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楝植物内生真菌Phomopsis sp.的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少华 陈有为 +3 位作者 李治滢 杨丽源 李绍兰 黄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14-1015,1030,共3页
从印楝植物内生真菌Phomopsissp.的菌丝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水苏碱(1)、甲基-β-D-葡萄糖苷(2)、过氧化麦角甾醇(3)、腺嘌呤核苷(4),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印楝 内生真菌 phomopsis sp.
下载PDF
青灰叶下珠内生菌Phomopsis sp.TJ507A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解双双 吴野 +4 位作者 张娜 郭翼 汪建平 薛永波 张勇慧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8,共8页
为探究药用植物青灰叶下珠(Phyllanthus glaucus)来源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 TJ507A)的化学成分,本实验联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从该菌株大米固体... 为探究药用植物青灰叶下珠(Phyllanthus glaucus)来源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 sp. TJ507A)的化学成分,本实验联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离技术,从该菌株大米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倍半萜化合物phomophyllin O(1)、phomophyllin P(2)、7-hydroxy-10-methoxydehydrodihydrobotrydial(3)、plorantinone D(4)和8个甾体化合物fortis-terol(5)、dankasterone B(6)、(14α,22E)-14-hydroxy-ergosta-7,22-diene-3,6-dione(7)、(14α,22E)-14-hydroxyerg-osta-4,7,22-triene-3,6-dione(8)、calvasterol B(9)、isocyathisterol(10)、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1)和ganodermaside D(12)。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Rh2(OCOCF3)4]络合诱导ECD法及与文献对比等方法,鉴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结构和绝对构型。化合物1~5、7、8和10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通过体外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9具较强的NO生成抑制活性(IC508. 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拟茎点霉 倍半萜 甾体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一株拟茎点霉(Phomopsis sp.SC1104)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对桑椹的致病性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如 龙韦韦 +8 位作者 陈倩茜 王鑫焰 曾程 万津愉 马露芸 刘晓媛 向庭婷 杨彪 万永继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从表现桑椹菌核病病症的桑树病果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真菌菌株,菌株在PDA平板上培养的菌落外观特征与在染病桑椹(病果)小核果间菌丝发育形成的菌核病菌类似,均出现黑色菌丝团,但新分离株的黑色菌丝团不形成菌核。通过对菌株r DNA ITS 583 b... 从表现桑椹菌核病病症的桑树病果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真菌菌株,菌株在PDA平板上培养的菌落外观特征与在染病桑椹(病果)小核果间菌丝发育形成的菌核病菌类似,均出现黑色菌丝团,但新分离株的黑色菌丝团不形成菌核。通过对菌株r DNA ITS 583 bp片段序列(Gen Bank登录号:KT824639)的PCR检测,并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拟茎点霉(Phomopsis sp.SC1104)。该菌株的致病性试验表明,桑树花期受感染后,在桑椹即将成熟时表现出病理特征,病果整个或者部分呈白色,在病果的小果间出现不规则的黑色菌丝团,并能从病果中重复分离和检测到相同的病菌。试验分析显示Phomopsis sp.SC1104菌株可感染桑椹致病,推测该菌株或作为潜伏性病原菌在桑椹菌核病的大面积暴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茎点霉 桑椹菌核病 病原真菌 分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青皮内生菌Phomopsis sp.固体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
4
作者 魏中琦 《亚太传统医药》 2013年第7期34-36,共3页
目的:依据内共生理论,从青皮内生菌Phomopsis sp.固体发酵产物中寻找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药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反相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皮内生菌Phomopsis sp.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 目的:依据内共生理论,从青皮内生菌Phomopsis sp.固体发酵产物中寻找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药理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反相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皮内生菌Phomopsis sp.固体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1 H-NMR谱、13 C-NMR谱和质谱等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组分QLB-SZP中分离获得一个单体化合物QLB-SZP-1(4mg)。结论:内生菌Phomopsis sp.产生的代谢产物结构类型丰富,可以为天然药物研究提供化合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皮内生菌 固体发酵物 次生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下载PDF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酰胺类次级代谢产物 被引量:1
5
作者 陶移文 凌惠平 +2 位作者 张建业 佘志刚 林永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8,共6页
采用色谱技术对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MS、NMR、X-单晶衍射及与文献数据比对等方法确定其结构,MTT法考察其对体外人鼻咽癌细胞KB和KBv200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由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培... 采用色谱技术对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MS、NMR、X-单晶衍射及与文献数据比对等方法确定其结构,MTT法考察其对体外人鼻咽癌细胞KB和KBv200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由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ZZF08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2个酰胺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viridicatol(1)、cytochalasin H(2)、cytochalasin IV(3)、葡萄糖神经酰胺(4)、△^(4(5))(E)-鞘氨醇-正十六碳酰胺(5)、尿囊素(6)、胸腺嘧啶(7)、尿嘧啶(8)、环(亮-甘)二肽(9)、环(亮-丙)二肽(10)、环(苯丙-甘))二肽(11)和环(苯丙-丙)二肽(12),其中,化合物1,2,3,4,5为首次从湛江红树林内生真菌Phomopsis sp.中发现。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3对KB细胞和KBv200细胞有较强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拟茎点霉菌 酰胺类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苦竹内生真菌Phomopsis sp.KY-12化学成份及其海虾致死活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芳 杨胜祥 +1 位作者 刘力 王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9-1392,1439,共5页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苦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九个杜松烷型倍半萜、一个azaphilone类化合物和三个甾体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为3,12-dihydroxycalamenene(1),3,9,12-trihyclroxycalamenene(2),indicumolide C(3...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苦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九个杜松烷型倍半萜、一个azaphilone类化合物和三个甾体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为3,12-dihydroxycalamenene(1),3,9,12-trihyclroxycalamenene(2),indicumolide C(3),agripilol c(4),2,15-tihydroxycalamenene(5),dysodensiol D(6),bombamalones D(7),8-formyl-7-hydroxyl-5-isopropyl-2-methoxy-1,4-naphthoquinone(8),strobilolA(9),PyrenocineJ(10),3JB,5a-D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11),麦角甾醇(12)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13)。其中,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显示中等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9显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杜松烷型倍半萜 苦竹 细胞毒活性 phomopsis sp.
下载PDF
海洋来源Phomopsis sp.属真菌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春鑫 陆星睿 +2 位作者 王德光 黄国雷 郑彩娟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1期94-96,115,共4页
近几十年来海洋来源真菌因能够产生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海洋来源的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属真菌的39个新天然产物的来源、结构及生物活性。已报道结构中50%以上具... 近几十年来海洋来源真菌因能够产生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已成为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海洋来源的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属真菌的39个新天然产物的来源、结构及生物活性。已报道结构中50%以上具有细胞毒、抗菌等生物活性,为海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潜在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天然产物 phomopsis sp.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1株红树内生真菌Phomopsis sp.MGF222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孝臣 梅荣清 +3 位作者 黄国雷 王斌 郑彩娟 徐静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研究1株红树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 Koenig)来源内生真菌Phomopsis sp.MGF22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 目的研究1株红树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 Koenig)来源内生真菌Phomopsis sp.MGF22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浸膏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波谱解析方法以及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从内生真菌Phomopsis sp.MGF222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1~9),结构分别为12-epicitreoisocoumarinol(1)、5-hydroxy-7methoxy-4methylphthalide(2)、5-hydroxy-7-methoxy-4,6-dimethylphthalide(3)、(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4)、tyrosol(5)、2-hydroxy-benzaldehyde(6)、5-hydroxymethyl-pyrrole-2-carbaldehyde(7)、(2S,2'R,3R,4E,8E,3'E)-2-(2'-hydroxy-3'-octadecenoylamino)-9-methyl-4,8-octadecadiene-l,3-diol(8)、(22E,24S)-5,8-epidioxy-24-methyl-cholesta-6,9(11),22-trien-3-ol(9);其中化合物9对白色念珠菌Canidia albicans显示抗菌活性;化合物2、5和8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论发现1个具有抗菌活性和3个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phomopsis sp.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云南美登木内生真菌Phomopsis sp.Lz42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9
作者 袁琳 马娟 +3 位作者 王婷 李国红 沈月毛 赵沛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从云南美登木内生真菌Phomopsis species Lz42的琼脂平板发酵物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和5个麦角甾醇类化合物(1~7),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4-Deacetyl-10-oxo-di-hydrobotrydial(1)和麦角甾-6,22-二烯-5α,8... 从云南美登木内生真菌Phomopsis species Lz42的琼脂平板发酵物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和5个麦角甾醇类化合物(1~7),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4-Deacetyl-10-oxo-di-hydrobotrydial(1)和麦角甾-6,22-二烯-5α,8α-环二氧-3-甲酸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半萜 麦角甾醇类 phomopsis sp.Lz42 内生真菌 云南美登木
下载PDF
A new cytochalasin from endophytic Phomopsis sp. IFB-E060 被引量:2
10
作者 SHEN Li LUO Qian +6 位作者 SHEN Zhi-Ping LI Ling-Yu ZHANG Xiao-Jun WEI Zhong-Qi FU Yi SONG Yong-Chun TAN Ren-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12-516,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solid culture of the endophyte Phomopsis sp. IFB-E060 in Vatica mangachapoi. METHOD: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through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g...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solid culture of the endophyte Phomopsis sp. IFB-E060 in Vatica mangachapoi. METHOD: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through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gel filtration over Sephadex LH-20, ODS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HPLC. Structures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spectroscopic analyses(UV, CD, IR, MS, 1D, and 2D NMR).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isolates was evaluated in vitro by the MTT method against the 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 line SMMC-7721. RESULTS: F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olid culture of the endophyte Phomopsis sp. IFB-E060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18-methoxy cytochalasin J(1), cytochalasin H(2),(22E, 24S)-cerevisterol(3), ergosterol(4), and nicotinic acid(5). Compound 1 had an inhibition rate of 24.4% at 10 μg·mL-1 and 2 had an IC50 value of 15.0 μg·mL-1, while a positive control 5-fluorouracil had an inhibition rate of 28.7% at 10 μg·mL-1. CONCLUSION: 18-Methoxy cytochalasin J(1), produced by endophytic Phomopsis sp. IFB-E060, is a new cytochalasin with weak cytotoxicity to the human hepatocarcinoma cell line SMMC-77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mopsis sp. sphaeropsidaceae Vatica mangachapoi ENDOPHYTE CYTOCHALASIN
原文传递
Three New Chromone Derivatives Produced by Phomopsis sp. HNY29-2B from Acanthus ilicifolius Linn. 被引量:1
11
作者 Bo Ding Zhiyuan Wang +4 位作者 Guoping Xia Xishan Huang Fang Xu Wenrui Chen Zhigang Sh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889-1893,共5页
Three new chromone derivatives, phomochromenones A-C (1-3), and one known chaetocyclinone B (4)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ultures ofPhomopsis sp. HNY29-2B isolated from the mangrove Acanthus ilicifolius Linn., which... Three new chromone derivatives, phomochromenones A-C (1-3), and one known chaetocyclinone B (4)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ultures ofPhomopsis sp. HNY29-2B isolated from the mangrove Acanthus ilicifolius Linn., which wa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analysis of 1D NMR and 2D NMR as well as mass spectroscopic data.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I and 2 were assigned by quantum chemi- cal calculations of the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ECD) spectra. Compound 3 is the third example of alkaloids possessing the unique chromeno [3,2-c] pyridine nucleus. In the bioactivity assay, compound 4 showed cytotoxicity against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PC-3 and DU145 cells) with the IC50 values of 8.13 and 3.59 μmol/L,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mochromenones phomopsis sp. absolution configurations 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 CYTOTOXICITY
原文传递
1株红树内生真菌Phomopsis sp.MGGP14112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2
作者 曾尾女 陈世季 +4 位作者 陈梁玉 潘晨昕 李杲钰 郑彩娟 黄国雷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 研究1株红树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 Koenig)来源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MGGP1411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的发... 目的 研究1株红树植物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 Koenig)来源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MGGP1411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以及与文献数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对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抗虫活性测试。结果 从内生真菌Phomopsis sp.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1~7,结构分别为phomoxydiene B(1)、deacetylmycoepoxydiene(2)、mycoepoxydiene(3)、5,6-dihydroxy-2,3,6-trimethylcyclohex-2-enone(4)、4-methoxy-3,6-dimethylpyran-2-one(5)、petasol(6)和lithocarin A(7)。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IC为3.83 mg/mL;化合物1~3和7对棉铃虫幼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其IC值为200μg/mL。结论 从红树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MGGP14112中分离获得7个单体化合物,活性筛选发现1个具有抗氧化活性和4个具有棉铃虫幼虫生长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phomopsis sp.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Stress Physiology and Virulence Characterization of 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ák isolated from Asparagus in Jiangxi Province of China
13
作者 张岳平 陈光宇 +4 位作者 罗绍春 瞿华香 汤泳萍 谢启鑫 周劲松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502-1508,共7页
Fungal pathogen of asparagus stem blight was isolated. No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among the three strains with 492 bp long ITS1-5.8S-ITS2 sequence. It was then identified through colony growth, con... Fungal pathogen of asparagus stem blight was isolated. No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among the three strains with 492 bp long ITS1-5.8S-ITS2 sequence. It was then identified through colony growth, conidia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oxidation and osmosis stress, and virulence to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causing asparagus stem blight for A. officinalis L. in Jiangxi Province is Phomopsis asparagri (Sacc.) Bubák. Under pure culture conditions, the conidia were oval-shaped (α-type), with colorless single spore and single nucleus, containing 0-2 oil balls. Its vegetative growth rate was higher when cultured on 0.2 × potato dextrose agar (0.2 × PDA) medium than that on oatmeal agar (OA) medium. However, the pycnidia appeared earlier on OA medium than on 0.2 earlier PDA medium. The vegetative growth rate was depressed under oxidation (H2O2) or osmosis (NaCl) stress conditions, and totally inhibited under 7 mmol/L H2O2 or 2.4 mol/L NaCl. All the strains caused typical pathogenic symptoms to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at 7 days-post-inoculation (dpi) with coni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phomopsis asparagri (Sacc.) Bubák ITS analysis STRESS VIRULENCE
下载PDF
CBL+PBL联合SP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程 牟临杰 +4 位作者 张兴逵 李俊君 李智高 王向鹏 汤志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82-87,共6页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及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 目的探索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及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法在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专业3个年级研究生共60名,按入科顺序分为传统教学组、CBL+PBL组及CBL+PBL+SP组,每组20名。进行3个月的入科培训后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临床技能、病历质量、SP评价及自我感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CBL+PBL组、CBL+PBL+SP组课后的基本理论、病例分析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BL+PBL+SP组的查体、腰穿及影像资料判读均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PBL组与CBL+PBL+SP组的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BL+PBL组与CBL+PBL+SP组的SP综合评价成绩、学生满意度、技能和知识吸收能力、医患沟通技巧、学习动机、理解力、师生互动、课程所花时间、课后考试、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完成课题能力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PBL联合SP教学法在提高研究生临床操作技能、医患沟通技巧、知识理解及吸收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更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sp 研究生 神经外科 教学模式 临床技能 自我感知能力
下载PDF
PTED治疗LDH后IL-10、IL-8及SP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15
作者 杨朔 刘智伟 +4 位作者 白晓亮 康亚娟 陆芳 孔亚荣 薛广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827-1831,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后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及P物质(S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31例LDH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后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及P物质(S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31例LDH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术式分为对照组[传统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n=65)]、试验组(PTED,n=66),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腰椎活动功能(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脊柱功能[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腰背屈伸比(F/E)、伸展平均功率(AP)、峰力矩(PT)]、实验室指标(IL-10、IL-8及S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住院、下床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AP、PT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的F/E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的IL-10、IL-8及S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57%)明显比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IL-8及SP水平与OD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IL-10水平与ODI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相较于ODD,PTED治疗LDH疗效更佳,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IL-10、IL-8、S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D 腰椎间盘突出症 IL-10 IL-8 sp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效果分析
16
作者 王冕 姚莉莉 +2 位作者 韩爽 笪海芹 侯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磨牙根管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试验组以双波... 目的:探讨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磨牙根管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试验组以双波长激光(Nd:YAG和Er:YAG)联合iRoot SP糊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探诊深度(depth of periodontal probing,PD)和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根管填充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6、12周的IL-6、IL-17、TNF-α、BI、PD和CA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减轻牙周炎症和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激光 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 磨牙 根管治疗 疼痛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牙体牙髓病根管治疗应用iRoot SP冷侧法的效果
17
作者 王珺 吉凯 +2 位作者 高波 刘琳 杨婷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根管治疗应用iRoot SP冷侧法的效果。方法筛选2018-06至2020-06在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就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均进行根管治疗,其中对照组充填根管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试验... 目的探讨牙体牙髓病根管治疗应用iRoot SP冷侧法的效果。方法筛选2018-06至2020-06在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就诊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均进行根管治疗,其中对照组充填根管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试验组采用iRoot SP冷侧法。比较两组根管充填效果、临床总有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咀嚼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根管充填效果和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周[(4.13±0.79)vs.(5.11±0.98)]及1个月[(2.45±0.37)vs.(3.11±0.67)]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咬合力[(131.25±11.21)lbs vs.(120.34±14.09)lbs]及咀嚼效率[(90.12±4.13)%vs.(78.98±7.4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中应用iRoot SP冷侧法的充填效果和疗效与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基本相同,但iRoot SP冷侧法在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咀嚼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根管治疗 iRoot sp冷侧法 垂直加压法 咀嚼 疼痛
下载PDF
基于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教学特点探讨PBL联合SP教学法在针灸临床学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50-52,共3页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迅速发展,对高等医学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逐步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逐步将重点放到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之上。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学生学情分析有别于其他全日制本科... 随着我国中医学的迅速发展,对高等医学的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逐步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必要性,我国的医学教育已经逐步将重点放到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之上。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学生学情分析有别于其他全日制本科生,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应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针对针灸推拿专升本专业学生开设针灸临床学这门综合性和临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用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相关的学情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应用能力,以期培养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同时联合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模拟问题,培养学生实际临证思辨能力,进而加强学生理论与临床的衔接能力,增强学生的针灸综合临证思辨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升本 针灸临床学 PBL教学法 sp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SPS烧结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的微观组织
19
作者 徐成福 傅森杨 +5 位作者 马冬冬 顾正飞 马垒 阳永泉 高新强 刘荣进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和退火温度对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的最佳SPS工艺为:烧结温度750℃、压强64 MPa、烧结时间10 min,这... 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和退火温度对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的最佳SPS工艺为:烧结温度750℃、压强64 MPa、烧结时间10 min,这样有利于减少稀土元素之间的扩散。退火可使烧结后磁体中存在的非晶相晶化。退火温度越高,双主相磁体中的稀土元素之间越容易相互扩散,Ce原子易扩散到Sm_(2)Co_(17)相中取代Sm原子,而Sm原子扩散到Ce_(2)Co_(17)相中取代Ce原子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些,且在Sm_(2)Co_(17)相与Ce_(2)Co_(17)相的边界处形成一个过渡的富稀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退火温度 微观组织
下载PDF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影响分析——以SPS措施为例
20
作者 华红娟 潘佳慧 王晓蓉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67-74,共8页
入世2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品类日益丰富、出口结构日益完善。SPS措施因其设置和实施的隐蔽性及灵活性,被许多国家用来降低风险和防止其他国家农产品流入本国市场。我国对SPS措施认知尚浅,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 入世2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出口品类日益丰富、出口结构日益完善。SPS措施因其设置和实施的隐蔽性及灵活性,被许多国家用来降低风险和防止其他国家农产品流入本国市场。我国对SPS措施认知尚浅,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和品质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全球贸易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研究采用2002—2022年我国向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农产品出口数据,实证评估SPS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SPS措施在短期内会抑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但从长远看,SPS措施能倒逼农产品企业提高质量标准,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并且这种正向作用是逐步深化的。基于此,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政府需建立完善的SPS措施风险警示制度和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体系,协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行业协会需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农业企业应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获取国际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措施 农产品出口 贸易效应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