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Polish variety of Morus alba L. leaf aqueous extracts from the laboratory and pilot-scale processes 被引量:1
1
作者 Ewa Flaczyk Joanna Kobus-Cisowska +4 位作者 Monica Przeor Jozef Korczak Marian Remiszewski Eugeniusz Korbas Maciej Buchowsk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年第5期141-147,共7页
White mulberry tree (Morus alba L) is cultivated throughout Asia and Europe, including Poland. The leaves and root bark preparations from Morus alba have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phytomedicin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 White mulberry tree (Morus alba L) is cultivated throughout Asia and Europe, including Poland. The leaves and root bark preparations from Morus alba have been used in traditional phytomedicin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s prepared from Polish variety of Morus alba leaves at the laboratory (L) and pilot plant scale (PP) conditions. Proximate composition, phenolic acids profile (HPLC/MS), flavonol glicosides (HPLC/ MS), polyphenols (Folin-Ciocalteu assay),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ABTS and DPPH assay) of the extracts were determined. The main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gallic, protocatechuic, phydroxybenzoic, vanillic, chlorogenic, caffeic, p-coumaric, ferulic, and sinapic acids. Chlorogenic acid was the main phenolic constituent of both extracts. The flavonols fraction contained rutin, quercetin 3-β-D-glucoside, and kaempferol 3-β-D- glucopyranosid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7.9 g and 14.4 g gallic acid equivalent/100 g extrac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137.1 and 214.1 μMol Trolox equivalent/g dry weight for the PP and L extracts, respectively. We concluded that current pilot plant process is less efficient than laboratory process at the aqueous extrac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from Morus alba dried leaves. Potential improvements may include increasing efficacy of the extraction, decreasing losses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during the process, or bo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US ALBA Leaves pilot plant scale Antioxidant Activity Phenolic Acid FLAVONOLS HPLC
下载PDF
高硫酸钙环境中反渗透水处理的实际应用研究
2
作者 薛杨 刘钰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1-244,共4页
采用反渗透中试装置对石化工厂污水处理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反渗透装置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膜元件性能、机械密封、系统冲洗以及微生物污染等。对于高硫酸钙水质,阻垢剂可以有效防止在膜表面形成硫酸钙杂质,但在... 采用反渗透中试装置对石化工厂污水处理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反渗透装置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膜元件性能、机械密封、系统冲洗以及微生物污染等。对于高硫酸钙水质,阻垢剂可以有效防止在膜表面形成硫酸钙杂质,但在系统冲洗过程中清洗剂的加入仍有可能导致反渗透膜结垢的现象。因此,在系统运行、清洗以及停机重启过程中应随时监测压差、产水电导率等参数,根据水质特点以及实际需要建立合理的运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工业废水 中试装置 阻垢剂 高硫酸钙水质
下载PDF
催化曝气-微电解工艺处理石油炼厂延迟焦化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栋 杨卫身 +5 位作者 周集体 艾尼瓦尔 刘俊起 洪冰 张士博 王铁汉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共3页
对石油炼厂延迟焦化装置废水进行了催化曝气 微电解工艺 1m3/h中试现场试验研究。检验了催化曝气单元和微电解单元的现场效果和影响因素 ,通过与小试所得结果的比较 ,结合电化学、多相流原理对装置的放大效应进行了分析。中试工艺的S2 -... 对石油炼厂延迟焦化装置废水进行了催化曝气 微电解工艺 1m3/h中试现场试验研究。检验了催化曝气单元和微电解单元的现场效果和影响因素 ,通过与小试所得结果的比较 ,结合电化学、多相流原理对装置的放大效应进行了分析。中试工艺的S2 - 及CODCr总去除率分别达 90 %和 75%以上 ,表现了较强的废水适应性和良好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曝气 微电解 延迟焦化装置 废水处理 炼油
下载PDF
减三线脱蜡油加助剂糠醛精制脱氮中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东胜 祁琳 +1 位作者 李晓鸥 翟玉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6,共3页
以某炼油厂减三线脱蜡油为原料进行了加助剂糠醛精制中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糠醛助剂能有效地脱除脱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精制油碱氮含量为10.47μg/g,其脱碱氮率高达97.6%;精制油旋转氧弹时间为211min,黏度指数为112。确定减三线... 以某炼油厂减三线脱蜡油为原料进行了加助剂糠醛精制中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糠醛助剂能有效地脱除脱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精制油碱氮含量为10.47μg/g,其脱碱氮率高达97.6%;精制油旋转氧弹时间为211min,黏度指数为112。确定减三线脱蜡油糠醛精制工艺中试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抽提塔塔顶温度115℃,塔底温度67℃,剂油体积比2.0,助剂加入量8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萃取 糠醛精制 助剂 脱氮 中试规模
下载PDF
铬循环电解氧化法合成2-甲基-1,4萘醌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海升 王留成 +2 位作者 赵建宏 宋成盈 杨家澍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1,共3页
以 2 甲基萘为原料 ,Cr6+为氧化剂 ,采用Cr循环电解氧化法进行了合成 2 甲基 1,4萘醌 ( 2 MNQ)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板框式电解槽、Nafion 4 2 7阳离子交换膜、Pb Sb Sn Se合金阴极和PbO2 /Ti阳极 ,在电流密度 35 0A/m2 和电... 以 2 甲基萘为原料 ,Cr6+为氧化剂 ,采用Cr循环电解氧化法进行了合成 2 甲基 1,4萘醌 ( 2 MNQ)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板框式电解槽、Nafion 4 2 7阳离子交换膜、Pb Sb Sn Se合金阴极和PbO2 /Ti阳极 ,在电流密度 35 0A/m2 和电解温度 70℃条件下连续运行 30 0 0h ,其平均电流效率为 73.4 % ,平均槽电压为 3.75V ,2 MNQ平均收率为 6 2 .5 % ,基本重复了小型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1 4萘醌 合成 循环电解氧化法
下载PDF
有机蒙脱石制备扩大实验及产品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邱俊 吕宪俊 +1 位作者 宋美宁 崔学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98-101,共4页
在原小试实验的基础之上,利用50L搪瓷夹套反应釜对有机蒙脱石的合成做了扩大试验,通过对改性产品所做的红外光谱分析、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结果的分析,表明有机改性剂成功的插入到蒙脱石的晶片间,有机改性蒙脱石的d(001)是36.... 在原小试实验的基础之上,利用50L搪瓷夹套反应釜对有机蒙脱石的合成做了扩大试验,通过对改性产品所做的红外光谱分析、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结果的分析,表明有机改性剂成功的插入到蒙脱石的晶片间,有机改性蒙脱石的d(001)是36.7818,制备有机蒙脱石的扩大试验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蒙脱石 制备 扩大实验 结构表征
下载PDF
实际生活污水短程/全程硝化反硝化处理中试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马勇 陈伦强 +1 位作者 彭永臻 吴学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77-2482,共6页
常温条件下,用A/O生物脱氮工艺中试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0.5 mg/L),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亚硝酸氮平均积累率可达85%或更高.研究了低DO短程硝化反硝化、低DO全程硝化反硝化和高DO全程硝化反硝化3种运行方... 常温条件下,用A/O生物脱氮工艺中试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控制好氧区低DO浓度(0.5 mg/L),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亚硝酸氮平均积累率可达85%或更高.研究了低DO短程硝化反硝化、低DO全程硝化反硝化和高DO全程硝化反硝化3种运行方式或状态在总氮去除率、耗氧量、污泥性能和反应机理上的差别.结果表明,短程硝化反硝化是生物脱氮的最优运行方式,它可有效提高系统脱氮率、降低运行费用.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缺氧区和好氧区的pH值变化幅度较大;而全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缺氧区pH值变化很小或基本不变化,好氧区pH值变化幅度较大.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的硝化速率相差不大,但短程反硝化速率和全程反硝化速率相比增加了15%.可以应用DO和pH在线控制A/O工艺硝化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硝化反硝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A/O中试 实际生活污水
下载PDF
光氯化法制造邻氰基氯苄中试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树安 葛洪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2-954,共3页
研究了邻氰基甲苯用光氯化法制备邻氰基氯苄的中试工艺.把160 kg的邻氰基甲苯投入到300 L的搪瓷反应釜中,把3只100 W白炽灯的光照引入到邻氰基甲苯液体中,在130~155 ℃下以9~10 kg/h速度通入干燥的氯气,通氯约40 kg停止反应,冷却氯化... 研究了邻氰基甲苯用光氯化法制备邻氰基氯苄的中试工艺.把160 kg的邻氰基甲苯投入到300 L的搪瓷反应釜中,把3只100 W白炽灯的光照引入到邻氰基甲苯液体中,在130~155 ℃下以9~10 kg/h速度通入干燥的氯气,通氯约40 kg停止反应,冷却氯化液,用离心机分离析出的晶体,母液再投入到反应釜中,重复上述操作,通氯质量分别为16 kg、11 kg和6 kg,把所得的邻氰基氯苄合并,用乙醇重结晶,干燥,共得到产物168 kg,总收率81.3%,w(邻氰基氯苄)=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氰基氯苄 邻氰基甲苯 光氯化 中试放大
下载PDF
聚乙烯类废塑料与含油污泥混合焦化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秀霞 耿春香 鲁军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5,共3页
在实验室的焦化试验装置上,进行了聚乙烯类废塑料与含油污泥单独焦化和混合焦化的试验研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混合比例等工艺条件对液体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混合焦化有利于提高液体收率,废塑料与含油污泥在混合比例为... 在实验室的焦化试验装置上,进行了聚乙烯类废塑料与含油污泥单独焦化和混合焦化的试验研究,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混合比例等工艺条件对液体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混合焦化有利于提高液体收率,废塑料与含油污泥在混合比例为8:2条件下混合焦化,液体收率可高达74.5%,焦化产品中有7%的汽油组分,37%的柴油组分,56%的蜡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聚乙烯塑料 含油污泥 混合焦化 产品分布 实验室规模
下载PDF
色谱纯d-α-生育酚中试规模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国华 叶浣沙 +1 位作者 姚瑞 袁军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91,65,共5页
色谱纯d-α-生育酚,不仅要求纯度达98%以上,而且对杂质峰的个数及峰面积都有规定。因分离难度大,不易获得,所以色谱纯d-α-生育酚价格较高。如何由工业原料制备色谱纯的d-α-生育酚,特别是中试规模的制备,这难题一直困扰着行业中许多研... 色谱纯d-α-生育酚,不仅要求纯度达98%以上,而且对杂质峰的个数及峰面积都有规定。因分离难度大,不易获得,所以色谱纯d-α-生育酚价格较高。如何由工业原料制备色谱纯的d-α-生育酚,特别是中试规模的制备,这难题一直困扰着行业中许多研究者,新昌制药厂利用自身的技术支持,很好的解决本厂色谱纯d-α-生育酚的制备和供应问题。本研究是以粗孔硅胶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物质的吸附牢固度的差异,再配以不同的洗脱剂进行洗脱,从而得到色谱纯的d-α-生育酚。为了顺利推广色谱纯的d-α-生育酚工业化生产,所有的实验都是按中试规模来设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纯 d-α-生育酚 中试规模 制备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的增殖培养基优化及高密度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兴昌 陈霞 +3 位作者 周琦 曹宏芳 高鹏飞 张和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0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对分离自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中的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菌种的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其高密度发酵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测定不同组成培养基中菌体在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和发酵液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活菌数,得到最适增殖培养基配方... 对分离自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中的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菌种的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其高密度发酵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测定不同组成培养基中菌体在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和发酵液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活菌数,得到最适增殖培养基配方及其高密度发酵条件。增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2.0g/L、酵母粉35.5g/L、大豆蛋白胨12.0g/L、柠檬酸1.35g/L、柠檬酸钠22g/L、MgSO4·7H2O2g/L、MnSO4·5H2O100mg/L、Tween-801g/L。在5L发酵罐中,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经优化发酵条件,其活菌数可达到2.30×1010CFU/mL,加入保护剂经冷冻干燥后活菌数可达到1.45×1011CFU/g,存活率为79.11%。中试培养液中活菌数可达1.02×1010CFU/mL,存活率为58%。以上优化的增殖培养基和高密度发酵条件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F6 增殖培养基 高密度发酵 中试
下载PDF
催化裂化抗碱氮剂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国强 刘少兵 产圣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针对催化裂化原料中碱氮含量高的问题,采用反应法脱除碱氮,即在进料中加入抗碱氮剂,该剂与进料中的碱氮反应生成中性盐,使催化剂免受毒害。该方法脱碱氮率达90%以上。在实验室对5种抗碱氮剂进行了评选,其中A剂脱碱氮率达90%以上,并利... 针对催化裂化原料中碱氮含量高的问题,采用反应法脱除碱氮,即在进料中加入抗碱氮剂,该剂与进料中的碱氮反应生成中性盐,使催化剂免受毒害。该方法脱碱氮率达90%以上。在实验室对5种抗碱氮剂进行了评选,其中A剂脱碱氮率达90%以上,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脱碱氮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上对A剂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加入A剂后的CGO或混合原料催化裂化后产品分布明显改善,轻质油收率和总转化率提高。该添加剂不含金属和有害非金属元素,对催化裂化过程和产品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催化裂化 原料 碱性氮 脱除 添加剂 催化剂中毒 实验室规模
下载PDF
氧化镧中放射性的去除——Ⅳ.P_(507)-HNO_3体系萃取法去除氧化镧中放射性的扩大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俊福 庄永能 +4 位作者 朱永 黄跃方 张飞鸣 段惠民 汪文成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2,共1页
本文给出了在P_(507)-HNO_3体系中去除氧化镧中放射性的工艺流程及用混合澄清槽作为萃取设备,在上海跃龙化工厂完成的扩大试验结果。试验表明:α放射性、铁和钙的去污系数都大于1000,镧的回收率大于96%,产品中α放射性小于1计数/h,Fe_2... 本文给出了在P_(507)-HNO_3体系中去除氧化镧中放射性的工艺流程及用混合澄清槽作为萃取设备,在上海跃龙化工厂完成的扩大试验结果。试验表明:α放射性、铁和钙的去污系数都大于1000,镧的回收率大于96%,产品中α放射性小于1计数/h,Fe_2O_3<5ppm,CaO<50ppm,达到了荧光级氧化镧的要求。该流程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稳定性好,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07-HNO3 溶剂 萃取 放射性
下载PDF
人工湿地净化富营养化河水试验研究(1)——植物对氮磷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周炜 谢爱军 +1 位作者 年跃刚 黄民生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35-39,共5页
在对人工湿地及其在富营养化水质净化中的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通过中试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所选用的8种植物在湿地系统中均能较好生长,植物对湿地净化氮、磷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6.63%~23.08%和32.23%~82.85%。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富营养化河水 植物 氮磷去除 中试试验
下载PDF
湿式高效除尘脱硫装置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将军 李绍箕 +2 位作者 王祖武 尹兆森 王聪玲 《四川环境》 1997年第3期4-6,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装置三相流化床的性能和原理,并对三相流化床除尘脱硫工业中试系统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三相流化床除尘效率可达956脱硫效率达70%,运行安全可靠。
关键词 湿式 除尘脱硫装置 消烟除尘 烟气脱酸
下载PDF
乙烯装置渣油综合利用技术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锐 丁宗禹 祖德光 《炼油设计》 EI 1998年第4期16-21,共6页
应用优质焦和碳纤维沥青生产技术组合工艺,研究了从乙烯渣油生产碳素产品,如针状焦和碳纤维沥青的可能性。探讨了原料组成结构特点与热转化过程中乙烯装置渣油反应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乙烯渣油不能直接生产针状焦的原因。提出了乙烯... 应用优质焦和碳纤维沥青生产技术组合工艺,研究了从乙烯渣油生产碳素产品,如针状焦和碳纤维沥青的可能性。探讨了原料组成结构特点与热转化过程中乙烯装置渣油反应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乙烯渣油不能直接生产针状焦的原因。提出了乙烯渣油首先经预处理过程,再进行焦化反应,可以得到低热膨胀系数的针焦。预处理过程得到的重质组分是碳纤维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装置 渣油 综合利用
下载PDF
丹参素钠大孔树脂吸附分离过程的近红外在线监测研究
17
作者 马晋芳 毕昌琼 +3 位作者 欧邦露 肖雪 王雪利 葛发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1-628,共8页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以丹参为原料制备目标成分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中试过程为例,在线监测其中丹参素钠的含量变化,为后期丹参素大生产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透射模式在线采集大孔树脂吸附分离中试过程中水...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以丹参为原料制备目标成分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中试过程为例,在线监测其中丹参素钠的含量变化,为后期丹参素大生产过程的在线质量监控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采用透射模式在线采集大孔树脂吸附分离中试过程中水洗阶段的近红外光谱,同时收集水洗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丹参素钠的含量,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阶段丹参素钠的定量校正模型,并应用于中试生产在线过程中。结果:采用二阶卷积求导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选取833~1 165 nm和1 498~1 890 nm波段,建立丹参素钠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为0.8473,SECV为0.1776,可对中试过程中的洗脱起点和终点进行准确判断,对洗脱过程中高浓度的丹参素钠可以进行准确定量。结论:建立的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且高效、快速地用于生产过程中丹参素钠的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为后期丹参相关制剂大生产中的在线监控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素钠 近红外光谱 在线控制 中试
下载PDF
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新技术工业性放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芳 《安徽化工》 CAS 2006年第2期33-34,共2页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酒精发酵性能优良酵母菌株,在完成小试和中试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单级有效容积100m3,四级发酵罐串联,年产酒精万吨级规模工业性放大试验装置。发酵终点酒精浓度平均达到12%(v/v),平均发酵时间缩短10h左右。同...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酒精发酵性能优良酵母菌株,在完成小试和中试工作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单级有效容积100m3,四级发酵罐串联,年产酒精万吨级规模工业性放大试验装置。发酵终点酒精浓度平均达到12%(v/v),平均发酵时间缩短10h左右。同时,酒精发酵过程副产酵母采用自沉降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絮凝颗粒酵母 酒精连续发酵 工业性试验
下载PDF
湿式高效除尘脱硫装置的试验研究
19
作者 胡将军 李绍箕 +2 位作者 王祖武 尹兆森 王聪玲 《环境保护科学》 1995年第3期12-14,25,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效除尘脱硫装置──三相流化床的性能和原理,并对三相流化床除尘脱硫工业中试系统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三相流化床除尘效率可达98%,脱硫效率达70%,运行安全可靠.
关键词 脱硫 锅炉 湿式除尘 三相流化床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的中试生产条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美英 堵国成 +1 位作者 燕国梁 陈坚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13-616,共4页
考察了 5L小罐中淀粉预处理方式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 (MTG)酶活的影响 ,探讨了MTG中试生产过程的逐级放大原则 ,并将 5L小罐实验结果放大到 30L小试和 30 0L中试规模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经液化处理的工业淀粉培养基进行发酵 ,MTG酶... 考察了 5L小罐中淀粉预处理方式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 (MTG)酶活的影响 ,探讨了MTG中试生产过程的逐级放大原则 ,并将 5L小罐实验结果放大到 30L小试和 30 0L中试规模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经液化处理的工业淀粉培养基进行发酵 ,MTG酶活、MTG生产强度及MTG产率分别比未用液化淀粉培养基提高了 32 % ,32 %和70 % ;以单位培养液体积中空气流量 (qv/V)相同及消耗的功率 (p0 /V)相同的原则为放大依据 ,将 5L罐实验结果放大至 30L小试及 30 0L中试规模 .30L罐发酵MTG酶活和MTG生产强度均高于 5L罐 .30 0L罐中MTG酶活达到3.15u/mL ,MTG的平均比合成速率达到 2 .6 8uh-1g-1,接近于 5L罐的MTG平均比合成速率 ,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通气量、搅拌转速等放大原则是可行的 .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谷氨酰胺转胺酶 中试生产 放大原则 分批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