合蒙特卡罗马尔可夫链算法,对SWMM的水质水动力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反推了管网入渗的节点位置、入渗流量时间序列等特征参数;分析了随机游走、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作为建议分布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并对贝叶斯理论下... 基于贝叶斯理论,结合蒙特卡罗马尔可夫链算法,对SWMM的水质水动力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反推了管网入渗的节点位置、入渗流量时间序列等特征参数;分析了随机游走、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分别作为建议分布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并对贝叶斯理论下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算法的似然函数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3种建议分布均可在贝叶斯理论下达到收敛,均匀分布与正态分布对算法初值的依赖较小,算法的全局遍历性较好,随机游走则会因局部最优降低反演精度;3种建议分布下的反演过程均出现误差累积现象,采用改进后的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算法可有效避免误差的累积,提高了时间序列变量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管网 入渗流量 溯源反演 贝叶斯理论 SWMM
下载PDF
三维地形条件下雨水入渗与地表径流耦合分析
8
作者 韩同春 刘航 +2 位作者 刁玲怡 施展斌 吴俊扬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7,共8页
为定量表述降雨发生后不同时刻下三维边坡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雨水入渗与地表径流耦合模型.耦合模型分别采用二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三维非线性Richards方程作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流的控制方程,在... 为定量表述降雨发生后不同时刻下三维边坡土壤水分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雨水入渗与地表径流耦合模型.耦合模型分别采用二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三维非线性Richards方程作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流的控制方程,在复杂三维地形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对一处实际工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维地形因素的控制下,降雨引发的地表径流主要汇集于总体上自高向低流动的优势径流途径,并对降雨强度的变化产生延迟响应;在地表径流作用下,地表积水深度在局部空间上呈现出地势低洼处远大于地势较高处的显著不均匀分布,并且这种不均匀性随时间不断加剧;地表积水汇集产生的高水力梯度导致低洼处的雨水入渗更为强烈且持久.研究表明,考虑三维地形因素的雨水入渗与地表径流耦合模型能够为实际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合理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降雨入渗 耦合模型 三维地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入渗过程模拟研究
9
作者 范严伟 梁金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1,共10页
[目的]探究土壤质地类型和砂沟结构参数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砂沟集雨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HYDRUS-2D/3D软件,建立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利用室内试验验证模拟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入渗过程的... [目的]探究土壤质地类型和砂沟结构参数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砂沟集雨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HYDRUS-2D/3D软件,建立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利用室内试验验证模拟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入渗过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模拟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带状砂沟模式下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变化过程。[结果]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且一致性良好,表明所建模型及其求解方法能够有效获取带状砂沟模式下不同时刻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数值;均质土壤填充带状砂沟存在明显的增渗效应。原土质地、砂沟距、砂沟宽和砂沟深均对增渗率有较大影响,增渗率随原土饱和导水率和砂沟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砂沟宽和砂沟深的增大而增大;土壤湿润锋轮廓呈下低上高的U形,随时间的延长,U形侧边湿润锋逐渐靠近砂沟交汇面,顶部平台逐渐消失;原土质地对湿润锋运移距离影响较大,湿润体随原土饱和导水率的增大而增大;砂沟深对湿润锋的形态和分布影响较大,随砂沟深度的增大,U字体型垂向拉伸,左侧湿润深度显著增大,右侧湿润深度变化微弱;砂土质地、砂沟距和砂沟宽对湿润锋运移距离影响较小。[结论]带状砂沟土体构型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土壤质地类型和砂沟结构参数对土壤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砂沟 增渗 湿润锋 累积入渗 HYDRUS-2D/3D
下载PDF
降雨入渗作用下基底倾角对内排土场边坡变形的影响
10
作者 王振伟 李元浩 +3 位作者 韦永豪 黄科伟 姜海涛 程瑶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5,共7页
为了研究降雨条件下基底倾角对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朔州市某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利用FLAC3D软件对排土场边坡进行同等雨强条件下不同基底倾角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排土场边坡表层的饱和度先快速增长并趋于非饱和的... 为了研究降雨条件下基底倾角对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朔州市某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利用FLAC3D软件对排土场边坡进行同等雨强条件下不同基底倾角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排土场边坡表层的饱和度先快速增长并趋于非饱和的稳定值;随着降雨入渗至弱层和基岩交界处时,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向坡脚处堆积并导致坡脚处发生剪切破坏;随着基底倾角的增加,各监测点达到饱和或稳定状态出现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且位移量和应变增量的变化与基底倾角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排土场 边坡变形 边坡稳定性 FLAC3D 流固耦合 降雨入渗作用
下载PDF
降雨入渗条件下框架锚杆支护边坡稳定性与变形分析
11
作者 叶帅华 唐宁 李京榜 《地基处理》 2024年第1期77-89,共13页
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一直是工程界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框架预应力锚杆作为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对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有很好的治理效果。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一直是工程界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框架预应力锚杆作为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对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有很好的治理效果。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降雨入渗引起的边坡基质吸力、位移、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PLAXIS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对降雨入渗条件下框架锚杆支护边坡的基质吸力、位移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考虑降雨时间、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对边坡加固前后基质吸力、边坡位移和稳定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基质吸力在降雨前随坡高呈线性增加,降雨后基质吸力迅速降低,边坡最大位移值发生在边坡坡脚附近区域;(2)边坡基质吸力随降雨时间增大而减小,边坡表面基质吸力下降得更快;(3)降雨强度越大,基质吸力下降得越快,边坡位移也随之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降低;(4)地下水位越高,边坡基质吸力下降得越快,边坡位移增加越快,边坡安全系数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地下水 孔隙水压力 框架锚杆 基质吸力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雨水管网混接入渗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志超 黄晓敏 +5 位作者 尹海龙 李钢 李迎喜 彭寿海 唐光涛 许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8-288,共11页
雨水管网是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受管材老化腐蚀和施工过程不当等影响,我国城市雨水管网建成后普遍存在地下水入渗和污水混接问题,制约着雨水管网功能高效发挥。排水管网入流入渗诊断技术可为雨水管网混接... 雨水管网是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受管材老化腐蚀和施工过程不当等影响,我国城市雨水管网建成后普遍存在地下水入渗和污水混接问题,制约着雨水管网功能高效发挥。排水管网入流入渗诊断技术可为雨水管网混接入渗问题的识别和定位提供支持。综述了排水管网入流入渗诊断技术(物探检测技术、流量分析技术、特征因子分析技术、水动力反演模型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应用特征等,对比分析了不同技术应用于雨水管网混接入渗诊断的适用性、实施要点、诊断水平和发展阶段等,并提出未来雨水管网混接入渗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特征因子分析技术可在不干扰雨水管网正常运行条件下识别和量化混接入渗问题、提供治理优先级,因此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2)光纤分布式测温(FDTS)技术和水动力模型反演技术在无干扰定位雨水管网混接入渗方面优势显著,前者易于实施且定位精准度高,后者具有成本低且可评级混接入渗等级特点,可根据场景特征因地制宜选用;3)未来雨水管网混接入渗诊断技术将朝着低成本、无干扰、可量化、可定位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估不同技术在当前和未来的综合应用效果,明确了单一诊断技术难以具备未来预期特征,而特征因子分析技术耦合FDTS技术或水动力模型反演技术的分级诊断体系具有实现未来技术发展目标的优势潜力。研究可为雨水管网混接入渗诊断技术的科学应用和优化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管网 污水混接 地下水入渗 诊断技术
下载PDF
W-OH固化剂对高寒矿区煤矸石水分入渗的影响及模型拟合
13
作者 杨鹏辉 杨海龙 +2 位作者 杨思远 张巍 张颂扬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2-1554,共13页
采用室内积水条件下煤矸石柱水分入渗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W-OH(0%、1.5%、2.5%和3.5%)喷施处理对高寒矿区煤矸石水分入渗的影响,同时采用Philip、Kostiakov和Horton 3种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利用一维代数模型预测煤矸石剖面... 采用室内积水条件下煤矸石柱水分入渗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W-OH(0%、1.5%、2.5%和3.5%)喷施处理对高寒矿区煤矸石水分入渗的影响,同时采用Philip、Kostiakov和Horton 3种入渗模型对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利用一维代数模型预测煤矸石剖面体积含水率分布特征,并评价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1)累计入渗量和湿润锋前进距离随入渗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与WOH浓度存在负相关性。同一入渗时刻,W-OH浓度越大,入渗率和湿润锋前进速率越小,与对照(0%W-OH)相比,3种W-OH浓度(1.5%、2.5%、3.5%)处理的初始入渗率分别降低了1.12%、3.59%和9.64%,稳定入渗率分别降低了16.92%、78.46%和89.23%,平均入渗率分别降低了11.35%、58.26%和71.02%。(2)3种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拟合不同浓度W-OH处理煤矸石水分入渗过程,Philip、Kostiakov和Horton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值分别为0.962、0.957和0.967,其中Horton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3)积水入渗过程中同一W-OH浓度,埋深越大,水分入渗至各监测点所需的时间越长,同一深度,W-OH浓度越大,水分入渗至各监测点所需的时间也越长。(4)一维代数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入渗结束后煤矸石剖面体积含水率分布特征,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在2.574%~3.326%之间和2.308%~2.707%之间,符合度指数(D)均在0.92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W-OH固化剂在高寒矿区煤矸石山冻土剖面重构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W-OH 累计入渗 入渗 湿润锋 模型拟合
下载PDF
生物炭对西南喀斯特区石灰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14
作者 余辉 方荣杰 +4 位作者 余佳峻 徐勤学 敖利满 付智勇 陈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5-235,共11页
[目的]为探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西南喀斯特区石灰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5个生物炭施量梯度(0,2%,4%,6%和8%)、3种砾石含量土壤(10%,20%,30%)和无砾石土壤,进行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1)随生物炭施量增加,除10%砾石含量外,... [目的]为探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西南喀斯特区石灰土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设置5个生物炭施量梯度(0,2%,4%,6%和8%)、3种砾石含量土壤(10%,20%,30%)和无砾石土壤,进行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1)随生物炭施量增加,除10%砾石含量外,湿润锋运移深度均逐渐减少,且添加生物炭对含砾石土壤的抑制效果弱于无砾石情况。以60 min为例,无砾石时比未施生物炭(CK)减少10%~27%,3种含砾石情况则分别减少1%~17%,1%~16%,1%~21%,其中施量为8%时,各处理的运移深度最小。(2)生物炭减少石灰土的累积入渗量。无砾石时的累积入渗量比CK减少9%~27%,而含砾石时比CK减少11%~21%,其中砾石和生物炭施量分别为30%和8%时累积入渗量最少,2%施量均无显著影响。(3)随生物炭施量增加,无砾石土壤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逐渐减小;而对含砾石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影响比初始入渗率更显著。(4)与Philip模型相比,Horton和Kostiakov模型均能用于拟合本研究中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但Horton模型的拟合趋势与实际结果更符。[结论]玉米秸秆生物炭有效减少喀斯特区石灰土的土壤水分入渗,含砾石条件下玉米秸秆生物炭减少土壤水分入渗效果弱于无砾石的均质土。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喀斯特区石灰土降雨入渗调控、土壤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喀斯特 土壤水分 砾石 入渗特征
下载PDF
石漠化区岩-土与非岩-土界面土壤孔隙变异及入渗对干湿变化的响应
15
作者 安迪 彭旭东 +2 位作者 戴全厚 刘婷婷 曾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9,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下土壤水分暴涨骤减愈加频繁和强烈,这使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区石漠化适应性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探究干湿变化下土壤孔隙变异及入渗响应对石漠化区土壤水分补给及降雨径流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原位圆盘入渗法... 全球气候变化下土壤水分暴涨骤减愈加频繁和强烈,这使生态系统脆弱的喀斯特区石漠化适应性治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探究干湿变化下土壤孔隙变异及入渗响应对石漠化区土壤水分补给及降雨径流调节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原位圆盘入渗法研究了干湿条件下不同露石岩面形状岩-土界面和非岩-土界面土壤孔隙结构变异及水分入渗的响应。结果表明:1)干旱条件下土壤孔隙大小及数量均大于湿润条件;干湿条件下岩-土界面土壤小(<0.2 mm)、中孔隙(0.2~1.0 mm)数及体积比均大于非岩-土界面,大孔隙(>1.0 mm)数及体积比则小于非岩-土界面;干湿变化下土壤孔隙数及体积比的平均变化幅度从高到低为小孔隙、中孔隙、大孔隙,土壤孔隙各参数平均变化幅度从高到低为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度、总孔隙度。2)干旱条件下土壤稳定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均大于湿润条件;随着水头压力的增加,岩-土界面和非岩-土界面土壤导水率逐渐增加,土壤稳定入渗率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干湿条件下各级土壤孔隙对入渗水流的贡献率均随孔隙减小而降低;非毛管孔隙度和大孔隙数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最大。4)岩-土界面土壤孔隙及水分入渗等参数在干湿变化下的平均变化幅度均大于非岩-土界面。研究结果可为干湿变化下土壤孔隙变异引起的土壤水分补给及降雨径流调节能力变化的认识及石漠化的适应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孔隙 土壤 干湿变化 岩-土界面 石漠化区
下载PDF
磁化微咸水对南疆盐渍土壤水分入渗及盐分淋出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彭永倩 王则玉 +4 位作者 朱连勇 朱珠 江龙 孔芊芊 王立成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9,共9页
为探究磁化微咸水灌溉对南疆盐渍土入渗及盐分离子迁移特征的影响,采用恒定磁场强度400 mT对矿化度分别为0、2、3、5 g/L微咸水进行磁化处理,以未磁化处理为对照,对比分析各处理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淋洗后不同土壤剖面总盐、... 为探究磁化微咸水灌溉对南疆盐渍土入渗及盐分离子迁移特征的影响,采用恒定磁场强度400 mT对矿化度分别为0、2、3、5 g/L微咸水进行磁化处理,以未磁化处理为对照,对比分析各处理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淋洗后不同土壤剖面总盐、脱盐率、盐分离子和SAR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磁化微咸水入渗减小了相同时间内的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降低了Philip入渗模型吸渗率,土壤含水率比未磁化微咸水提高5.00%~6.29%;磁化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对0~50 cm土壤内总盐含量磁化处理较未磁化降低11.79%~41.64%,在同一磁化强度下,土壤含盐量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脱盐率随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矿化度下,磁化处理含盐量低于未磁化处理,脱盐率高于未磁化处理。磁化微咸水灌溉有利于降低土壤中盐分离子含量,0~50 cm土层K^(+)、Na^(+)、Ca^(2+)、Mg^(2+)、HCO_(3)^(-)、Cl^(-)、SO_(4)^(2-)含量磁化较未磁化处理降低16.90%~25.97%、43.62%~64.68%、11.15%~31.44%、-8.12%~49.07%、-74.14%~13.43%、21.46%~52.81%、6.66%~13.10%。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显著降低0~50 cm土层深度处土壤S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微咸水 盐渍土 入渗特征 盐分淋洗 土壤脱盐率
下载PDF
横坡垄作措施下层状棕壤的积水入渗特征及其模拟
17
作者 亓益品 窦永辉 +2 位作者 王亚楠 肖培青 安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7,共9页
横坡垄作系统中雨水/灌溉水易在垄沟低洼处积聚,诱发积水入渗,使入渗特性有别于传统耕作系统。基于横坡垄作垄沟内积水特征,采用室内土柱供水实验,以层状棕壤为研究对象,分析5个积水深度(2、4、6、8和12 cm)下入渗率、湿润锋运移动态变... 横坡垄作系统中雨水/灌溉水易在垄沟低洼处积聚,诱发积水入渗,使入渗特性有别于传统耕作系统。基于横坡垄作垄沟内积水特征,采用室内土柱供水实验,以层状棕壤为研究对象,分析5个积水深度(2、4、6、8和12 cm)下入渗率、湿润锋运移动态变化,并利用修正的Gree n-Ampt模型对积水入渗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耕层阶段,入渗率呈急剧下降后趋于稳定趋势;过渡阶段,入渗率稳定一定时段后逐渐降低;犁底层阶段,入渗率趋于稳定;2)积水深度的增加均促进湿润锋的运移,但未改变湿润锋运移过程;3)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累积入渗量等入渗参数均随积水深度增加呈幂函数增大,其中积水深度12、8、6和4 cm下的平均入渗率较积水深度2 cm分别增加120.5%、65.4%、39.4%和29.9%;4)在解析积水深度(h)与饱和导水率(K_(s)(h))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基础上(K_(s)(h)=0.092h+0.76),结合湿润锋处土壤吸力(25.61 cm),构建模拟积水入渗过程的修正Green-Ampt模型。积水深度的增加加快土壤水分入渗,可利用修正Green-Ampt模型对积水入渗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可为横坡垄作措施下水分高效利用、水资源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深度 入渗 湿润锋运移 修正Gree n-Ampt模型 横坡垄作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不同侵蚀程度土壤入渗特征与模拟
18
作者 李若凡 谢云 +3 位作者 辛艳 杨静怡 刘刚 蔺宏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土壤入渗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研究黑土土壤入渗特征对于黑土土壤侵蚀预测与防护有重要作用。为探明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水分运移过程,采用室内土柱实验法观测并评价HYDRUS-1D模型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其中,轻度侵蚀土壤表土层A层厚度... 土壤入渗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研究黑土土壤入渗特征对于黑土土壤侵蚀预测与防护有重要作用。为探明不同侵蚀程度黑土的水分运移过程,采用室内土柱实验法观测并评价HYDRUS-1D模型在东北黑土区的适用性。其中,轻度侵蚀土壤表土层A层厚度和淀积层B层厚度分别为30和25 cm,中度侵蚀土壤A层和B层厚度分别为30和10 cm,重度侵蚀土壤A层和B层厚度分别为0和15 cm。结果表明:轻、中、重3种不同侵蚀程度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分别为0.16、0.25和0.72 cm/h,湿润锋运移速率为2.52、3.32和9.85 cm/h。由于黑土黏重特性,HYDRUS-1D模型在黑土区的适用性较低,轻、中度侵蚀土壤的稳定入渗率分别高估2.5倍和1.6倍,而重度侵蚀土壤的稳定入渗率低估0.4倍,其中中度侵蚀的土壤入渗的拟合结果相对较好,可为土壤水蚀过程模拟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土柱实验 HYDRUS-1D 黑土 土壤侵蚀程度
下载PDF
紫色土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张灯煜 冯梦蝶 +2 位作者 徐绮雯 李天阳 何丙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1,共8页
[目的]为探究紫色土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紫色土区无作物(CK)、花生(HS)、花椒(HJ)、花生+花椒(HS+HJ)4种农林复合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与入渗过程变化特征,评价了3种土壤入渗... [目的]为探究紫色土区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紫色土区无作物(CK)、花生(HS)、花椒(HJ)、花生+花椒(HS+HJ)4种农林复合模式下土壤物理性质与入渗过程变化特征,评价了3种土壤入渗模型(Kostiakov、Horton、Philip)的适用性。[结果](1)HJ模式下土壤总孔隙度与CK、HS+HJ模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HS模式(p<0.05);CK和HS模式的土壤抗剪强度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HJ模式和HS+HJ模式(p<0.05);各模式下土壤容重、含水率、温度、斥水性、紧实度、土壤硬度差异均显著(p<0.05)。(2)4种模式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差异较大,CK和HS下土壤水分入渗在20 min左右进入稳渗阶段,而HJ和HS+HJ模式下土壤入渗分别在70,80 min左右进入稳渗阶段。HS+HJ模式的土壤稳定入渗率分别比CK、HS、HJ模式高出162%,140%,82%(p<0.05)。(3)与Horton和Philip模型相比,Kostiakov模型拟合入渗过程的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2)=0.933~0.991);Horton模型拟合效果相对较差(R^(2)=0.849~0.979)。(4)相关性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抗剪强度是影响土壤入渗的关键因素。[结论]研究结果为紫色土区农林复合模式的优化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土壤水分 农林复合 土壤入渗模型
下载PDF
长治市典型建成小区绿地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20
作者 安江龙 马娟娟 +3 位作者 郑利剑 段常慧 王宁 赵子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1,149,共8页
“渗”为海绵城市技术要素之首,而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开展城市绿地土壤入渗性能研究可为长治市构建城市“海绵体”提供科学支撑。以长治市典型建成小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单环入渗法测定了典型建成小区绿地表... “渗”为海绵城市技术要素之首,而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开展城市绿地土壤入渗性能研究可为长治市构建城市“海绵体”提供科学支撑。以长治市典型建成小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单环入渗法测定了典型建成小区绿地表层土壤入渗过程,同时探讨了长治市城区典型建成小区绿地土壤物理性质对表层土壤入渗的影响,评价了3种常用入渗模型在该区域的适应性,并基于最优模型计算了不同平均雨强下典型建成小区绿地的溢流时间。结果表明:长治市典型建成小区绿地整体入渗能力较好,稳定入渗时间为50~100 min,稳定入渗速率在0.109~3.633 mm/min之间,其中老旧小区绿地稳渗最快;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异质普遍存在,入渗参数与容重、初始含水量成负相关,与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成正相关;长治市建成小区绿地土壤入渗随时间变化过程更适用Horton模型;当建成小区绿地稳渗率为0.10 mm/min,且初始入渗率处于较高时,随平均雨强增大,溢流时间将逐渐缩短;若初始入渗率处于较低水平,其形成内涝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可针对绿地进行海绵化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建成小区绿地 入渗能力 入渗模型 溢流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