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Ⅱ)
1
作者 汪洋 薛靖怡 +4 位作者 雷艳 潘洁 杨畅 李勇军 马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7-1367,共11页
为了研究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反相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及MCI树脂等多种色谱方法对杏叶防风70%乙醇提取物部位进行了分离,并通过与文献对比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体外培养... 为了研究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正相硅胶、ODS反相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及MCI树脂等多种色谱方法对杏叶防风70%乙醇提取物部位进行了分离,并通过与文献对比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 264.7)细胞,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RAW 264.7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利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NO浓度,评价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ydroxy-2,3,4,7-tetramethoxyxanthone(1)、1-hydroxy-2,3,4,6-tetramethoxyxanthone(2)、bellidifolin(3)、desmethylbellidifolin(4)、当药醇苷(5)、日本当药黄素(6)、异日本獐牙菜素(7)、木犀草素-7-O-β-D-芸香糖苷(8)、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yl-(1→6)-[6′′′-O-caffeoyl]-β-D-glucopyranoside(9)、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6-C-β-L-岩藻糖苷(11)、荭草素(12)、异荭草素(13)、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4)、芹菜素(15)、quercetin-3-O-β-D-(6″-caffeoylgalactoside)(16)、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17)、葛根素(18)、牡荆素(19)、商陆素-3-O-β-D-葡萄糖苷(20)、商陆素-3-O-β-D-半乳糖苷(21)、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22)、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2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24)、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25)。其中,化合物13~15首次从杏叶防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16~25首次从茴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3、6~10、12~15、17~20、23、25能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的NO释放,显示出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叶防风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炎
下载PDF
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丽 雷艳 +4 位作者 汪洋 马雪 陆苑 刘春花 王永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4-1123,共10页
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为贵州苗族习用草药,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的治疗。为探究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凝胶、ODS等色谱技术对杏叶防风全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 杏叶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ana)为贵州苗族习用草药,用于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病症的治疗。为探究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凝胶、ODS等色谱技术对杏叶防风全草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作为炎症模型,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杏叶防风中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醛(1)、芝麻素(2)、2-甲基-2-羟基-5-甲氧基苯并[d]氢化呋喃-3-酮(3)、原儿茶醛(4)、1,5-dihydroxy-2,3-dimethoxyxanthone(5)、异鼠李素(6)、山奈酚(7)、8-羟基-2-甲基色原酮(8)、木犀草素(9)、槲皮素(10)、1-O-β-D-葡萄糖-(2 S,3 S,4 R,8 E)-2-[(2′R)-2′-羟基棕榈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11)、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苷(12)、异槲皮苷(13)、去甲当药醇苷(14)、木犀草素-6-C-α-L-阿拉伯糖苷(15)、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16)、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1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8)、异牡荆苷(19)、芦丁(20)。其中,化合物1、3、4、6、7、10、13、16、18、2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抗炎结果显示,化合物2-10、12、18、19均可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NO释放量(P<0.05,P<0.01),其中化合物4、7、10、18在浓度为25μmol·L^(-1)时,抑制率分别为57.37%、83.60%、68.16%、81.14%。该研究丰富了杏叶防风的化学成分,明确了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抗炎功效的活性成分,为杏叶防风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叶防风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RAW264.7细胞 抗炎活性
下载PDF
杏叶防风挥发油成分SPME-GC-MS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超 陈华国 +3 位作者 程力 周欣 杨再波 张怡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59-1762,共4页
目的:分析杏叶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杏叶防风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共鉴定出65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17%。结论:杏叶防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α-姜烯(24.82%),... 目的:分析杏叶防风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杏叶防风挥发油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共鉴定出65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17%。结论:杏叶防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α-姜烯(24.82%),前盖介烯(16.27%),β-没药烯(4.82%),2-异丙基-5-甲基-9-亚甲基-二环[4.4.0]萘烷-1-烯(4.03%),β-倍半水芹烯(3.98%),反式-β-金合欢烯(3.68%),芳姜黄烯(3.54%)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叶防风 挥发油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云南产四种伞形科植物的核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丹 杨柳 +3 位作者 李本红 白琳 丁开宇 王跃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3,共4页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云南产杏叶茴芹(Pimpinella candolleana)、细软茴芹(Pimpinella flaccida)、圆锥丝瓣芹(Acronema paniculatum)和中国特有属植物云南细裂芹(Harrysmithia dissecta)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发现这4种植物的染色...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观察了云南产杏叶茴芹(Pimpinella candolleana)、细软茴芹(Pimpinella flaccida)、圆锥丝瓣芹(Acronema paniculatum)和中国特有属植物云南细裂芹(Harrysmithia dissecta)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发现这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18,除了杏叶茴芹核型公式为2n=2sm+16st,其他3种都为2n=18st。由此认为茴芹属、丝瓣芹属和细裂芹属不仅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基数9,且染色体形态极其相似,是亲缘关系较近的类群,支持将其置于葛缕子亚族的分类处理,但怀疑细裂芹属之属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细裂芹 杏叶茴芹 细软茴芹 圆锥丝瓣芹 核型
下载PDF
仡佬药杏叶防风种子特征及其萌发规律研究
5
作者 肖海 刘付松 +2 位作者 谢健 吴发明 刘莎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目的 探索杏叶防风种子适宜萌发条件,为人工栽培奠定基础。方法 以消毒河沙为苗床,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考察不同温度、水分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杏叶防风种子萌发规律的影响;在25℃,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进行萌发,考察不同批次杏叶防风... 目的 探索杏叶防风种子适宜萌发条件,为人工栽培奠定基础。方法 以消毒河沙为苗床,在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考察不同温度、水分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杏叶防风种子萌发规律的影响;在25℃,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下进行萌发,考察不同批次杏叶防风种子萌发规律。结果 不同批次萌发开始在4 d前后、萌发结束在7 d前后,发芽率均值为87.93%;水分、温度和药剂处理对杏叶防风种子萌发过程有显著影响(P<0.05);育苗以温度20~25℃、土壤水分含量75%~80%、草木灰拌种作前处理为佳。结论 杏叶防风野生变栽培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通过种子繁育栽培可为其大规模可持续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药 仡佬族 杏叶防风 种子 发芽率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贵州产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2
6
作者 邢煜君 常星 +1 位作者 张倩 康文艺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贵州产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MS进行鉴定。结果:从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中得到2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6.23%。主要挥发性成分为(S)-1-甲基-4-... 目的:研究贵州产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GC-MS进行鉴定。结果:从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中得到28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9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6.23%。主要挥发性成分为(S)-1-甲基-4-(5-甲基-1-甲基-4-己烯基)环己烯(48.83%)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6.15%)。结论:杏叶茴芹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叶茴芹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