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治疗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及血清AMY、PCT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洁 胡莹莹 张国秀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治疗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淀粉酶(AMY)、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AP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治疗... 目的:探讨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治疗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清淀粉酶(AMY)、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AP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治疗(血液灌流结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及呕吐恶心消失、腹痛腹胀、首次排便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AMY及PC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治疗SAP,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MY、PC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杂合式血液净化序贯治疗 丹参注射液 淀粉酶(AMY) 降钙素原(pct)
下载PDF
后小汽车交通(PCT)及其对交通组织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峰 赵晓冬 +1 位作者 魏广龙 张慧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6-100,共5页
阐述了后小汽车交通(PCT)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后小汽车现象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代交通提出的挑战,归纳总结了发达国家对此的交通治理手段,提出了PCT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在其影响下的可行交通组织模式,如城市中心的多功能步行区、有机整... 阐述了后小汽车交通(PCT)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后小汽车现象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现代交通提出的挑战,归纳总结了发达国家对此的交通治理手段,提出了PCT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在其影响下的可行交通组织模式,如城市中心的多功能步行区、有机整体的综合治理等手段,并指出了PCT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启示,旨在为城市交通组织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汽车交通 交通组织模式 多功能步行区 有机整体 综合治理 城市交通
下载PDF
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梅江华 雷宏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5期663-66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儿科300例日龄2~26天的新生儿,其中10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患有单纯败血症者为一般感染组,100例存在合...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儿科300例日龄2~26天的新生儿,其中10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患有单纯败血症者为一般感染组,100例存在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败血症为严重感染组,应用免疫色谱法进行PCT,C反应蛋白监测,对比分析1周后3组新生儿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一般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X^2=6.5117,P〈0.05);与一般感染组相比,严重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X^2=3.4361,P〈0.05);治疗1周后,一般感染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严重感染组,两纽PCT和hsCRP指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CT:t=9.1083,P〈0.05;hsCRP:t=7.4728,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应首选PCT监测方法,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检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新生儿 败血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Effect of Aging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O Coatings on Mg-Al Alloy 被引量:1
4
作者 Y.L.Kim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Cast Mg-6 wt pct Al alloy solution-treated at 683 K for 16 h and aged at 498 K was coated by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EO) method.The Mg-6 wt pct Al alloy aged for 16 h exhibited the highest microhardness and ... Cast Mg-6 wt pct Al alloy solution-treated at 683 K for 16 h and aged at 498 K was coated by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EO) method.The Mg-6 wt pct Al alloy aged for 16 h exhibited the highest micro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After PEO coating,however,the micro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coatings on Mg- 6 wt pct Al alloy showed a tendency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aging time,which was in aggrement with the change of thickness with aging time.In addition,the coatings on solution-treated Mg-6 wt pct Al alloy had better micro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than those on aged Mg-6 wt pct Al alloys.Consequently,it can be understood that the aging treatment has a deleterious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tings on Mg-6 wt pct Al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 Mg-6 wt pct Al Aging treatment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Thickness MICRO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CRP、WBC、PCT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臧荣发 顾盼瑾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1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究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PCT(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依据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非细菌感染组30例、细菌感染组30例,另... 目的探究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CRP(C反应蛋白)、WBC(白细胞)、PCT(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检验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依据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非细菌感染组30例、细菌感染组30例,另选3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将3组患者的(PCT、WBC、CRP水平)、3组血清联合指标检测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WBC、PCT、CRP水平分别为(14.40±2.51)×10^9/L、(3.29±1.01)ng/mL、(31.80±25.27)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联合指标CRP+WBC、PCT+WBC、CRP+PCT、PCT+CRP+WBC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PCT+CRP+WBC阳性率明显高于CRP+PCT、PCT+WBC、CRP+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的PCT+CRP+WBC、CRP+WBC、PCT+WBC、CRP+PCT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WBC、PCT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阳性诊断率,且可将非细菌感染和细菌感染区分出来,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WBC、pct 儿科感染性疾病 诊断及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三金汤治疗对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术后患者CRP、LPS及PCT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李明谦 魏军利 +2 位作者 梁鹏 郝艳君 张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4期643-646,共4页
目的 研究三金汤治疗对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术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脂多糖(LPS)、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邯郸市磁县人民医院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35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 目的 研究三金汤治疗对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术后患者C-反应蛋白(CRP)、脂多糖(LPS)、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邯郸市磁县人民医院自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35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单纯碎石组(软镜碎石取石治疗,n=171)、碎石+三金汤组(软镜碎石取石+三金汤治疗,n=179),比较两组CRP、LPS及PCT水平变化、结石残存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碎石+三金汤组CRP、LPS、PCT水平均低于单纯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94、5.086、7.043,P<0.05);治疗2个月后,碎石+三金汤组结石残存率(0.56%)低于单纯碎石组(7.60%),住院时间短于单纯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9、t=84.119,P<0.05);碎石+三金汤组患者SF-36评分(84.71±8.62)高于单纯碎石组(77.4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0,P<0.05);碎石+三金汤组血尿、感染等并发症总并发率6.15%,低于单纯碎石组的1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3,P<0.05)。结论 采用三金汤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术患者,能改善机体CRP、LPS、PCT水平,降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 三金汤治疗 CRP LPS pct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间接电位法的氧化三甲胺分析方法
7
作者 费家裕 袁宁 +2 位作者 王孟歌 陈小锋 李明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5-41,共7页
为了实现海产品体内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oxide,TMAO)的快速定量检测,提出一种采用微流控光化学还原芯片进行前处理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了PDMS/SiO_(2)微流控芯片,并对TMAO的前处理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该微流控芯片,使用... 为了实现海产品体内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oxide,TMAO)的快速定量检测,提出一种采用微流控光化学还原芯片进行前处理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首先构建了PDMS/SiO_(2)微流控芯片,并对TMAO的前处理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该微流控芯片,使用Fe(Ⅱ)-HEDP为还原剂,在pH值为6.5,温度为40℃,紫外光照时间为2min的条件下,TMAO被还原为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的还原率达99.44%;然后,利用自制选择性电极对TMA溶液进行检测,在0.01~10mmol·L^(-1)范围内,TMA浓度对数与其溶液电位值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77,检测限为2.28μmol·L^(-1).采用该方法对实际海鲜产品进行TMAO检测的相对偏差不超过4.71%,加标回收率为91.78%~112.16%.该方法测定时间短、结果准确,在海产品分析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样品前处理 氧化三甲胺 三甲胺 光化学还原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odorous charge and photochemical reactivity of VOC emissions from a full-scale food waste treatment plant in China 被引量:7
8
作者 Zhe Ni Jianguo Liu +3 位作者 Mingying Song Xiaowei Wang Lianhai Ren Xin K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4-44,共11页
Food waste treatment plants (FWTPs)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dorous nuisance and health risks, which are partially caused b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emiss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VOC emissions... Food waste treatment plants (FWTPs)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odorous nuisance and health risks, which are partially caused b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VOC) emiss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VOC emissions from a selected full-scale FWTP in China. The feedstock used in this plant was mainly collected from local restaurants. For a year, the FWTP was closely monitored on specific days in each season. Four major indoor treatment units of the plant, including the storage room, sorting/crushing room, hydrothermal hydrolysis unit, and aerobic fermentation unit, were chosen as the monitoring locations. The highest mean concentration of total VOC emissions was observed in the aerobic fermentation unit at 21,748.2-31,283.3 μg/m^3, followed by the hydrothermal hydrolysis unit at 10,798.1-23,144.4 μg/m^3. The detected VOC families included biogenic compounds (oxygenated compounds, hydrocarbons, terpenes, and organosulfur compounds) and abiogenic compounds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halocarbons). Oxygenated compounds, particularly alcohol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compounds in all samples. With the use of odor index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the hydrothermal hydrolysis and aerobic fermentation units we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pre-treatment units, a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higher contributions to odorous nuisance. Methanthiol was the dominant odorant in the hydrothermal hydrolysis unit, whereas aldehyde was the dominant odorant in the aerobic fermentation unit. Terpenes, specifically limonene, had the highest level of propylene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s. This concentr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atmospheric reactivity and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 in the surrounding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d waste treatment plant In-situ monitoring VOC emissions Odorous charge photochemical reactivity
原文传递
基于均相光化学氧化的光电一体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周明华 吴祖成 +2 位作者 祝巨 叶倩 傅锦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80,共5页
考察了模型污染物对硝基苯酚在三种均相光化学高级氧化工艺UV/H2 O2 ,UV/Fe3 + 和UV/Fe3 + /H2 O2 同电催化联合工艺下的降解 .对于COD的去除 ,三种光电联合工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协同效应 ,其中以UV/Fe3 + 电催化联合工艺的协同效应最... 考察了模型污染物对硝基苯酚在三种均相光化学高级氧化工艺UV/H2 O2 ,UV/Fe3 + 和UV/Fe3 + /H2 O2 同电催化联合工艺下的降解 .对于COD的去除 ,三种光电联合工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协同效应 ,其中以UV/Fe3 + 电催化联合工艺的协同效应最显著 .分析了形成协同效应的可能机理 .在UV/H2 O2 电催化联合的工艺中 ,主要为电催化副产物氧气及其间接反应产物如过氧化氢作用的结果 .而在UV/Fe3 + 和UV/Fe3 + /H2 O2 同电催化联合的工艺中 ,主要为铁离子的电化学再生 .对硝基苯酚降解的主要产物有苯酚、对苯二酚、对苯醌、4 硝基 1,2 苯二酚、1,2 ,4 苯三酚、5 硝基 1,2 ,3 苯三酚、反丁烯二酸和草酸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解对硝基苯酚的可能历程 .光电一体化工艺提高了COD的处理效率 ,工艺简单 ,对废水治理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一体化降解 均相光化学氧化 电催化 对硝基苯酚 协同效应 废水处理 光催化
下载PDF
热处理对La_(0.9)Nd_(0.1)(NiCoMnAl)_5电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靳红梅 李国勋 +3 位作者 王瑞坤 王超群 张昭良 孙丽虹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5-86,76,共3页
研究了热处理对La0.9Nd0.1(NiCoMnAl)5电极材料结构、成分、脱氢压力-组成等温曲线(PCT)、循环寿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热处理降低了评价主相峰的半高宽(FWHM)平均值,即降低了晶格应力。采用... 研究了热处理对La0.9Nd0.1(NiCoMnAl)5电极材料结构、成分、脱氢压力-组成等温曲线(PCT)、循环寿命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热处理降低了评价主相峰的半高宽(FWHM)平均值,即降低了晶格应力。采用JSM-840能谱分析仪对热处理前后合金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热处理使得合金中的La、Mn向晶内扩散,而Ni、Co、Al却向晶界偏聚。测定了室温下热处理前后的合金脱氢PCT曲线及其电极循环寿命曲线,结果表明热处理使电极放电容量有所降低,同时却又使电极循环寿命有所提高,并且还降低了合金平衡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电极 热处理 pct曲线 循环寿命
下载PDF
黄柳与垂柳的耐热性和耐旱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甲定 赵哈林 张铜会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7,共6页
作为一种优良的固沙植物,黄柳(Salix gordejevii)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在流动沙 丘边缘和半流动沙丘生长最多,属于灌木型先锋植物。实验对黄柳的耐热性和耐旱性与垂柳(Salix babylonica)进行 了比较研究。两种植... 作为一种优良的固沙植物,黄柳(Salix gordejevii)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在流动沙 丘边缘和半流动沙丘生长最多,属于灌木型先锋植物。实验对黄柳的耐热性和耐旱性与垂柳(Salix babylonica)进行 了比较研究。两种植物的离体叶片在6个温度(即25、30、35、40、45、50℃)下处理1 h;在6个水势梯度(即0、 -0.25、-0.5、-0.75、-1.0、-1.25 MPa)下处理24 h后,测定了其含水量、膜透性、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 (由Fv/Fm计算)等参数。黄柳叶片在温度处理和干旱处理中均能保持比垂柳较高的含水量;45℃以下的温度对两 种植物叶片的膜透性没有明显影响,但高于45℃的温度(本实验中为50℃)使黄柳和垂柳叶片膜透性剧增,且黄柳 增大更多;干旱处理造成两种植物叶片膜透性增大,且垂柳的总是大于黄柳的;低于35℃的温度对Fv/Fm没有影 响,高于40℃的温度使两种植物叶片的Fv/Fm明显降低,且黄柳的极显著地小于垂柳的;干旱处理总使两种植物 叶片的Fv/Fm降低,当渗透势小于-0.75 MPa时,黄柳的Fv/Fm显著地大于垂柳的。这些结果说明黄柳的耐旱性 比垂柳强,其耐热性比垂柳差。就光合器官而言,黄柳、垂柳耐热性和耐旱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通过光系统Ⅱ的电 子传递对高温和干旱的敏感性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柳 垂柳 耐热性 耐旱性 比较研究 膜透性 叶绿素荧光 固沙植物
下载PDF
光氧化降解饮用水中微量有机物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兆勇 周从直 官举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8,共3页
针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提出紫外光激发催化氧化(UV/TiO2/H2O2)工艺,研究表明:①UV/TiO2/H2O2工艺能有效去除水中的CHCl3;②CHCl3的光氧化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微量有机物 光化学氧化 三氯甲烷
下载PDF
核黄素光化学方法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振玲 黄宇闻 +2 位作者 莫琴 王迅 钱开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方法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抑制程度,观察该方法对淋巴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随机选择捐献的全血将从中收集的淋巴细胞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50μmol/L的1640缓冲溶液中,注入... 目的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方法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抑制程度,观察该方法对淋巴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随机选择捐献的全血将从中收集的淋巴细胞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50μmol/L的1640缓冲溶液中,注入PVC透光转移袋内(440nm处透光率为80%),用400—500nm的可见光照射,照射量为8.8J/ml;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悬浮于不含核黄素的1640缓冲溶液中、未接受光照处理的淋巴细胞。以植物血凝素同步刺激2个组的淋巴细胞,用MTS非放射性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核黄素光化学处理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酶标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周期变化(RPT-lymphocyte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经过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后的淋巴细胞(RPT-lymphocytes)对PHA刺激的增殖抑制率为(99.21±1.06)%,淋巴细胞IL-1β、-2、-6、-8及TNF-α、IFN-γ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比对照组细胞分别降低了(95.09±2.60)%、(98.20±1.64)%、(98.77±0.97)%、(92.30±11.04)%及(98.82±1.42)%、100%;实验组S期细胞占0.73%,对照组S期细胞则占32.5%。结论可见光激发的核黄素光化学方法可有效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活性,阻止淋巴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提示该方法可能是预防TA-GVHD的一种有效并且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光化学 淋巴细胞灭活 细胞因子 植物血凝素 TA-GVHD
下载PDF
光化学方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宗平 陶涛 +1 位作者 吴峰 邓南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0-593,共4页
实验研究了光化学方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效果和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光化学方法受pH值 ,光照时间 ,催化剂等的影响 ,在pH =3、混凝后渗沥液光照 4h可取得 64
关键词 光化学方法 垃圾填埋汤 废水处理 去除率
下载PDF
紫外-微臭氧处理饮用水中有机优先污染物 被引量:35
15
作者 吕锡武 孔青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7-380,共4页
城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研究开发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新型紫外—微臭氧工艺处理自来水中常见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等6种优先污染物。处理结果表明,与紫外—臭氧工... 城市自来水水质下降,研究开发给水深度处理技术刻不容缓。本文采用新型紫外—微臭氧工艺处理自来水中常见的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邻-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和六氯苯等6种优先污染物。处理结果表明,与紫外—臭氧工艺相比,本项技术作为自来水深度净化手段,具有效果基本相等,设备大幅度简化,运行费用低廉,更易于推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微臭氧 饮用水 水处理 光化学氧化法
下载PDF
钒基固溶体型贮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严义刚 闫康平 陈云贵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8-743,共6页
金属钒具有吸氢量大、抗粉化性能好等优点 ,但是有效吸氢量较低 ,只有一半的氢能够释放出来 ,没有实用价值。在V Ti二元合金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元合金V Ti M(M代表Cr,Mn ,Fe ,Ni等 )具有良好的贮氢性能。Ti/Cr比对V Ti Cr合金性能影响很大... 金属钒具有吸氢量大、抗粉化性能好等优点 ,但是有效吸氢量较低 ,只有一半的氢能够释放出来 ,没有实用价值。在V Ti二元合金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元合金V Ti M(M代表Cr,Mn ,Fe ,Ni等 )具有良好的贮氢性能。Ti/Cr比对V Ti Cr合金性能影响很大 ,Ti/Cr比值为 0 .75时V Ti Cr合金具有最大的贮氢量和有效吸氢量 ,同时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V Ti Cr合金的有效吸氢量 ,并降低V的使用量。添加Mn的三元合金具有BCC和Laves相双相结构。V Ti Fe合金的贮氢量很高 ,并有希望利用便宜的钒铁做钒源。此外 ,V基固溶体合金还可以用于镍氢电池负极 ,如V Ti Ni合金具有很高的放电容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氢合金 钒基固溶体 p-c-t性能 热处理
下载PDF
核黄素光化学作用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振玲 黄宇闻 +2 位作者 莫琴 王迅 钱开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用核黄素光化学法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可行性。方法随机从的全血中收集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50μmol/L的1640培养液中,注入440 nm处透光率为80%的PVC透光塑料袋内。用400—500 nm的可见... 目的探讨用核黄素光化学法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可行性。方法随机从的全血中收集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50μmol/L的1640培养液中,注入440 nm处透光率为80%的PVC透光塑料袋内。用400—500 nm的可见光照射,照射量为8.8 J/ml。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悬浮于不含核黄素的1640培养液中,未接受光照处理的淋巴细胞。以植物血凝素(PHA)、CD3单抗、CD28单抗等同步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用酶标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量。结果经过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后的淋巴细胞,接受PHA刺激后,实验组淋巴细胞IL-1β、IL-2、IL-4、IL-6、IL-8、IL-10、TNF-α和INF-γ的分泌量比对照组细胞分别降低了(99.47±0.80)%、(99.81±0.46)%、(84.26±24.20)%、(99.86±1.23)%、(92.30±11.04)%、(89.50±15.66)%、(99.98±0.06)%和100%;接受CD3单抗刺激后,实验组淋巴细胞IL-1β、IL-6、IL-8、IL-10、TNF-α和INF-γ的分泌量比对照组细胞分别降低了(99.32±1.30)%、(99.37±1.16)%、(93.31±7.86)%、(93.04±14.16)%、(84.70±10.22)%和100%。接受CD3单抗和CD28单抗联合刺激后,实验组淋巴细胞IL-1β、IL-6、IL-8、TNF-α和INF-γ的分泌量比对照组细胞分别降低了(96.88±7.25)%、(98.55±3.61)%、(94.35±4.93)%、(88.69±10.42)%和100%。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可使淋巴细胞失去生成GVHD相关细胞因子的能力,初步证明核黄素光化学法能在细胞水平有效阻断淋巴细胞通过接受抗原诱导表达细胞因子参与TA-GVHD病理改变的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光化学 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下载PDF
亚甲蓝光敏效应对血液中细菌的灭活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小兵 熊鸿燕 +1 位作者 宋建勇 王思雄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91-492,519,共3页
目的 观察亚甲蓝 (MB)光敏效应对血液中细菌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杀菌效果。结果 MB光敏效应作用 4 0min ,对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灭活指数分别为 5 2 0、 2 2 1、 0 83... 目的 观察亚甲蓝 (MB)光敏效应对血液中细菌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定量杀菌试验观察杀菌效果。结果 MB光敏效应作用 4 0min ,对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灭活指数分别为 5 2 0、 2 2 1、 0 83和 1 0 8;当血液按 1/4稀释后 ,可使血液中的绿脓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浓度分别下降 4 0 5、 2 0 9和 3 0 4个对数级。结论 MB光敏效应对血液中革兰阴性菌的灭活效果要优于革兰阳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敏效应 细菌灭活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小兵 翟庆燕 +2 位作者 熊鸿燕 宋建勇 王思雄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亚甲蓝(MB)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保护作用。方法含15μmol/LMB的血液样本在40000Lux卤钨灯照射下,加入035mmol/L的芸香苷(Rutin),作用40min,通过自动生化检测、SDSPAGE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检测血... 目的观察亚甲蓝(MB)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保护作用。方法含15μmol/LMB的血液样本在40000Lux卤钨灯照射下,加入035mmol/L的芸香苷(Rutin),作用40min,通过自动生化检测、SDSPAGE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检测血浆成份的变化。结果在未加入芸香苷的情况下,血浆球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加入芸香苷作为保护剂后,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含量和绝大多数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有效灭活细菌的MB光化学效应条件下,血浆成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化学效应 血浆成份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及对血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小兵 熊鸿燕 +1 位作者 宋建勇 王思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 ,亚甲蓝 (MB)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及对血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血液样本以 15 μmol L的MB在 40 0 0 0lx卤钨灯照射下 ,加入 0 .3 5mmol l的芸香苷 ,作用 10~ 40min ,观察对血液中大肠... 目的 观察特定条件下 ,亚甲蓝 (MB)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及对血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血液样本以 15 μmol L的MB在 40 0 0 0lx卤钨灯照射下 ,加入 0 .3 5mmol l的芸香苷 ,作用 10~ 40min ,观察对血液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 ,并采用多聚赖氨酸粘附试验、ATP酶促反应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等技术观察血细胞某些生物学功能的变化。结果 处理 40min ,血液中大肠杆菌下降近 5个对数级 ,亚甲蓝与卤钨灯照射两因素的T E值大于 1,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 ,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下降了 11.2 3 %~ 2 5 .49% ,Na+ K+ ATP酶活性在处理的2 0~ 3 0min时增加了 7.60 %~ 2 0 .0 7%。中性粒细胞的NBT吞噬显色反应呈增高趋势 ,2 0min时阳性率增加 9.0 0 %。结论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可以有效灭活血液中的大肠杆菌。在有效灭活血液中细菌的特定条件下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无显著变化 ,但红细胞粘附力升高了 11.2 3 %~ 2 5 .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化学效应 大肠杆菌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