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and aging mechanism based on photochemical smog chamber simulation methods 被引量:4
1
作者 Yujie Zhang Miaomiao Cheng +1 位作者 Jian Gao Junli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45-559,共15页
The formation and aging mechanism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effects on climate change,atmospheric quality and hum... The formation and aging mechanism o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effects on climate change,atmospheric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However,there are still large errors between air quality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and field observations.The currently undetected components during the formation and aging of SOA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current monitoring techniques 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multiple SOA form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might b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complex dynam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ing factors involved in SOA formation and aging.And all these results were mainly based the studies of photochemical smog chamber simulation.Although the properties of precurs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oxidants(such as OH radicals),an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factors(such as NOx,SO2,NH3,light intensity,temperature,humidity and seed aerosols)jointly influence the products and yield of SOA,the nucleation and vapor pressure of these products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fundamental aspects when interpreting the dynamics of the SOA formation and aging process.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intermediate species in SOA generation processes and the study of SOA generation and aging mechanism in complex systems should be important topics of future SOA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and aging mechanism photochemical smog chambe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原文传递
多期叠加盆地古隆起控油规律 被引量:83
2
作者 何登发 李德生 +1 位作者 童晓光 赵文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488,共14页
隆起是沉积盆地中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对于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及流体活动都有较大的制约作用。隆起具有多种成因机制,伸展、聚敛与走滑环境都可以形成隆起。随着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变化,各种动力机制的复合可以使不同初始成因... 隆起是沉积盆地中的大型正向构造单元,对于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及流体活动都有较大的制约作用。隆起具有多种成因机制,伸展、聚敛与走滑环境都可以形成隆起。随着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变化,各种动力机制的复合可以使不同初始成因的隆起发生叠加,从而形成结构形态更加复杂的隆起。隆起的演化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或雏形期)、发展期、高峰期、继承期、改造期和消亡期6个基本阶段,而现今所见的隆起可能仅停留在某些阶段上。在含油气盆地中,隆起往往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场所。沉积期的隆起影响着生储盖组合的发育;成藏期的隆起制约着油气运聚;调整期的隆起影响着油气再分配;定位期的隆起决定着油气最终富集部位。沉积盆地大多为多期原型盆地叠加发育而成,多期叠合作用导致:古隆起多层系油气聚集;在叠加界面上形成了一套油气成藏组合;多期生、运、聚使古隆起油气聚集几率增大,易形成大型油气聚集带;多期次断裂复合可形成以断裂为主导的油气聚集带;后期成岩改造形成的"封闭层"将古隆起分割为多个含油气区间。古隆起轴部及其斜坡带分别形成了以背斜型和岩性-地层型为基础的大型油气聚集(区)带,油气藏具有纵向叠置、横向连片的复式含油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盆地 古隆起 隆起旋回 成因机制 成藏条件 油气分布规律
下载PDF
新疆部分煤矿硫化氢赋存机理危害治理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忠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F08期131-133,137,共4页
为了解决神华新疆能源有限公司部分矿井受硫化氢气体困扰,设备受损、矿井维护难度增大、同时威胁生产安全的问题。在调查该公司所属受硫化氢气体危害的矿井中硫化氢赋存条件、涌出情况、治理现状后,分析了该地区硫化氢气体的形成机理、... 为了解决神华新疆能源有限公司部分矿井受硫化氢气体困扰,设备受损、矿井维护难度增大、同时威胁生产安全的问题。在调查该公司所属受硫化氢气体危害的矿井中硫化氢赋存条件、涌出情况、治理现状后,分析了该地区硫化氢气体的形成机理、危害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该区域硫化氢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形成机理 赋存条件 硫化氢涌出 硫化氢治理
下载PDF
光化学烟雾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7
4
作者 阿斯娅.克里木 帕丽旦.克里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6-30,共5页
本文对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 ,生成条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 形成机理 生成条件 二次污染 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 危害症状
下载PDF
浅析我国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防治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雨桐 《生物化工》 2020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气污染类型已逐渐由煤烟型转化为光化学烟雾型或二者综合型。本文分析了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及不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防治光化学烟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形成机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环境化学》中“光化学烟雾”与“硫酸烟雾”知识点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叶寒 郑玉 陈丽娟 《广州化工》 CAS 2020年第23期144-146,共3页
"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是大气污染化学的重要内容,涉及重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迁移转化,形成过程复杂多样,在教学目标中属于重点和难点学习。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光化学烟雾"和"... "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是大气污染化学的重要内容,涉及重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迁移转化,形成过程复杂多样,在教学目标中属于重点和难点学习。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光化学烟雾"和"硫酸烟雾",本文分别从概念、烟雾成因、形成机制及其烟雾的危害和措施等四个方面阐述和讨论,最后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硫酸烟雾 成因 机制
下载PDF
水资源赋存条件和形成机理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钰 王利斌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期79-82,共4页
通过分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推断了江山石门地区矿泉水的赋存条件和形成机理。
关键词 朝川组 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 矿泉水 赋存条件 形成机理
下载PDF
都山天然矿泉水赋存条件及形成机理研究
8
作者 潘志辉 宋浩楠 宋涛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42-46,共5页
从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等出发,对秦皇岛都山Sr型矿泉水的赋存条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泉水形成和赋存于花岗岩与三屯营组片麻岩接触带部位,泉水附近有挤压带、断裂带数条,为地下水提供了贮存空间和运移通... 从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等出发,对秦皇岛都山Sr型矿泉水的赋存条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矿泉水形成和赋存于花岗岩与三屯营组片麻岩接触带部位,泉水附近有挤压带、断裂带数条,为地下水提供了贮存空间和运移通道,F2正断层是控制矿泉水的主要构造带,控制着矿泉水的富水性;都山岩体中的中心相黑云母花岗岩和过渡边缘相斑状花岗岩中存在大量的斜长岩和钾长石,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通过裂隙向下运移,与长石类矿物作用,长石解体,Sr又极易与钙产生类质同象置换现象进入含钙矿物中。水中Sr通过岩石中Sr元素的溶滤作用产出,随着溶滤时间增加,锶在水中不断富集,最终达到标准而形成含锶型矿泉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山 锶型矿泉水 赋存条件 形成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