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世俗女性披帛探究
1
作者 曹琪 李欣 《西部皮革》 2024年第3期149-151,共3页
魏晋时期,儒学统治地位动摇,为外来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空间,佛禅中理想化的审美追求促进了披帛的发展,开始广泛出现于壁画之中,直至唐代才在世俗女子的服饰中流行。披帛作为唐代女性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宫廷、贵族女性和乐舞伎... 魏晋时期,儒学统治地位动摇,为外来佛教的传播提供了空间,佛禅中理想化的审美追求促进了披帛的发展,开始广泛出现于壁画之中,直至唐代才在世俗女子的服饰中流行。披帛作为唐代女性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宫廷、贵族女性和乐舞伎之中,承担着重要的装饰及审美功能,是女性身份的一种社会标志。唐王朝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服饰文化的进步,推动了披帛的流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帛 服饰文化 艺术形式
下载PDF
敦煌唐代飞天帔帛造型审美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宏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敦煌飞天是中国飞天艺术的代表,其中唐代飞天所披帔帛造型婉转流畅,是其最突出的特色。飞天及其帔帛的艺术造型渗透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精神内涵,彰显了华夏民族造型艺术的精髓,也为现代艺术造型和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飞天 帔帛 传统审美
下载PDF
基于龙门石窟造像研究的“帔帛”名物再考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智高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119,共6页
帔帛是龙门石窟造像中的长巾状衣饰,同时也广泛存在于其他传世图像,其美感独特,承载信息丰富。诸研究认为其用名"帔帛"与"披帛"同义,并始源于佛教而影响至世俗;但也有研究认为其源于中原而影响至佛教,还有研究就其... 帔帛是龙门石窟造像中的长巾状衣饰,同时也广泛存在于其他传世图像,其美感独特,承载信息丰富。诸研究认为其用名"帔帛"与"披帛"同义,并始源于佛教而影响至世俗;但也有研究认为其源于中原而影响至佛教,还有研究就其材质做了讨论。文章以中国本土的帔帛源流探索为视角,以龙门石窟造像为取证中心,兼以其他实证与文献,对已有成果进行重新爬梳、比较与考证。研究认为"帔帛"与"披帛"概念不同,前者所指更宽泛,可含"披帛""帔子""霞帔"等多种披挂名物;提出帔帛材质可有多种,而披帛材质只能是丝绸的观点;认为长巾帔帛源流存有始发西方、本土原生、世俗与佛教平行原发等多种可能,强调了印度佛教的初始帔帛应有中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帔帛 披帛 源流 龙门石窟 长巾 霞帔 丝织品
下载PDF
霞帔形制发展特征及内涵 被引量:1
4
作者 邵文静 张宁 《服装学报》 2022年第6期523-532,共10页
霞帔的初始形态为“披帛”,是挂于服饰外的一种衣饰,其在宋代开始被收入服制,由俗入礼并在装饰上愈加繁缛。通过对霞帔形制的比较和考物研究,并结合古籍、报告与图像资料等,梳理霞帔形制的发展史。研究表明,霞帔形制结构由披帛样式发展... 霞帔的初始形态为“披帛”,是挂于服饰外的一种衣饰,其在宋代开始被收入服制,由俗入礼并在装饰上愈加繁缛。通过对霞帔形制的比较和考物研究,并结合古籍、报告与图像资料等,梳理霞帔形制的发展史。研究表明,霞帔形制结构由披帛样式发展而来,并与各民族世俗文化、典章碰撞杂糅,最终被纳入礼制;历经朝代更迭,霞帔自宽幅长条至清式阔如背心,古制新式,清末,其形制脱离“礼教”走向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霞帔形制的变迁过程彰显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宽博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帛 霞帔 形制 传统礼教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唐代拨川的地望和词源
5
作者 李勤璞 伍金加参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0-17,28,共9页
“拨川”唯一一次见于724年唐朝廷对禄东赞孙子、吐蕃归化者论弓仁的殁后爵封“拨川郡王”,乃吐蕃地面跋布川(藏语bal-po)的别写和省称。跋布川包括疋播城(phying-ba)及其以南,雅砻河平阔的河谷平原(yar lha sham-povi chu rgyud)以及... “拨川”唯一一次见于724年唐朝廷对禄东赞孙子、吐蕃归化者论弓仁的殁后爵封“拨川郡王”,乃吐蕃地面跋布川(藏语bal-po)的别写和省称。跋布川包括疋播城(phying-ba)及其以南,雅砻河平阔的河谷平原(yar lha sham-povi chu rgyud)以及往西往南更广远的地域。拔布海系唐人依汉语“跋布川”命名,即雅砻河西侧大湖gri gu mtsho(哲古错),后者唐代名称是^*brivu mtsho(哲乌川),周遭地区当时称bal poe brivu tang(跋布之哲乌川)。吐蕃(bod)地域广大、地形多样,不会认为它是“川”而称之“拨(蕃)川”,拨川的拨字跟藏语bod一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郡望 疋播城 牙帐 勃令驿 跋布川 哲古错
下载PDF
养阴通痹方对儿童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中性粒细胞活化相关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陈文霞 周莎莎 +6 位作者 张玉丹 李芳琳 孟志强 王亚瑞 杨犇 王敏 郑晓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58-2961,共4页
目的探讨养阴通痹方治疗PIBO临床疗效及其对中性粒细胞活化相关因子IL-8、IL-17、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确诊为PIBO患儿55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养阴通痹方治疗PIBO临床疗效及其对中性粒细胞活化相关因子IL-8、IL-17、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确诊为PIBO患儿55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阴通痹方治疗,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肺部HRCT评分及中性粒细胞活化相关因子(IL-8、IL-17、MPO)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①症状/体征:两组治疗后单项评分(咳嗽、喘息、肺部听诊、单月感染次数)、临床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两组治疗后咳嗽、喘息单项评分及临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听诊、单月感染次数单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②肺部HRCT: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活化因子:两组治疗后IL-8、IL-17血清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调(P<0.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MPO血清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PO血清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通痹方治疗PIBO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下调中性粒细胞活化相关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pibo) 中性粒细胞 白介素-8(IL-8) 白介素-17(IL-17) 髓过氧化物酶(MP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