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变文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研究概览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会军 刘文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12,共7页
在敦煌学成为国际显学的过程中,敦煌变文的翻译与研究值得关注。敦煌变文作为唐、五代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文学样式,是后来宝卷、弹词、鼓词和话本小说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文学。变文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文学史,意义重大。英美汉学家... 在敦煌学成为国际显学的过程中,敦煌变文的翻译与研究值得关注。敦煌变文作为唐、五代流行于民间的通俗文学样式,是后来宝卷、弹词、鼓词和话本小说的前身,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叙事文学。变文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文学史,意义重大。英美汉学家较早关注敦煌变文,在敦煌变文的英语翻译和研究方面成果显著,而相关情况的梳理还相对匮乏。本研究尝试对英藏敦煌文献的去向及整理和编目情况进行梳理,然后聚焦敦煌变文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研究情况,围绕学者之间的讨论和争鸣,梳理敦煌变文在英语世界的研究现状,尝试在敦煌文献的海外译介与传播方面做出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遗书 变文 翟理斯 韦利 梅维恒 口头叙事
下载PDF
四川与变文
2
作者 陆永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9-84,共6页
变文历来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变文与唐五代时期的四川地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变文在蜀地的兴盛 ,与巴蜀文化的独有特征有关。而四川地区在唐五代与敦煌地区的频繁交流也就反映在变文中。
关键词 变文 四川 敦煌学 佛教 巴蜀文化
下载PDF
试论近代续“经世文编”文化热潮的成因 被引量:2
3
作者 沈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9-492,共4页
自1826年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后,近代中国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热潮,这股文化热潮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实现现代转换的一种文化实践,是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近代社会文化变迁内外因素相互... 自1826年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后,近代中国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热潮,这股文化热潮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实现现代转换的一种文化实践,是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近代社会文化变迁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文编 文化热潮 成因
下载PDF
近代“经世文编”赓续潮流述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沈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自魏源代贺长龄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以后 ,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潮流。这些经世文续编传播的“经世之学”构成了因时而变的有机序列 ,映射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工具性。各部经世文续编基本上保持着体例结构和求... 自魏源代贺长龄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问世以后 ,近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赓续“经世文编”的潮流。这些经世文续编传播的“经世之学”构成了因时而变的有机序列 ,映射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工具性。各部经世文续编基本上保持着体例结构和求变趋向上的相对稳定性。这些经世文续编所载“经世之学”均未脱离传统经世实学的轨范 ,西学则被经世文续编借用来强化其“致用”性。因此 ,这种“经世之学”就无法与近代意义上的“新学”画上等号。经世文续编所代表的传统经世观含有“道德理性”成分 ,讲究价值和目的 ,同西方近代“工具理性”纯粹讲究手段的有效性颇有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文编 赓续 经世之学 道德理性 工具理性
下载PDF
浅谈季布故事的变更与发展——兼论《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
5
作者 王阔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4-67,共4页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由于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文体文风以及受众视角的转变,使得季布故事在流传中不断加以丰富,至唐代敦煌变文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由于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文体文风以及受众视角的转变,使得季布故事在流传中不断加以丰富,至唐代敦煌变文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进而探究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捉季布传文 季布 史记
下载PDF
论刘勰《文心雕龙》“文体通变”史观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秀美 《语文学刊》 2017年第6期10-21,共12页
刘勰《文心雕龙》这本文学理论专书,从对实际作品的批评,文学历史的梳理,到文学理论的建构上,都不只是在泛论文学的问题,而是将其对文学的问题视域,聚焦在"文体"的批评,以解決六朝文体解散之患,进而建立理想文体典范。我们预... 刘勰《文心雕龙》这本文学理论专书,从对实际作品的批评,文学历史的梳理,到文学理论的建构上,都不只是在泛论文学的问题,而是将其对文学的问题视域,聚焦在"文体"的批评,以解決六朝文体解散之患,进而建立理想文体典范。我们预设刘勰这部书,是一本带有"文学史"性质的"论述型建构"专书,因此刘勰是站在"总体性"与"变动性"的"辩证"文学史观。这样的文学史观:一方面回应当代颓靡文风,另一方面建立其"文体通变"史观的通则。准此,本文将从"文体通变观"的诠释视角,探讨刘勰所规创出来且具有"辩证性"的文体通变史观的通则性:一是,"还宗经诰"的理想性;二是,"类体因革"的通贯性;三是,"质文崇替"的更代性,提供给有心重构或书写者,另一种文学历史的诠释思考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文体通变 文学史观
下载PDF
《王昭君变文》与《汉宫秋》之比较
7
作者 崔盼盼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7-60,共4页
《王昭君变文》和杂剧《汉宫秋》两者间存在着诸多异同,也体现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文对二者做了简单的比较,分析其异同、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简要探讨其原因。
关键词 王昭君变文 汉宫秋 异同 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晚清西学汇编与天文知识的本土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叶璐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7,114,共7页
晚清科举改制,多种西学汇编丛书应运而生。其中天文知识的书写,体现了本土学者对西学的接引和再创造,是检验西方近代天文学在本土传播与接受程度的有力例证。文章通过研究晚清汇编丛书,尤其是“重新组织问题、编排文本”中的天文知识,... 晚清科举改制,多种西学汇编丛书应运而生。其中天文知识的书写,体现了本土学者对西学的接引和再创造,是检验西方近代天文学在本土传播与接受程度的有力例证。文章通过研究晚清汇编丛书,尤其是“重新组织问题、编排文本”中的天文知识,对本土学者如何编纂西学知识、如何安置天文学科形成一定理解:此类书籍摘录著名西译天文书籍,普及西方近代天文常识,逐步形成天文学科意识,但受制于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思维,天文知识是“中体西用”观念下的重新解构,天文学科亦是传统学科体系下的笼统分类。汇编丛书作为士子科举场中应答论证的参考书,虽然推动了天文学进入晚清读书人的知识谱系,但仅是基于“经世之学”的思辨论述,并未真正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汇编 经世文编 策论 天文 本土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