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核电厂热污染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静晶 张永兴 +5 位作者 姜子英 杨宏伟 程卫亚 焦志娟 刘瑞瑞 张爱玲 《核安全》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核电厂温排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即热污染)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核电厂温排水热污染控制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建议从水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学、改进预测温排水扩散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物理模型试验中的不足,以及对近... 核电厂温排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即热污染)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当前核电厂温排水热污染控制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建议从水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学、改进预测温排水扩散的数值模拟方法和物理模型试验中的不足,以及对近海水温遥感测量方法的适应性调整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为核电厂热污染的控制和监管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排水 热污染 生态影响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试验 遥感温度测量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非贯通节理岩体斜坡破坏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倪振强 孔纪名 阿发友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地震作用下高斜坡破坏的发生发展过程比较短暂、剧烈,破坏机理相对复杂。本文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作用下非贯通节理岩体斜坡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节理上的应变最大,模型上部应变大于下部应变;节理贯通机理复杂,多为拉剪复合... 地震作用下高斜坡破坏的发生发展过程比较短暂、剧烈,破坏机理相对复杂。本文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作用下非贯通节理岩体斜坡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节理上的应变最大,模型上部应变大于下部应变;节理贯通机理复杂,多为拉剪复合型破坏;节理的贯通并不意味着斜坡的破坏,而是破坏了斜坡的整体性,使其处于临界状态。试验揭示了此类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可为理论和工程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非贯通节理 斜坡破坏 贯通机理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浙江LNG码头总平面布置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忠余 靳如刚 高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浙江LNG码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LNG码头之一,所处环境相对复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为确定合理的码头总平面布置方案、保证船舶安全系靠泊,采用了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3个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比较,通过试验得出不同方案下的船舶运动... 浙江LNG码头是我国目前最大的LNG码头之一,所处环境相对复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为确定合理的码头总平面布置方案、保证船舶安全系靠泊,采用了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3个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比较,通过试验得出不同方案下的船舶运动量及系缆力等参数,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最终明确了合理的总平面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码头 总平面布置 OCIMF LNG船舶 安全靠泊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kinect的隧道三维重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辉 周磊生 +2 位作者 刘银凤 朱世超 冉令强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02-208,共7页
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技术在隧道中施作效率低、数据不连续且原始数据难以再现的问题,采用基于kinect传感器和kintinuous算法的隧道岩体三维重建方法,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确定三维重建过程中光源、TSDF立方体等主要参数指标,将模型试验重建... 为解决传统地质素描技术在隧道中施作效率低、数据不连续且原始数据难以再现的问题,采用基于kinect传感器和kintinuous算法的隧道岩体三维重建方法,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确定三维重建过程中光源、TSDF立方体等主要参数指标,将模型试验重建误差控制在1.9%~2.5%,并将该参数指标应用于现场试验,重建出良好的隧道三维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重建模型的全局鲁棒性和细节还原方面较好,具有可视化程度高、数据连续性强、操作简易等优点,有效改善了传统地质素描对裂缝、结构面等数据记录不够准确和不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地质三维建模 kinect传感器 地质素描 kintinuous算法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唐岛湾清淤工程整体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金辉 拾兵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7,共7页
针对唐岛湾内清淤工程,开展了唐岛湾整体动床物理模型试验。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了在SW(西南)向极限波的作用下,波流动力调整以及湾内泥沙冲淤变化。试验表明,当水位高于平均高潮位时,方案一有效波高相对现状平均增大0.3m,方案二有效波高... 针对唐岛湾内清淤工程,开展了唐岛湾整体动床物理模型试验。通过试验资料分析了在SW(西南)向极限波的作用下,波流动力调整以及湾内泥沙冲淤变化。试验表明,当水位高于平均高潮位时,方案一有效波高相对现状平均增大0.3m,方案二有效波高相对现状平均增大0.6m左右;工程区域内各测点的底流速变化基本上都具有周期性和非对称性,变化周期大约为10s,接近SW向入射波的波周期的2倍;方案二的动力环境与冲淤变化程度,好于方案一。试验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应用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岛湾 清淤工程 水动力 冲淤演变 物理模型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