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子参叶斑病抗性诱导因子筛选 被引量:3
1
作者 林丛发 翁琳琳 +1 位作者 钟爱清 陈芦根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87,共5页
为筛选诱导太子参产生对叶斑病抗性的诱导因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用水杨酸、草酸、壳聚糖、磷酸氢二钾、亚硒酸钠和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液这6种因子诱导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 为筛选诱导太子参产生对叶斑病抗性的诱导因子,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用水杨酸、草酸、壳聚糖、磷酸氢二钾、亚硒酸钠和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液这6种因子诱导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粗毒素液对组培苗进行离体叶片针刺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和PAL的活性;6种因子均能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190mg.L-1和380mg.L-1草酸的诱抗效果较好,分别达到76.1%和74.7%,极显著高于其它诱导因子的诱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抗性 太子参 诱导因子 叶斑病菌
下载PDF
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贺春玲 侯小改 +3 位作者 何童童 王桢 关云霄 刘改秀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9期122-125,共4页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牡丹黄斑病的有效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12种药剂在10 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黄斑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10 mg/L质量浓度下70%百菌清可湿性粉...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牡丹黄斑病的有效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12种药剂在10 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黄斑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10 mg/L质量浓度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相对抑制率为(65.19±2.80)%;其次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对抑制率为(64.81±4.49)%;32%叶斑净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弱,相对抑制率为(25.56±4.01)%。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最小,为2.6268 mg/L。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次之,为2.9781 mg/L。32%叶斑净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的毒力最弱,EC50值最大,为26.3957 mg/L。研究结果为牡丹黄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黄斑病 相对抑制率 毒力测定 杀菌剂
下载PDF
一种快速分离牡丹黄斑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建强 秦玉佳 +5 位作者 张馨 刘哲然 李鹏飞 夏彦飞 郑伟 侯颖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0-555,共6页
采用传统的组织分离法分离牡丹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存在费时、费力且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分离效率,本研究利用杀菌剂抑菌谱的不同,以加入50μg/mL硫酸链霉素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向该基础培养基中加入... 采用传统的组织分离法分离牡丹黄斑病菌Phyllosticta commonsii存在费时、费力且成功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分离效率,本研究利用杀菌剂抑菌谱的不同,以加入50μg/mL硫酸链霉素的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向该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多菌灵、乙膦铝及代森锰锌,制备了一种在非无菌条件下即可分离牡丹黄斑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正交试验表明:该选择性培养基中多菌灵、乙膦铝及代森锰锌的适宜质量浓度分别为0.5、100~200及3.125~12.5μg/mL。所制备的选择性培养基可有效抑制3种常见污染真菌——变幻青霉Penicillium variabil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长,但对牡丹黄斑病菌的生长影响较小,可用于牡丹黄斑病菌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黄斑病菌 选择性培养基 组织分离法 硫酸链霉素 多菌灵 乙膦铝 代森锰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