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瘅方加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爱民 赵燕燕 +1 位作者 胡磊磊 曹艳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91-595,共5页
目的分析脾瘅方加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 目的分析脾瘅方加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就诊于济宁市中医院的肥胖型T2DM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二甲双胍0.5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脾瘅方对症加减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指标[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糖化血红蛋(Glycosylated hemoglobinA1c,HbA1c)]、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 function,HOMA-β)]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FBG、2 h PBG、HbAlc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糖FBG、2 h PBG、HbAlc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TG、TC、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脂指标TG、TC、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FINS、HOMA-IR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HOMA-β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胰岛素FINS、HOMA-IR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HOMA-β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IL-6、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瘅方加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T2DM患者能有效调节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肥胖型2型糖尿病 血脂 胰岛素抵抗指数
下载PDF
从“脾瘅——糖尿病前期”辨治谈中医经典的传承与发展
2
作者 阮诺冰 杨矛 +4 位作者 李金菊 许奇 周鑫鑫 李瑜璠 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圣贤所以教人之法,俱存于经”,中医经典是承载中医文化和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为适应医疗需求的改变与人类疾病谱的扩增,中医经典也亟需传承发展,其核心原则在于指导临床,解决实际问题。从“脾瘅”理论发... “圣贤所以教人之法,俱存于经”,中医经典是承载中医文化和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为适应医疗需求的改变与人类疾病谱的扩增,中医经典也亟需传承发展,其核心原则在于指导临床,解决实际问题。从“脾瘅”理论发展成熟,到糖尿病前期现代防治体系的构建,中医经典理论得到了生动的传承,实现了中西医诊疗体系的优势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典 糖尿病前期 传承发展
下载PDF
仝小林院士“脾瘅-脉损”防治经验 被引量:4
3
作者 方心怡 王涵 +1 位作者 田佳星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仝小林院士提出脾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均以肥胖为始动因素,最终进展导致严重的大血管(脉损)和微血管(络损)并发症。在脾瘅-脉损的发展过程中,膏脂充溢,浊邪内生是其发病基础,痰瘀积脉是其核心环节,脾肾亏虚是其发... 仝小林院士提出脾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均以肥胖为始动因素,最终进展导致严重的大血管(脉损)和微血管(络损)并发症。在脾瘅-脉损的发展过程中,膏脂充溢,浊邪内生是其发病基础,痰瘀积脉是其核心环节,脾肾亏虚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临证时一方面需要消膏降浊、化痰祛脂,消除病理因素;另一方面需要活血化瘀通脉,兼顾全程通络,使脉络畅通;还需注重补虚,健脾益肾。中医在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其“治未病”的优势,攻补兼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损 代谢综合征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叶天士辨治脾瘅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加 张玉璞 +3 位作者 刘瑞云 王倩 苑浩彬 唐迎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9期16-19,共4页
文章总结了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确立了脾瘅的病因病机为中虚伏热,概括了脾瘅的临床证候变化,认为脾瘅的肇基主要是脾虚,虽然在脾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变生他证,但是脾虚是一直存在的,治疗上尊仲景之法,以补虚泻实,辛开苦降... 文章总结了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确立了脾瘅的病因病机为中虚伏热,概括了脾瘅的临床证候变化,认为脾瘅的肇基主要是脾虚,虽然在脾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变生他证,但是脾虚是一直存在的,治疗上尊仲景之法,以补虚泻实,辛开苦降为基础,辨治脾瘅,充实了脾瘅的临床诊疗体系,在治疗脾瘅的过程中逆向思维,创甘肥温脾(胃)之法,充分体现了叶天士范于古而不囿于古的临床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中虚伏热 辛开苦降法
下载PDF
基于“脾瘅理论”从湿热论治糖尿病前期 被引量:6
5
作者 曾山容 邓小敏 +3 位作者 张欣 易倍吉 丘树林 卢江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4期75-77,共3页
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血糖水平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针对糖尿病前期展开有效干预,可减少糖尿病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范畴,脾瘅常以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 糖尿病前期是指正常血糖水平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针对糖尿病前期展开有效干预,可减少糖尿病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符合中医“治未病”思想。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范畴,脾瘅常以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常为病因,认为湿热是脾瘅的关键致病因素,湿热内蕴为脾瘅之基本病机。基于“脾瘅理论”从湿热探讨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及治法,通过“脾瘅理论”及湿热的致病特点,分析湿热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关系,以除湿健脾为法治疗糖尿病前期,为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理论 湿热 治未病
下载PDF
基于脾失备化探讨脾瘅火热病机
6
作者 林璟 覃锦 +3 位作者 李金埕 贺晴 王光琪 刘尚建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5,共5页
脾瘅是因过食肥甘而致中满内热,并且以口甘为主症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前状态。脾瘅病位在脾,病理基础在于火热熏灼。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备化”一词探究脾瘅火热根源,提出“备多-化少”这一病理过程为火热之源。脾瘅之始,因“备多”而... 脾瘅是因过食肥甘而致中满内热,并且以口甘为主症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前状态。脾瘅病位在脾,病理基础在于火热熏灼。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备化”一词探究脾瘅火热根源,提出“备多-化少”这一病理过程为火热之源。脾瘅之始,因“备多”而纳化失衡,积而化火;随着火邪发展,因“化少”而精微不运,郁而化火。脾瘅之火亦可传至五脏,而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临证以恢复脾之备化平衡为要,截断火邪发生、发展,同时可根据火热传变,分脏论治,有助于实现脾瘅火热的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化 火热 五脏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吕仁和“脾瘅降糖方”在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倪玉婷 孙素涛 +2 位作者 刘尚建 黄光瑞 王婷 《中医药通报》 2023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吕仁和教授自拟的脾瘅降糖方在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筛选脾瘅降糖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与成分相关的靶点数据;筛选2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靶点数据;对所筛选得到的靶点数据取其交集,...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吕仁和教授自拟的脾瘅降糖方在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筛选脾瘅降糖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与成分相关的靶点数据;筛选2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靶点数据;对所筛选得到的靶点数据取其交集,分析得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脾瘅降糖方-糖尿病-靶点”富集分析,从而得到脾瘅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调节作用的主要途径。结果:脾瘅降糖方主要有效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苷、谷甾醇、荜拨宁、栀子黄、甘草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等;脾瘅降糖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为碳酸酐酶Ⅳ、丝苏氨酸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多药耐药性蛋白、碳酸酐酶Ⅱ、碳酸酐酶Ⅰ等;脾瘅降糖方通过众多途径(包括:肾上腺素分泌、单萜类、omega-羟化酶、胰岛素分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HIF-1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对2型糖尿病有调节作用。结论:脾瘅降糖方能从多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进而在糖尿病前期就阻断其发展,恢复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仁和 降糖方 糖尿病前期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穴位贴敷疗法干预糖尿病前期(脾瘅)的理论研究
8
作者 赵加 张玉璞 +3 位作者 刘瑞云 王倩 苑浩彬 唐迎超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0期14-18,共5页
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范畴,在此时积极治疗可延缓或阻断向糖尿病发展。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药、经脉-脏腑治疗的结合,应用于糖尿病前期可延缓病情进展为糖尿病。该文从对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认识、经脉-脏腑理论、中药治疗理论及内服转... 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范畴,在此时积极治疗可延缓或阻断向糖尿病发展。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药、经脉-脏腑治疗的结合,应用于糖尿病前期可延缓病情进展为糖尿病。该文从对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认识、经脉-脏腑理论、中药治疗理论及内服转外用理论等方面详细探究穴位贴敷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选穴及选药依据,认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具有绿色、无创、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效果好等特点,且可避免患者依从性不高等问题,发挥中医药优势,减轻医疗负担,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肥胖型 穴位贴敷疗法 经脉-脏腑理论
下载PDF
基于“脾在体合肉”理论探讨脾-2型糖尿病-肌肉间的相关性
9
作者 赵思晨 梁永林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脾病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众多医家多主张从脾论治。糖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食物入口转为糖分吸收入血供机体组织利用。而脾主运化,脾病则水谷精微不“运”不“化”,滞积于其他器官组织,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发生器质性病... 脾病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众多医家多主张从脾论治。糖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食物入口转为糖分吸收入血供机体组织利用。而脾主运化,脾病则水谷精微不“运”不“化”,滞积于其他器官组织,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发生器质性病变。脾在体合肉是以脾主运化作为其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内脾之为病,在外肉亦为病。骨骼肌约占人体总重的40%,是机体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最重要的器官组织之一,也是糖尿病损害的主要靶位。本文基于“脾在体合肉”理论试述脾-2型糖尿病-肌肉间的相关性以及健脾益肉对防治2型糖尿病及骨骼肌损伤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合肉 2型糖尿病 骨骼肌脂质沉积 骨骼肌炎症
下载PDF
基于脾阴学说论治肥胖型糖尿病前期
10
作者 邵苏杭 丁雨欣 +1 位作者 徐业恒 徐英英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690-691,共2页
中医学认为肥胖型糖尿病前期(PDM)归属于“脾瘅”范畴,脾瘅如不能得到妥善治疗,则会进一步转化为消渴。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药能通过尽早识别、干预肥胖型PDM,有效延缓甚至终止疾病的进展。笔者以脾阴学说为依据,探讨脾阴与肥胖型PD... 中医学认为肥胖型糖尿病前期(PDM)归属于“脾瘅”范畴,脾瘅如不能得到妥善治疗,则会进一步转化为消渴。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药能通过尽早识别、干预肥胖型PDM,有效延缓甚至终止疾病的进展。笔者以脾阴学说为依据,探讨脾阴与肥胖型PDM中医诊疗的关系,望为其辨证施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糖尿病前期 阴学说
下载PDF
基于“肝主疏泄”浅析肝脾同调法对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作用
11
作者 蔡腾 孙文杰 杨叔禹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4期14-17,共4页
糖尿病前期作为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疾病状态,常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甚则糖耐量异常。中医学将其归于“脾瘅”范畴,多认为过食肥甘而致的中满内热是其主要病因病机,而现代社会高强度压力所致的情志失调已然成为另一主要... 糖尿病前期作为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疾病状态,常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甚则糖耐量异常。中医学将其归于“脾瘅”范畴,多认为过食肥甘而致的中满内热是其主要病因病机,而现代社会高强度压力所致的情志失调已然成为另一主要病因。情志异常可导致肝失疏泄,加剧脾失健运,而祖国医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思想对于预防机体异常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故文中从“肝主疏泄”理论出发,探究“肝脾同调”法对脾瘅防治的指导意义及其在调控疾病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肝主疏泄 同调
下载PDF
基于“玄府-脾络-散膏”通路浅析肥胖型糖尿病前期的治疗
12
作者 王若琳 何泽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糖尿病前期归属中医“脾瘅”范畴,何泽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从中医微观结构角度出发,基于“玄府-脾络-散膏”通路治疗肥胖型糖尿病前期,并附病案1则,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肥胖型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受损 玄府 散膏 何泽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脾瘅”的中医用药规律
13
作者 刘娅 陈永华 +2 位作者 徐寒松 许璐 杨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45-151,共7页
探析中医治疗脾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中医治疗脾瘅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中的处方,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tatistics26.0进行聚类分析,SPSSModeler18.0... 探析中医治疗脾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中医治疗脾瘅的相关文献,提取文献中的处方,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tatistics26.0进行聚类分析,SPSS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纳入处方中单味中药的用药频率、功效、性味归经、组方规律以及用药疗程。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151首,涉及中药159味。常用药物有黄芪、黄连、茯苓、半夏、葛根、生地黄等;常配伍丹参、川芎、鬼箭羽等活血化瘀药。结论 脾瘅病变以虚实夹杂为主,中医治疗脾瘅重视清利湿热和补虚结合,常将祛湿药与补益药结合运用,并合理配伍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理气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及其临床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方朝晖 赵进东 +7 位作者 石国斌 舒仪琼 范青云 刘剑 吴倩 江婷 凌含鹏 罗云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583-587,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医院为引导,社区为主体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防治方案。[方法]立足于中医药防治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结果及行业标准,经同行专家多次讨论,再修订,达成共识。[结果]36.20%糖尿病高危人群因饮食... [目的]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医院为引导,社区为主体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防治方案。[方法]立足于中医药防治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结果及行业标准,经同行专家多次讨论,再修订,达成共识。[结果]36.20%糖尿病高危人群因饮食失节发生脾瘅(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胃占43.60%,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干预脾瘅(糖尿病前期)1a,42.15%血糖恢复为正常水平。[结论]制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可复制的、易推广的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三早"防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中医综合防治方案
下载PDF
论脾瘅与血浊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秦培洁 仝小林 +4 位作者 李敏 常柏 李修洋 刘文科 姬航宇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6-7,共2页
脾瘅与血浊均是源于《内经》的重要概念,结合《内经》中相关篇章的论述,可推论脾瘅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血浊则是指一切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中滞留过剩的代谢产物以及循行障碍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浊与脾瘅相互为... 脾瘅与血浊均是源于《内经》的重要概念,结合《内经》中相关篇章的论述,可推论脾瘅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血浊则是指一切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中滞留过剩的代谢产物以及循行障碍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浊与脾瘅相互为病,其核心病机依旧是中满内热。进一步发展,则或瘀、或痰、或湿、或毒、或浊……相互交杂,波及全身,变证丛生。脾瘅与血浊关系的明确为代谢综合征的"治未病"提供了落脚点,实现了代谢综合征与其并发症治疗上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浊 中满内热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脾瘅源流考 被引量:24
16
作者 姬航宇 仝小林 刘文科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58-60,共3页
"脾瘅"是源于《黄帝内经》的重要概念。以文献为基础考证脾瘅源流:脾瘅源于瘅,是脏腑瘅病的一种;瘅,谓热也。后世对脾瘅概念的认识基本一致,并丰富了其临床表现和治法。脾瘅不仅是肥胖-脾瘅-消渴三部曲的一部分,还是肥胖向肥... "脾瘅"是源于《黄帝内经》的重要概念。以文献为基础考证脾瘅源流:脾瘅源于瘅,是脏腑瘅病的一种;瘅,谓热也。后世对脾瘅概念的认识基本一致,并丰富了其临床表现和治法。脾瘅不仅是肥胖-脾瘅-消渴三部曲的一部分,还是肥胖向肥胖相关疾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痛风等)转化的必经之路,相当于代谢综合征早期。脾瘅理论"理、法、方、药"俱全,能指导临床早期干预,从源头上治理代谢综合征,从而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符合"治未病"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脾瘅从脾论治——王旭教授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经验撷萃 被引量:19
17
作者 曹燕 王旭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总结王旭教授辨治糖尿病前期的经验。[方法]对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辨治原则、治则进行归纳,并以一则案例分析王旭教授辨治糖尿病前期的特点。[结果]王旭教授临症,将糖尿病前期归属于"脾瘅"范畴,从脾立论,治疗权衡于... [目的]总结王旭教授辨治糖尿病前期的经验。[方法]对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辨治原则、治则进行归纳,并以一则案例分析王旭教授辨治糖尿病前期的特点。[结果]王旭教授临症,将糖尿病前期归属于"脾瘅"范畴,从脾立论,治疗权衡于痰、浊、膏、脂、瘀之间,损其余,补其虚,清其热,消其瘀,平之于权衡,去苑陈莝为其治疗大法,并根据虚、热之偏颇,加减健脾、养阴、和血之品,提出健运脾气可以防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结论]王旭教授临症将糖尿病前期归属于中医"脾瘅",而从脾论治,临床疗效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王旭 经验
下载PDF
从脾瘅论治糖耐量低减 被引量:14
18
作者 高志生 王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77,共2页
糖耐量低减(IGT)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IGT患者多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消瘦等消渴病的临床表现,若将IGT辨为中医消渴病较为勉强。笔者主张IGT应属于中医"脾瘅"范畴,并依据脾瘅的病因病机特点,即过食肥甘、脾虚湿滞、湿热内... 糖耐量低减(IGT)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IGT患者多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消瘦等消渴病的临床表现,若将IGT辨为中医消渴病较为勉强。笔者主张IGT应属于中医"脾瘅"范畴,并依据脾瘅的病因病机特点,即过食肥甘、脾虚湿滞、湿热内蕴、阴液渐伤自拟苍连汤(苍术、黄连、玄参、佩兰)治疗I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低减 肥胖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脾瘅理论与肥胖刍议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郑玉娇 逄冰 +1 位作者 刘文科 仝小林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6期528-531,共4页
肥胖与中医"脾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脾瘅的发展过程中,肥胖作为脾瘅的早期阶段,是脾瘅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同时,脾瘅也是肥胖向相关并发症转化的关键阶段。基于脾瘅理论,探讨肥胖的病机和治疗。肥胖属于脾瘅病理过程中"... 肥胖与中医"脾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脾瘅的发展过程中,肥胖作为脾瘅的早期阶段,是脾瘅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同时,脾瘅也是肥胖向相关并发症转化的关键阶段。基于脾瘅理论,探讨肥胖的病机和治疗。肥胖属于脾瘅病理过程中"郁"的阶段,其核心病机是中满。在治疗上应谨守病机,根据肥胖虚实的不同施以消膏降浊、行气开郁及补气健脾3种治法,同时注重态靶结合,配合具体的靶方靶药,提高中医治疗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健脾逆瘅汤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性失效的机理探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春亮 张明柱 +1 位作者 郑海军 尹卫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65-2267,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逆瘅汤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机理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在原磺脲类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加服自拟方-健脾逆瘅汤治疗,1剂/d,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浆黏度、全血黏... 目的探讨健脾逆瘅汤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机理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在原磺脲类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加服自拟方-健脾逆瘅汤治疗,1剂/d,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结论健脾逆瘅汤具有明显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血液黏聚状态的作用,提示其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继发性失效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磺脲类药 继发性失效 血流变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