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Upper Fresh Leaves and Post-growth Roots in Different Quality Stages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碧君 裴晓东 +5 位作者 邓小华 蔡兴 何命军 李帆 黄松青 陈金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1期2033-2036,2044,共5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upper leaves and roots of different qualities of tobacco, the malon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chlorophyllas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upper leaves and roots of different qualities of tobacco, the malon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chlorophyllase activity, amylase activity, medium trace element content, chemical component content, root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and activity in the normal tobacco leaves, tobacco leaves rich in nutrients and premature grey tobacco leav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tobacco leaves, the root fresh weight, dry weight and activity in the premature grey tobacco leaves decreased by 41.22%, 14.44% and 60.29% respectively, while malonaldehyde content increased by 34.82%, and chlorophyllase, α-amylase, β-amylase and SOD activity declined by 89.55%, 65.71%, 71.26% and 37.25% respectively. Chlorophyllase, co-amylase and 13-amylase activity in the tobacco leaves rich in nutrients decreased by 58.76%, 36.19% and 41.93% 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medium trace elements in the tobacco leaves rich in nutrients and premature grey tobacco leav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tobacco leaves. Starch, total sugar, reducing sugar and potassium content in the normal tobacco leav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obacco leaves rich in nutrients and premature grey tobacco le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tobacco leaves Root activit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Medium trace elements Chemical components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Flocculant Producing Strain TS-1
2
作者 潘素娟 王长青 +1 位作者 雷新有 左国防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2期1799-1801,1872,共4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was to select out and identify a flocculant producing strain which could produce high active flocculant.[Method] The strain producing high active flocculant was isolated out and purified throug... [Objective] The purpose was to select out and identify a flocculant producing strain which could produce high active flocculant.[Method] The strain producing high active flocculant was isolated out and purified through medium culture and the selected strain was identified through observing its culture characters and determining it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y.[Result] Fourteen strains of bacteria with flocculant producing function were isolated from tested soil samples through isolation,pur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screening using dilution-spread plate method and plate streaking method.Five strains of flocculant producing bacteria showing higher flocculation activity were selected out after second screening and their flocculation rates were higher than 70%;the flocculation activity of one strain among them was still stable after multiple subculturings,its flocculation rate was always above 90% and it was marked as TS-1.TS-1 was encapsulated Gram-positive bacillus and there was no lipid in it,such as 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TS-1 w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so it was named Bacillus TS-1.[Conclusion] The strain selected out in this experiment could be used in the flocculation and biochemic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from starch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flocculant ISOLATI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3
作者 唐立郦 张晟齐 +6 位作者 王飞 邵一鸣 袁红梅 程莉莉 刘丹丹 樊超 吴广文 《中国麻业科学》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试验研究室外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进行补光,探究其对工业大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以及主要大麻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占空比100%(LED1)和占空比70%(LED2)的光源促进了工业大麻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 试验研究室外栽培条件下,利用不同占空比的脉冲光源对工业大麻进行补光,探究其对工业大麻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以及主要大麻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占空比100%(LED1)和占空比70%(LED2)的光源促进了工业大麻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重和鲜重的增加,但LED2与不补光(CK)差异不显著,而占空比50%(LED3)光源显著降低了工业大麻的株高、茎粗、SPAD值以及花叶干重和鲜重;LED1、LED2和LED3提高了工业大麻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以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LED1与CK差异显著,LED2和LED3与CK差异不显著;LED1和LED2显著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TA)活性,而LED3显著促进抗氧化物酶(SOD、POD和CTA)的活性;LED1显著降低了四氢大麻酚(THC)和大麻二酚(CBD)的含量,而LED1、LED2和LED3显著提高了大麻萜酚(CBG)的含量。LED1和LED2光源均可以促进工业大麻的生长发育,增加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抗氧化物活性,增加CBG含量,为今后利用节能(占空比)脉冲光源提高工业大麻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脉冲光源 生长特性 生理生化性质 主要大麻素
下载PDF
桂林米粉腐败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剂筛选
4
作者 严婉嘉 梁韦武 +4 位作者 陆佳慧 黄春霞 李霞 董新红 李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6,共7页
桂林米粉属于鲜湿米粉,由于其水分含量高、易受微生物污染而不易保存,因此分析其腐败菌及筛选抑菌剂对延长其货架期、保持其口感与营养价值十分重要。为了研究桂林米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本文从室温贮藏1~3 d的桂林米粉中分离纯... 桂林米粉属于鲜湿米粉,由于其水分含量高、易受微生物污染而不易保存,因此分析其腐败菌及筛选抑菌剂对延长其货架期、保持其口感与营养价值十分重要。为了研究桂林米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本文从室温贮藏1~3 d的桂林米粉中分离纯化得到13株腐败菌,再通过反证试验得到6株主要腐败菌MF1、MF2、MF3、MF4、MF6和MF12,通过常规鉴定结合分子鉴定确定桂林米粉的主要腐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和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acetylicum)。通过平板培养从五种食品添加剂中筛选有效抑菌剂及最适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对6种腐败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最适抑菌浓度分别为90和120 mg/mL。这说明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可作为桂林米粉的防腐剂,在桂林米粉贮藏保鲜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腐败菌 生理生化 分子鉴定 抑菌
下载PDF
福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5
作者 季梦婷 陈长江 +5 位作者 罗流河 林志坚 詹梦琳 杨丙烨 胡方平 蔡学清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2,共9页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的原菌,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菌生... 为明确近年来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猕猴桃苗圃新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病害病的原菌,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流行规律,采用稀释分离法对采集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获得的细菌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常规的细菌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反应、Biolog鉴定、16S rDNA和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猕猴桃病株上获得9株细菌菌株,将其接种在健康的猕猴桃植株后,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且从接种后病株的茎秆和根部又重新分离到与原菌落形态相同的细菌。柯赫氏法则证实这9株细菌菌株为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的致病菌。这9株菌株在N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一致,均呈不规则型、扁平,并逐渐向四周扩散,不产生粘稠状物质,不会使培养基变色;在TTC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呈暗红色,产生可扩散至培养基中的红褐色色素,其流动性较差;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呈乳白色。经综合分析,这9株细菌菌株均被鉴定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化型Ⅲ和演化型Ⅰ(亚洲组),序列变种14。这是首例青枯菌侵染猕猴桃的报道。以上研究结果为制定猕猴桃细菌性枯萎病精准有效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细菌性枯萎病 病原菌鉴定 生理生化测定 假茄科雷尔氏菌 16S rDNA
下载PDF
细菌性疫病对菜豆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李学庆 冯国军 +3 位作者 刘大军 刘畅 闫志山 杨晓旭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为研究菜豆侵染细菌性疫病后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不同菜豆细菌性疫病抗性品种‘双丰3号’(SF,抗病品种)和‘猫眼’(MY,感病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接种后不同时段菜豆细菌性疫病对光合作用参数、光合色素含量、POD、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 为研究菜豆侵染细菌性疫病后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以不同菜豆细菌性疫病抗性品种‘双丰3号’(SF,抗病品种)和‘猫眼’(MY,感病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接种后不同时段菜豆细菌性疫病对光合作用参数、光合色素含量、POD、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抗性品种间,除胞间CO_(2)浓度增加外,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下降状态,且增幅和降幅表现为MY>SF。(2)菜豆细菌性疫病侵染导致2个品种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下降,且总体含量表现为SF>MY。说明SF的光合作用和光合色素含量受菜豆细菌性疫病胁迫的影响小于MY。(3)MY的POD活性总体高出SF 3倍,SOD活性表现为SF>MY,且在超氧阴离子含量积累方面,SF的释放量比MY早2 d变少,其防御机制出现时间早于MY。说明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是对菜豆细菌性疫病具有较强抗性的生理基础,且POD和SOD活性都可以作为菜豆细菌性疫病的抗性鉴定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细菌性疫病 光合色素 光合特性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龙葵与3种外来入侵植物对Cd的富集和生理响应差异比较
7
作者 陈娱 王海娟 王宏镔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9-1950,共12页
为研究本土Cd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和3种外来入侵植物鬼针草(Bidenspilosa L.)、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和紫茉莉(Mirabilisjalapa L.)对Cd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和生理响应的差异,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通过设置0、... 为研究本土Cd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和3种外来入侵植物鬼针草(Bidenspilosa L.)、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和紫茉莉(Mirabilisjalapa L.)对Cd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和生理响应的差异,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通过设置0、2、10、30 mg·kg^(-1)不同Cd含量,探究本地种龙葵与3种入侵植物在不同Cd含量处理下对Cd富集、Cd提取效率、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d处理下,鬼针草的地上部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龙葵和其余2种入侵植物。所有Cd含量处理,鬼针草Cd提取效率均最高(0.61%~1.87%),紫茉莉最低(0.02%~0.03%),龙葵(0.30%~0.79%)和紫茎泽兰(0.24%~1.06%)居中。3种Cd含量处理下,鬼针草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4种植物中最高,鬼针草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龙葵,龙葵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入侵植物。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龙葵Cd提取效率与叶片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鬼针草和紫茎泽兰Cd提取效率均与叶片丙二醛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对于含Cd 2~30 mg·kg^(-1)的土壤进行植物修复时,入侵植物鬼针草比本地植物龙葵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CD 提取效率 生理生化 修复效果
下载PDF
全程氨氧化菌的发现、生态分布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晓丽 刘玉灿 +3 位作者 吴代顺 王港 杨晓永 孙洪伟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0-17,共8页
自20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硝化作用是顺承发生的,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生化反应过程,并由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这两种协同独立完成。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打破了硝化作用分为两步的认知,它能够独立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这对... 自20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硝化作用是顺承发生的,包括亚硝化和硝化两个生化反应过程,并由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这两种协同独立完成。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打破了硝化作用分为两步的认知,它能够独立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这对地球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与典型的硝化菌相比,Comammox具有补充响应的优势,如适宜在寡营养条件下生长等,这些都引起了研究者对Comammox在废水处理中作用的关注。文中概述了Comammox的发现过程、Comammox在各种生境中尤其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布规律和丰度,以及其生理生化特性。最后,对污水处理系统中Comammox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提高对Comammox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氨氧化菌 生态环境 生理生化特性 硝化螺菌属 氨氧化
下载PDF
BioCluster:Tool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lustering of Enterobacteriaceae Based on Biochemical Data
9
作者 Ahmed Abdullah S.M.Sabbir Alam +1 位作者 Munawar Sultana M.Anwar Hossain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92-199,共8页
Presumptive identifcation of different Enterobaeteriaeeae species is routinely achieved based on biochemical properties. Traditional practice includes manual comparison of each biochem- ical property of the unknown sa... Presumptive identifcation of different Enterobaeteriaeeae species is routinely achieved based on biochemical properties. Traditional practice includes manual comparison of each biochem- ical property of the unknown sample with known reference samples and inference of its identity based on the maximum similarity pattern with the known samples. This process is labor- intensive, time-consuming, error-prone, and subjective. Therefore, automation of sorting and sim- ilarity in calculation would be advantageous. Here we present a MATLAB-bas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tool named BioCluster. This tool was designed for automated clustering and iden- tification of Enterobacteriaceae based on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In this tool, we used two types of algorithms, i.e., traditional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HC) and the Improve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IHC), a modified algorithm that was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the cluster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within this species. IHC takes into account the variability in result of 1-47 biochemical tests family. This tool also provides different options to optimize the clus- tering in a user-friendly way. Using computer-generated synthetic data and some real data,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BioCluster has high accuracy in clustering and identifying enterobacterial species based on biochemical test data. This tool can be freely downloaded at http://microbialgen.du.ac.bd/ bioclus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ENTEROBACTERIACEAE biochemical properties Clustering tool identification tool Hierarchy algorithm
原文传递
草棉同源四倍体后代性状鉴定与遗传解析
10
作者 荣二花 杨亚杰 +1 位作者 李昱樱 吴玉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目的】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利用染色体加倍之后基因的剂量效应及多倍体优势,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草棉同源四倍体新种质,有效拓宽棉花种质资源。【方法】以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S_(1)和S_(2)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重要途径,利用染色体加倍之后基因的剂量效应及多倍体优势,培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草棉同源四倍体新种质,有效拓宽棉花种质资源。【方法】以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S_(1)和S_(2)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倍性,对同源四倍体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结果】倍性鉴定表明,5株S_(1)中有1株三倍体和4株四倍体,7株S_(2)中有1株非整倍体和6株四倍体。在植株形态、叶片性状、花的表型、气孔性状等方面,S_(2)较S_(1)更稳定。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S_(2)正常四分体(85.17%)和正常花粉粒(87.33%)的比例较S_(1)都有所提高,说明同源四倍体减数分裂逐渐趋于正常。S_(2)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均高于S_(1)及其二倍体亲本。在结实率、种子大小和纤维长度方面,S_(2)优于S_(1)。【结论】通过染色体加倍成功合成了草棉同源四倍体新种质,S_(2)较S_(1)表现出更强的多倍体优势,且育性于S_(2)代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棉 同源多倍体 性状鉴定 流式细胞仪 细胞学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锦斛1号’铁皮石斛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秋悦 罗影子 +5 位作者 杨洋 文大成 阮宝丽 王大昌 杨渊 黄明进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探寻不同水分处理对‘锦斛1号’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方法,测定持续性梯度干旱胁迫处理下‘锦斛1号’株高、茎粗、叶片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绿体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含量... 目的:探寻不同水分处理对‘锦斛1号’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方法,测定持续性梯度干旱胁迫处理下‘锦斛1号’株高、茎粗、叶片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绿体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对‘锦斛1号’的栽培管理及抗旱选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干旱胁迫对‘锦斛1号’株高、茎粗、叶片含水量无显著影响,随着干旱程度加重,根系活力明显增强,叶绿体色素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大,丙二醛(MDA)含量减少,脯氨酸(Pro)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结论:干旱胁迫下,‘锦斛1号’依靠CAT和SOD活性的增加来保护膜系统,通过积累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来维持较高的渗透压抵御干旱胁迫‘,锦斛1号’具有抵抗干旱胁迫的能力,且在重度干旱下仍能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斛1号’ 干旱胁迫 生长指标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咸淡水交替灌溉对冬小麦生理生化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昱东 庞桂斌 +4 位作者 傅新 于浩洋 张立志 王昕 徐征和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为了合理利用微咸水资源,制定适宜的微咸水灌溉制度,选择典型灌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设置矿化度、灌溉定额2个因素,以及淡水-淡水(T_(1))、淡水-淡水-淡水(T_(2))、淡水-微咸水(T_(3))、淡水-微咸水-微咸水(T_(4))4个灌溉方案,研究咸淡... 为了合理利用微咸水资源,制定适宜的微咸水灌溉制度,选择典型灌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设置矿化度、灌溉定额2个因素,以及淡水-淡水(T_(1))、淡水-淡水-淡水(T_(2))、淡水-微咸水(T_(3))、淡水-微咸水-微咸水(T_(4))4个灌溉方案,研究咸淡水交替灌溉对冬小麦生理生化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的各土层含盐量较淡水灌溉的显著提高;拔节期灌溉后3 d,方案T_(4)的最大荧光产量增加17.73%,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还原糖分别增加12.89%、57.63%;灌浆期灌溉前,方案T_(3)、T_(4)的土壤含盐量显著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减小22.52%~25.35%;灌浆期灌溉后6 d,方案T_(4)的最大荧光产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分别增加6.44%、1.38%,脯氨酸、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分别减小19.09%、5.87%,说明微咸水灌溉可以缓解干旱胁迫;与方案T_(1)、T_(3)相比,方案T_(4)的千粒重显著增大,产量分别提高12.24%~1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淡水交替灌溉 冬小麦 生理生化特征 荧光动力学参数 产量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不同辣椒耐热性鉴定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13
作者 张雪莲 罗德旭 +8 位作者 刘欣 刁卫平 汪国莲 王玮玮 孙玉东 白甜 刘璐 王林闯 黄大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0-75,共6页
以常温处理(25℃)为对照,研究了高温(39℃)胁迫对3个辣椒材料花粉活力、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系统及热激蛋白基因(CaHSP16.4)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创椒一号的热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幅均高于207×1和R9,而其花粉... 以常温处理(25℃)为对照,研究了高温(39℃)胁迫对3个辣椒材料花粉活力、相对电导率、抗氧化系统及热激蛋白基因(CaHSP16.4)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创椒一号的热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的增幅均高于207×1和R9,而其花粉活力低于后两者;在高温处理下,R9的SOD活性呈现上升趋势,而207×1和创椒一号出现下降趋势,创椒一号的下降幅度最大;R9和207×1的POD活性在高温处理后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创椒一号呈现下降趋势;高温处理下R9、207×1和创椒一号的APX活性均高于常温处理下的,但前两者的升高幅度更大;在高温胁迫下,R9和207×1中CaHSP16.4基因的表达增量均高于创椒一号。总之,3个辣椒材料的耐热性表现为R9>207×1>创椒一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高温胁迫 耐热性 生理生化特性 鉴定
下载PDF
陆地棉与瑟伯氏棉远缘杂交后代性状鉴定与遗传分析
14
作者 候林慧 郑赟 +1 位作者 荣二花 吴玉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135,共8页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和种质创新的基础,将陆地棉与野生瑟伯氏棉进行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杂种。旨在将瑟伯氏棉的有益农艺性状转移到陆地棉中,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以陆地棉为母本,瑟伯氏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合成杂种F_...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和种质创新的基础,将陆地棉与野生瑟伯氏棉进行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杂种。旨在将瑟伯氏棉的有益农艺性状转移到陆地棉中,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以陆地棉为母本,瑟伯氏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合成杂种F_(1),并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对F_(1)及异源六倍体进行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及SSR分子标记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异源六倍体植株整体与杂种三倍体相似,介于双亲之间,异源六倍体的雄蕊多于亲本及F_(1),有淡红色的花斑,与亲本及F_(1)都不同。细胞学鉴定表明,随着倍性的增加,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而气孔长度、叶绿体数和花粉粒直径均呈上升趋势;杂种三倍体(F_(1))和异源六倍体的减数分裂行为表明,二者的减数分裂均有正常和异常行为,三倍体中的多分体较多,而六倍体正常四分体明显增多。三倍体的多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比为24.33%;六倍体的多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比为82.17%,表明六倍体的育性在恢复。生理生化结果表明,酶的活性随不同世代倍性的增长而升高。SSR鉴定结果表明,三倍体杂种和异源六倍体既扩增出了父母本的条带,同时也扩增出了新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远缘杂交过程中产生了染色体重组现象。通过远缘杂交成功合成陆瑟杂种,通过染色体加倍成功获得了可育的异源六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瑟伯氏棉 远缘杂交 异源六倍体 形态性状鉴定 生理生化鉴定 细胞学鉴定 SSR
下载PDF
陆地棉与拟似棉异源六倍体的合成与性状鉴定
15
作者 王一帆 候林慧 +5 位作者 常永春 杨亚杰 陈天 赵祝跃 荣二花 吴玉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76,共9页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棉花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陆地棉与野生拟似棉远缘杂交并加倍获得可育的杂种后代,为利用拟似棉中的优良基因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为母本、拟似棉为父本杂交合成F1并采用秋...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棉花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陆地棉与野生拟似棉远缘杂交并加倍获得可育的杂种后代,为利用拟似棉中的优良基因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为母本、拟似棉为父本杂交合成F1并采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植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叶片表型)、细胞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保卫细胞对中叶绿体数、花粉粒直径)、生理生化指标(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鉴定。通过流式细胞鉴定筛选出了3株六倍体植株。六倍体与三倍体及亲本性状统计结果显示,六倍体叶形指数与陆地棉无显著差异,说明六倍体叶形整体偏向陆地棉,而三倍体远缘杂种更多偏向父本拟似棉,六倍体叶面积及气孔长度增大、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显著增多;六倍体花的表型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花粉粒直径大于三倍体呈极显著差异,六倍体正常花粉粒比为73.25%,三倍体正常花粉粒比为51.13%,说明六倍体育性在恢复;六倍体叶片中SOD、POD、CAT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他世代;六倍体较其他世代最大荧光产量Fm差异显著,初始荧光Fo、叶片可变荧光Fv、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 II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以及开放的PS II捕获的激发能的效率(Fm/Fo)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证明通过杂交加倍成功合成了陆地棉与拟似棉异源六倍体新种质,同时发现六倍体在抗逆性及光合作用表现优于三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拟似棉 远缘杂交 异源六倍体 杂种致死 性状鉴定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储藏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其糊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周显青 祝方清 +1 位作者 张玉荣 彭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114,124,共8页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储藏特性指标及其糊化特性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样品为原料,对其主要储藏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糊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 为了解不同储藏年限稻谷的储藏特性指标及其糊化特性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储藏年限的籼稻、粳稻各40份样品为原料,对其主要储藏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糊化特性等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储藏年限的增加,两个品种稻谷的发芽率、酶活性、巯基含量降低,降低幅度基本一致;脂肪酸值、丙二醛含量、电导率增加;增加幅度基本一致。糊化特性中糊化温度上升,两种稻谷的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峰值时间在储藏两年时达到最大;且籼稻高于粳稻。籼稻的脂肪酸值、巯基含量在年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粳稻的发芽率在年限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储藏过程中变化最为敏感。两种稻谷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年限间的差异性基本相同。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储藏年限籼稻/粳稻的品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储藏品质 生理指标 生化指标 糊化特性
下载PDF
变质豆浆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21
17
作者 汪立平 张庆华 +3 位作者 赵勇 陈有容 齐凤兰 张闻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1-624,共4页
从5种变质豆浆中分离得到3株腐败菌株S1、S2和S3。3株菌均能在1×10^5Pa、30min杀菌条件下和添加300mg/kgNisin杀菌条件下存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分... 从5种变质豆浆中分离得到3株腐败菌株S1、S2和S3。3株菌均能在1×10^5Pa、30min杀菌条件下和添加300mg/kgNisin杀菌条件下存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3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orstelensis),GenBank登录号为EF439666-EF439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浆 腐败微生物 分离 鉴定 生理生化特征 16S RDNA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2
18
作者 曹海鹏 袁帅 +2 位作者 赵昆 张霞 胡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1-214,共4页
以残次的水果为原料,经静置富集培养、多次筛选纯化等步骤,分离出一株细菌纤维素产量较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G-29。根据第二版《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和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分子序... 以残次的水果为原料,经静置富集培养、多次筛选纯化等步骤,分离出一株细菌纤维素产量较高且遗传性能稳定的菌株G-29。根据第二版《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和第九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分子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葡糖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sp.)一个新菌种或者中间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的一个亚种。菌株G-29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8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葡糖醋杆菌 生理生化特征 鉴定
下载PDF
采后苹果电特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19
作者 郭文川 朱新华 郭康权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6-139,共4页
为了了解果蔬的电学特性,并为果蔬品质自动化识别提供新方法,该文从生理特性角度分析了影响采后苹果电参数变化的原因。基于电参数的变化,将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苹果新鲜等级的识别。研究结果指出:采后红富士苹果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规... 为了了解果蔬的电学特性,并为果蔬品质自动化识别提供新方法,该文从生理特性角度分析了影响采后苹果电参数变化的原因。基于电参数的变化,将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苹果新鲜等级的识别。研究结果指出:采后红富士苹果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规律与乙烯释放量变化规律相似,电阻率与乙烯释放量变化规律相反,在乙烯释放峰出现时,相对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电阻率达到最小值。根据采后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的变化,将苹果分为3个新鲜等级,以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参数,在2-20-3的网络结构下,苹果新鲜等级平均识别率达到79%。该研究为了解采后果品电特性变化的原因提供了信息,为基于电特性的新型果品内部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电特性 生理特性 新鲜等级 识别
下载PDF
植物重金属毒害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56
20
作者 唐咏 王萍萍 张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1-555,共5页
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通过生物链放大作用进一步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作者综述了重金属对植物毒害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对... 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通过生物链放大作用进一步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作者综述了重金属对植物毒害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毒害作用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植物 毒害作用机理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