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品》对颜延之、鲍照诗的评价
1
作者 王春雨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诗品》评颜延之诗“喜用古事”,对这一观点后世基本认同。用典繁密其实与钟嵘的审美理念相悖,但在钟嵘心中颜延之是雅正的典范,所以还是把他列于中品。《诗品》评鲍照诗“危仄”“险俗”,针对这一观点则存在较多争议。理清其背后的涵... 《诗品》评颜延之诗“喜用古事”,对这一观点后世基本认同。用典繁密其实与钟嵘的审美理念相悖,但在钟嵘心中颜延之是雅正的典范,所以还是把他列于中品。《诗品》评鲍照诗“危仄”“险俗”,针对这一观点则存在较多争议。理清其背后的涵义还需结合《诗品》原文以及《文心雕龙》等对“危仄”“险俗”的解读。钟嵘将鲍照列于中品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颜延之 鲍照
下载PDF
钟嵘《诗品》“齐鲍令晖、齐韩兰英”条疏证——兼论南朝女性的文学生态 被引量:1
2
作者 束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钟嵘《诗品》"齐鲍令晖、齐韩兰英"条对两位才媛的文学成就做出了精准的评述,揭示了其诗文的艺术特质。同时,也为后学了解南朝女性的文学生态提供了诸多弥足珍贵的信息:彼时女性往往具有较为深湛的学理修养;文学才华能够帮助... 钟嵘《诗品》"齐鲍令晖、齐韩兰英"条对两位才媛的文学成就做出了精准的评述,揭示了其诗文的艺术特质。同时,也为后学了解南朝女性的文学生态提供了诸多弥足珍贵的信息:彼时女性往往具有较为深湛的学理修养;文学才华能够帮助她们超越门第的拘限,提升自己的地位与名望;南朝宫廷文学盛行,帝王的喜好足以引领一时的文学风尚,女性创作亦表现出与流行文风趋近的动向;作为帝王生活与娱乐的场所,南朝后宫中的文学生产值得进一步探究;南朝女性的自我形塑因融注了个人的学识、气质及经世情怀,因而呈现出优雅理性、独立不迁的本真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鲍令晖 韩兰英 南朝女性 文学生态
下载PDF
试论《品花宝鉴》艺术品位上的时代特色
3
作者 盛志梅 付新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作为清中叶文坛终结期的一部世情之作,《品花宝鉴》在创作手法上体现出了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同时兼有才子佳人小说风雅纯正的格调,审美追求上体现出了清中叶“性灵”思潮所高扬的任情率性、自得风流的精神底蕴。作品的艺术手法、文... 作为清中叶文坛终结期的一部世情之作,《品花宝鉴》在创作手法上体现出了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同时兼有才子佳人小说风雅纯正的格调,审美追求上体现出了清中叶“性灵”思潮所高扬的任情率性、自得风流的精神底蕴。作品的艺术手法、文体风格、审美追求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花宝鉴》 世情小说 性灵 艺术品位 时代特色 创作手法 艺术风格 审美追求 清代
下载PDF
陈森交游事迹考述
4
作者 胡瑜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2-66,共5页
陈森在晚清文学史中颇为引人注目,但其生平却至今仍有大量存疑。细考陈森生平,按时间顺序及事件主题将其交游情况分别考述如次:《梅花梦》甫成之际的读者暨批评者群体,对陈森早年的创作审美趣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青年陈森曾在除夕携... 陈森在晚清文学史中颇为引人注目,但其生平却至今仍有大量存疑。细考陈森生平,按时间顺序及事件主题将其交游情况分别考述如次:《梅花梦》甫成之际的读者暨批评者群体,对陈森早年的创作审美趣味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青年陈森曾在除夕携诗访问寓居北京的同乡陆继辂,并因此互成忘年诗友;中年陈森在失意的孤独旅途中与觉罗.崇恩有过一次美好际会,陈森作于其时的《<枕琴轩诗草>题诗》是他除了传奇、小说之外至今尚存的稀有文献;咸丰七年,王拯以一首追悼诗,既宣告了陈森的离世,也预示着这位不得志的文人终于借助《品花宝鉴》留下了文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森 晚清 《梅花梦》 《品花宝鉴》 交游
下载PDF
《品报》的“北派”研究
5
作者 徐斯年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12,共11页
《品报》是一家颇具特色的,注重史料之开掘、研究的电子同人内刊。《品报》同人在挖掘史料方面做了许多极为扎实的"通检"和"拾零补遗"工作;在作家研究方面,涉及六个群落的大量"北派"作家,其发现或填补空... 《品报》是一家颇具特色的,注重史料之开掘、研究的电子同人内刊。《品报》同人在挖掘史料方面做了许多极为扎实的"通检"和"拾零补遗"工作;在作家研究方面,涉及六个群落的大量"北派"作家,其发现或填补空白,或对已有成果多所突破。这些成就,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空前的!当然,也还存在继续开拓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报》 通俗文学 北派 南派 天津 北京 上海 史料
下载PDF
《品报》学术风格论
6
作者 石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1-28,共8页
2010年,为给钩沉通俗文学史料,阐发通俗文学之方志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维价值提供平台,中国通俗文学研究同人电子刊物《品报》创刊。它无刊号、无经费、无专职研究人员,坚持出版了七年共36期,以史料立言。其成员均非学院派,从行文到... 2010年,为给钩沉通俗文学史料,阐发通俗文学之方志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维价值提供平台,中国通俗文学研究同人电子刊物《品报》创刊。它无刊号、无经费、无专职研究人员,坚持出版了七年共36期,以史料立言。其成员均非学院派,从行文到行为气质具有鲜明的民国旧派文人的"名士气"。其研究成果与津沽地域文化相观照,在目下的学术机制与体制背景下,其学术风格自成一体,以丰厚的研究成果,为21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研究走向深入,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报》 通俗文学 北派 南派 学术风格 天津 北京 地域文化 上海
下载PDF
《品花宝鉴》的对比赏析
7
作者 涂兰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9-71,共3页
清代晚期的《品花宝鉴》是我国古代唯一一部全面形象地反映梨园辛酸的白话小说。鲁迅认为它是狭邪小说的始作俑者,并指出其"自谓伶人有邪正,狎客亦有雅正"这一鲜明的对比。从美丑对比、雅俗对比、善恶对比、真假对比四个方面... 清代晚期的《品花宝鉴》是我国古代唯一一部全面形象地反映梨园辛酸的白话小说。鲁迅认为它是狭邪小说的始作俑者,并指出其"自谓伶人有邪正,狎客亦有雅正"这一鲜明的对比。从美丑对比、雅俗对比、善恶对比、真假对比四个方面对这一艺术手法进行了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花宝鉴》 对比手法 赏析
下载PDF
《断发记》作者考辨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江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9-22,共4页
有关《断发记》的作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为李开先作,一为无名氏作,其中李开先作《断发记》为大多数人的看法。该文分别从版本、音韵等角度逐一加以考辨探析,提出《断发记》的作者不可能为李开先,只能是无名氏。
关键词 《断发记》 《宝剑记》 李开先 《曲品》版本 入声用韵
下载PDF
“溢美”型狭邪小说及其创作心态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小霞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2-36,共5页
"溢美"型狭邪小说是晚清小说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类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青楼生活理想化,主要表现为将妓女形象佳人化,嫖客形象才子化。它们在创作上受到了《红楼梦》等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创作风气、社会文化... "溢美"型狭邪小说是晚清小说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类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青楼生活理想化,主要表现为将妓女形象佳人化,嫖客形象才子化。它们在创作上受到了《红楼梦》等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创作风气、社会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了文人对前朝风流的想象和追忆。这类小说之所以能在晚清时期盛行,还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它们是末世的一种白日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邪小说 《品花宝鉴》 《花月痕》 《青楼梦》 创作心态
下载PDF
《品花宝鉴》梦境的文学阐释
10
作者 杨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品花宝鉴》是清代作家陈森创作的一部以京城梨园名旦生活为题材,以书生梅子玉和名旦杜琴言(男性)的同性恋情为主线的狎邪小说。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因其内容的敏感性,对于《品花宝鉴》的研究在进入2... 《品花宝鉴》是清代作家陈森创作的一部以京城梨园名旦生活为题材,以书生梅子玉和名旦杜琴言(男性)的同性恋情为主线的狎邪小说。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同性恋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因其内容的敏感性,对于《品花宝鉴》的研究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才丰富起来。目前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作者生平和成书时间、同性恋情的界定、性别研究、小说的创作艺术和戏曲研究等方面,大多倾向于宏观分析,而少见从文学的角度对小说文本细节描写进行的阐释。《品花宝鉴》的关键情节处常伴随着梦境的出现,作者把梦境营建为与现实既联系又对立的另一个开放的表现空间,是小说主人公梅子玉及杜琴言相知、相识和相爱的补充和拓展。由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虚实张力,小说的戏剧性冲突在这一空间表现得愈加激烈,作者的创作情绪和创作主旨也在此得到张扬。梦境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人物形象的塑造、创作主旨的深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还存在一定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花宝鉴》 梦境 同性恋 狎邪小说 梨园名旦
下载PDF
《品报》的创办及对民国北派通俗文学研究之贡献
11
作者 倪斯霆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3-20,共8页
鉴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民国南派通俗文学史料挖掘与研究强于"北派"之现实,2010年,旨在积累北派通俗文学史料的民间电子刊物《品报》创办。在其存在的七年间,无论对"北派"通俗文学作家生平史料的深挖细作,还是对&qu... 鉴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民国南派通俗文学史料挖掘与研究强于"北派"之现实,2010年,旨在积累北派通俗文学史料的民间电子刊物《品报》创办。在其存在的七年间,无论对"北派"通俗文学作家生平史料的深挖细作,还是对"北派"通俗文学名家身世及作品的研究,均有突破之功。文章作者以"圈内人"的身份和视角,在"爆料"《品报》创办始末及对这些深挖细作和突破之功进行客观评判的同时,也梳理出了"北派"通俗文学研究近年来的发展脉络和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报》 民国 通俗文学 史料 北派 南派
下载PDF
京旗小说中文人与乾旦狭邪关系叙事演变
12
作者 付立松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明清两代北京城禁娼不禁优,文人官员规避禁令每邀乾旦侑酒,形成绵延数百年的狎优文化。狎优文化是北京侨寓文人的书写题材,也是京旗作家关注的社会现象。《红楼梦》《品花宝鉴》等小说叙述文人与乾旦交往存在两组对立的情感模式:“发乎... 明清两代北京城禁娼不禁优,文人官员规避禁令每邀乾旦侑酒,形成绵延数百年的狎优文化。狎优文化是北京侨寓文人的书写题材,也是京旗作家关注的社会现象。《红楼梦》《品花宝鉴》等小说叙述文人与乾旦交往存在两组对立的情感模式:“发乎情,止于礼仪”的文雅之道;越过性别界限、滥情纵欲的俗陋现实。京旗小说《梅兰芳》《北京》分别沿袭两种模式,揭露民初北京城狎优现象与梨园生态,文人由以往品花者角色化身护花人。“五四”之后,狎优文化残阳夕照,老舍小说《兔》讲述乾旦小陈由票友而下海终至堕落、毁灭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旗文学 《品花宝鉴》 穆儒丐 梅兰芳 老舍
下载PDF
《品花宝鉴》中异化的才子佳人模式
13
作者 李雨薇 舒乙 《蒲松龄研究》 2022年第2期153-160,共8页
《品花宝鉴》中的同性恋情并未跳出才子佳人恋情模式的窠臼,陈森在小说中所追求的好色而不淫的新型士优之恋,依旧是建立在对优伶的女性化审美之上,最终还是回归到才子佳人的恋情模式。但由于同性恋情的特殊性,小说中的士优之恋也呈现出... 《品花宝鉴》中的同性恋情并未跳出才子佳人恋情模式的窠臼,陈森在小说中所追求的好色而不淫的新型士优之恋,依旧是建立在对优伶的女性化审美之上,最终还是回归到才子佳人的恋情模式。但由于同性恋情的特殊性,小说中的士优之恋也呈现出对才子佳人模式的僭越。这一异化的才子佳人模式下隐藏的是陈森矛盾的书写状态。陈森的矛盾心态造就了小说中的士子们既追求克己复礼下的“情”,又难以割舍感官刺激下的“欲”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花宝鉴》 男风 才子佳人模式 情欲矛盾
下载PDF
钟嵘《诗品》鲍照条疏证
14
作者 朱敏芳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钟嵘《诗品》把鲍照列于中品,钟嵘认为鲍照有张协、张华的长处,又有胜于谢混和颜延之的优异之处,"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这种评价是允当的。钟嵘还看到因为鲍照地位低下,因而"取湮当代",这也是正确的。但他... 钟嵘《诗品》把鲍照列于中品,钟嵘认为鲍照有张协、张华的长处,又有胜于谢混和颜延之的优异之处,"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这种评价是允当的。钟嵘还看到因为鲍照地位低下,因而"取湮当代",这也是正确的。但他认为鲍照的诗歌"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险俗",这种评价就有些限于评价者的个人标准和当时的时代环境。而从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这种评价就过于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钟嵘 《诗品》 疏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