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平谷山前河流阶地发育序列、形成时代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王晓亮 赵元艺 +2 位作者 赵希涛 陈军典 吴文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9-1442,共14页
河流阶地是研究河流演化、构造运动的良好载体,虽然北京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但北京东部地区对河流阶地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笔者等以北京平谷燕山山前发育的泃河、黄松峪石河、将军关石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光释光... 河流阶地是研究河流演化、构造运动的良好载体,虽然北京地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较高,但北京东部地区对河流阶地的相关研究资料较少。笔者等以北京平谷燕山山前发育的泃河、黄松峪石河、将军关石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光释光测年技术(OSL)详细划分了上述河流阶地的发育序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部分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阶地成因及河流阶地对燕山隆升的响应等地质问题,认为泃河南岸发育有3级阶地,北岸发育2级阶地;黄松峪石河最多发育有6级阶地;将军关石河发育有5级阶地。将军关石河至晚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161.7±7.7 ka BP),黄松峪石河至晚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121.2±5.4~100.3±4.1 ka BP),泃河至晚形成于晚更新世中期(79.4±3.3~70.8±3.4 ka BP)。泃河、黄松峪石河、将军关石河各级阶地的形成受到了古气候变化和燕山隆升的双重影响,平谷地区燕山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一直处于隆升的状态,晚更新世早期时隆升速率达到最大,可达0.24~0.34 mm/a,晚更新世中期时隆升速率降低,0.18~0.24 mm/a。以上成果对研究北京东部河流阶地发育特征、形成时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燕山的隆升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光释光测年 阶地成因 隆升速率 北京平谷
下载PDF
北京地区地壳精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刘保金 胡平 +3 位作者 孟勇奇 酆少英 石金虎 姬计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64-2272,共9页
长度100 km、NW向穿过三河-平谷8.0级地震区和北京地区主要断裂构造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地壳精细结构图像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TWT6-7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8-21 km,下地壳厚... 长度100 km、NW向穿过三河-平谷8.0级地震区和北京地区主要断裂构造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了该区地壳精细结构图像和断裂的深浅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地壳以TWT6-7 s左右的强反射带为界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上地壳厚约18-21 km,下地壳厚约13-1 5 km.剖面TWT3-4s以上,反射层位丰富,构造形态清晰,且在剖面上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特征;在三河平谷地震区以西,剖面揭示了2-3组反射能量较强的反射震相和一系列错断基底面的断裂,在三河-平谷地震区以东,为一套自东向西倾伏的密集强反射层,这套反射具有典型的沉积盆地特征,盆地最深处约为8-9 km.剖面揭示的地壳深断裂倾角陡直,该断裂切割、扰动了下地壳物质和壳幔过渡带,向上延伸至上地壳,将地壳深部构造与浅部断裂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该区最主要的深浅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细结构 三河-平谷地震区 深浅构造特征
下载PDF
三河—平谷地区地脉动H/V谱比法探测:场地响应、浅层沉积结构及其反映的断层活动 被引量:20
3
作者 彭菲 王伟君 寇华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75-3790,共16页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造成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广大地区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但是该地区和地震灾害密切相关的沉积结构和地震场地响应特征研究,相对比较缺乏.本文利用1~4 km台间距的高密度单台地脉动观测、几个小孔径台阵观测和...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造成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广大地区严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但是该地区和地震灾害密切相关的沉积结构和地震场地响应特征研究,相对比较缺乏.本文利用1~4 km台间距的高密度单台地脉动观测、几个小孔径台阵观测和钻孔测井数据,研究了三河—平谷地区的浅层沉积的场地响应和沉积层三维起伏特征,以及构造运动对沉积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层的场地共振频率和沉积厚度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东北部场地共振频率主要在1.0~7.0 Hz之间,具有相对较薄的沉积厚度,沉积界面起伏也相对平稳;西南部场地共振频率大部分区域小于1.0 Hz,可低至0.3 Hz,相应的沉积厚度起伏显著,其中在大厂凹陷厚度可达300~600 m.沉积起伏和隐伏断裂带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夏垫断裂、南苑—通县断裂第四纪以来较为活跃的正断活动.北东走向的夏垫等隐伏断裂在东北部山前的正断活动相对不发育,以及东北部和西南部沉积厚度的显著差异,都可能受到北西走向的二十里长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按照Vs30场地分类,研究区内沉积较厚的凹陷地区主要为E类软土,其他区域为D类中硬土.研究结果与区域地质调查、钻孔数据和浅层地震勘探剖面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地脉动探测方法能够高效、低成本的获取区域沉积厚度和场地作用,为地震小区划和抗震设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平谷地区 H/V谱比法 场地响应特征 浅层沉积结构
下载PDF
利用宽角反射/折射和深反射探测剖面揭示三河—平谷大震区深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44
4
作者 赵金仁 张先康 +5 位作者 张成科 张建狮 杨卓欣 刘宝峰 刘保金 赵成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653,共8页
利用三河—平谷 8.0级大震区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与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解释 .结果表明 :两种探测方法给出的地壳基本分层是一致的 ,在三河—平谷大震区上地壳的埋深为 2 1~2 3km ,莫霍界面的深度为 36~ ... 利用三河—平谷 8.0级大震区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与宽角反射剖面探测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解释 .结果表明 :两种探测方法给出的地壳基本分层是一致的 ,在三河—平谷大震区上地壳的埋深为 2 1~2 3km ,莫霍界面的深度为 36~ 37km ;该地区基底结构起伏变化较大 ,浅部断裂发育 ,在确定的数条断裂构造带中夏垫断裂是一条特征明显、深浅共存的断裂构造带 ;震源区周围差异明显的速度异常结构和特殊而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意味着这些部位是发生大地震的有利部位 ;该地区莫霍界面起伏变化和较厚的反射叠层以及局部复杂的楔形反射带的存在等现象表明 ,该地区地壳结构发生过强烈的挤压、变形 ,同时也反映出岩浆活动对下地壳结构进行了物质的和结构的强烈改造 ,从而构成了该地区复杂的地壳深部结构 ,可将其视为三河—平谷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角反射/折射 深地震反射 三河—平谷大震区 深浅构造特征
下载PDF
北京平谷地区地表陡坎的成因识别 被引量:10
5
作者 江娃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9-315,共7页
根据对北京平谷三河地区地表陡坎的观察比较,研究了河流侵蚀陡坎与断层陡坎的微地貌形态差异。河流侵蚀形成陡坎的方向追随河流的冲沟方向,具不稳定性,并且陡坎的倾向沿河对称。断层陡坎的展布不受河流方向的影响,断层以倾向活动为主时... 根据对北京平谷三河地区地表陡坎的观察比较,研究了河流侵蚀陡坎与断层陡坎的微地貌形态差异。河流侵蚀形成陡坎的方向追随河流的冲沟方向,具不稳定性,并且陡坎的倾向沿河对称。断层陡坎的展布不受河流方向的影响,断层以倾向活动为主时,陡坎两盘的运动方向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平谷地区的地表陡坎是河流侵蚀陡坎。同时,还从构造地貌学与地层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了平原区河流侵蚀沉积与断层断错沉积的特征,指出平谷地区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及浅钻资料存在两种解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陡坎 侵蚀作用 平谷地区 北京市 断层
下载PDF
某地区2011~201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 赵明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720-2722,共3页
目的探讨平谷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1-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 744株。呼吸道标本96.1%、尿液1.1%、血液0.9%、伤口0... 目的探讨平谷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1-2015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 744株。呼吸道标本96.1%、尿液1.1%、血液0.9%、伤口0.5%、脓液0.3%、胆汁0.2%、导管0.1%、其他分泌物0.7%。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小于45.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小于49.0%、氨苄西林/舒巴坦小于52.0%,亚胺培南小于50.0%,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接近50.0%。头孢哌酮/舒巴坦由6.1%上升至57.1%。美罗培南由34.3%上升至85.7%。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逐年减少。病原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泌尿道、血液、胆汁等。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显著升高。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耐药率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谷地区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被引量:78
7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1 位作者 张凤荣 商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32-242,共11页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在村庄和农户2个尺度上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调查,共获调查问卷748份。在划分农户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在村庄和农户2个尺度上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调查,共获调查问卷748份。在划分农户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及其决策因素解析,进而综合农户的自身状况及其对整治的需求与偏好,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甄别,为制定以人为本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民兼业行为已经成为京郊地区的普遍现象,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其整治意愿的决策因素包括共同型和特定型两类;从生存-经济-社会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农业主导型农户以生存理性为主导,农工兼具型农户侧重于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农户则追求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不同类型农户适宜不同整治模式,农业主导型农户适于中心村整合模式,农工兼具型农户适于村内集约模式,非农主导型农户适于城镇转移模式和产业带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村地区 农户意愿 模式 平谷区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1 位作者 郭力娜 许月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6-233,F0003,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途径,其补充耕地应统筹质量与数量。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方法与数据,辅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与邻域替代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 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耕地占补平衡的一项重要途径,其补充耕地应统筹质量与数量。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方法与数据,辅助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与邻域替代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核算了规划补充耕地的生产能力,探讨了规划实施的目标设定、时空安排与关键性工程措施。研究表明,全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自然质量分值在0.3910~0.9745之间,划分为5个等别,可实现单产浮动区间为5769~12758kg/hm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中拆迁农村居民点面积为2442.60hm2,适宜整理为耕地的面积为1922.07hm2,整理后一等耕地到五等耕地分别占12.75%、21.69%、40.54%、15.36%和9.66%;近期优先整理Ⅰ级区,推进耕地规模化经营与用养结合,中期重点整理Ⅱ级区,加强培肥地力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远期适度整理Ⅲ级区和Ⅳ级区,需长期开展山地土地平整和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该研究尝试将农用地分等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期为耕地占补"双平衡"的实践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规划 分等 耕地质量 平谷区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曹子剑 张凤荣 +2 位作者 姜广辉 孟繁盈 金明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6年集体土地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域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6年集体土地调查的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域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形成不同的地域特点,就内部结构多样性指数而言,半山区>平原区>山区,就集中性指数而言,山区>平原区>半山区。同时,各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用地类型的区位意义指数也在发生规律性变化:就宅基地而言,山区>平原区>半山区,就企业用地而言,半山区>山区>平原区,就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而言,半山区>山区>平原区,就空闲地而言,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今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于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并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同时,还应根据区域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村镇规模控制标准,提出各自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模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内部用地结构 北京市平谷区 不同区域
下载PDF
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瑞娟 姜广辉 +2 位作者 王明珠 马雯秋 何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6-292,共7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应加强对其空间布局的科学表征与分类研究。该文通过阐释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内涵及关键构成要素,构建了多维度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及组合矩阵,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及...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应加强对其空间布局的科学表征与分类研究。该文通过阐释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内涵及关键构成要素,构建了多维度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及组合矩阵,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及类型。结果表明:可从空间规模、形态及区位3个维度刻画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共划分为10种布局类型,以中等规模-形态一般规整-优势区位、中等规模-形态规整-优势区位为主。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特征起到基础性控制作用,而城镇辐射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达性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状态。基于组合矩法综合多维度特征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可为村庄整治和布局调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类 农村地区 农村居民点 布局 组合矩阵 平谷区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优先度评判 被引量:58
11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郭力娜 姜广辉 李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2-319,F0003,共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整理区优先度划分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考虑,通过多因素限制性分析与综合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农村居民地整理类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邻域... 农村居民点整理类型与整理区优先度划分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主导因素的考虑,通过多因素限制性分析与综合适宜性评价,划分了农村居民地整理类型;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邻域替代法和GIS缓冲识别功能,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后耕地质量等级;在此基础上,利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评价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时空优先度。结果表明,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以规避生态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导思想;近期优先整理Ⅰ级区和Ⅱ级区,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和迁村并点为整理重点;中期和远期适当整理Ⅲ级区和Ⅳ级区,以农村居民点内部挖潜及其周边中低产田改造为整理重点;不整理区为Ⅴ级区,应给予适度的发展空间。该研究尝试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和新农村建设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类型划分 GIS 优先度 适宜性评价 农用地分等 平谷区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原理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1 位作者 商冉 高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1-231,F0004,共12页
遵循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将农村居民点集约化内涵与表征要素归结为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2个方面,构建以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效用为准则层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测度指标体系;利用脱钩原理和指标偏离度... 遵循经济学投入-产出理论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将农村居民点集约化内涵与表征要素归结为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2个方面,构建以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效用为准则层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测度指标体系;利用脱钩原理和指标偏离度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居民点集约度指数与变异系数计量模型以及障碍度诊断模型,以北京市平谷区275个行政村作为案例基础评价单元,评定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水平,划分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模式,解析农村居民点集约化障碍因子,归纳农村居民点集约化调控路径。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化水平整体上偏低,以中度和低度集约为主;生态型和耗损型农村居民点占主导,集约与粗放之间的过度类型数量相当,乡镇间差异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点集约化的障碍因子整体显著,用地规模偏大、内部结构不合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强度偏高的主要障碍,生产效用低、生活条件差是制约农村居民点发展的短板。生态型到集约型再到粗放型利用的农村居民点集约化障碍因素依次增多,从降低用地强度与提升用地效用的角度,内涵挖潜、集约增长、生态均衡和持续发展是不同模式农村居民点集约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地区 诊断 农村居民点 集约化 平谷区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2 位作者 谭雪晶 霍荟阁 赵婷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0-216,共7页
该文使用同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采用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图,分析了现行土地分类下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农用土地存在及其结构,测算了其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点作为一种混合... 该文使用同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采用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图,分析了现行土地分类下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农用土地存在及其结构,测算了其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点作为一种混合地类存在,具有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生态服务类型的存在对农村居民点内部生态环境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生态服务功能组成发生着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对于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与城镇用地增加的挂钩"工作的开展、建立区域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区域规划 农村 居民点 生态服务功能 土地利用分类 北京市平谷区
下载PDF
平谷山前土地利用模式重建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志凡 岳建华 赵烨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86-291,共6页
通过系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平谷区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0年5月1∶1万遥感影像图,对北京市平谷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野外调查,综合分析山区土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可行性,认为发展高效观光型经济林和经济型生态防护林是两种较... 通过系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平谷区2002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0年5月1∶1万遥感影像图,对北京市平谷山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野外调查,综合分析山区土地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可行性,认为发展高效观光型经济林和经济型生态防护林是两种较好的山区土地利用模式.并对山区土地利用模式重建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在山区土地利用模式重建过程中采用植物嫁接技术使低山区天然次生酸枣灌丛转化为经济型生态林;在山前修筑集雨工程以涝补旱,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保证水资源高效利用;优化山地土地利用结构,采用生物防治法以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扩大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谷山前 山地利用重建模式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空间集聚格局和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 被引量:38
15
作者 姜广辉 张瑞娟 +2 位作者 张翠玉 曲衍波 汤怀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22-229,共8页
划定优质高产、连片闭合、空间连续、边界清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地块空间组合"回归其"分区"的科学本质,形成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闭合区域,对促进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 划定优质高产、连片闭合、空间连续、边界清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地块空间组合"回归其"分区"的科学本质,形成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作用的闭合区域,对促进耕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在从自然质量、区位条件、发展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性4个方面评价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的基础上,采用局部Moran’s I指数确定优质基本农田空间集聚格局,进而利用缓冲区分析提取线状地物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划定具有空间调控与引导功能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研究结果表明:1)平谷区基本农田综合质量指数平均为53.66,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基本农田高高集聚区(H-H)和低高集聚区(L-H)形成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11 568.93 hm2;3)经边界修正后,平谷区共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44个,面积共13 395.99 hm2,涵盖基本农田比例约80%;相比原方案,新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在空间连片度、边界规整度及用途均质度等方面均得到优化。未来应加强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加快区内非农地类退出,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建设,实施基本农田园区式管理。基于空间集聚格局与边界修正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方法可为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农村地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空间集聚格局 边界修正 平谷区
下载PDF
三河—平谷地区b值和地震复发周期的时间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修来 李莹甄 +1 位作者 许同旭 沈军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3-29,共7页
以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8级地震构造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华北历史地震目录和现代中小地震目录,在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G-R关系用最小二乘法对华北地区与三河—平谷地区的b值和复发周期进行时间扫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 以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8级地震构造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华北历史地震目录和现代中小地震目录,在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G-R关系用最小二乘法对华北地区与三河—平谷地区的b值和复发周期进行时间扫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地区b值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趋于稳定,分别为0.67和0.82;而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地区的7、8级地震复发周期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逐渐增大,直到2015年分别在50、200年和5000、35000年以上,这说明三河—平谷地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平谷地区 G-R B值 复发周期 时间扫描
下载PDF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演化与模拟——以北京平谷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阎姝伊 李嘉艺 +1 位作者 王瑶函 郑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912-6921,共10页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相比于平原区受地形环境等因素制约更为脆弱,在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中更需要权衡。使用显式空间脆弱性(SERV)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估平谷浅山区12个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相比于平原区受地形环境等因素制约更为脆弱,在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中更需要权衡。使用显式空间脆弱性(SERV)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估平谷浅山区12个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使用有序加权平均算法(OWA)模拟多种决策风险下脆弱性情景。研究表明:(1)平谷浅山区2007—2017年总体脆弱性呈现中度脆弱水平,局部呈现上升态势,10年间中等以上脆弱乡镇面积比重由73.09%上升到80.74%。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处于高脆弱水平乡镇应进行严格控制,增加水土保持林面积等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注重低脆弱乡镇的高暴露风险源及时进行生态修复。(3)通过设定不同决策风险系数预测不同发展导向下区域系统脆弱性差异,在倾向于可持续发展导向下优先生态环境治理,在经济发展导向下应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评价结果可满足不同决策思路下指导区域发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评价 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 浅山区乡镇 北京市平谷区
下载PDF
北京平谷地区2011~2013年细菌耐药趋势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明泽 李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调查平谷地区2011-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该院2011-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将所有分离的病原菌全部鉴定到种并进行药敏试验,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感染菌只选取首次分离株,数据审核后录... 目的调查平谷地区2011-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该院2011-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将所有分离的病原菌全部鉴定到种并进行药敏试验,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感染菌只选取首次分离株,数据审核后录入WHONET5.6软件,数据分析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文件M100-S22标准。结果 2011-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共5 794株。2011年1 600株、2012年2 234株、2013年1 96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各年度分别为63.50%、65.00%、65.3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耐药率:替考拉宁小于5%,利奈唑胺小于2.4%,万古霉素小于21.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小于1.3%。各年度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4.6%、26.9%、29.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菌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米诺环素全部敏感。结论平谷地区细菌耐药性数据存在地区特异性,与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的数据存在差异。MRSA检出率,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 趋势观察 平谷地区
下载PDF
适用于市域快线特征的交通衔接与TOD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山琳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7-33,共7页
分析市域快线基本特征及乘客诉求,将站点交通衔接纳入区域的综合交通规划,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用枢纽锚固的方式助力综合治堵、慢行系统改善等诸多交通问题。依托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的实践,遵循TOD规划理念,通过交通先行的方... 分析市域快线基本特征及乘客诉求,将站点交通衔接纳入区域的综合交通规划,从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用枢纽锚固的方式助力综合治堵、慢行系统改善等诸多交通问题。依托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的实践,遵循TOD规划理念,通过交通先行的方式推进站点周边用地调整。综合交通和土地开发价值两方面因素,得出结论:每个市域快线站点都将成为该区域的交通换乘中心;在站点周边打造开放、友好的复合型城市核心;因地制宜地确定TOD发展模式,客观分析周边的土地价值及产业布局,促进规划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线 平谷线 交通衔接 外围新城 TOD模式
下载PDF
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快慢线规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昊灵 王京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89,102,共8页
随着经济、产业和人口向城市群和都市圈不断聚集,市域(郊)铁路呈快速发展趋势。以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快慢线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线路长度和沿线设站条件,推荐不同的线路区段设置不同的速度目标值。统筹考虑客流特征、乘客乘车便捷、运营... 随着经济、产业和人口向城市群和都市圈不断聚集,市域(郊)铁路呈快速发展趋势。以北京轨道交通平谷线快慢线规划设计为例,结合线路长度和沿线设站条件,推荐不同的线路区段设置不同的速度目标值。统筹考虑客流特征、乘客乘车便捷、运营管理便利等因素,远期推荐采用3交路方案。依据高峰小时各站乘降量、车站功能定位、主要换乘站、规划时间目标等因素确定快线停靠站点。平谷线客流具有较大的潮汐现象,建议其早高峰上下行组织不对称发车。结合规划时间目标和配线方案,远期计划早高峰开行4对快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市域快线 快慢线 都市圈 运营模式 平谷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