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和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2 位作者 洪健 朱俊庆 商建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 电镜观察表明,茶奕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_fNPV)为单粒、多粒包埋混合型。其多角体呈五角形、六角形或近圆形;病毒粒子杆状,顶端钝圆;核衣壳亦杆状。多角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大小分别为700-1700 nm、233-300×33-133 nm和173-235×30-44 nm。用P_fNPV喂饲三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_(50))为5.93×10~4PIB/ml;各测试浓度下致死中时间(LT_(50)为3.43-5.14天,随病毒浓度提高而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奕刺蛾 多角体病毒 形态 毒力
下载PDF
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实用剂型的配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美君 肖强 +1 位作者 郭华伟 殷坤山 《茶叶》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通过使用剂量的生物测定,明确了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fNPV)制剂中病毒的合适含量为1×107PIB/ml~2×107PIB/ml。测定了IfNPV(1×107PIB/ml)和Bt(2000IU/μl)混配后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协同毒力指数为2.1%,两者为相加作... 通过使用剂量的生物测定,明确了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fNPV)制剂中病毒的合适含量为1×107PIB/ml~2×107PIB/ml。测定了IfNPV(1×107PIB/ml)和Bt(2000IU/μl)混配后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协同毒力指数为2.1%,两者为相加作用。在此基础上,配制了茶刺蛾病毒水剂和茶刺蛾病毒Bt混剂,两种制剂的室内外毒效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剂型 毒效
下载PDF
茶刺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安平 包小村 《福建茶叶》 2013年第4期10-15,共6页
为了解释茶刺蛾雌雄蛾对茶树挥发物电生理反应的差异性,对其触角和触角感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茶刺蛾雌雄蛾触角表面一共发现了8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叉形感器和栓... 为了解释茶刺蛾雌雄蛾对茶树挥发物电生理反应的差异性,对其触角和触角感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茶刺蛾雌雄蛾触角表面一共发现了8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叉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只在雌蛾触角中发现,其它6种感器在雌雄两性触角上的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区别。本研究为雌雄触角形态的二型性提供了超微结构水平上的证据。毛型感器的数量在雌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这可能是茶刺蛾雌雄个体对茶树相关的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差异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 触角 感器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茶刺蛾生物学特征及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小露 刘丽明 +4 位作者 管俊岭 宋加艳 罗学尹 田茂燕 周才碧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81-1586,共6页
茶刺蛾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地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对茶刺蛾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发育历期和取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同时又从生物毒素、生物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方面,阐述了当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 茶刺蛾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地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对茶刺蛾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发育历期和取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综述,同时又从生物毒素、生物信息素、植物源农药等方面,阐述了当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期为新型的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开发提出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 发育历期 取食规律 生物毒素 植物源农药
下载PDF
茶奕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三林 《湖南林业科技》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简述了茶奕刺蛾Phossafasciatamoore的形态特征 ,生活史。
关键词 茶奕刺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 油茶林害虫
下载PDF
茶刺蛾成虫的羽化昼夜节律
6
作者 黄安平 包强 +2 位作者 王沅江 周凌云 曾振 《茶叶通讯》 2016年第4期28-30,共3页
连续十天实验室内观察茶树重要害虫茶刺蛾成虫的羽化节律,结果表明,虽然整个光周期内都有成虫羽化,但是茶刺蛾雌雄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5:00~17:00这段时间内,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此外,雄成虫羽化高峰期相对雌成虫早1~2 h... 连续十天实验室内观察茶树重要害虫茶刺蛾成虫的羽化节律,结果表明,虽然整个光周期内都有成虫羽化,但是茶刺蛾雌雄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每天的15:00~17:00这段时间内,呈现一个明显的高峰期。此外,雄成虫羽化高峰期相对雌成虫早1~2 h。表明茶刺蛾成虫的羽化具有内在的昼夜节律,同时雌雄成虫的羽化高峰期交替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刺蛾 羽化节律
下载PDF
茶刺蛾危害后茶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安平 韩宝瑜 包小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9-823,共5页
为筛选引诱天敌昆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应用其防控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研究了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被茶刺蛾危害后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应用同时萃取蒸馏法收集被茶刺蛾危害和未危害的茶叶的挥发性有... 为筛选引诱天敌昆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应用其防控茶刺蛾(Iragoides fasciata Moore),研究了茶树[Camelliasinensis(L.)O.Kuntze]被茶刺蛾危害后释放出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应用同时萃取蒸馏法收集被茶刺蛾危害和未危害的茶叶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发现,未受害枝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共有63种组分,主要由酯类、醇类、烃类、酮类、杂环化合物、醛类、有机酸和醚类组成,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19.05%,而受害枝叶释放出的挥发物中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26.79%,反式-橙花叔醇、雪松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甲酸二异丁酯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此外,产生了32种新的组分,包括10种酯类、5种醇类、5种烯烃类、4种杂环类、3种芳香烃类、3种烷烃类、1种醛和1种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刺蛾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虫害诱导植物挥发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