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以来的清代散文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贺严 杨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0-135,共6页
20世纪以来的清代散文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20世纪初到1949年的初创期;二、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冷落期;三、80年代以来的繁荣期。初创期的研究以激烈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为主要特征;冷落期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多政... 20世纪以来的清代散文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一、20世纪初到1949年的初创期;二、50年代到70年代末的冷落期;三、80年代以来的繁荣期。初创期的研究以激烈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为主要特征;冷落期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多政治批评色彩;繁荣期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散文 桐城派散文 骈文 八股文
下载PDF
从话语互动看威妥玛《语言自迩集》对《问答篇》的改编--兼论话本小说叙事传统对清代北京话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继红 全文灵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16-24,共9页
威妥玛编著的北京口语教科书《问答篇》与《语言自迩集·谈论篇》存在由于改编而形成的互文关系。改编过程中增加了较多互动性话语成分,目的是为了构建现场效应、促进话语互动、凸显言者身份和叙述视角的互动性表达。其中的“有+量... 威妥玛编著的北京口语教科书《问答篇》与《语言自迩集·谈论篇》存在由于改编而形成的互文关系。改编过程中增加了较多互动性话语成分,目的是为了构建现场效应、促进话语互动、凸显言者身份和叙述视角的互动性表达。其中的“有+量+名”结构、“瞧”类话语标记、言者显身以及叙事与评价交错的模式等受到传统话本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互动 《问答篇》 《语言自迩集》 清代北京话
下载PDF
李雯《保定府三皇庙节井铭并叙》释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微 《保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明末御史监军金毓峒在保定殊死抵抗大顺军,城破后于三皇庙内投井自尽,李雯为撰《保定府三皇庙节井铭并叙》。此铭是了解明清易代之际保定历史的珍贵文献,虽因大量化用经典之语,但都是巧妙地围绕关于"井"的典籍来写,又能紧扣... 明末御史监军金毓峒在保定殊死抵抗大顺军,城破后于三皇庙内投井自尽,李雯为撰《保定府三皇庙节井铭并叙》。此铭是了解明清易代之际保定历史的珍贵文献,虽因大量化用经典之语,但都是巧妙地围绕关于"井"的典籍来写,又能紧扣金毓峒之死节事迹,故能意在言外,颇为耐人寻味,同时也体现了李雯作为清初"贰臣"的复杂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雯 金毓峒 《保定府三皇庙节井铭》 明末清初
下载PDF
清初骈文展开及其骈文史意义——以文会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张明强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7,共11页
清初文会兴盛,园林和幕府是举行文会的重要场所,也是骈文展开的空间依托。园林雅集与幕府集会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创作的繁荣,而某些园林更直接成为骈文创作的对象。清初其他文会活动以诗词唱和为主,但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骈文、... 清初文会兴盛,园林和幕府是举行文会的重要场所,也是骈文展开的空间依托。园林雅集与幕府集会有力地推动了清初骈文创作的繁荣,而某些园林更直接成为骈文创作的对象。清初其他文会活动以诗词唱和为主,但举办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骈文、骈启、骈序、骈记、骈体书信等主要文类都有表现。园林雅集、幕府集会、其他文会等文事活动催生大量骈文作品,这些作品在题材、创作手法等方面具有开创性,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提高,使清初骈文承晚明渐兴之势而振起之,为清代中叶骈文全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骈文史上具有承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骈文 园林 幕府 文会 陈维崧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四六丛话》研究史
5
作者 马骁英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83-688,共6页
清代孙梅的《四六丛话》是中国古代骈文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对它的研究,从它刚刚成书之时,就已经开始了。自清代乾嘉之际,直至民国时期,对《四六丛话》的研究,代不乏人,频出佳作,采用的研究方式兼有序跋、学术笔记、书目提要... 清代孙梅的《四六丛话》是中国古代骈文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集大成之作,对它的研究,从它刚刚成书之时,就已经开始了。自清代乾嘉之际,直至民国时期,对《四六丛话》的研究,代不乏人,频出佳作,采用的研究方式兼有序跋、学术笔记、书目提要、学术专著章节等多种。它们涉及《四六丛话》骈文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从多个角度挖掘了《四六丛话》骈文理论的深刻内涵,肯定了《四六丛话》骈文理论的宝贵历史价值,为《四六丛话》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成果,构成了一条清晰的《四六丛话》研究史发展脉络,为当今的《四六丛话》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六丛话》 研究史 清代 民国时期 骈文理论
下载PDF
清初宗室诗人文昭交游考论
6
作者 冯文开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清初宗室诗人文昭是清初积极接受汉文化的实践者,一生致力于写诗,交游颇广,与满汉诗人往来唱和,这对他作诗技艺的提高和诗风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登上汉语诗坛是满汉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他的汉诗创作影响着其他宗室诗人,促进了满汉... 清初宗室诗人文昭是清初积极接受汉文化的实践者,一生致力于写诗,交游颇广,与满汉诗人往来唱和,这对他作诗技艺的提高和诗风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登上汉语诗坛是满汉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他的汉诗创作影响着其他宗室诗人,促进了满汉文化交融,某种程度上再现了中国各民族文学文化互学互鉴的历史图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文昭 宗室 汉族文士 交游
下载PDF
“文”“话”之争——清季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国语想象
7
作者 牛颖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现代性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文"指书面语,"话"为口头表达,在清季民初的历史语境下"国语"则更多地带有了国族认同的意义。目前为止,从国语想象层面对其进行爬梳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在... 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现代性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文"指书面语,"话"为口头表达,在清季民初的历史语境下"国语"则更多地带有了国族认同的意义。目前为止,从国语想象层面对其进行爬梳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在国语想象的视域下,再次梳理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文""话"之争,以探讨中国现代性道路上的反复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运动 “文”与“话” 国语想象 清末民初
下载PDF
清末民初国文教育与“龙学”发展新论
8
作者 吴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学界通常将1917年刘师培、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视作“龙学”确立的起点,其实自1904年《奏定大学章程》颁布后,“龙学”就开始兴起,但这尚未引起学界重视。作为学制改革主导者的张之洞将刘勰的辨体意识、文学宗经等思想... 学界通常将1917年刘师培、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视作“龙学”确立的起点,其实自1904年《奏定大学章程》颁布后,“龙学”就开始兴起,但这尚未引起学界重视。作为学制改革主导者的张之洞将刘勰的辨体意识、文学宗经等思想注入大学章程,使其成为具有官方约束性的国文教育规范。在国文教育的具体实践中,章太炎、刘师培、黄侃等人通过诠释《文心雕龙》,申论“广义文学观”“韵文学”“情辞说”等主张,提出不同的文学学科建设方向,进一步推动了“龙学”阐释的多样性。可以说,清末民初“龙学”的演进,始终与国文教育观念的发展相互激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国文教育 学制改革 文心雕龙
下载PDF
《辽左见闻录》中的辽东族群与社会
9
作者 张新朝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成书于康熙年间的《辽左见闻录》是王一元根据自己羁旅辽东时所见所闻撰写的一部文献。王一元在文献中详细记录了生活和流连于辽东地区的多个族群,反映出当地多族群共存的历史史实。文献关于清初辽东地区居民社会生活的记载更为丰富,且... 成书于康熙年间的《辽左见闻录》是王一元根据自己羁旅辽东时所见所闻撰写的一部文献。王一元在文献中详细记录了生活和流连于辽东地区的多个族群,反映出当地多族群共存的历史史实。文献关于清初辽东地区居民社会生活的记载更为丰富,且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基本还原出当时辽东居民日常生活的历史情景。此外,文献也展示出辽东地区社会变迁和当地居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左见闻录 清初 辽东地区 多族群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