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师尚楚调”的回溯与反思
1
作者 路应昆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7,167,共8页
清乾隆时在北京活动的楚调,可能已包含皮黄;嘉道以后又有更多湖北艺人进入北京,所唱“楚调新声”主要为皮黄。从后人一些记述看,楚(汉)调皮黄、徽调皮黄和京调皮黄的区分主要是在语音,但余三胜等楚(汉)调艺人所唱皮黄主要是以唱腔的新... 清乾隆时在北京活动的楚调,可能已包含皮黄;嘉道以后又有更多湖北艺人进入北京,所唱“楚调新声”主要为皮黄。从后人一些记述看,楚(汉)调皮黄、徽调皮黄和京调皮黄的区分主要是在语音,但余三胜等楚(汉)调艺人所唱皮黄主要是以唱腔的新颖动听取胜,而不是靠原先的“地方特色”。楚调进京并与徽调、京调相交融,包含了对地区界限的跨越和对曲腔种类界限的跨越,这样的发展路径与近数十年来固守“剧种”界限的做法不大吻合,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调 汉调 徽班 皮黄 京剧
下载PDF
皮黄腔的个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3,共9页
文章就旋律线、调式、男女与行当分腔、腔式、结构、伴奏过门等六个方面 ,分别剖析了西皮二黄腔的形态特征。尤其是西皮的男女与行当分腔 ,二黄女腔上下句特殊的调性变化 ,西皮的一泄式与二黄腔四截式两种不同的板式变化体结构 。
关键词 皮黄腔 腔式 分腔 一泄式 四截式
下载PDF
从声腔形态的比较为广东汉剧寻根溯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东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文章以音乐形态学的研究角度为出发点,以广东汉剧、汉剧、徽剧的皮黄腔为对象,从板式特点、腔式结构、行当唱法、上下句落音与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广东汉剧确认亲缘关系,寻根溯源。作者认为,广东汉剧的根在湖北,广东汉剧源于... 文章以音乐形态学的研究角度为出发点,以广东汉剧、汉剧、徽剧的皮黄腔为对象,从板式特点、腔式结构、行当唱法、上下句落音与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广东汉剧确认亲缘关系,寻根溯源。作者认为,广东汉剧的根在湖北,广东汉剧源于汉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汉剧 皮黄腔 汉剧 徽剧 渊源 比较 中国传统音乐
下载PDF
云南壮剧音乐中〔壮剧皮黄〕的音乐形态——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九)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六军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壮剧皮黄〕是云南壮剧音乐七个腔调中的共融型腔调之一,是云南壮剧艺人经过长期漫长的吸收和融合、探索和传承,把广戏的"皮黄腔"融合到壮剧音乐中而形成的皮黄腔曲群,分为"板类曲调","腔、调类曲调",&q... 〔壮剧皮黄〕是云南壮剧音乐七个腔调中的共融型腔调之一,是云南壮剧艺人经过长期漫长的吸收和融合、探索和传承,把广戏的"皮黄腔"融合到壮剧音乐中而形成的皮黄腔曲群,分为"板类曲调","腔、调类曲调","转换类曲调"三种类型,句式基本结构以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为主。与云南壮剧的本土腔调虽然音乐形态各异,但在同一个剧目中演唱时会按照一定的转换方式进行转换,互不干扰、相安无事、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互相依存、各放异彩,使少数民族戏曲音乐的戏剧性更加强烈和鲜明,使云南壮剧音乐更加丰富多样、绚丽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壮剧音乐 壮剧皮黄 曲调类型 句式特征 转换方式
下载PDF
南北之声 正反之腔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章运用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谱例分析,论证了皮黄腔系的个体特征即南北一体唱腔的地方色彩影响和母体衍生正反腔的调性色彩影响;剖析了皮黄腔系的唱腔构成特征即不同声腔和不同板式的多向选择和复合形态,阐述了皮黄腔系音乐广泛... 文章运用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谱例分析,论证了皮黄腔系的个体特征即南北一体唱腔的地方色彩影响和母体衍生正反腔的调性色彩影响;剖析了皮黄腔系的唱腔构成特征即不同声腔和不同板式的多向选择和复合形态,阐述了皮黄腔系音乐广泛的适应性和丰富的戏剧性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黄腔 反调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