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和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2 位作者
洪健
朱俊庆
商建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30-44 nm。用P_fNPV喂饲三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为5.93×10~4PIB/ml;各测试浓度下致死中时间(LT_(50)为3.43-5.14天,随病毒浓度提高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奕刺蛾
多角体病毒
形态
毒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实用剂型的配制
被引量:
4
2
作者
唐美君
肖强
+1 位作者
郭华伟
殷坤山
《茶叶》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通过使用剂量的生物测定,明确了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fNPV)制剂中病毒的合适含量为1×107PIB/ml~2×107PIB/ml。测定了IfNPV(1×107PIB/ml)和Bt(2000IU/μl)混配后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协同毒力指数为2.1%,两者为相加作...
通过使用剂量的生物测定,明确了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fNPV)制剂中病毒的合适含量为1×107PIB/ml~2×107PIB/ml。测定了IfNPV(1×107PIB/ml)和Bt(2000IU/μl)混配后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协同毒力指数为2.1%,两者为相加作用。在此基础上,配制了茶刺蛾病毒水剂和茶刺蛾病毒Bt混剂,两种制剂的室内外毒效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剂型
毒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刺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安平
包小村
《福建茶叶》
2013年第4期10-15,共6页
为了解释茶刺蛾雌雄蛾对茶树挥发物电生理反应的差异性,对其触角和触角感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茶刺蛾雌雄蛾触角表面一共发现了8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叉形感器和栓...
为了解释茶刺蛾雌雄蛾对茶树挥发物电生理反应的差异性,对其触角和触角感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茶刺蛾雌雄蛾触角表面一共发现了8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叉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只在雌蛾触角中发现,其它6种感器在雌雄两性触角上的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本研究为雌雄触角形态的二型性提供了超微结构水平上的证据。毛型感器的数量在雌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这可能是茶刺蛾雌雄个体对茶树相关的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
)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刺蛾生物学特征及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小露
刘丽明
+4 位作者
管俊岭
宋加艳
罗学尹
田茂燕
周才碧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81-1586,共6页
茶刺蛾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地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对茶刺蛾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发育历期和取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同时又从生物毒素、生物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方面,阐述了当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
茶刺蛾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地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对茶刺蛾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发育历期和取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同时又从生物毒素、生物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方面,阐述了当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期为新型的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提出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
发育历期
取食规律
生物毒素
植物源农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奕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刘三林
《湖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简述了茶奕刺蛾Phossafasciatamoore的形态特征 ,生活史。
关键词
茶奕刺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油茶林害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刺蛾成虫的羽化昼夜节律
6
作者
黄安平
包强
+2 位作者
王沅江
周凌云
曾振
《茶叶通讯》
2016年第4期28-30,共3页
连续十天实验室内观察茶树重要害虫茶刺蛾成虫的羽化节律,结果表明,虽然整个光周期内都有成虫羽化,但是茶刺蛾雌雄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5:00~17:00这段时间内,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此外,雄成虫羽化高峰期相对雌成虫早1~2 h...
连续十天实验室内观察茶树重要害虫茶刺蛾成虫的羽化节律,结果表明,虽然整个光周期内都有成虫羽化,但是茶刺蛾雌雄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5:00~17:00这段时间内,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此外,雄成虫羽化高峰期相对雌成虫早1~2 h。表明茶刺蛾成虫的羽化具有内在的昼夜节律,同时雌雄成虫的羽化高峰期交替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
羽化节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茶刺蛾危害后茶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变化
被引量:
10
7
作者
黄安平
韩宝瑜
包小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9-823,共5页
为筛选引诱天敌昆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应用其防控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研究了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被茶刺蛾危害后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应用同时萃取蒸馏法收集被茶刺蛾危害和未危害的茶叶的挥发性有...
为筛选引诱天敌昆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应用其防控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研究了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被茶刺蛾危害后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应用同时萃取蒸馏法收集被茶刺蛾危害和未危害的茶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发现,未受害枝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有63种组分,主要由酯类、醇类、烃类、酮类、杂环化合物、醛类、有机酸和醚类组成,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19.05%,而受害枝叶释放出的挥发物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26.79%,反式-橙花叔醇、雪松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甲酸二异丁酯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此外,产生了32种新的组分,包括10种酯类、5种醇类、5种烯烃类、4种杂环类、3种芳香烃类、3种烷烃类、1种醛和1种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刺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
原文传递
题名
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和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洪健
朱俊庆
商建农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杭州茶叶科学研究所
出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文摘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30-44 nm。用P_fNPV喂饲三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为5.93×10~4PIB/ml;各测试浓度下致死中时间(LT_(50)为3.43-5.14天,随病毒浓度提高而缩短。
关键词
茶奕刺蛾
多角体病毒
形态
毒力
Keywords
phlossa
fasciata
(
moore
)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Morphology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实用剂型的配制
被引量:
4
2
作者
唐美君
肖强
郭华伟
殷坤山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005C32040)部分内容
文摘
通过使用剂量的生物测定,明确了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fNPV)制剂中病毒的合适含量为1×107PIB/ml~2×107PIB/ml。测定了IfNPV(1×107PIB/ml)和Bt(2000IU/μl)混配后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协同毒力指数为2.1%,两者为相加作用。在此基础上,配制了茶刺蛾病毒水剂和茶刺蛾病毒Bt混剂,两种制剂的室内外毒效均在99%以上。
关键词
茶刺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剂型
毒效
Keywords
effectiveness Iragoides
fasciata
moor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preparations
control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刺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黄安平
包小村
机构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福建茶叶》
2013年第4期10-15,共6页
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3WK2012
2013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jj5041
文摘
为了解释茶刺蛾雌雄蛾对茶树挥发物电生理反应的差异性,对其触角和触角感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茶刺蛾雌雄蛾触角表面一共发现了8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叉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只在雌蛾触角中发现,其它6种感器在雌雄两性触角上的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本研究为雌雄触角形态的二型性提供了超微结构水平上的证据。毛型感器的数量在雌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这可能是茶刺蛾雌雄个体对茶树相关的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差异性的原因。
关键词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
)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刺蛾生物学特征及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小露
刘丽明
管俊岭
宋加艳
罗学尹
田茂燕
周才碧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农学院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出处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81-158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725)
贵州省教育厅科研创新团队项目(黔教合人才团队字[2014]45
+17 种基金
黔教合人才团队字[2015]68)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7]336)
贵州省教育厅项目(2016SBJ0408
黔教高发[2015]337号)
贵州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01710670054
201710670066
201710670067
201710670070
201710670072
201710670068
201710670069
201710670071
201710670073
201710670056)
贵州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黔学位合字ZDXK[2016]23号)
都匀市科技星火项目(匀市科合2017字05号
06号)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qnsy201607)
文摘
茶刺蛾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地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对茶刺蛾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发育历期和取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同时又从生物毒素、生物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方面,阐述了当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期为新型的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提出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茶刺蛾
发育历期
取食规律
生物毒素
植物源农药
Keywords
Iragoides
fasciata
moore
developmental duration
feeding rule
biotoxin
botanical pesticide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奕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
11
5
作者
刘三林
机构
湖南省耒阳市林业局
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文摘
简述了茶奕刺蛾Phossafasciatamoore的形态特征 ,生活史。
关键词
茶奕刺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油茶林害虫
Keywords
Phossa
fasciata
moore
bionomics
control
分类号
S763.744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刺蛾成虫的羽化昼夜节律
6
作者
黄安平
包强
王沅江
周凌云
曾振
机构
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通讯》
2016年第4期28-30,共3页
基金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3WK20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200904)
文摘
连续十天实验室内观察茶树重要害虫茶刺蛾成虫的羽化节律,结果表明,虽然整个光周期内都有成虫羽化,但是茶刺蛾雌雄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5:00~17:00这段时间内,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此外,雄成虫羽化高峰期相对雌成虫早1~2 h。表明茶刺蛾成虫的羽化具有内在的昼夜节律,同时雌雄成虫的羽化高峰期交替进行。
关键词
茶刺蛾
羽化节律
Keywords
Iragoides
fasciata
moore
Eclosion rhythm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茶刺蛾危害后茶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变化
被引量:
10
7
作者
黄安平
韩宝瑜
包小村
机构
中南大学隆平分院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省生物计量与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9-82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31071744,C140602)资助~~
文摘
为筛选引诱天敌昆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应用其防控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研究了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被茶刺蛾危害后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应用同时萃取蒸馏法收集被茶刺蛾危害和未危害的茶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发现,未受害枝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有63种组分,主要由酯类、醇类、烃类、酮类、杂环化合物、醛类、有机酸和醚类组成,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19.05%,而受害枝叶释放出的挥发物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26.79%,反式-橙花叔醇、雪松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甲酸二异丁酯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此外,产生了32种新的组分,包括10种酯类、5种醇类、5种烯烃类、4种杂环类、3种芳香烃类、3种烷烃类、1种醛和1种酮.
关键词
茶树
茶刺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
Keywords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
lragoides
fasciata
moor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 (HIPVs)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和毒力的研究
叶恭银
胡萃
洪健
朱俊庆
商建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实用剂型的配制
唐美君
肖强
郭华伟
殷坤山
《茶叶》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茶刺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黄安平
包小村
《福建茶叶》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茶刺蛾生物学特征及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周小露
刘丽明
管俊岭
宋加艳
罗学尹
田茂燕
周才碧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茶奕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刘三林
《湖南林业科技》
2001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茶刺蛾成虫的羽化昼夜节律
黄安平
包强
王沅江
周凌云
曾振
《茶叶通讯》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茶刺蛾危害后茶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变化
黄安平
韩宝瑜
包小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