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1
作者 李晓蒙 郑妩媚 张智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制备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以稳定剂种类、稳定剂与磷脂复合物用量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 目的制备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以稳定剂种类、稳定剂与磷脂复合物用量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粒径、PDI、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进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测定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磷脂复合物解离率、累积释放度。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0.25、0.5、1、1.5、2、3、4、5、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磷脂复合物用量50 mg,稳定剂PVP K30+TPGS(1∶1),稳定剂与磷脂复合物用量比例3∶1,均质压力100 MPa,均质次数10次。所得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呈类球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分别为(260.53±25.86)nm、0.160±0.024、(-31.08±1.37)mV。柚皮素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中,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磷脂复合物解离率升高,4 h内累积释放度达90%以上。与原料药、纳米混悬剂比较,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t_(max)缩短(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38倍。结论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可提高柚皮素溶解度、溶出度,促进其体内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磷脂复合物 纳米混悬剂 制备工艺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溶出行为评价
2
作者 曾棋平 刘建清 +2 位作者 杨丽娜 刘志宏 宋洪涛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目的将水飞蓟素和磷脂复合以研制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silymarin phospholipids complex,SM-PC),并考察其基本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SM-PC。通过前期的单因素考察,选择脂药比、药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作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 目的将水飞蓟素和磷脂复合以研制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silymarin phospholipids complex,SM-PC),并考察其基本理化性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SM-PC。通过前期的单因素考察,选择脂药比、药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作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的考察因素,以SM-PC的复合率为衡量指标筛选最佳研制工艺,并测定SM-PC的体外溶出度。结果SM-PC的最优制备条件如下:以丙酮为反应溶剂,水飞蓟素与大豆卵磷脂的比例为1∶1.8,反应温度56℃,反应物的浓度8.0 mg/ml。在此条件下制备3批样品得到SM-PC的复合率为(95.15±1.55)%,偏差<3%。体外溶出试验表明,SM-PC各组分在60 min的溶出接近90%,主要成分水飞蓟宾的溶出行为与市售水飞蓟素胶囊相似,远高于原料药。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成功制备SM-PC,明显提高了溶出度,为后续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磷脂复合物 溶剂挥发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溶出
下载PDF
芹菜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宋文颖 于雅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7-363,共7页
目的 制备芹菜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单因素试验探讨稳定剂用量、PVP K30与泊洛沙姆188用量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Zeta电位的影响,测定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 目的 制备芹菜素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单因素试验探讨稳定剂用量、PVP K30与泊洛沙姆188用量比例、均质压力、均质次数对粒径、Zeta电位的影响,测定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磷脂复合物、纳米混悬剂的0.5%CMC-Na混悬液(60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芹菜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条件为稳定剂用量150 mg, PVP K30与泊洛沙姆188用量比例1∶2,均质压力110 MPa,均质次数10次,平均粒径为193.51 nm, Zeta电位为-36.48 mV,PDI为0.172,载药量为18.02%,12 h内累积溶出度为94.53%。冻干(冻干保护剂为6%甘露醇)后60 d内,粒径、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纳米混悬剂t_(max)缩短(P<0.05),t_(1/2)延长(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88倍。结论 纳米混悬剂可改善芹菜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释药、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磷脂复合物 纳米混悬剂 制备 体内药动学 高压均质法 HPLC
下载PDF
柠檬苦素磷脂复合物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伟利 李晓婷 +1 位作者 决利利 李阳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057,共7页
目的制备柠檬苦素磷脂复合物,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以磷脂用量、制备温度、制备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磷脂复合物存在状态... 目的制备柠檬苦素磷脂复合物,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以磷脂用量、制备温度、制备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分析磷脂复合物存在状态,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将磷脂复合物制成油制剂,考察其稳定性。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柠檬苦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0.5%CMC-Na混悬液(60 mg/kg),于0.5、1、1.5、2、3、4、6、8、10、12、16 h采血,LC-MS法测定柠檬苦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柠檬苦素用量80 mg,磷脂用量142 mg,制备温度47℃,制备时间4.5 h,平均复合率达99.6%。柠檬苦素在磷脂复合物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油水分配系数升高,油制剂中柠檬苦素含量在6个月内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t_(max)延长(P<0.05),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5.98倍。结论磷脂复合物可有效改善柠檬苦素口服吸收,其油制剂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磷脂复合物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溶剂挥发法 LC-MS
下载PDF
金合欢素磷脂复合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金枝 崔晓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64-2471,共8页
目的制备金合欢素磷脂复合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以大豆磷脂用量、水浴温度、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磷脂复合物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测定油水分配系数。溶... 目的制备金合欢素磷脂复合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以大豆磷脂用量、水浴温度、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磷脂复合物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晶型分析,测定油水分配系数。溶剂挥发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测定体外释药、包封率、载药量、粒径、PDI、Zeta电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结构。18只大鼠随机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金合欢素、磷脂复合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30 mg/kg),于0、0.17、0.5、1、1.5、2、3、4、6、8、10、1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金合欢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优处方为大豆磷脂用量140 mg,水浴温度46℃,搅拌时间4 h,复合率接近100%。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磷脂复合物中,油水分配系数明显升高。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呈球形,平均包封率为87.48%,载药量为5.67%,粒径为168.27 nm,PDI为0.073,Zeta电位为0.043 mV,240 min内累积释放度约为90%。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t_(max)缩短(P<0.01),C_(max)、AUC_(0~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7.90倍。结论磷脂复合物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可促进金合欢素口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合欢素 磷脂复合物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溶剂挥发法 UPLC-MS/MS
下载PDF
阿魏酸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6
作者 于甜 蔡妍 +3 位作者 雷淑瑜 王芳 龙晓英 孟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4-719,共6页
目的优化阿魏酸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透皮性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阿魏酸质量浓度、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 目的优化阿魏酸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理化性质、体外透皮性能。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阿魏酸质量浓度、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进行表征,测定原料药、磷脂复合物在不同生理pH值(5.8、6.2、7.3)介质中的溶解度、LogP值,采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两者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最佳条件为反应溶剂无水乙醇,阿魏酸质量浓度2.0 mg/mL,投料比1∶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40℃,复合率为(99.21±0.6)%。磷脂复合物中原料药成分发色团结构未发生改变,未形成新化合物,并且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脂溶性显著提高,水溶性显著降低。在兔离体皮肤模型中,磷脂复合物可增加原料药12 h累积渗透量和渗透速率。结论磷脂复合物可改善阿魏酸理化性质和体外透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磷脂复合物 制备工艺 理化性质 体外透皮性能
下载PDF
芍药苷及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在体肠吸收对比分析
7
作者 袁腾腾 常红 +5 位作者 唐亚楠 吕淑婕 方亮 王雷 陈卫东 张彩云 《药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562-566,573,共6页
目的比较芍药苷(PF)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PF-PLC)胶束的肠吸收特点,探讨磷脂复合物胶束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有效渗透系数(P_(eff))为指标,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目的比较芍药苷(PF)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PF-PLC)胶束的肠吸收特点,探讨磷脂复合物胶束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有效渗透系数(P_(eff))为指标,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不同浓度芍药苷原料药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在十二指肠中的肠吸收情况。同时,在灌流液中添加维拉帕米,考察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芍药苷原料药和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浓度的提高可显著增加芍药苷的肠道吸收(P<0.001,P<0.05)。在灌流液中加入维拉帕米后发现,与单纯芍药苷组比较,芍药苷+维拉帕米组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系数值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组比较,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维拉帕米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结果显示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途径,且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形成显著改善了芍药苷在十二指肠的吸收。维拉帕米的加入对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吸收无显著影响,即芍药苷磷脂复合物胶束的吸收不受外排转运体的影响,这可能是生物利用度提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磷脂复合物 胶束 肠吸收 P-糖蛋白 在体单向肠灌流
下载PDF
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微孔渗透泵控释片比格犬体内药动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曾棋平 杨丽娜 +1 位作者 刘建清 宋洪涛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12期741-746,共6页
目的 评价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微孔渗透泵(SM-PC MPOP)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特性、比格犬体内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释放介质为pH7.5的磷酸盐缓冲液(添加0.5%十二烷基硫酸钠),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SM-PC MPOP的体外释放特征。... 目的 评价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微孔渗透泵(SM-PC MPOP)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特性、比格犬体内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释放介质为pH7.5的磷酸盐缓冲液(添加0.5%十二烷基硫酸钠),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SM-PC MPOP的体外释放特征。用6只比格犬进行双周期交叉对照实验,按照30 mg/kg的剂量给药。HPLC法测定比格犬血浆内水飞蓟素的主要成分水飞蓟宾的质量浓度,应用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SM-PC MPOP在12 h累积释放度超过85%。药动学研究情况表明,受试制剂(SM-PC MPOP)和参比制剂(市售水飞蓟素胶囊)在比格犬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分别为(3.2±0.4)、(0.9±0.1)h,C_(max)分别为(0.298 6±0.068 9)、(0.629 9±0.076 5)μg/ml,AUC_(0→24)分别为(2.996 8±0.583 3)、(2.268 9±0.432 8) h·μg/ml,SM-PC-MPOP对市售水飞蓟素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2.21±30.82)%。结论 自制的SM-PC MPOP实现了缓慢释药且增加生物利用度的目标,其体内吸收与体外释药具备相对较好的关联性(r=0.839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磷脂复合物 微孔渗透泵控释片 药动学 体内外相关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颖 潘卫三 +3 位作者 陈士林 杨大坚 陈新滋 徐宏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5-697,共3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中葛根素在B eag le犬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犬血中葛根素,以同组犬(3只,雄性)交叉口服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药-时曲线数据经3P 9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分别以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给B eag l... 目的研究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中葛根素在B eag le犬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犬血中葛根素,以同组犬(3只,雄性)交叉口服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药-时曲线数据经3P 97药动学计算程序处理。结果分别以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给B eag le犬口服(剂量为葛根素52.5 m g/kg),葛根素的药-时过程符合开放型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葛根素口服的AUC、Cm ax、tm ax分别为(10.91±4.83)m g.h/L、(3.00±1.13)m g/L、(1.62±0.30)h,而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AUC、Cm ax、tm ax分别为(13.67±2.72)m g.h/L、(1.91±0.51)m g/L、(2.38±1.27)h,统计结果表明AU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形成磷脂复合物可提高葛根素在B eag le犬体内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磷脂复合物 BEAGLE犬 体内药动学
下载PDF
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实验研究 被引量:49
10
作者 马云淑 赵浩如 林以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 :考察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渗透情况 ,比较二者透皮速率与累积渗透量的差异。方法 :通过改进Franz扩散池进行小鼠体外皮肤渗透实验。结果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 1h内累积渗透量大于葛根素 ,以后其增加渐缓 ,而葛根素的渗透... 目的 :考察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渗透情况 ,比较二者透皮速率与累积渗透量的差异。方法 :通过改进Franz扩散池进行小鼠体外皮肤渗透实验。结果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 1h内累积渗透量大于葛根素 ,以后其增加渐缓 ,而葛根素的渗透速率大于复合物。结论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经皮渗透能在短时间内较快地达到一定药量 ,随后缓慢持久地释放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磷脂复合物 经皮渗透 实验研究 体外透皮
下载PDF
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溶解性能 被引量:22
11
作者 黄桂华 张娜 +2 位作者 李爱国 王德风 曹心珂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6,共3页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灯盏花素(1)磷脂复合物,以1与磷脂的结合率为评估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并考察了复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1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大豆磷脂投料比为1∶4,以四氢呋喃为溶剂配制1浓度为30mg/ml的溶液,...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灯盏花素(1)磷脂复合物,以1与磷脂的结合率为评估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并考察了复合物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1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为:1-大豆磷脂投料比为1∶4,以四氢呋喃为溶剂配制1浓度为30mg/ml的溶液,于40℃反应2.5h。所得磷脂复合物可明显改善1在水及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磷脂复合物 溶解性能
下载PDF
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大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肖衍宇 宋赟梅 +1 位作者 陈志鹏 平其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1-617,共7页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比较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与水飞蓟宾原料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丙酮为溶剂,加入水飞蓟宾和大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澄清,真空干燥即得黄白色固体;用 DSC,UV,IR 等方法测定水飞蓟... 目的制备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比较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与水飞蓟宾原料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丙酮为溶剂,加入水飞蓟宾和大豆磷脂,充分搅拌至澄清,真空干燥即得黄白色固体;用 DSC,UV,IR 等方法测定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两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和水飞蓟宾原料后,用 RP-HPLC 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总的和游离的水飞蓟宾的浓度,通过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研究表明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是以非共价键结合,而不是新的化合物;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明显改善了水飞蓟宾在水中及正辛醇中的溶解性能;大鼠灌胃给予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体内吸收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血浆中游离药物和总的药物浓度的 T_(max)分别为10min 和2h;C_(max)分别为0.11和1.08μg·mL^(-1);T_(1/2)2分别为2.18和3.84h;AUC_(0-∞)。分别为1.71和12.94μg·mL^(-1)·h,而给予水飞蓟宾原料,大鼠体内吸收的浓度在检测限以下,不能测定。结论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与水飞蓟宾原料相比亲脂性显著增加,从而增强了水飞蓟宾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提高了水飞蓟宾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 理化性质 口服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不同制剂对SD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先闯 郝海军 +3 位作者 张永州 宋晓勇 刘瑜新 张红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比较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水分散体、固体分散体及油制剂形式给药时对SD大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上述3种制剂,取血,以大黄素为内标,HPLC法测定姜黄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 目的比较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水分散体、固体分散体及油制剂形式给药时对SD大鼠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上述3种制剂,取血,以大黄素为内标,HPLC法测定姜黄素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磷脂复合物油制剂的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原料药、水分散体及固体分散体的7.99、1.58和1.46倍,而且其tmax与t1/2也均有所延长。结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以油制剂给药时,可显著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这可能与其在油中有更高的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磷脂复合物 SD大鼠 生物利用度 水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 油制剂
下载PDF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吴建梅 陈大为 刘艳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确定黄芩苷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与磷脂的结合百分率为评估标准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 :确定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在室温下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 ,反应时间为 ... 目的 :确定黄芩苷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与磷脂的结合百分率为评估标准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 :确定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在室温下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 ,反应时间为 1.5h ,不同磷脂酰胆碱 (PC)含量的磷脂与黄芩苷的最佳反应比例不同。结论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溶剂、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投料比例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磷脂复合物 制备工艺
下载PDF
葛根素亚微乳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岳鹏飞 袁海龙 +3 位作者 杨明 游荣辉 朱卫丰 肖小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9-655,共7页
为降低葛根素的溶血副反应,制备葛根素亚微乳,进行处方及工艺优化,并考察其理化特征。结合磷脂复合物技术,采用相转变-超声乳化法制备葛根素亚微乳,以平均粒径、跨距、包封率和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优化设计考察乳化时间... 为降低葛根素的溶血副反应,制备葛根素亚微乳,进行处方及工艺优化,并考察其理化特征。结合磷脂复合物技术,采用相转变-超声乳化法制备葛根素亚微乳,以平均粒径、跨距、包封率和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优化设计考察乳化时间、搅拌转速、超声时间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利用效应面法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乳化时间为15 min,搅拌转速为2000 r.min-1,超声时间为30 min,制备的葛根素静注亚微乳的平均粒径为228.23 nm,跨距0.6284,包封率为84.32%,含量为9.98 mg.mL-1,zeta电位为-29.03 mV。结果表明,相转变-超声乳化法制备的葛根素亚微乳粒径小,分布均匀,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理化指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亚微乳 磷脂复合物 相转变-超声乳化法 中心优化设计
下载PDF
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安昌 赵丽霞 +1 位作者 翟光喜 娄红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112-2117,共6页
目的:考察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对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行考查,获取最佳制备条件,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研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0.5 g姜黄素与1.... 目的:考察姜黄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方法:对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行考查,获取最佳制备条件,利用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分析技术研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结果:0.5 g姜黄素与1.0 g大豆磷脂溶于100 mL无水乙醇中,于50℃水浴中搅拌反应1 h,减压蒸去乙醇,收集固体物,真空干燥12 h可得稳定的复合物。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且推断其形成机理为大豆卵磷脂通过以磷原子为中心的极性基团与姜黄素发生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磷脂复合物 制备工艺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田慧 王亚静 +3 位作者 孙士真 王艳明 彭淑娟 高旭 《天津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制备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芒果苷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筛选工艺参数。[结果]确定了制备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甲醇-丙酮为反应溶剂,芒果苷质量浓度为0.25 g/L... [目的]研究制备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芒果苷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筛选工艺参数。[结果]确定了制备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甲醇-丙酮为反应溶剂,芒果苷质量浓度为0.25 g/L,物料比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 h。[结论]优化工艺可制得复合率较高的芒果苷磷脂复合物,简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磷脂复合物 制备工艺
下载PDF
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梦喜 符华林 +7 位作者 费文波 宋婷 周涛 刘梦娇 卢朝成 吴文彬 张艳丽 周建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优化,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以氟苯尼考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优制备工艺,考察了药物与磷脂的投料比、药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这4个因素对磷脂复合物形成... 目的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工艺优化,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以氟苯尼考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优制备工艺,考察了药物与磷脂的投料比、药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这4个因素对磷脂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利用UV、IR、显微镜等分析技术对复合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药物与磷脂的比例为1:2,在45℃条件下反应2h,该工艺条件得到的磷脂复合物复合率为95%。结论 氟苯尼考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药物与磷脂的投料比、药物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反应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且复合物在形成过程中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但与单纯的物理混合物有本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磷脂复合物 制备 表征 双波长法
下载PDF
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增强对氧化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新荣 于海涛 +2 位作者 李敏 杨艳 杭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5-778,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测定槲皮素的溶解性、溶出度和大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氢醌制作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模... 目的:研究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测定槲皮素的溶解性、溶出度和大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氢醌制作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模型,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年龄对照组、溶媒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包括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组,给药量均为槲皮素400 mg·kg(-1)·d(-1)),灌胃给药,1次/d,持续3个月,电镜观察小鼠视网膜并进行RPE下沉积物半定量评定及Bruch膜厚度测量。结果: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在水和氯仿中的溶解性显著好于原药和磷脂复合物(P〈0.01);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累计溶出率分别为:31.4%、46.1%和80.2%,槲皮素从固体分散体中的溶出速率和程度明显大于原药和磷脂复合物;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和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AUC_(0→∞)分别为5.461、8.074、12.015μg·h/m L,固体分散体中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原药(P〈0.01)和磷脂复合物(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槲皮素对氧化损伤模型小鼠RPE下沉积物及Bruch膜厚度没有明显影响,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可显著减少RPE下沉积物(P〈0.05、P〈0.01),固体分散体作用优于磷脂复合物(P〈0.05),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减轻Bruch膜增厚(P〈0.05),两者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固体分散技术能显著改善槲皮素的溶解性和溶出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槲皮素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能增强对氧化损伤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磷脂复合物 固体分散体 生物利用度 氧化损伤 视网膜 小鼠
下载PDF
银杏磷脂复合物复合率的测定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鸿波 邱国福 +3 位作者 梁淑彩 何建社 许健 胡先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为制定银杏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的评价标准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物中黄酮醇苷的含量 ,计算复合率 ,以此为评估标准 ,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 ,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合物复合率的方法 。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磷脂复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 薄层色谱 制备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