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施肥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郭晓敏 陈广生 +6 位作者 牛德奎 杜天真 胡东南 雷俊 王婷 肖舜帧 陈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3,共6页
对奉新县澡下林场毛竹笋材两用林进行平衡施肥的试验 ,研究了不同平衡施肥配方对毛竹笋材两用林出笋数量、产量和竹笋地径 3个产量因子的影响 ,并建立了 2 0 0 0年各处理小区内土壤养分元素N、P、K、Ca、Mg含量与 2 0 0 1年各处理小区... 对奉新县澡下林场毛竹笋材两用林进行平衡施肥的试验 ,研究了不同平衡施肥配方对毛竹笋材两用林出笋数量、产量和竹笋地径 3个产量因子的影响 ,并建立了 2 0 0 0年各处理小区内土壤养分元素N、P、K、Ca、Mg含量与 2 0 0 1年各处理小区单位面积竹笋平均产量的相关方程。试验结果表明 :各平衡施肥配方对平均地径、单位立竹出笋数的影响与进行垦复的对照差异不显著 ,2 0 0 1年各小区竹笋平均地径显著大于 1 997和1 999年的平均地径 ;各养分元素对单位面积竹笋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 :N >Mg >P >Ca>K ;K肥对增加竹材直径和提高竹材质量有良好促进作用 ;以产笋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最佳施肥配方为N1P1K2 ;以产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最佳施肥配方为N2 P1K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笋材两用林 平衡施肥 产量
下载PDF
毛竹叶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吕兆林 李月琪 +2 位作者 秦娇 韦倩 张柏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5-140,共6页
以毛竹叶为实材,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器、超临界萃取和索氏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毛竹叶挥发油,用气质联用仪测试竹叶挥发油,共检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库检索及人工图谱解析,确定了68种化合物结构。采用同时水... 以毛竹叶为实材,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挥发油提取器、超临界萃取和索氏提取等4种方法提取毛竹叶挥发油,用气质联用仪测试竹叶挥发油,共检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库检索及人工图谱解析,确定了68种化合物结构。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的化合物以醇、羧酸、烷烃类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69.10%和62.11%;采用超临界萃取提取方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羧酸为主,C9~C16化合物相对含量为22.91%,C17~C25为27.98%,C26~C38为22.78%;采用索氏提取法获得的化合物以烷烃类为主,C26~C38化合物相对含量为58.55%。研究表明,提取方法不同,竹叶挥发油成分在化合物种类、个数及相对含量方面差异很大;采用同时水蒸气蒸馏萃取和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技术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竹叶挥发油组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叶 提取方法 挥发油成分
下载PDF
不同种源毛竹叶表叶绿素浓度动态 被引量:17
3
作者 邱尔发 陈存及 +1 位作者 梁一池 陈东海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2-315,共4页
通过对 9个毛竹种源叶表叶绿素 a、b及总量浓度的分析 ,结果表明各种源叶表叶绿素 a浓度和总浓度都以北带 >南带 >中带 ,而叶绿素 b的浓度为南带 >北带 >中带 ,不同种源叶表叶绿素浓度达到高峰值的时间不同 ;各月份叶表叶绿... 通过对 9个毛竹种源叶表叶绿素 a、b及总量浓度的分析 ,结果表明各种源叶表叶绿素 a浓度和总浓度都以北带 >南带 >中带 ,而叶绿素 b的浓度为南带 >北带 >中带 ,不同种源叶表叶绿素浓度达到高峰值的时间不同 ;各月份叶表叶绿素 a/b的比值变化与叶绿素各组分浓度的变化相反 ,总体上呈现出“高 -低 -高”的变化趋势 .叶表叶绿素浓度与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率、枝条含水率、胸径等因子相关显著 ,叶表叶绿素 a/b与种源的经度显著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叶表叶绿素 浓度动态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毛竹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GC-MS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毛燕 刘志坤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5-267,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 GC- MS联用技术 ,对毛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定 ,共获得 67个色谱峰 ,鉴定了其中 53种成分 ,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 94.1 3% ,含量最高的为叶醇2 0 .33% ,其次为 2 -己烯醛 1 4.62 % ,在 53种成分中醇类有 1 0...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 GC- MS联用技术 ,对毛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定 ,共获得 67个色谱峰 ,鉴定了其中 53种成分 ,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 94.1 3% ,含量最高的为叶醇2 0 .33% ,其次为 2 -己烯醛 1 4.62 % ,在 53种成分中醇类有 1 0种 ,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8.61 % ,醛类有 1 7种 ,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 2 2 .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竹叶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毛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亮 王婷 郭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5019-15020,共2页
[目的]探索适宜毛竹林的施肥技术。[方法]采用沟施法,在江西省奉新县毛竹主产区选择28块固定标准地进行肥效试验。[结果]N2P1K1处理的新竹数最多,是对照的1.29倍,N2P2K2处理的新竹数最少。1999年的新竹数最多。各施肥处理的胸径增长量在... [目的]探索适宜毛竹林的施肥技术。[方法]采用沟施法,在江西省奉新县毛竹主产区选择28块固定标准地进行肥效试验。[结果]N2P1K1处理的新竹数最多,是对照的1.29倍,N2P2K2处理的新竹数最少。1999年的新竹数最多。各施肥处理的胸径增长量在0.62~1.61cm之间变动,对照的胸径增长量最小,N2P2K2处理的胸径增长量最大,是对照的2.6倍。K2处理的胸径增长量大于K1处理和对照。N2P1K2处理的新竹产量最高,K2处理的新竹产量高于K1处理,对照的新竹产量明显低于各施肥处理。施肥后5年年均增产鲜竹1694~6243kg/hm2,产量提高了11.1%~41.2%。各年度中以N2P1K2处理的新竹产量最高,1999年的新竹产量最高,1997年的新竹产量最低。[结论]施肥能不同程度地增加新竹的胸径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配方施肥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经营类型毛竹笋用林的地下鞭根系统调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奇江 汪奎宏 +4 位作者 吴蓉 翁甫金 张培新 吴智勇 胡可易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1-34,共4页
对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笋用丰产林进行地下鞭根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安吉毛竹笋用林的地下鞭 根系统分布较宁波和湖州的浅,而且它的竹鞭的生物量也少,但是它的竹根和鞭根的生物量较另两地多,宁 波和湖州两种经营类型的地下结构基... 对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笋用丰产林进行地下鞭根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安吉毛竹笋用林的地下鞭 根系统分布较宁波和湖州的浅,而且它的竹鞭的生物量也少,但是它的竹根和鞭根的生物量较另两地多,宁 波和湖州两种经营类型的地下结构基本相似,只是湖州鞭根系统的分布稍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类型 毛竹 笋用林 鞭根系统 地下结构
下载PDF
毛竹林林下植被、竹叶化学成分与节肢动物群落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飞萍 陈清林 +2 位作者 施友文 方妙辉 尤民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56,共7页
对垦复施肥、垦复、劈草、化学除草和撂荒5种典型管理措施下毛竹叶可溶性糖、蛋白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林下植被和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管理措施对竹叶化学成分的月含量及时序变化规律产生了极为复杂而显... 对垦复施肥、垦复、劈草、化学除草和撂荒5种典型管理措施下毛竹叶可溶性糖、蛋白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林下植被和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管理措施对竹叶化学成分的月含量及时序变化规律产生了极为复杂而显著的影响;2)4类化学成分对毛竹冠层优势害虫种群具有显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并因而影响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表现为类黄酮和单宁含量显著促进竹冠层节肢动物的均匀度;3)林下植被与群落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对林下和冠层节肢动物多样性的促进作用,以及藤本层植物多样性对林下节肢动物均匀度的促进作用;4)经营管理措施可通过改变林下植被和竹叶化学成分而对群落产生显著影响,在害虫的控制中应注重科学管理和适度保护林下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节肢动物群落 林下植被 竹叶化学成分 管理措施
下载PDF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Health Effect of Bamboo-Derive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hrough Analysis the Metabolic Indices of the Disorder Animal Model 被引量:3
8
作者 GUO Ming HU Zheng Qing +4 位作者 STRONG P.James SMIT Anne-Marie XU Jian Wei FAN Jun WANG Hai Lo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95-605,共11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bamboo VOC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ffect on animal physiological indices, which associated with human health. Methods GC/M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Mos...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bamboo VOC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ffect on animal physiological indices, which associated with human health. Methods GC/M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Moso bamboo (Phyllostachys heterocyla cv. pubescens). The effect of VOCs on environmental health was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metabolic indices of the type 2 diabetic mouse model. Results Spectra of VOC generated by GC/MS were blasted against an in-house MS library confirm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33 major components that were manually validated. The relative constituent compounds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VOCs determined were alcohols (34.63%), followed by ether (22.02%), aldehyde (15.84%), ketone (11.47%), ester (4.98%), terpenoid (4.38%), and acids (3.83%). Further experimentation established that the metabolic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can be improved if treated with vanillin, leaf alcohol,β-ionone and methyl salicyl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VOCs on type 2 diabetes were evident in the blood lipid and blood glucose levels. Conclusion Our model suggests that VOCs can potentially control the metabolic indices in type 2 diabetes mice. This experiment data also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rnamental bamboos and some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lostachys heterocyla cv.pubescen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Metabolic index Type 2 diabetes
下载PDF
毛竹叶化学成分对叶部主要害虫影响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清林 《世界竹藤通讯》 2006年第3期36-38,共3页
利用对竹叶可溶性糖、蛋白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的测定和毛竹叶部主要害虫种群的系统调查等资料,采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竹叶4类化学成分对竹刺瘿螨、南京裂爪螨、竹缺爪螨、竹小爪螨、蠕须盾蚧和刚竹毒蛾等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竹刺瘿... 利用对竹叶可溶性糖、蛋白质、单宁和类黄酮含量的测定和毛竹叶部主要害虫种群的系统调查等资料,采用通径分析研究了竹叶4类化学成分对竹刺瘿螨、南京裂爪螨、竹缺爪螨、竹小爪螨、蠕须盾蚧和刚竹毒蛾等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竹刺瘿螨和南京裂爪螨外,竹叶化学成分对其余4种叶部害虫有着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各害虫种群的抑制作用;对于竹缺爪螨,直接作用以可溶性糖的影响最大,间接作用以类黄酮通过可溶性糖的影响较大;对于竹小爪螨,直接作用以单宁的影响最大,间接作用中则以类黄酮通过单宁的影响最大;对于蠕须盾蚧,直接作用以类黄酮的影响最大,间接作用以单宁通过类黄酮的影响最大;对于刚竹毒蛾,直接作用以蛋白质的影响最大,间接作用以类黄酮通过蛋白质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叶化学成分 叶部害虫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