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天仙姑宝卷》中的河西历史 被引量:3
1
作者 崔云胜 秦弋然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1-47,共7页
《平天仙姑宝卷》系据临泽县板桥镇一代民间宗教平天仙姑的传说和神异事迹编辑而成,它是河西地区为数不多的土生土长的宝卷之一。《平天仙姑宝卷》曲折地反映了明代河西地区的历史和风土民情,尤其是《宝卷》中的"仙姑近代显应分第... 《平天仙姑宝卷》系据临泽县板桥镇一代民间宗教平天仙姑的传说和神异事迹编辑而成,它是河西地区为数不多的土生土长的宝卷之一。《平天仙姑宝卷》曲折地反映了明代河西地区的历史和风土民情,尤其是《宝卷》中的"仙姑近代显应分第十九"讲述了近代以来仙姑显灵之事,总共有五件事,这五件事情均以明代后期河西历史为依据,其中讲到的人物和事件除了仙姑神异事迹外,基本上都是真人和真事,更是直接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历史,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天仙姑宝卷》 河西地区 历史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咳嗽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清顺 柯新桥 +3 位作者 李卫青 廖文生 禤少敏 赖伟娇 《山西中医》 2010年第12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固本平喘汤配合西药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变应性咳嗽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中药固本平喘汤口服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西医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2... 目的:观察固本平喘汤配合西药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变应性咳嗽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中药固本平喘汤口服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西医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7%(95%CI=82.42%~99.34%);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1%(95%CI=74.75%~97.4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996 4,P=0.046 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固本平喘汤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其收益为0R=0.34(95%CI=0.06~1.85),NNT=11(95%CI=4.56~3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咳嗽 固本平喘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明代吴崇节《古史要评》与汉史评论研究
3
作者 朱志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1-53,82,共4页
明代中叶,随着文学复古运动的影响,学界纷纷对《史》、《汉》展开评点,有的着眼于笔法,有的注目于体例,有的考究于史实。吴崇节生当其世,抱着同情理解之态度来研究两汉历史,剖析汉史研究中之疑义,进而以儒家为指针评判汉代史实。
关键词 吴崇节 《古史要评》 汉史评论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平谷盆地地下水资源变化与恢复调控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静晨 戴国锋 +2 位作者 姜辉 邢国章 孙少游 《城市地质》 2014年第2期24-27,共4页
北京市王都庄应急水源地和中桥应急水源地均位于平谷地区,充分说明其在北京市应急供水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平谷区第四系地下水动态监测成果和资源计算数据,分析了其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存在问题,回顾了持续干旱和应急开采对平... 北京市王都庄应急水源地和中桥应急水源地均位于平谷地区,充分说明其在北京市应急供水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平谷区第四系地下水动态监测成果和资源计算数据,分析了其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存在问题,回顾了持续干旱和应急开采对平谷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平谷盆地存在地下水降落漏斗、资源亏损、水环境恶化等地质环境问题,可实施地下水调蓄与开采调整措施恢复平谷区地下水资源的战略储备,提高其应急供水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谷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调蓄 开采调整
下载PDF
钱穆佚札九通考释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开林 邹永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9-96,共8页
钱穆早年所作文章,多刊载于报刊,星散零落,不易搜集,以致《钱宾四先生全集》《钱穆先生全集》收录不全。新发现钱先生书札九通,其中致施之勉四通,致顾颉刚二通,致缪钺、张文伯、《民众评论》各一通,以补全集之阙。这些书札或是讨论学术... 钱穆早年所作文章,多刊载于报刊,星散零落,不易搜集,以致《钱宾四先生全集》《钱穆先生全集》收录不全。新发现钱先生书札九通,其中致施之勉四通,致顾颉刚二通,致缪钺、张文伯、《民众评论》各一通,以补全集之阙。这些书札或是讨论学术,或是平议时贤,或是展现爱国情怀,或是回应学界质疑,为了解钱先生的学术历程和生平旨趣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施之勉 顾颉刚 缪钺 张文伯 《民众评论》
下载PDF
由平谷早期文化遗存分布论其历史地理特征
6
作者 常荩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7,共8页
北京平谷地区发现多处自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本文从这些考古遗存的地理分布入手,结合平谷区的地理环境,具体分析重点遗址分布的地形、地貌和分布规律,探讨该区域的考古文化序列、族属以及早期区域地理特征等问题。研究这些问... 北京平谷地区发现多处自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本文从这些考古遗存的地理分布入手,结合平谷区的地理环境,具体分析重点遗址分布的地形、地貌和分布规律,探讨该区域的考古文化序列、族属以及早期区域地理特征等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平谷区的早期历史,而且对于深入、细致、全面地研究整个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早期区域人文地理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谷 早期遗存 古环境 历史地理
下载PDF
丁若镛考辨古文《尚书》的基本理路——《梅氏书平》的逻辑基点
7
作者 崔冠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朝鲜学者丁若镛所撰《梅氏书平》一书是专门考辨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一部力作,在古文《尚书》考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若镛书中首先确立了考辨古文《尚书》的逻辑基点,即重新考证历史上的孔壁古文《尚书》,然后以此... 朝鲜学者丁若镛所撰《梅氏书平》一书是专门考辨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的一部力作,在古文《尚书》考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丁若镛书中首先确立了考辨古文《尚书》的逻辑基点,即重新考证历史上的孔壁古文《尚书》,然后以此逻辑基点来平议东晋梅赜所献二十五篇古文《尚书》的真伪。通过二者的对比研究,丁若镛发现梅赜所献古文《尚书》与孔壁古文《尚书》不仅篇数、篇名不符,而且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亦有出入。丁若镛由此推论,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并非孔壁古文《尚书》。这是丁若镛考辨古文《尚书》的基本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氏书平 古文尚书 逻辑基点
下载PDF
廖平的《穀梁》研究
8
作者 赵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廖平《春秋》学的核心是以礼制说经,尤以《王制》为要。在廖平看来,《王制》一书,是孔子《春秋》之根菱所系。孔子修《春秋》乃为后王立法的素王之作,《王制》则是孔子改制立法之作。廖平《毂梁》研究的宗旨,就是通过对《毂梁》中... 廖平《春秋》学的核心是以礼制说经,尤以《王制》为要。在廖平看来,《王制》一书,是孔子《春秋》之根菱所系。孔子修《春秋》乃为后王立法的素王之作,《王制》则是孔子改制立法之作。廖平《毂梁》研究的宗旨,就是通过对《毂梁》中所含礼制的发掘,与《王制》相互发明,发掘今文礼制大纲,探求《春秋》微言大义,论证《春秋》乃孔子“拨乱反正,以俟后圣”的政治制作,确立《毂梁》为今文正宗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穀梁古义疏证》 《春秋》义例 今文正宗
下载PDF
高寒地区平菇菌种培育技术
9
作者 魏生彦 时风元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1期58-59,共2页
通过平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制作,母种分离和培养,原种、栽培种接种和培养等方法介绍了高寒地区平菇菌种的制作技术。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平菇 菌种培育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培养基
下载PDF
麦草栽培平菇高产配方筛选
10
作者 田森荣 李全忠 +1 位作者 王成育 李益帮 《青海农林科技》 2006年第1期44-44,共1页
通过麦草栽培平菇试验,筛选出高产的配方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麦草栽培平菇可以获得平菇高产。
关键词 麦苹 栽培 平菇 配方筛选
下载PDF
多角度视野下的《古今医案平议》辑录医案研究
11
作者 李佳琪 李永宸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5期4-7,共4页
《古今医案平议》辑录124位医家、1035例医案,所辑医案上自西汉,下迄民国,共72种医案文献。通过对所辑医案作者及其所处朝代、医案文献、病种的整理研究发现:辑录王孟英医案最多,共274案,其中《王孟英医案二编》共144案;清代和清末民初... 《古今医案平议》辑录124位医家、1035例医案,所辑医案上自西汉,下迄民国,共72种医案文献。通过对所辑医案作者及其所处朝代、医案文献、病种的整理研究发现:辑录王孟英医案最多,共274案,其中《王孟英医案二编》共144案;清代和清末民初医案分别占48. 2%与29. 3%;病种以口舌唇齿诸症、脱证、昏聩、眩晕居多;清代与清末民初,乾嘉学派的兴起和西医的传入使中医面临竞争压力,促使他们努力提高临床疗效,是当时医案水平普遍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山雷 古今医案平议 乾嘉学派
下载PDF
凌濛初《合评选诗》评点考论
12
作者 刘宁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7-70,共4页
凌濛初《合评选诗》中的评点来自于47位诗学家,其中12家的诗评著作已经亡佚,全赖此书得以保存。诸家评点中,凌濛初的选取体现了“杂”的特点,这是他学者与书商身份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家评点中对《古诗归》的择取最多,既体现出了凌濛初... 凌濛初《合评选诗》中的评点来自于47位诗学家,其中12家的诗评著作已经亡佚,全赖此书得以保存。诸家评点中,凌濛初的选取体现了“杂”的特点,这是他学者与书商身份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家评点中对《古诗归》的择取最多,既体现出了凌濛初的诗歌审美倾向,也从侧面印证了竟陵派在晚明诗坛的诗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评选诗》 评点来源 评点特点 《古诗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