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1
作者 余伟琳 吴冬梅 +6 位作者 王和强 梁添丽 李锦嫦 张世杰 梁嘉妍 刘新 杨子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康复医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实施康复训... 目的探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东莞市康复医院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疼痛程度、手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自我妨碍量表(SH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Barthel指数(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S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评分为(72.10±7.90)分,高于对照组的(65.07±8.50)分(P<0.05)。结论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其关节活动度,减轻其疼痛程度,帮助其改善上肢活动功能,值得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因子疗法 康复训练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关节活动度 疼痛程度 上肢活动功能
下载PDF
物理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废用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刚 潘磊 +1 位作者 贾春光 樊纯彦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废用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物理疗法,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 目的:观察物理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废用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物理疗法,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较对照组的Bathel指数有所提高,治疗8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现代的物理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废用综合征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疗法 脑卒中 废用综合征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毫针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莎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毫针透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和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法:5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 目的:观察毫针透刺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和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方法:5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较前减少,Fugl-Meyer评分较前有所增加(均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Ashworth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Fugl-Mey-er评分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毫针透刺法配合运动疗法是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疗效更佳的方法,能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肢痉挛程度和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足内翻 透刺法 运动疗法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诊疗概况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敬宜 王恩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119-120,共2页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尚无统一定论,单一疗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患肢正确摆放基础上,康复运动、物理疗法、中医治疗(针灸、电针、热奄熏蒸、TDP等)等多手段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除水肿、炎症,缓解疼痛。未来将...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尚无统一定论,单一疗法治疗效果不理想。在患肢正确摆放基础上,康复运动、物理疗法、中医治疗(针灸、电针、热奄熏蒸、TDP等)等多手段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除水肿、炎症,缓解疼痛。未来将针灸、药物等充分结合,对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痹症 患肢摆放 物理治疗 针灸 电针 热奄 熏蒸 TDP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及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莹莹 王小桥 +1 位作者 李朝健 林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对比治疗后临床疗...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上肢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作业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和Fugl-Meyer(FMA)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和肩部活动视觉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和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和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疼痛、肢体瘫痪、活动受限等中医症候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肩部活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肩部屈曲、外展、外旋、内旋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各条目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升高较多(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作业疗法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临床疗效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刃针治疗60例瘀阻脑络型卒中相关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洁萍 郑雪峰 黄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7期144-147,共4页
目的 观察刃针治疗瘀阻脑络型卒中相关头痛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福州市中医院2021年1—12月缺血性卒中瘀阻脑络型卒中相关头痛患者,从中依照纳入标准选择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刃针治疗组与塞来昔布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 目的 观察刃针治疗瘀阻脑络型卒中相关头痛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福州市中医院2021年1—12月缺血性卒中瘀阻脑络型卒中相关头痛患者,从中依照纳入标准选择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刃针治疗组与塞来昔布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4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痛中医证候积分作为治疗有效性的评估。结果 (1)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头痛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头痛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P <0.05),但刃针治疗组更优(P <0.05)。(2)治疗后,刃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更高。(3)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WBC)、肝功(ALT、AST)均在正常范围。(4)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比塞来昔布对照组,刃针治疗组在降低头痛中医证候积分时更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刃针 筋结点 塞来昔布 卒中相关头痛 头痛中医证候积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7
作者 石洪妍 董淑欣 +1 位作者 吴成吉 吴洪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6期192-195,共4页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伴有焦虑、饮食及睡眠欠佳等症状,还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果未及时治疗,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进一步加重,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严重的不...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伴有焦虑、饮食及睡眠欠佳等症状,还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果未及时治疗,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进一步加重,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从中医治疗、现代康复治疗、微创治疗方面阐述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肩手综合征 物理因子治疗 肌骨超声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2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焕香 公正 孙改玲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针...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心悸、面黄神疲、气短乏力、舌胖淡暗、脉细弱等中医证候积分和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联合作业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气虚血瘀证 温针灸 作业疗法 中医证候积分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