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Combined with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on Treatment of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1
作者 Youling Hu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0年第2期57-60,共4页
Objective: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combined with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on treatment of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thods:A total of 200 p... Objective: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combined with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on treatment of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thods: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each with 100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flunomide+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lf-drafted recipe of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the curative effect,visual analogue score(VAS),barthel AS function index(BASFI)score,biochemical indicators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the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score,BASFI score,and biochemical index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combined with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the degree of pain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affected area,helps patients remain active,and improve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P-HEAT obstru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eat-clearing and dampness-eliminating dredging collaterals PAPAYA antirheumatic PILLS Degree of pain The biochemical index
下载PDF
Inf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 an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s unusual manifestations of 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被引量:10
2
作者 Nikolaos Arkadopoulos Anneza I Yiallourou +3 位作者 Constantinos Palialexis Emmanouil Stamatakis Evi Kairi-Vassilatou Vassilis Smyrniotis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3年第3期329-331,共3页
BACKGROUND: 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represents a rare epithelial malignant tumor derived from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 METHODS: A 71-year-old woman, who had undergone laparoscopic drainage of a cystic lesi... BACKGROUND: 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represents a rare epithelial malignant tumor derived from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 METHODS: A 71-year-old woman, who had undergone laparoscopic drainage of a cystic lesion of the right hepatic lobe, was misdiagnosed as having hepatic echinococcal disease, and received intracystic infusion of 95% ethanol four years ago. She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or further treatment. RESULTS: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dilated superficial veins across the right abdominal wall. After mapping the direction of blood flow in these vessels, we assumed that this was a sign of inf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 Abdominal ultrasound,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showed a large cystic mass in the right upper quadrant and epigastrium, displacing the adjacent structures, adherent 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which was not patent, resulting in dilation of superficial epigastric veins. The patient underwent an exploratory laparotomy. Total excision of the huge mass measuring 16×15 cm was possible under selective vascular exclusion of the liver. Removal of the tumor resulted in immediate restoration of flow 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 On the basis of the pathology and finding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a 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was diagnosed.CONCLUSIONS: In the present case, 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was accompanied by dilated superficial venous collaterals due to inf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 Selective vascular exclusion of the liver allowed a safe oncological resection of the t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 INFERIOR vena cava obstructIO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下载PDF
“肺虚络瘀”病机观与氧化应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过程中相关性探讨
3
作者 朱凌云 吕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将“肺虚络瘀”病机观为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的核心理论指导以探讨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合对COPD机制的现代临床调查与实验研究,对COPD病理改变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应激进行分析与探... 将“肺虚络瘀”病机观为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病的核心理论指导以探讨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结合对COPD机制的现代临床调查与实验研究,对COPD病理改变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应激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氧化应激是COPD的重要病机之一;从肺虚对机体氧化-抗氧化平衡调节失调,提出COPD氧化-抗氧化失衡是肺虚的微观病理表现基础;氧化应激及其产生的病理改变与“肺虚络瘀”具有相同的病机改变表现;通补肺络法通过调节机体的氧化-抗氧化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延缓COPD进程,从这3个方面深入探究COPD的“肺虚络瘀”病机制论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全面阐释COPD“肺虚络瘀”病机观的科学内涵,并从分子机制水平上诠释从肺络论治COPD的作用机制与靶点,为COPD的中医药治疗与其治疗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虚络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理机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刘丽君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
目的 分析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于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均属风寒阻络证,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63例患者... 目的 分析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于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均属风寒阻络证,以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诊治的63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22年4月至6月诊治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经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病情程度相关评分,颈椎活动度,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活动角度明显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较对照组低,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77.78%,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 桂枝葛根汤联合循经走罐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能促进病情改善,增大颈椎活动范围,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 风寒阻络证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
5
作者 李小婷 徐菁 +3 位作者 吴治民 陈广山 张润田 段行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的“通络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文中对络脉的形象、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剖析,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发展角度系统阐述了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络脉病变机制,包括皮肤与络脉的关系、银屑病与络病的共同病理因素、久病入络的疾病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通络法治疗银屑病的理论依据进行具体探讨和介绍,总结概括为驱除病邪、引药达所、维护气血3种治疗目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理论指导基础。以期为研究银屑病病因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完善用药结构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络脉 络病理论 久病入络 通法 祛邪通络 银屑病 气血阻滞
下载PDF
浅探络脉学说论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6
作者 周维 梁丽娜 +3 位作者 许凯 黄子杨 李亚敏 李晓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具有遗传异质性的视网膜营养不良性眼病。视网膜血管纤细,属于中医络脉,络脉与目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对络脉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概述,以络脉理论作为着眼点,论证络脉病变与RP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证实从络脉治疗RP...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具有遗传异质性的视网膜营养不良性眼病。视网膜血管纤细,属于中医络脉,络脉与目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对络脉的生理、病理特点进行概述,以络脉理论作为着眼点,论证络脉病变与RP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证实从络脉治疗RP的可行性。基于络脉易滞易瘀的特点,络病的病机变化实质为“不通”,故“络以通为用”适用于络病的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高风内障 络脉 络病理论 络以通为用
下载PDF
巢国俊应用“扶阳消阴,培本通络”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经验
7
作者 史随随 高君 +4 位作者 潘红丽 盛倩 杨海静 周剑 巢国俊(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4期415-418,440,共5页
介绍巢国俊教授诊治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验案。阳气为人之根本,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本质为脾肾阳虚,阳虚气化不足导致阴邪内生,阴盛则寒,内生阴邪加之外寒之邪,寒性凝滞,进而影响阳气的通达及气血的运行,气血不能到达、濡养视网膜周边,故... 介绍巢国俊教授诊治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验案。阳气为人之根本,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本质为脾肾阳虚,阳虚气化不足导致阴邪内生,阴盛则寒,内生阴邪加之外寒之邪,寒性凝滞,进而影响阳气的通达及气血的运行,气血不能到达、濡养视网膜周边,故有夜盲之象。临床诊治视网膜色素变性应当以阴阳为纲,补虚扶本,兼顾气血,遵循“病在阳者,扶阳抑阴”,先温补脾肾之阳,固守先后天之本,扶阳消阴,散邪通络,阳气通达,阴实消散,气血畅通,则视物夜盲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阳虚阴盛 目络不通 温补脾肾 扶阳消阴 巢国俊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理论阐述中医“通”的思想
8
作者 杨小静 闫雨蒙 +1 位作者 李博 王义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28,共5页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阐述中医理论体系中“通”的概念和原理具有积极意义。人体窍道保持通畅状态非常重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百病皆从不“通”起,肠腑不通则容易便秘,脉络不通则皮肤不仁,腠理不通则容易外感。从中医学角度分别阐述肠腑、脉络及腠理的生理功能、不“通”的病因病机、和不“通”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治法治则。中医“治未病”强调天人合一,目前“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其关键均需要保持人体“通”的状态,期待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在日常中为因各种因素导致机体产生“不通”状态预防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 不通则痛 天人合一 肠腑不通 脉络不通 腠理不通
下载PDF
张宪忠老中医从肾虚络阻论治中风先兆学术经验探讨
9
作者 赵希暖 高磊 +2 位作者 孙晓 焦静 隋晓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
张宪忠老中医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虚络阻为中风先兆的发病基础,肾中阴精亏虚导致虚火内生,煎熬血液而成瘀;阴亏导致脉道失濡,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瘀血内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内风肆虐于内,扰乱气机,致气... 张宪忠老中医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肾虚络阻为中风先兆的发病基础,肾中阴精亏虚导致虚火内生,煎熬血液而成瘀;阴亏导致脉道失濡,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瘀血内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内风肆虐于内,扰乱气机,致气血运行逆乱,上扰清窍,瘀阻脑脉,脑髓失养,神机受损而发中风先兆诸症。基于此理论,采用自拟补肾通络消风汤,以补肾息风、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同时结合随证加减及特色用药,治疗中风先兆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肾虚络阻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补肾通络消风汤 张宪忠 临证经验
下载PDF
经方六君子汤加减对新发2型糖尿病伴脾气壅塞、痰瘀阻络型肥胖的干预作用
10
作者 张翠 裴琴 +2 位作者 潘慧 查敏 汪悦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经方六君子汤加减对新发2型糖尿病伴脾气壅塞、痰瘀阻络型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9月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新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德谷门冬双胰岛... 目的 探讨经方六君子汤加减对新发2型糖尿病伴脾气壅塞、痰瘀阻络型肥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9月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新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经方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围、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腰围、体质量、BMI、FBG、2 hPBG、HbA1c、TG、TC、LDL、HDL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出现低血糖1例,对照组腹泻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明显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新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中加用经方六君子汤加减较单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疗效更显著,可改善患者中医证侯积分、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等,不良反应少,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2型糖尿病 肥胖 经方六君子汤 脾气壅塞 痰瘀阻络
下载PDF
活络效灵丹方剂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疗效研究
11
作者 赵乐 陈琳 +1 位作者 蒋美玲 刘芳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目的探讨活络效灵丹方剂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 目的探讨活络效灵丹方剂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络效灵丹方剂,2组均治疗2周。评价2组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中国脑卒中量表(CSS)评分、Ashworth评分(ASS)]、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ηp)、全血黏度(ηb)、纤维蛋白原(Fib)和红细胞电泳时间(EEP)]、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最终纳入194例患者,每组97例。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CSS和A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则高于治疗前(P<0.05);ηp、ηb、Fib和EE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C、LDL-C和T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IL-1β、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络效灵丹方剂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评分,纠正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进展,减轻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效灵丹方剂 银杏内酯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瘀血阻络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侯学娟 宋雪 +1 位作者 张胜男 徐书芬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774-778,788,共6页
目的 观察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气阴两虚、瘀阻经络证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足底峰值压力、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 目的 观察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气阴两虚、瘀阻经络证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足底峰值压力、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给予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给予复荣通脉胶囊+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神经受损程度(TCSS评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值)、足底峰值压力、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口渴喜饮、少气懒言、五心烦热、麻木刺痛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口渴喜饮、少气懒言、五心烦热、麻木刺痛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FB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AB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足底峰值压力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足底峰值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失访。治疗组糖尿病足复发率为7.5%(3例),对照组糖尿病足复发率为25.00%(10例),两组间糖尿病足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气阴两虚、瘀阻经络证糖尿病高危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足部神经受损程度,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高危足 复荣通脉胶囊 足底穴位按摩 气阴两虚证 瘀血阻络证
下载PDF
正容汤加减治疗风痰阻络型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容汤加减治疗风痰阻络型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眼科的风痰阻络型眼外肌麻痹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加用甲钴胺口服,共计3... 目的 观察正容汤加减治疗风痰阻络型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眼科的风痰阻络型眼外肌麻痹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除了针对病因治疗外加用甲钴胺口服,共计3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容汤加减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进行3个疗程,共计3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在斜视度、眼球运动、症状积分、中医疗效等方面的变化,评估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斜视度、眼球运动评分、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疗效方面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正容汤加减治疗风痰阻络型眼外肌麻痹的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容汤 眼外肌麻痹 风牵偏视 风痰阻络
下载PDF
从脉络学说构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理法方药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深 张兆旭 +1 位作者 孔令博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34-1838,共5页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 近年来,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为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血管再通并不等于脑组织发生再灌注。据Stroke杂志报道血管再通后的脑梗死患者中约1/4存在组织再灌注障碍,即“无复流”现象,并指出该现象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西医尚缺乏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防治的有效方法,无复流已成为制约脑梗死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之一。现基于中医脉络学说,从“孙络-微血管”相关性切入,针对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提出其病机为气虚络阻,进而确定其治法为益气通络,主要代表性方药为补阳还五汤、通心络胶囊等,建立了其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这将为脑梗死血管再通后无复流的防治提供“中医方案”,对该类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无复流 脉络学说 孙络 微血管 气虚络阻 益气通络 理法方药
下载PDF
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惠珍 王晓玲 +2 位作者 林诗雨 王澍欣 郭翠萍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184-1189,共6页
目的观察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湿阻络型CV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B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目的观察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C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痰湿阻络型CV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B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椎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各项参数[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与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及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DHI评分、NDI评分及血浆NPY、ET-1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椎动脉TCD各项参数及血清CGRP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DHI评分、NDI评分、椎动脉TCD各项参数及血浆NPY、ET-1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B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且无烫伤、化脓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灵龟灸法配合电针治疗痰湿阻络型CV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眩晕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及椎动脉TCD各项参数,调节血浆NPY、ET-1和CGRP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灵龟飞腾 电灸 灵龟灸法 颈性眩晕 痰湿阻络 神经肽Y 内皮素-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何华应用补气通络消痰方辨治脑小血管病经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健 周生花 何华(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何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基于虚痰瘀理论提出脑小血管病发病的根源是元气亏虚,形成的关键是痰瘀胶阻,反复发作、进展的重要病机是久病入络;确定补气通络消痰法为脑小血管病的治疗大法,并创立了补气通络消痰方,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 何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基于虚痰瘀理论提出脑小血管病发病的根源是元气亏虚,形成的关键是痰瘀胶阻,反复发作、进展的重要病机是久病入络;确定补气通络消痰法为脑小血管病的治疗大法,并创立了补气通络消痰方,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何华 补气通络消痰法 元气亏虚 痰瘀胶阻 久病入络
下载PDF
七藤脉宁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倩 岳云 +4 位作者 左艳丽 何生存 贺彤 赵凯 贾戌生 《山西中医》 2023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七藤脉宁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七藤脉宁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流动力... 目的:观察七藤脉宁方治疗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七藤脉宁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运动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的Vd、Vs、Vm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3、5周后的MAS和FMA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S-QOL、ADL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藤脉宁方可明显改善痰瘀阻络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脑血流、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痰瘀阻络 七藤脉宁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用药规律
18
作者 王鼎盛 赵天莹 +5 位作者 何琼 席进孝 王小荣 关宏 周晓艳 赵琦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59-65,共7页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方药特征信息,探索组方用药规律,挖掘有效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查阅资料,收集关于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文献和医案,筛选治疗该病证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方药特征信息,探索组方用药规律,挖掘有效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查阅资料,收集关于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文献和医案,筛选治疗该病证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方药特征数据库,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法、改进互信息法、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对处方用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布以及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等。结果:筛选出关于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组方41首,中药64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五味中药为桃仁、川芎、当归、红花、秦艽,并获得核心药物组合14个,用药规则以红花、川芎、丹参、桃仁、当归、地龙、秦艽之间的配合为主,得出7个新的处方。结论: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主要以补血活血,疏经行气通络为治疗原则,且活血药与补血药、活血药与祛风湿药、活血药与通络药之间多以“相须”“相使”为主,为临床用药规律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瘀血阻络证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腹内疝的多排螺旋CT表现
19
作者 区俊兴 黄波涛 +2 位作者 原仲晖 金新安 方桂求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90-93,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内疝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总结其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表现。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23年10月东莞市厚街医院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全腹MDCT检...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内疝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总结其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表现。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6月—2023年10月东莞市厚街医院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全腹MDCT检查,结果显示28例腹内疝患者中含1例小网膜疝,1例经升结肠系膜疝,1例Roux-en-y吻合后空肠-空肠吻合系膜缺损疝,1例Billroth Ⅱ式重建相关疝,24例粘连束带疝。结论 通过分析腹内疝的MDCT表现,可有助于指导腹内疝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闭袢性梗阻 坏死 多排螺旋CT
下载PDF
基于络病理论论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20
作者 张娟 刘静君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29-133,共5页
输卵管是输送孕卵的中空管腔结构,络脉是经脉横行而出的分支,络脉“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与输卵管的结构功能相符。输卵管阻塞主要由盆腔炎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输卵管拾卵、运送受精卵的功能障碍。其病变过程较长,初起为营卫气血失和,久则... 输卵管是输送孕卵的中空管腔结构,络脉是经脉横行而出的分支,络脉“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与输卵管的结构功能相符。输卵管阻塞主要由盆腔炎性疾病等原因造成输卵管拾卵、运送受精卵的功能障碍。其病变过程较长,初起为营卫气血失和,久则血伤入络,酿生痰湿、血瘀等有形之邪阻塞络脉,形成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络病即络脉的病变,其中包含络脉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同时也涵盖了由此引发的脏腑组织的病理变化。二者均以“不通”为主要病理特点,“通络”是治疗的主要原则。因此在论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时,以“络病”理论分析其发病机制,总属肾精不足、肝气失和、脾气不足,病变日久形成血瘀、痰湿、湿热等有形之邪阻于络脉,影响络脉正常的生理功能,继而引起输卵管结构或功能障碍,阻碍精卵结合,构成不孕。临床可基于“络病”理论角度辨证治疗确立治法,依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采用不同的“通络”方法,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中发挥中医特色,兼顾整体与局部,疏通输卵管,提高受孕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络病理论 瘀阻胞络 通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