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selective cutting of mixed Korean pine(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 and broad-leaf forest on rare spe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Binbin Kan Qingcheng Wang Wenjuan W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833-840,共8页
This study aimed to demonstrate change in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and three rare species, and chang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ur species in response to a range o... This study aimed to demonstrate change in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and three rare species, and change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ur species in response to a range of selective cutting intensities. We sampled three plots of mixed Korean pine and broad-leaf forest in Lushuihe Forestry Bureau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Plot 1, a control, was unlogged Korean pine broad-leaf forest. In plots 2 and 3, Korean pine was selectively cut at 15 and 30 % intensity, respectively, in the 1970s. Other species were rarely cut. We used point-pattern analysis to researc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our tree species and quantify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Korean pine and the other three species, Amur linden (Tilia amurensis Rupr.), Manchurian ash (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and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ngolica Fisch.) in all three plo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elective cutting at 15 % intensity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either the species spatial patterns or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Korean pine and broadleaf species. Selective cutting at 30 % intensity slightly affected the growth of Korean pine and valuable species in forest communities, and the effect was considered nondestructive and recove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rean pine broad-leaf forest Cuttingintensity Rare species Spatial pattern - Spatialcorrelation
下载PDF
THE POSSIBILITY ANALYSIS OF NATURAL POPLAR-BIRCH FOREST RECOVERY TO BROAD-LEAF KOREAN PINE FOREST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FE TABLE IN THE XIOAXING'AN MOUNTAINS
2
作者 王树力 池玉杰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57-60,共4页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fe table method is deseribed, and the method of tree height instead of tree age in static life table is suggested, and it is also discussed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poplar -birch fores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life table method is deseribed, and the method of tree height instead of tree age in static life table is suggested, and it is also discussed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natural poplar -birch forest recover to broad-leaf Korean pine forest on low pitches in the Xiaoxing'an Mountains by this method. If there is no particular situation, Korean pines after high than 5m under natural Poplar-birch forest will basically survive and make their way into dominant callopy accompanied by climax broad-leaf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table Natural poplar-birch forest Broad-leaf Korean pine forest
下载PDF
Does overshoot in leaf development of ponderosa pine in wet years leads to bark beetle outbreaks on fine-textured soils in drier years?
3
作者 Wendy Peterman Richard H Waring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AS 2014年第4期214-226,共13页
Background: Frequent outbreaks of insects and diseas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ative forests of western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outbreaks has been far from uniform.... Background: Frequent outbreaks of insects and diseases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ative forests of western North America during the last few decades,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outbreaks has been far from uniform. In some cases, recent climatic variations may explain some of this spatial variation along with the presence of expansive forests composed of dense, older trees. Forest managers and policy makers would benefit if areas especially prone to disturbance could be recognized so that mitigating actions could be taken. Methods: We use two ponderosa pine-dominated sites in western Montana, U.S.A. to apply a modeling approach that couples information acquired via remote sensing, soil surveys, and local weather stations to assess where bark beetle outbreaks might first occur and why. Although there was a general downward trend in precipitation for both sites over the period between 1998 and 2010 (slope =-1.3, R2 = 0.08),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was high. Some years showed large increases followed by sharp decreases. Both sites had similar topography and fire histories, but bark beetle activity occurred earlier (circa 2000 to 2001) and more severely on one site than on the other. The initial canopy density of the two sites was also similar, with leaf area indices ranging between 1.7-2.0 m2. m-2. We wondered if the difference in bark beetle activity was related to soils that were higher in clay content at site I than at site II. To assess this possibility, we applied a process-based stand growth model (3-PG) to analyze the data and evaluate the hypotheses. Results: We found that when wet years were followed by drier years, the simulated annual wood production per unit of leaf area, a measure of tree vigor, dropped below a critical threshold on site I but not on site II. Conclusion: We conclud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vulnerability of the two stands to beetle outbreaks can be explained largely by differences in gross photosynthesis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an equivalent amount of stored water in the rooting zone (100 mm) is extracted less efficiently from fine-textured soils than from coarse-textured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es overshoot in leaf development of ponderosa pine in wet years leads to bark beetle outbreaks on fine-textured soils in drier years soil
下载PDF
长白山6种阔叶树测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数量
4
作者 刘颖 刘琪璟 +2 位作者 宋超杰 钱尼澎 秦立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3,共8页
2019年7—8月份,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选取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拧筋槭(Acer triflorum)6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在采... 2019年7—8月份,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选取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拧筋槭(Acer triflorum)6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在采集叶片前将树木大小划分为3个径级(小径树木(D_(1))、中径树木(D_(2))、大径树木(D_(3))),由于6种阔叶树的性状差异,树木大小3个等级对应的胸径(D)大小不一致(假色槭,D≤10 cm为D_(1)、10 cm<D≤15 cm为D_(2)、D>15 cm为D_(3);拧筋槭,D≤10 cm为D_(1)、10 cm<D≤20 cm为D_(2)、D>20 cm为D_(3);其余4个树种,D≤15 cm为D_(1)、15 cm<D≤30 cm为D_(2)、D>30 cm为D_(3)),每个等级选择3~4棵样树,每个树种选取10株;针对选取的样树、新鲜倒木,将树冠划分为上、中、下3部分,应用高枝剪等工具在树冠中部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以及树冠底部、树冠上部2个方位,共6个方位,分别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叶片20片,每株树共计选取120片叶片,6个树种共采集叶片7165片(假色槭1193片、糠椴1162片、蒙古栎1139片、拧筋槭1216片、色木槭1311片、紫椴1144片),作为抽样总体。应用Excel进行数据基础分析,获取6个树种、3个胸径等级、6个取样方位的叶面积平均值和标准误差;应用R 4.2.3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对6个树种的叶面积进行方差分析,并通过多重比较法(Tukey HSD法)分析不同树种之间叶面积的差异性;应用t.test函数计算不同胸径等级、不同取样方位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树种在区分胸径等级和取样方位时叶面积均值与总体叶面积均值的差异;应用t检验法和随机抽样法,分析不同树种确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6个树种在区分胸径和取样方位时确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取样数量。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不同,与种内的叶片变异系数密切相关。②6个树种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分别为,假色槭644片、色木槭750片、蒙古栎677片、糠椴648片、紫椴697片、拧筋槭701片。③在径级和取样方位时对叶片取样,除了紫椴选择中等胸径树木的西方位取样,其余5个树种在野外工作环境时可选取中等胸径树木的下方位进行取样,最适叶片取样数量分别为,假色槭30片、色木槭46片、蒙古栎17片、糠椴65片、紫椴39片、拧筋槭66片。④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在野外采样时,应针对树种、胸径和取样方位,选择最适叶片取样数量,不应统一选择理论数据的25~40片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阔叶树 叶面积 长白山
下载PDF
红松人工林叶面积分布规律及回归模型研究
5
作者 李鑫 贾炜玮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叶面积的大小可以对树木的生长和生命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关系到树木生物量的变化和森林生态的发展趋势,叶面积的研究可以对树木的相关分析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8株红松人工林解析木数据和排水法测定的叶面积数据,建... 叶面积的大小可以对树木的生长和生命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关系到树木生物量的变化和森林生态的发展趋势,叶面积的研究可以对树木的相关分析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8株红松人工林解析木数据和排水法测定的叶面积数据,建立基础线性回归模型,后引入随机效应参数构建混合效应回归模型以提高拟合效果和预估精度。在加入树木层次的随机效应时,最终得到的最优混合效应模型含有3个随机效应参数,分别为枝条基径的对数(lnBD)、枝条长度的对数(lnSL)、树高的对数(lnHT)。该模型的R_(a)^(2)=0.86,平均绝对偏差M_(AE)=0.3428,均方根误差R_(MSE)=0.4841,统计指标较仅包含固定效应的基础线性模型均有较好的提高。综合分析得出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红松枝条叶面积大小进行描述。基于该模型计算红松树冠叶面积并得到混合效应预估模型,混合模型的R a 2=0.83,R_(MSE)=0.4429。通过检验结果可知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红松树冠叶面积进行预估计算,为日后该地区人工红松的经营提供良好的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枝条叶面积 回归模型 混合效应 排水法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叶片气孔导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2
6
作者 唐凤德 武耀祥 +1 位作者 韩士杰 张军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49-5655,共7页
通过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片的野外测定,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叶片的气孔导度与瞬时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温度(Ta)呈正相关,而与水汽压亏损(PVD)呈负相关。对气孔导度模型的验证表... 通过对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片的野外测定,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叶片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叶片的气孔导度与瞬时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温度(Ta)呈正相关,而与水汽压亏损(PVD)呈负相关。对气孔导度模型的验证表明:Jarvis的非线性模型比Ball的线性模型更适于阔叶红松林叶片的气孔导度模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叶片的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型为:gs=PAR(1.606T2a+118.19Ta-1878.67)/(355.70+PAR)(-430.433+VPD)。此模型有助于进一步估算叶片光合作用,通过尺度化模拟阔叶红松林群落生产力以及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之间的水热交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叶片 气孔导度 环境因子 模拟
下载PDF
马尾松净光合速率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何纪星 朱守谦 甘月红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一年生苗的鳞叶及幼树1、2年生针叶的月龄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马尾松天然更新树团的生境,生产结构,净光合速率及净生产力的变化。进一步论述了马尾松的光合生态特性,并据此对马尾松育苗,培育过程中抚育管理...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一年生苗的鳞叶及幼树1、2年生针叶的月龄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马尾松天然更新树团的生境,生产结构,净光合速率及净生产力的变化。进一步论述了马尾松的光合生态特性,并据此对马尾松育苗,培育过程中抚育管理措施制订及实施的最佳时段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叶龄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典型阔叶红松林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志理 毕连柱 +3 位作者 宋国华 王全波 刘琪 金光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共11页
【目的】探讨叶面积指数(LAI)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准确地获得局域、区域等大尺度上LAI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首先通过LAI与胸高断面积间... 【目的】探讨叶面积指数(LAI)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准确地获得局域、区域等大尺度上LAI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首先通过LAI与胸高断面积间的经验模型得到阔叶红松林内红松、冷杉、紫椴、硕桦、裂叶榆和色木槭6种主要树种及林分水平上的LAI,然后采用半方差函数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地统计学方法分析LAI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以及与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曲率)的相关关系。【结果】主要树种LAI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具有中等或强变异性,且变异程度表现为裂叶榆>硕桦>紫椴>红松>色木槭>冷杉。红松LAI的空间结构比(块金值(C0)/基台值(C0+C))为0.50,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而其他5个树种的比值均低于0.25,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主要树种LAI的变程范围为24 m(紫椴)~126 m(红松)。红松、裂叶榆和色木槭的空间异质性具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结构特点,且红松的LAI在240 m尺度范围内时,东西方向(0°)上的空间异质性明显大于南北方向(90°),240 m以后出现相反的结果。红松的LAI与海拔、坡度、坡向和曲率4个地形因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树种的LAI与地形因子也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结论】LAI的空间异质性不仅与研究尺度相关,而且与方向相关;地形因子对LAI空间分布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但整体来看,4个地形因子均对LAI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叶面积指数 空间异质性 各向异性 空间格局 地形因子
下载PDF
火炬松林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方华 孔凡斌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根据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对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测方程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不同密度火炬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结合定位站研究的历史资料及其它报道,对不同年龄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 根据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对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测方程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不同密度火炬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结合定位站研究的历史资料及其它报道,对不同年龄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本相同立地条件下,利用胸径这一因子就能使估测火炬松生物量方程达到相当的精度;树干的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枝和叶的变化趋势与干相反,都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不同林龄阶段的火炬松林分的生物量可以用统一的生物量方程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利用普通数码相机估测松林叶面积指数与标准误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章华 刘健 +5 位作者 余坤勇 龚从宏 谢婉君 唐梦雅 赖日文 李增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8-644,共7页
叶面积指数(LAI)与叶面积指数标准误(SEL)是植被的重要结构变量,可为森林经营管理、开展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提供数据参考。针对条件复杂区域LAI与SEL测定仪法应用的限制性,提出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松林林冠图像,经特征指数2G B计算图像叶... 叶面积指数(LAI)与叶面积指数标准误(SEL)是植被的重要结构变量,可为森林经营管理、开展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提供数据参考。针对条件复杂区域LAI与SEL测定仪法应用的限制性,提出利用数码相机拍摄松林林冠图像,经特征指数2G B计算图像叶覆盖度(用Cover表示)与叶覆盖度标准差(用Cover SD表示)两个指标,构建LAI-Cover、SEL-Cover SD关系模型,实现松林LAI与SEL的估测。利用福建省13个县(市)65组数据对该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Cover与LAI、Cover SD与SEL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用CoverLAI3.0955 0.1926e准确估测松林LAI,用SEL 1.1059CoverSD 0.0674估测SEL,两模型的R2分别为0.613 5、0.493 5,估测精度达0.894 6、0.798 5。由此可见,利用普通数码相机估测松林LAI与SEL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可将该方法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数码相机 松林 叶面积指数(LAI) 叶面积指数标准误(SEL) 叶覆盖度 叶覆盖度标准差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叶片光合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凤德 韩士杰 张军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0-952,共3页
为了研究森林植被群落生理生态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单叶化叶片的光合特征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CO2体积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模拟,得出如下结果:七月份的最大的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为了研究森林植被群落生理生态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通过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单叶化叶片的光合特征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CO2体积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等环境因子的模拟,得出如下结果:七月份的最大的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分别为4.96μmolCO2、22和1250μmolphoton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体积分数720μmol mol-1 CO2时达到8.7μmolCO2m-2s-1;单叶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上升,在25℃时达到了最大值为5.825±0.912μmolCO2m-2s-1,在温度为30时则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单叶化 光合作用 环境因子 模拟
下载PDF
改造辽西山地人工油松纯林为混交林的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雷启迪 刘明久 刘景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13,共6页
改造辽西山地人工油松纯林为混交林的探讨雷启迪刘明久刘景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辽宁省喀左县林业局,122300)AnApproachofTransformingtheArtificialFo... 改造辽西山地人工油松纯林为混交林的探讨雷启迪刘明久刘景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辽宁省喀左县林业局,122300)AnApproachofTransformingtheArtificialForestofChinese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纯林 混交林
下载PDF
浙西山地马尾松幼龄林的绿色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 被引量:8
13
作者 武红敢 乔彦友 +2 位作者 严小君 陈林洪 陈雁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以浙江江山、衢县的马尾松幼龄林为试材,测定了马尾松、阔叶下木、草本层的绿色生物量(即鲜叶量)和叶面积,并建立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绿色生物量同郁闭度或盖度的回归方程,总结出浙西山地马尾松幼龄林林分的叶面积指数。
关键词 马尾松 幼龄林 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红松天然林叶生物量及叶面积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砚峰 王鹤智 《林业科技情报》 2015年第2期10-11,共2页
通过穆棱林业局18块标准地中天然红松林的树干解析数据,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探索了该地区不同林分条件的天然红松林树叶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于叶面积随着树冠深度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叶生物量和叶面积与林分密度之间的... 通过穆棱林业局18块标准地中天然红松林的树干解析数据,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探索了该地区不同林分条件的天然红松林树叶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于叶面积随着树冠深度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叶生物量和叶面积与林分密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随着树冠深度的增加,叶量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天然林 叶量 年龄 叶面积 密度
下载PDF
马尾松林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58
15
作者 武红敢 乔彦友 +1 位作者 陈林洪 严小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5-488,共4页
本文以浙江省江山市的马尾松幼龄林为试材,测定了各种马尾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获取了同期的陆地卫星TM数据,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植被指数同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总结得出利用航天遥感技术完全可以监测单层林分叶面积指数的... 本文以浙江省江山市的马尾松幼龄林为试材,测定了各种马尾松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并获取了同期的陆地卫星TM数据,分析和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植被指数同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总结得出利用航天遥感技术完全可以监测单层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只是当林分的叶面积指数大于6.0时,其监测的灵敏度大为降低。虽然这一研究结果仍是初步的,但这一定量指标的出现,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遥感技术以其宏观性强、快速客观准确反映地表森林分布的优势,具有广泛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质量动态监测研究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林分 绿色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昆虫取食和剪叶刺激对油松针叶内部分防御物质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12
16
作者 石媛媛 冯金周 +1 位作者 于连海 高宝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了研究自然条件下昆虫取食及剪叶刺激对油松诱导抗性的影响,本试验应用香草醛—盐酸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剪叶和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后,混交林和纯林中油松针叶内部分次生代谢物和蛋白酶抑制剂活... 为了研究自然条件下昆虫取食及剪叶刺激对油松诱导抗性的影响,本试验应用香草醛—盐酸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剪叶和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处理后,混交林和纯林中油松针叶内部分次生代谢物和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剪叶及不同程度油松毛虫取食能够诱导缩合单宁、黄酮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增加。与对照相比,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在混交林中的活性比纯林更为明显。说明剪叶及昆虫取食可诱导增加油松针叶内的缩合单宁和黄酮含量、提高胰蛋白酶抑制剂和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进而增强油松的抗虫性,林分类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油松诱导防御物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油松毛虫 次生代谢物质 蛋白酶抑制剂 剪叶损伤 昆虫取食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叶量垂直分布规律 被引量:8
17
作者 闫明准 刘兆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19,24,共5页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等方法于2005年测定了6块样地及30株标准木的树冠因子。分别应用修正Weibull式和Rich...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树干解析、枝解析等方法于2005年测定了6块样地及30株标准木的树冠因子。分别应用修正Weibull式和Richards式拟合了樟子松单木叶量垂直分布,分析了林分密度、林龄等林分条件对叶量垂直分布的影响、樟子松单木叶量与树干生长的关系以及单木叶量与叶面积指数(LAI)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单木叶量的垂直分布符合修正Weibull式或Richards式;单木叶量最大值出现在相对着枝深度0.36~0.85范围内。树冠内叶量最大处的相对位置与树木大小的相关关系不明显;单木累积叶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单木叶量与其最近1a的胸径生长量呈幂函数关系,与最近1a的材积生长量呈直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人工林 单木叶量分布 叶面积指数 生物量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春华 郝占庆 +1 位作者 贺红士 周丹卉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487,共3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影响,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II,分别模拟现行气候和未来气候下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结果显示,近43年来阔叶红松林NPP无明显变化趋势。在两种未来气候模拟方案下,阔叶红松林NPP...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的影响,应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PnET-II,分别模拟现行气候和未来气候下阔叶红松林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结果显示,近43年来阔叶红松林NPP无明显变化趋势。在两种未来气候模拟方案下,阔叶红松林NPP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后减少,但不同的气候模拟方案下,变化幅度略有差异。该成果可为气候变化下阔叶红松林的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PnET-II模型
下载PDF
森林类型的最优化选择与经营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安兴 杜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9,共5页
根据现代林业和浙江省木材资源缺乏的实际要求,选择一类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优的森林类型进行持续经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浙江最优化的森林类型———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经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类型的经营模型,同时对浙江林农对... 根据现代林业和浙江省木材资源缺乏的实际要求,选择一类生态和经济效益俱优的森林类型进行持续经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浙江最优化的森林类型———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经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类型的经营模型,同时对浙江林农对马尾松林的习惯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为浙江森林现实经营提供选择和经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最优化选择 设计 景观生态学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
下载PDF
氮沉降增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蚯蚓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娜娜 钱虹 +1 位作者 郑璐 李亚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14-1817,共4页
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以往对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碳降解过程中分解者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方面,而对土壤动物蚯蚓的研究较少。对中国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地施氮处理6年,施氮量为背景条件下增... 氮沉降是影响陆地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以往对凋落物和土壤有机碳降解过程中分解者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方面,而对土壤动物蚯蚓的研究较少。对中国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地施氮处理6年,施氮量为背景条件下增加N 50 kg·hm^(-2)·a-1,运用手捡法和方形土壤采样器对森林覆盖层和土壤矿质层中蚯蚓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了凋落物和土壤层中的有机碳氮含量。结果显示,在对照和施氮样地,蚯蚓的种类和密度分布模式相似,共观察到4种类型的蚯蚓,分别是表栖类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和环毛蚓(Pheretima sp.)、内栖类和深土栖类的长白山杜拉蚓(Drawidachangbaiensis)及蚯蚓的幼虫线蚓(Enchytraeidae spp.)。其中,Eiseniafoetida种类的密度最大,可以达到25 individuals·m^(-2),其次为Drawidachangbaiensis种类,其密度可达到6 individuals·m^(-2),Pheretima sp.的密度最小,甚至在本次调查的施氮样地并未发现该类蚯蚓。3种功能群在两个处理中总的密度分别为对照样地23 individuals·m^(-2)、施氮样地为31 individuals·m^(-2),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对照和施氮土壤中蚯蚓的种类和密度没有明显差异(P=0.238)。在调查的4个层位中,总碳并未受到氮添加的影响,同时,总氮也并未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这与蚯蚓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可为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蚯蚓 有机碳 氮沉降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