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交融发展的镜像世界:北魏平城时代
1
作者 吴佳恬 常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历史阶段。北魏政权的建立,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似之处不断增多,导致了一部分与汉族有着紧密联系的少数民族逐渐向汉化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变革在推进各民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经济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历史阶段。北魏政权的建立,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似之处不断增多,导致了一部分与汉族有着紧密联系的少数民族逐渐向汉化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变革在推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上迈出了一大步,各民族政权跨越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界限,多元化的生活模式使得各族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且直接。北魏政权在其平城时代即已初现峥嵘的汉化趋势得以在孝文迁洛后继续推行开来,且日益深化。北魏在加快自身封建制度的发展步伐同时,来自中国的北方地区迁入内地的各种部落的社会经济受到了汉族经济的深刻影响而迅速发展,北疆域内的不同族群在推动封建化和汉化过程中渐次形成了共同的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融合 汉化政策 平城时代
下载PDF
样式传播论的实证研究:北魏平城时代建筑外檐样式的源流与嬗变
2
作者 华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9,I0002,共11页
本文总结了北魏平城时代出现的四种建筑外檐样式,分别予以结构分析。并根据类似实例、时代分布特点、建筑性质及使用者的出身、阶层、族属等多方证据,推测各自的文化来源。最终跳出单纯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平城时代多元文明一体化的历... 本文总结了北魏平城时代出现的四种建筑外檐样式,分别予以结构分析。并根据类似实例、时代分布特点、建筑性质及使用者的出身、阶层、族属等多方证据,推测各自的文化来源。最终跳出单纯的技术发展逻辑,基于平城时代多元文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重新书写平城时代外檐样式的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外檐样式 建筑史 斗栱 犍陀罗
下载PDF
南涅水石刻第568号北魏背屏坐佛造像考释
3
作者 赵蕾 卫恒先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3,99,共5页
山西沁县南涅水出土的第568号背屏坐佛造像是一件具有明显北魏平城时代风格的作品。通过对作品中右袒覆肩式佛衣、大衣纹饰、口衔花瓣的双狮、供养人以及博山炉等造型元素的深入研究,断定其年代大致在北魏延兴二年(471年)至太和八年(484... 山西沁县南涅水出土的第568号背屏坐佛造像是一件具有明显北魏平城时代风格的作品。通过对作品中右袒覆肩式佛衣、大衣纹饰、口衔花瓣的双狮、供养人以及博山炉等造型元素的深入研究,断定其年代大致在北魏延兴二年(471年)至太和八年(484年)。南涅水石刻第568号背屏坐佛造像为研究云冈模式南传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它和周边地区早期的造像碑、石窟造像共同印证了涅河两岸的寺院在佛教传播中的重要地位,证明了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平城的佛教艺术已深入到了晋东南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涅水 坐佛造像 平城时期 寺院
下载PDF
山西大同开源街北魏石室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李志国(执笔/绘图/整理) 张志忠 +3 位作者 靖晓亭(摄影) 吕晓晶(摄影) 张洋(摄影) 刘泽鹏(绘图)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37-49,共13页
上华琚墓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村北的开源街北侧。2021年7—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北魏墓葬67座,其中,2座石室墓为北魏平城时期大同地区发掘的墓葬中首次见到的丧葬形式,随葬器物与大同城南七里村... 上华琚墓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村北的开源街北侧。2021年7—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北魏墓葬67座,其中,2座石室墓为北魏平城时期大同地区发掘的墓葬中首次见到的丧葬形式,随葬器物与大同城南七里村发掘的同时期墓葬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为研究大同地区北魏时期丧葬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 平城 北魏 石室墓
下载PDF
胡汉杂糅还是民族融合?——论北魏平城早期规划
5
作者 高元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48,共10页
北魏平城是首个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文化产物,由于早期民族文化异质性和都城地理区位过渡性,早期立国阶段的平城规划建设尚处于探索时期,既要继承秦汉以来中原都城规划思想“模邺、雒、长安之制”以示正统,又要保留自己的民... 北魏平城是首个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的文化产物,由于早期民族文化异质性和都城地理区位过渡性,早期立国阶段的平城规划建设尚处于探索时期,既要继承秦汉以来中原都城规划思想“模邺、雒、长安之制”以示正统,又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性和礼俗,呈现出“胡汉杂糅”的空间表象。但回归到北魏立国之初的政权建立、文化制度建构和经济生产方式确立的历史过程中,会发现平城的都城空间形态和规划思想是北魏国家和制度确立的空间投射,不是简单的胡汉杂糅,而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在民族融合作用下,都城规划建设在自然山水利用、礼制空间组织和社会治理等多方面探索创新。平城早期的空间形态具有游牧到农耕文化发展和汉唐都城演变的过渡性,对后期孝文帝时期平城的空间形态和迁都后北魏洛阳的规划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进而影响隋唐长安和后世都城。因此,研究北魏平城早期的都城形态,对阐释空间-文化耦合机制、揭示北魏文明建构、诠释都城演变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早期 平城 规划史 民族融合 古都
下载PDF
北魏平城营建规划设计研究评述与展望
6
作者 高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9-743,共5页
北魏平城作为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自建的都城,在都城链条中承前启后,是后世多民族都城规划的范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北魏平城营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文献有限并较为零散地记载了平城的营建活动;考古发现及“二... 北魏平城作为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自建的都城,在都城链条中承前启后,是后世多民族都城规划的范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北魏平城营建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文献有限并较为零散地记载了平城的营建活动;考古发现及“二重证据法”为平城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多学科围绕空间复原中的宫城位置、宫郭形制、城市边界、规模及规划理念等展开研究.但由于受制于研究材料的限制、研究范式的桎梏和学科间的壁垒,北魏平城是古都研究的薄弱一环.未来平城规划研究要立足其民族文化融合和规划史上过渡的典型特征展开,展开多学科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古都规划设计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北魏平城墓志中北凉体异变文化交流考
7
作者 常晓君 史雅楠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9-75,共7页
北魏平城时期的艺术具备民族化、多元融合、雅俗杂糅的时代特征,墓志书法作为墓葬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亦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书体总趋势是由隶向楷转变。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建立起很多草原民族政权,他们在书法艺术方面承袭汉晋遗... 北魏平城时期的艺术具备民族化、多元融合、雅俗杂糅的时代特征,墓志书法作为墓葬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亦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书体总趋势是由隶向楷转变。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建立起很多草原民族政权,他们在书法艺术方面承袭汉晋遗风的同时汇入草原文明的特质,北凉体便诞生于民众书手之中。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北凉体进入北魏平城墓志的发展路径清晰可考,并且对后世产生了重要且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凉体 北魏平城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北魏毛领皮衣复原研究
8
作者 许李逍 赵丰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9-47,61,共10页
位于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的伊和淖尔墓群M3,出土了一件名为“北魏毛领皮衣”的文物,经修复后公开面世。在北魏服饰出土实物稀缺、相关结构工艺研究较少的现状下,其为北魏服饰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展览所现毛领皮衣形制及尺寸出发,结合文... 位于草原丝绸之路沿线的伊和淖尔墓群M3,出土了一件名为“北魏毛领皮衣”的文物,经修复后公开面世。在北魏服饰出土实物稀缺、相关结构工艺研究较少的现状下,其为北魏服饰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展览所现毛领皮衣形制及尺寸出发,结合文献及考古资料所载当时皮料来源、攻皮之术、面料布幅规格及相关服饰特征等内容,推定皮衣尺寸结构及用料用量,以复原制作还原其历史面貌。研究其特性及所含文化后认为,出土皮衣应为一件最初在游牧民族生活需求催化下产生的、实用性与美观性兼备的带袖披风,在北朝考古资料所现场景中,被人物披着时,于领部固定、袖空垂于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 皮衣 披风 北魏 平城时代 伊和淖尔墓群
下载PDF
北魏“军用”问题刍议
9
作者 魏雪涛 李德山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军用”问题是南北朝史学的传统问题,北魏“军用”研究的核心是揭示北魏军事物资的供给、补给对国家社会形成了何种影响。在平城时期,尚未摆脱部落国家形态的北魏,其“军用”呈现出义务性和原始性,“军用”以调役和抄掠形式促进了国家... “军用”问题是南北朝史学的传统问题,北魏“军用”研究的核心是揭示北魏军事物资的供给、补给对国家社会形成了何种影响。在平城时期,尚未摆脱部落国家形态的北魏,其“军用”呈现出义务性和原始性,“军用”以调役和抄掠形式促进了国家的张大。到了洛阳时期,孝文帝官制改革使得“军用”形态迅速改变,“军用”开始走向农业化和职官化,形成以汉士族为主导的“军用”结构,从而能够提供“殷广”的“军用”物资,极大地提高了北魏的“军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城 军用 孝文帝改革
下载PDF
北魏司马金龙夫妇形象复原
10
作者 张沐旸 苗雨 +3 位作者 王容川 边佳丽 赵博璇 蒋玉秋 《工业工程设计》 2023年第3期21-31,共11页
在传统服饰热潮兴起和服装史研究具象化的背景下,尝试对北魏平城时期的装束服饰进行复原。通过对历史文献、出土服饰实物与壁画陶俑图像三重证据的考据,并以生活于这一时期的贵族司马金龙夫妇为案例,从服装、配饰、妆容、生活场景等方... 在传统服饰热潮兴起和服装史研究具象化的背景下,尝试对北魏平城时期的装束服饰进行复原。通过对历史文献、出土服饰实物与壁画陶俑图像三重证据的考据,并以生活于这一时期的贵族司马金龙夫妇为案例,从服装、配饰、妆容、生活场景等方面还原北魏平城时期贵族男女的装束服饰。此次复原将司马金龙形象确定为头戴圆帽屋鲜卑垂裙帽,身穿直裾袍与绛纱褝衣,足踏木屐;钦文姬辰形象则确定为头戴四瓣帽屋鲜卑垂裙帽,身穿长褶衣与八破间色裙,足穿靴。夫妇二人的着装既表现出北魏平城时期汉服与鲜卑服杂糅的特点,也在细节处反映司马金龙与钦文姬辰作为胡汉融合家庭的身份特征。此外,本次复原还结合了南北朝乐府诗中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内容,为还原这一时期的日常生活画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金龙夫妇 鲜卑服 平城时期 北魏 民族融合 服饰复原
下载PDF
论平城时代“大一统”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
11
作者 张公达 孙玉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8-31,共4页
平城时代是北魏最辉煌的时期,为了应对外部政权争霸与内部民族矛盾,北魏在这一时期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构建“大一统”王朝。在疆域上统一北方,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推动了各民族民众密切交往;构建民族认同,推行宽松的民族政策,招揽汉族士... 平城时代是北魏最辉煌的时期,为了应对外部政权争霸与内部民族矛盾,北魏在这一时期采取了诸多措施来构建“大一统”王朝。在疆域上统一北方,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推动了各民族民众密切交往;构建民族认同,推行宽松的民族政策,招揽汉族士人;在文化上学习中原儒家文化,并利用宗教团结各族民众。以上举措及其提出的“天下一家”“天下民一”的思想成为当今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而其体现出的兼容并包的态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精神,则成为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城时代 “大一统”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北魏平城时代平城地区墓葬文化的来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倪润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34,共9页
北魏平城时代是拓拔鲜卑墓葬文化面貌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其原有的文化特质逐渐退居次要,日益广泛地吸收了其他部族或民族的文化因素。随着北方的逐步统一和各地区移民的迁入,平城地区越来越显示出多种文化因素集聚的现象。本文对这些... 北魏平城时代是拓拔鲜卑墓葬文化面貌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其原有的文化特质逐渐退居次要,日益广泛地吸收了其他部族或民族的文化因素。随着北方的逐步统一和各地区移民的迁入,平城地区越来越显示出多种文化因素集聚的现象。本文对这些文化来源的组成、作用及相互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平城时代晚期墓葬文化复归晋制的演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时代 平城地区 墓葬文化 来源 复归晋制
下载PDF
北魏平城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晓亮 曹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9,共6页
北魏平城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游牧经济向农牧经济的转化。拓跋鲜卑入主中原,保留传统游牧经济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经济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些活动不仅适应政权的发展需要,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汉化"... 北魏平城时期经济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游牧经济向农牧经济的转化。拓跋鲜卑入主中原,保留传统游牧经济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经济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些活动不仅适应政权的发展需要,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北魏政府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游牧经济 农业经济 经济开发与环境
下载PDF
北魏孝文帝迁都环境因素考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继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四世纪末到五世纪中叶,北魏实行的大规模"移民实京"活动。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孝文帝时期的平城地区成为史书记载的灾害多发区,其频次占北魏全境灾害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旱等灾荒频发的史实与文本表征的背后,一方面体现了史书... 四世纪末到五世纪中叶,北魏实行的大规模"移民实京"活动。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孝文帝时期的平城地区成为史书记载的灾害多发区,其频次占北魏全境灾害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旱等灾荒频发的史实与文本表征的背后,一方面体现了史书编纂者文本记录的侧重点,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平城作为北魏政治中心人口增多、环境承载力下降与社会关注度提高的史实。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除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外,平城及周边地区灾害频发的客观现实也是迁都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平城 洛阳
下载PDF
北魏平城的水环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万忠 王尚义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3期17-21,共5页
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长达百年之久。对于处于干旱与半干旱过渡带地区水资源紧缺地区的都城,水是其命脉所在。应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北魏平城的水环境问题,对于今天严重缺水的大同,在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城市供水等方面,应该会有一... 平城作为北魏的都城长达百年之久。对于处于干旱与半干旱过渡带地区水资源紧缺地区的都城,水是其命脉所在。应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北魏平城的水环境问题,对于今天严重缺水的大同,在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城市供水等方面,应该会有一些历史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北魏 平城
下载PDF
盖天保墓砖铭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殷宪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4,共10页
以大同城东南(平城东南八里)新出土的北魏盖天保墓志志文为据,对墓主人盖天保的籍里、官职、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特别是从志文提供的新资料,"向定州大道东一百六十步,"对平城东南通向中山(今定州)的官道作了详细推... 以大同城东南(平城东南八里)新出土的北魏盖天保墓志志文为据,对墓主人盖天保的籍里、官职、北魏平城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特别是从志文提供的新资料,"向定州大道东一百六十步,"对平城东南通向中山(今定州)的官道作了详细推考,首次提出自平城直达定州进而南向中原的战略要道总称定州大道,而史书所载直道、莎泉道、灵丘道则是它的异名或分段修筑时使用的名称。从"墓中无棺木,西葙(厢)壁下作砖牀"的记述,对照同时期墓葬,特别是大同地区出土的诸多北魏官僚墓葬的形制,指出在北魏平城中后期,随着墓室的逐步扩大并向房室化、厅堂化发展,葬制也随之更多地再现着夙兴夜寐的现实生活。空旷的墓室替代了局促的棺椁,床榻、灰枕也给行将就木者以精神的慰藉。这种颇具生活意味的葬制可能与这一时期河西走廊以远的葬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平城 盖天保 墓葬 定州大道 葬制
下载PDF
论北魏的西郊祭天制度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永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62,共7页
拓跋鲜卑的传统祭天习俗孕育了北魏夏四月 西郊祭天的胚芽。西郊祭天制度确立、完善于太祖天兴、天赐年间,是拓跋传统祭天习俗 与汉族郊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西郊祭天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它适应了平城时代— —这一由游牧部落... 拓跋鲜卑的传统祭天习俗孕育了北魏夏四月 西郊祭天的胚芽。西郊祭天制度确立、完善于太祖天兴、天赐年间,是拓跋传统祭天习俗 与汉族郊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西郊祭天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它适应了平城时代— —这一由游牧部落社会向北魏统一封建社会转型阶段──的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郊祭天 北魏 平城时代 拓跋鲜卑 郊祀文化
下载PDF
北魏平城长庆寺造塔砖铭考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银田 殷宪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6-32,共7页
北魏神加鹿四年(431年)平城长庆寺《造七级舍利塔砖铭》,为王银田教授2005年12月于日本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中村不折书道博物馆所见。此石入藏后并无拓本流行,更未在日本或中国国内作过任何形式的介绍。此次不仅照录了铭文,而且阐述了作... 北魏神加鹿四年(431年)平城长庆寺《造七级舍利塔砖铭》,为王银田教授2005年12月于日本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中村不折书道博物馆所见。此石入藏后并无拓本流行,更未在日本或中国国内作过任何形式的介绍。此次不仅照录了铭文,而且阐述了作为皇家寺院的平城长庆寺的大致情况。铭文所记北魏平城长庆寺劝缘兼作铭记的僧人永慈、建造佛塔的僧人恬静、译大藏经30部并置之入塔的僧人苴倩和昙云,则对北魏平城时期的高僧有了新的认识。《长庆寺造塔砖铭》本身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北魏早期书迹,其隶楷即楷书而带有隶意的面目,又揭示了北魏平城时代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这就是北魏早期的碑版书即铭刻书,或楷隶,或隶楷,起决定作用的并不全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碑石自身的规格,同时也取决于书手对各种书体的掌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长庆寺 造塔砖铭
下载PDF
北魏平城宫城及其主要建筑遗迹考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智钧 赵娜冬 吕学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4-49,105,共7页
在全面梳理北魏平城历史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考古发现,并参考汉代和明代的城址,对北魏都城平城(398年~495年)的宫城范围和宫城主要建筑遗迹进行考证。基本明确了平城宫城的边界情况,推证出宫城中一些主要建筑的位置关系和建造情... 在全面梳理北魏平城历史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分析现有考古发现,并参考汉代和明代的城址,对北魏都城平城(398年~495年)的宫城范围和宫城主要建筑遗迹进行考证。基本明确了平城宫城的边界情况,推证出宫城中一些主要建筑的位置关系和建造情况,并对有关疑点尝试加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平城 宫城
下载PDF
大同北魏平城形制与建城年代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连洛 郝临山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37-39,57,共4页
综观古今有关史料与考古遗迹,大同北魏平城形制应是自内而外由宫城、皇城、京城、郭城组成的四重城垣。皇城、宫垣在京城北中部的汉故平城及今操场城中,其京城形制为南北长7里(古里,下同),东西宽3里的长方形之城(明府城仅为其南半城),... 综观古今有关史料与考古遗迹,大同北魏平城形制应是自内而外由宫城、皇城、京城、郭城组成的四重城垣。皇城、宫垣在京城北中部的汉故平城及今操场城中,其京城形制为南北长7里(古里,下同),东西宽3里的长方形之城(明府城仅为其南半城),即南起明府城南墙,北至现火车站一带,计南北长约4 000m,东西宽约1 730m的范围内。其建城时间亦当如《魏书》所记:"泰常八年(423年),广西宫,起外垣墙,周回二十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平城 城址形制 建城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