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for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被引量:3
1
作者 YU Fusheng LI Xiaojian +2 位作者 LI Dinghua FENG Zicheng LI Xuel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42-853,共12页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gments from east to west. Arcnate thrust-and-fold belts that protrude to the 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gments from east to west. Arcnate thrust-and-fold belts that protrude to the north are developed in the eastern segment. There are three rows of en echelon thrust-and-fold belts in the western segment. Thrust and fold structures of basement-involved styles are developed in the first row, and decollement fold structures are formed from the second row to the third row. In order to study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formation of structures, sand-box experiments have been devised to simulate the evolution of plane and profile deformation. The planar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rthogonal compression coming from Bogeda Mountain and the oblique compression with an angle of 75° between the stress and the boundary originating from North Tianshan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form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ern part and the western part. The Miquan-Uriimqi fault in the basement is the pre-existing condition for generating fragments from east to west. The profil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e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part are related to the decollement of Jurassic coal beds alone, while those controlling the de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egment are related to both the Jurassic coal beds and the Eogene clay beds. The total amount of shortening from the Yaomoshan anticline to the Gumudi anticline in the eastern part is -19.57 km as estimated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shortening rate is about 36.46%; that from the Qingshuihe anticline to the Anjihai anticline in the western part is -22.01 km as estimat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a shortening rate of about 32.48%. These estimated values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results are very close to the value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balanced cross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stics of deformation thrust-and-fold belt decollement structure controlling factor sand-box simulation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f the Activity of the Piedmont Fault on the Tangshankou Segment of the Yuguang Basin Southern Marginal Fault
2
作者 Wang Lin Tian Qinjian +1 位作者 Li Dewen Zhang Xiaol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7年第4期527-537,共11页
The Yuguang basin is a half-graben basin in the basin-range tectonic zone in northwest Beijing,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Shanxi graben system,and the Yuguang basin southern marginal fault( YBSMF) controls the... The Yuguang basin is a half-graben basin in the basin-range tectonic zone in northwest Beijing,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Shanxi graben system,and the Yuguang basin southern marginal fault( YBSMF)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this basin. A linear fault escarpment has formed in the proluvial fan on the piedmont fault zone of the Tangshankou segment of YBSMF. A trench across this escarpment reveals three paleo-earthquake events on two active faults. One fault ruptured at about 9 ka for the first time,and then faulted again at about 7. 3 ka,causing the formation and synchronous activity of another fault.Finally,they faulted for the third time,but we cannot determine the faulting time due to the lack of relevant surface deposition. The accumulativ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se three events is about 8. 1 m. We estimate that the average recurrence period of the piedmont fault is about 1. 7 ka,and the average slip rate of the piedmont fault is about1. 6 mm/a. We also estimate the reference magnitude of each event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form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guang basin south marginAL FAULT piedmont FAULT zone FAULT ESCARPMENT Trench PALEOEARTHQUAKE event FAULT slip rate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乌尔禾张扭性走滑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凡超 白沅可 +1 位作者 祝贺 王胜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12,共13页
乌尔禾沥青矿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乌尔禾鼻隆之上,是一个小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形成后未发生强烈改造,断裂带内发育沥青矿脉,露头地质条件好,且有三维地震覆盖,是研究走滑断裂特征和控藏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本文... 乌尔禾沥青矿断裂带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断裂带乌尔禾鼻隆之上,是一个小型左旋走滑断裂带。断裂带形成后未发生强烈改造,断裂带内发育沥青矿脉,露头地质条件好,且有三维地震覆盖,是研究走滑断裂特征和控藏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本文采用无人机三维立体建模技术,结合野外剖面实测,对乌尔禾沥青矿走滑断裂带野外剖面露头进行定量分析和解剖。结果表明,沥青矿断裂带共发育17条断层,主断层西北侧断层呈雁列状分布,东南侧断层呈马尾状,断裂带纵向呈负花状。研究表明,断层形成于燕山期左旋剪切应力场,受拉张应力影响,整体处于张扭环境,形成张扭性走滑断裂带。断层发育空腔和诱导裂缝,尤其主动盘裂缝更为发育,空腔的开度与油气侵染宽度呈正相关。结合塔里木盆地张扭性走滑断裂与油气藏关系分析,本文认为张扭性走滑断裂是良好的垂向油气运移通道,主动盘具有侧向输导作用,被动盘具有封堵作用,走滑断裂主动盘一侧圈闭是良好的油气聚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乌夏断裂带 乌尔禾沥青矿断裂带 左旋张扭性走滑断裂 控藏作用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构造变形机制分析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4
作者 于宝利 刘可禹 +3 位作者 郭泊洋 林煜 陈鹏 庞志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98,共19页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利用高精度地震、钻井和岩石力学等资料,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重点考虑滑脱层的数量、强度及厚度变化,结合滑脱层纵向组合、横向分布范围及同沉积作用、先存构造等因素,共设计了10组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滑脱层强度、厚度及其组合主要控制冲断褶皱带构造纵向叠置关系及构造样式,滑脱层分布及同沉积作用主要控制其横向变形范围,先存构造主要影响后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在此基础上,分段开展了多因素组合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重构了准南缘构造变形过程,揭示了新生代以来其构造变形机制,即先存断裂、古凸起、三套不同性质滑脱层纵向叠置关系和同沉积作用共同控制了西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下强上弱”“下薄上厚”两套纵向叠置滑脱层控制了中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先存断裂及单套较弱滑脱层控制了东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该方法可为类似的复杂构造变形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褶皱带 离散元数值模拟 滑脱层 先存构造 同沉积作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清华 杨威 +1 位作者 周慧 缪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7,共17页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乌什西次凹内发育与柯坪—温宿凸起相似的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的烃源岩。新近系—第四系碎屑岩建造直接不整合于变形的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之上;剖面上,向南天山方向加厚,向塔里木克拉通方向减薄,呈现典型的前陆盆地剖面结构特征。这是一个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叠加在晚海西期—燕山期古隆起之上。这里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分别是中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和晚喜山期。变形以厚皮冲断构造及其相关褶皱为主,薄皮构造不发育。平面上,主构造线走向NE-SW。剖面上,以南天山向塔里木冲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 被动大陆边缘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和褶皱 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基底卷入型构造 乌什西次凹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山前褶皱—冲断带构造分带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姜颜良 孙文洁 +3 位作者 马文彧 张冠杰 吴孔友 孔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2,I000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构造呈新的构造叠置特征和复杂的复合叠加构造样式,叠加构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解释资料,采用平衡剖面恢复、楔型构造理论和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研究复杂叠加构造变形差异及分带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发育受基底卷入与顺层滑脱联合与差异控制下的空间断褶体系,褶皱发育受断层控制,褶皱与断层相互叠加形成构造楔、双重构造、突发构造等复合构造样式,表现为多期活动特征。研究区按构造变形性质及变形差异可划分为山前逆冲推覆构造带、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3个构造带;其中,基底卷入型褶皱—冲断带与第一排断褶带重合,受控于基底卷入型断裂体系,发育基底卷入式大型构造楔、背形堆垛式双重构造与前倾双重构造,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高;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包括第二和第三排断褶带,受控于顺层滑脱型断裂体系,发育断展褶皱,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平面重合度低,构造垂向上具有分层差异,构造变形程度自南向北表现为由强至弱。挤压应力作用的时期和强度、滑脱断层的向北滑脱、构造楔的楔入长度及推挤距离、滑脱层的厚度和上覆地层厚度,以及沉积时代、沉积速率和岩性差异等因素是引起研究区构造垂向分层、南北分带的原因。该结果对明确研究区构造发育及下一步油气地质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 山前带 逆冲推覆构造带 褶皱—冲断带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 分带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楼庄子地区头屯河组不同类型蚀变带与铀成矿关系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贾为卫 王国荣 +2 位作者 唐湘飞 黄松 闫晶晶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52-16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楼庄子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中已发现长约20 km砂岩型铀矿(化)带。近年的铀矿勘查实践揭示,该区存在与铀成矿相关的黄色和灰白色两种类型蚀变带。通过露头野外调查、钻孔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分析了头屯河组不同类型蚀变... 准噶尔盆地南缘楼庄子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中已发现长约20 km砂岩型铀矿(化)带。近年的铀矿勘查实践揭示,该区存在与铀成矿相关的黄色和灰白色两种类型蚀变带。通过露头野外调查、钻孔岩心观察和样品测试,分析了头屯河组不同类型蚀变带的成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两种类型蚀变带对砂岩型铀矿的控矿作用,预测了找矿类型和有利成矿区段。认为:1)研究区蚀变带可划分为剥蚀残留的黄色蚀变和灰白色蚀变两种类型,灰白色蚀变带控制了工业铀矿带的发育,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铀石,全岩U-Pb同位素年龄为53±5 Ma;2)剥蚀残留氧化带型是早期形成的含矿氧化带受构造隆升作用改造形成的,大部分矿体已经被剥蚀殆尽,构造隆升幅度相对较低的喀拉扎向斜南翼的哈萨坟一带是该类型有利的找矿远景区;3)灰白色蚀变带是后期油气还原漂白作用所致,油气渗出导致原有氧化蚀变被还原为灰白色;4)与灰白色砂体相关的“油气还原隐蔽型”铀矿化是研究区主要的找矿类型,喀拉扎向斜南翼及东部转折端、楼庄子矿产地及其外围具备较好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楼庄子 头屯河组 蚀变带类型 铀成矿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楼庄子-石梯子地区中侏罗统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世荣 孙潇 +1 位作者 贾为卫 胡志伟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62-672,共11页
在现今构造格局形成之前,准噶尔盆地南缘楼庄子-石梯子地区为单斜构造带,具备良好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机制,有利于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富集成矿;而在形成之后,特别是由于北部背斜带的隆起形成阻水构造带之后,则不利于层间氧化带... 在现今构造格局形成之前,准噶尔盆地南缘楼庄子-石梯子地区为单斜构造带,具备良好的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机制,有利于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富集成矿;而在形成之后,特别是由于北部背斜带的隆起形成阻水构造带之后,则不利于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持续发育及富集。文章以楼庄子-石梯子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及水文地质钻孔资料为基础,通过编制中侏罗统地下水水位等高线图及水化学图研究分析了现代地下水的水动力场特征及状态;结合研究区中—新生代地层建造及构造格局特征,对沉积建造时期地下水动力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样品测试数据及图件编制,证实了楼庄子铀矿产地不但透水而且含水,分析了影响透水性及含水性的因素。从地下水动力的角度,预测楼庄子矿产地以西至石梯子地区是今后研究探索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中侏罗统 铀成矿 水文地质条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永进地区齐古组陆相红层成因及地质意义
9
作者 李志鹏 杨明林 田振磊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77-585,共9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永进地区齐古组红层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对该区齐古组红层成因研究,有着切实的理论和经济意义,且能弥补齐古组陆相红层研究的不足。在前人对陆相红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永进地区齐古组泥岩全岩测试分析、镜下(扫描电镜... 准噶尔盆地南缘永进地区齐古组红层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对该区齐古组红层成因研究,有着切实的理论和经济意义,且能弥补齐古组陆相红层研究的不足。在前人对陆相红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永进地区齐古组泥岩全岩测试分析、镜下(扫描电镜)特征及岩心观察,探讨该地区红层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显示,永进地区齐古组泥岩主要以石英、钠长石和白云母为主,未见菱锰矿,其中钾长石在红/绿色泥岩样品中均有出现,赤铁矿仅出现在红色样品中。泥岩中粘土矿物组合呈高伊利石、较高伊蒙混层、少量绿泥石和蒙脱石,缺失高岭石的特点。认为永进地区齐古组下部红层为沉积暴露氧化成因,顶部红层是在沉积期发育局部红层基础上再次叠加潜水氧化作用的结果,主要致色矿物为赤铁矿。永进地区-天山北缘中段齐古组发育大量红层,可能是全球气候循环和构造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进地区 齐古组 红层成因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断裂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200
10
作者 何登发 尹成 +2 位作者 杜社宽 石昕 马辉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前陆冲断带普遍具有构造分段的特点。横断层、侧断坡与斜断坡常是构造分段的边界 ,它们起着运动方向、变形速率、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转换的作用。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发展起来的大型冲断推覆系统 ,南自车排... 前陆冲断带普遍具有构造分段的特点。横断层、侧断坡与斜断坡常是构造分段的边界 ,它们起着运动方向、变形速率、构造样式与成因机制转换的作用。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发展起来的大型冲断推覆系统 ,南自车排子 ,北至夏子街、红旗坝的大型断裂带为其冲断前锋断裂。由于形成时间、活动方式与受力条件等出现变化 ,车排子—夏子街断裂带被北西向的横断层分割为构造样式与地质结构截然不同的三段 ,南段为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 ,构成车排子断隆的东部逆冲边界 ;中段为具压扭性质的克拉玛依—百口泉断裂带 ;北段为具冲断推覆性质的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中生代晚期—新生代以来该前陆冲断带被稳定埋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横断层 构造分段 运动方式 地质结构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构造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66
11
作者 管树巍 李本亮 +3 位作者 侯连华 何登发 石昕 张越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2,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构造自西向东由北部单斜带、中部向斜带、克—乌断裂带和前缘斜坡带4个部分组成,在纵向又可划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上构造层的冲断序列要先于下构造层。现今保存下来的冲断构造应始于三叠纪末期形成,并在侏罗纪继...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构造自西向东由北部单斜带、中部向斜带、克—乌断裂带和前缘斜坡带4个部分组成,在纵向又可划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上构造层的冲断序列要先于下构造层。现今保存下来的冲断构造应始于三叠纪末期形成,并在侏罗纪继承性活动,白垩纪之后冲断活动基本停止。西北缘冲断带下构造层内的背斜圈闭和"帽檐"式圈闭是油气勘探前景很大的新领域,尤其是大侏罗沟横向断裂与克—乌断裂带夹持的三角区域,"帽檐"圈闭埋藏适中,是一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应在获得必要的深部地质资料和速度资料后,再针对保存完整、面积和幅度均较大的下盘掩伏背斜开展地震处理攻关与解释成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盘掩伏构造 构造解析 断层相关褶皱 冲断带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下载PDF
准南西段构造样式及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被引量:27
12
作者 肖立新 雷德文 +2 位作者 魏凌云 郑新梅 阎桂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39,115-116,共4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因而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分析理论来研究该盆地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的复杂构造变形,有助于建立更为合理的构造解释方案,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为此,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分...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构造复杂、勘探难度大,因而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分析理论来研究该盆地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的复杂构造变形,有助于建立更为合理的构造解释方案,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为此,依据断层相关褶皱分析理论确定了该盆地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2种逆冲推覆构造样式,进而得出以下认识:①该盆地南缘3套构造滑脱层(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白垩系吐谷鲁群泥岩层、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泥岩层)控制了南缘逆冲推覆断裂的发育特征,逆冲推覆断裂发育的层位及特征对南缘区域构造展布特征及局部构造样式都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②该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发育2种逆冲推覆构造模式,即后翼冲断—前翼深层楔形逆冲及浅层的断层传播褶皱、后翼反冲—前翼深层断层转折褶皱及浅层的断层传播褶皱;③该盆地南缘背斜构造是多种构造样式叠加的复合背斜,南缘下组合构造圈闭与中上组合相比构造相对宽缓,勘探领域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南缘西段山前冲断带 构造滑脱层 逆冲推覆构造 断层传播褶皱 复合背斜 勘探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煤系水矿化度对低煤阶煤层气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魏迎春 张强 +3 位作者 王安民 任会康 袁远 曹代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7,共7页
煤系水矿化度是影响低煤阶煤层气生成、运移和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为研究区,把研究区划分为8个水文地质单元,分析了研究区煤系水矿化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产甲烷菌生存的影响。以1 000 m埋深为例,估算了各个水... 煤系水矿化度是影响低煤阶煤层气生成、运移和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为研究区,把研究区划分为8个水文地质单元,分析了研究区煤系水矿化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产甲烷菌生存的影响。以1 000 m埋深为例,估算了各个水文地质单元内煤系水的甲烷溶解度,据此分析评价了各水文地质单元溶解运移甲烷的能力。通过煤系水的矿化度分布、氯离子浓度和区域地质构造形态分析,综合判断区域内煤系水的大致流向。以准南地区硫磺沟水文地质单元为例,探讨了矿化度与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化度分布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后峡水文地质单元、玛纳斯河–呼图壁河水文地质单元的南部、硫磺沟水文地质单元的南端和阜康水文地质单元的西部地区矿化度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生存和产气。后峡水文地质单元溶解运移甲烷能力最强。地下水的流向大致由南向北,地表水的径流会使地下水流向发生偏转。指出了硫磺沟水文地质单元内高矿化度中心和低水位的汇水洼地是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煤层气 低煤阶煤 矿化度 水文地质条件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模拟 被引量:27
14
作者 于福生 李国志 +2 位作者 杨光达 马宝军 陈书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6-39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发育于北天山和博格达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南部的山前地区,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带、纵向分段、垂向分层特征,其主控因素在于挤压应力的作用方式和滑脱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西段受北天山斜向挤压应力作用影响... 准噶尔盆地南缘褶皱-冲断带发育于北天山和博格达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南部的山前地区,构造变形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带、纵向分段、垂向分层特征,其主控因素在于挤压应力的作用方式和滑脱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西段受北天山斜向挤压应力作用影响,发育北西西向四排雁列式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样式为基底卷入式厚皮构造和盖层滑脱式薄皮构造,变形过程受侏罗系煤层和白垩系、古近系高塑性泥岩层等多滑脱层控制。滑脱层及其上覆岩层厚度决定变形的强度和应力向前传递的远近程度,厚度越大,褶皱变形强度越大。东段受博格达山正向楔冲挤压应力作用影响,发育近东西向向北凸出的弧形基底卷入式褶皱-冲断带,滑脱构造不发育。根据构造变形特征和相似理论,利用沙箱模拟实验分别对正向挤压和15°、30°、45°等斜向挤压平面变形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正向挤压和15°斜向挤压是形成东段和西段变形特征的主控应力条件,并设计了斜向和正向挤压组合边界平面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合理地解释了东、西段构造变形的差异。利用双滑脱层剖面模型实验对西段四排褶皱-冲断带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褶皱-冲断带 成因机制 实验模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天然气成因与成藏解剖 被引量:41
15
作者 李延钧 王廷栋 +2 位作者 张艳云 陈世加 王绪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9-534,共6页
利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 ,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三排构造特点 ,在确认油气源和天然气成因的基础上 ,对呼图壁气田、吐谷鲁和齐古油气田进行了成藏历史分析和解剖。研究表明各构造带不仅捕获了喜山期侏罗系高熟煤成气 ,这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 利用全烃地球化学方法 ,结合准噶尔盆地南缘三排构造特点 ,在确认油气源和天然气成因的基础上 ,对呼图壁气田、吐谷鲁和齐古油气田进行了成藏历史分析和解剖。研究表明各构造带不仅捕获了喜山期侏罗系高熟煤成气 ,这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 ,而且还聚集有燕山期侏罗系低成熟—成熟阶段的油气 ,但不同构造带对这一阶段的油气的聚集量、方式和保存作用不同 ,第一排构造直接捕获大量侏罗系低成熟—成熟油气 ,但天然气的散失严重 ;第二、三排构造存在白垩系—下第三系中转侏罗系低成熟—成熟油气的特征。最后阐述了准噶尔盆地南缘进一步寻找天然气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全烃地球化学 准噶尔盆地 三排构造 成藏机理
下载PDF
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16
16
作者 乔晓英 王文科 +2 位作者 姜桂华 赵顺阳 乔冈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0,共5页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衰减、水质恶化、植被退化、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盐沼化、湖泊萎缩或干枯等生态环境效应,解析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地下水水位埋藏、潜水矿化度、包气带岩性与结构、土壤含盐量等地下水状态变量及其生态功能,提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步骤:地质生态环境野外调查、地下水系统模型、地质生态环境系统模型及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最后就地下水系统参数确定和评价模型运转等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内陆盆地 地下水 生态功能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构造及找油意义 被引量:42
17
作者 何登发 管树巍 +2 位作者 张年富 吴晓智 张越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7-269,298,共4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东段。它由谢米斯台山单斜带、和什托洛盖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叠瓦构造带和玛湖凹陷西斜坡4部分组成。该冲断带以古生界内...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是自石炭纪晚期发育起来的大型叠瓦冲断系统,哈拉阿拉特山冲断带为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的东段。它由谢米斯台山单斜带、和什托洛盖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叠瓦构造带和玛湖凹陷西斜坡4部分组成。该冲断带以古生界内部的滑脱面为界,分为上、下两套构造变形层:上构造变形层发育3 ̄4排叠瓦状冲断构造,各冲断层交汇于古生界内部的滑脱面中;下构造变形层可能为10多个古生界断块叠加而成的双重构造。该冲断带宽约61 km,构造缩短了53 km,构造缩短率约46%.冲断前锋带的构造变形主要发生于三叠纪末,白垩纪时构造活动近于停止。前锋断裂带下盘的准原地系统中发育一系列断层转折褶皱、双重构造等,它们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盘掩伏带的主要勘探目标,是在克拉玛依油田之下寻找“克拉玛依”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哈拉阿拉特山 前陆冲断带 双重构造 断层转折褶皱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5
18
作者 吴晓智 王立宏 +1 位作者 郭建刚 丁靖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历史回顾,确定了山前勘探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构造存在多解性、储层质量变化大与规模难以预测、高陡构造地震处理准确偏移成像难度大、钻井技术要求高。并针对主要难点提出了解决对策:...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历史回顾,确定了山前勘探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难点:构造存在多解性、储层质量变化大与规模难以预测、高陡构造地震处理准确偏移成像难度大、钻井技术要求高。并针对主要难点提出了解决对策:正确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解释山前复杂改造、开展地表—井下—地震储层与孔隙建模有效预测砂体结构与质量、利用有效构造建模指导速度建模与叠前偏移成像、开展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与钻井压力检测及快速防斜打直配套钻井技术攻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历程 勘探难点 勘探对策 山前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冲断带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7
19
作者 王国林 李曰俊 +3 位作者 孙建华 黄智斌 赵岩 刘亚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62,共13页
柯坪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新生代南天山褶皱冲断系的一部分。本文根据野外实际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总结了该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它是发育于古生界中且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的薄皮构造,是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叠瓦状... 柯坪冲断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是新生代南天山褶皱冲断系的一部分。本文根据野外实际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总结了该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它是发育于古生界中且以中寒武统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的薄皮构造,是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叠瓦状冲断,因更新世才定型而具暴露式冲断前锋,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但已遭强烈剥蚀,前展式冲断。上新世晚期的冲断曾控制了磨拉石盆地发育(西域组砾岩),但该盆地已遭更新世的冲断推覆作用破坏。根据平衡剖面恢复,柯坪冲断带南部3排冲断层的总构造缩短量为29.1%~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冲断带 南天山褶皱冲断系 变形特征 更新世 塔里木西北缘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干旱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特征 被引量:17
20
作者 冯文杰 吴胜和 +3 位作者 印森林 张莉 李俊飞 夏钦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9-234,共16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 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为例,综合现代沉积、岩芯、露头、密井网等资料,应用层次分析法深入解剖干旱型冲积扇内部构型。以冲积扇相带划分为基础,构建7~9级构型要素分级体系,明确构型要素的成因、规模及样式,建立精细的干旱型冲积扇构型模式。研究表明:①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等特征将冲积扇依次划分为槽流、片流、辫流及径流4个相带;②槽流带主体为宽带状槽流沉积体,由多期槽流砾石体垂向叠置而成,单期槽流砾石体顶部在间洪期受到小股牵引流侵蚀改造,发育网状的流沟系统;③片流带主体为扇状片流砂砾体,由多期片流朵体侧向—垂向复合而成,朵体顶部披覆的泥质夹层是稳定的渗流屏障;④辫流带主体为宽带状辫流水道,由洪水水道和间洪水道两种单一水道侧向复合而成,洪水水道规模较大、侧向迁移频繁、切割叠置关系复杂、物性较好,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极易形成水窜通道,而间洪水道规模较小,侧向切叠程度较低、物性也较差;⑤径流带主体为漫流细粒沉积,在漫流细粒沉积的背景上发育径流水道,其水道规模小、物性差且易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三叠系 干旱型冲积扇 相带分布 构型模式与规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