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氮平治疗老年惊恐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钟天平 冯梅珍 +2 位作者 黎宏 廖利江 谢玲银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11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老年惊恐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老年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米氮平治疗组30例及帕罗西汀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病程、HAMA评分、HAMD评分、CGI-S无显著性差异。在原治疗躯体疾病药物不变的情况下,米氮平治... 目的:探讨米氮平治疗老年惊恐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老年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米氮平治疗组30例及帕罗西汀对照组24例,两组年龄、病程、HAMA评分、HAMD评分、CGI-S无显著性差异。在原治疗躯体疾病药物不变的情况下,米氮平治疗组服用米氮平15~45 mg/日,帕罗西汀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10~30 mg/日。结果:54例患者惊恐发作时临床表现:心血管症状(心慌、胸闷、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晕、昏厥等)37例次(68.5%),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窒息感等)21例次(38.9%),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胀、腹泻、饥饿感、食欲不振等)11例次(20.4%),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手抖、面部潮红、出汗、四肢麻木、怕冷等)42例次(77.8%);运动系症状(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等)41例次(75.9%),精神症状(阵发性濒死感、害怕失控、发疯、紧张恐惧等)34例次(63.0%);睡眠障碍(入睡困难、觉醒时间延长、多梦、早醒等)48例次(88.9%)。治疗组和帕罗西汀对照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8周末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较入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之间在各个治疗时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第4周末和第8周末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评分较入组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之间在各个治疗时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治疗老年惊恐障碍疗效肯定,与帕罗西汀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障碍 老年患者 米氮平 帕罗西汀
下载PDF
对一例社交恐怖症的心理干预及矫治
2
作者 王树立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社交焦虑已成为目前世界困扰和危害人类心理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社交恐怖症,又称对人恐怖症,是指见到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即感到紧张恐惧,随之产生回避等行为的一类神经症,也是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社交恐怖症一般伴随着高焦虑... 社交焦虑已成为目前世界困扰和危害人类心理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社交恐怖症,又称对人恐怖症,是指见到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即感到紧张恐惧,随之产生回避等行为的一类神经症,也是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社交恐怖症一般伴随着高焦虑症状,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区别和分别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对一般求助者具有明显心理干预和改善作用,系统脱敏法结合行为学习技术及冲击治疗最终可使求助者的恐惧心理彻底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社交恐怖症 求助者 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 系统脱敏法
下载PDF
恐惧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黄焕新 张少珍 +1 位作者 丘会英 马燕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0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恐惧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恐惧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认知行... 目的观察恐惧症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恐惧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认知行为护理及心理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DLQI评分、SDS评分和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下降(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三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恐惧症患者行心理护理和认知行为护理,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生活质量较好,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症患者 认知行为护理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女性烧伤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4
作者 姜宏 赖绍燕 孙丽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烧伤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8例女性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患者发生恐动症,104例患者未发生恐动症,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恐动症组和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单因... 目的分析女性烧伤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8例女性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4例患者发生恐动症,104例患者未发生恐动症,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恐动症组和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获取女性烧伤患者发生恐动症的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以及ROC曲线下面积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和区分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婚育情况、文化程度、烧伤原因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烧伤面积、NRS、SAS、SDS、CPSS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烧伤患者发生恐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烧伤面积、NRS、SAS、SDS、CPSS。预测模型公式为In(P/1-P)=-3.032+0.131×烧伤面积+0.058×NRS评分+0.07×SAS评分+0.052×SDS评分-0.047×CPSS评分。其中H-L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实际发生情况(χ^(2)=15.230,P=0.055);ROC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的AUC为0.891,最佳截断值为0.326,灵敏度为87.0%,特异性为83.7%。结论本次研究构建的女性烧伤患者发生恐动症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能够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动症 女性烧伤患者 危险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网络化病人”:互联网对患病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春艳 吴玥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58,共18页
日渐深入的社会网络化不仅在改变人们的健康信息检索方式和求医模式,也对人们的患病经历产生微妙影响。本文以近年来网络上"未知病毒感染者/阴滋症”事件为例,将患病视为文化翻译的过程,并将患病分为生理迹象、症状认知、病痛体验... 日渐深入的社会网络化不仅在改变人们的健康信息检索方式和求医模式,也对人们的患病经历产生微妙影响。本文以近年来网络上"未知病毒感染者/阴滋症”事件为例,将患病视为文化翻译的过程,并将患病分为生理迹象、症状认知、病痛体验、疾病认同、症状解释和身体迹象等五个主要阶段,详细考察了每个阶段的患病行为和网络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络的社交可供性不仅为病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医疗健康信息,更为病人之间共享患病经历、获取健康认同提供了可能。所谓“网络化病人”,即主要通过互联网经历而获得认同的病人身份。它越来越少地嵌入在群体当中,而越来越多地成为因健康认同而有联系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传播 阴滋症 艾滋病恐惧症 网络化公众 网络化个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