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Genes Involved in Fertility of 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廷友 王玉平 +2 位作者 马炳田 马玉清 李仕贵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6-622,共7页
Pingxiang-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PDGMSR) was the first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mutant identified in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the correspondi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was designated as M... Pingxiang-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PDGMSR) was the first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mutant identified in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the correspondi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was designated as Ms-p. The fertility of PDGMSR can be restored by introduction of a 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ing gene in some rice variet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E823, an indica inbred rice variety, restored the fertility of PDGMSR, and the genetic pattern was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a dominant epistatic model, therefore, the 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er gene was designated as Rfe. The F2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of PDGMSR/E823 was developed to map gene Rfe. The F2 plants with the genotypes Ms-pMs-pRferfe or Ms-pms-pRferfe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 fertile pool,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erile plants with genotypes Ms-pMs-prferfe or Ms-pms-prferfe were used to con- struct a sterile pool. The fertility restoring gene Rfe was mapped to one side of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RM311 and RM3152 on rice chromosome 10, with genetic distances of 7.9 cM and 3.6 cM, respectively.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round the location of the Ms-p gene were used to finely map the Ms-p gene.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RM171 and RM6745 flanked the Ms-p gene, and the distances were 0.3 cM and 3.0 cM,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the sequence of rice chromosome 10, the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markers is approximately 730 kb. These findings facilitates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of genes Ms-p and Rfe in rice breeding programs, and cloning them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inant epistatic fertility restoring gene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gene mapping pdgmsr
下载PDF
Studies on 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PDGMS) rice
2
作者 CAI Yaohui, YAN Long’an, LIU Qiuying, KUANG Xianyan, and ZHANG Xiaobo, Jiangxi Hybrid Rice Res and Development Center, Nanchang 330200, 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8年第4期3-4,共2页
So far,14 examples of dominant genic malesterility on 10 crop speci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world.In crossing sterile plants ofnon-pollen-type Fof cultivar-Wild combina-tlon(Ping'ai 58/Huaye)as female parent w... So far,14 examples of dominant genic malesterility on 10 crop speci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world.In crossing sterile plants ofnon-pollen-type Fof cultivar-Wild combina-tlon(Ping'ai 58/Huaye)as female parent withfertile plants Fof the wild-cultivar combination(Huaye/Ping'ai 58)as male parent,a typ-ical abortive plant was found in the progeny.By excluding the Probability of balancedlethal,gametophyte sterility,and chromo-some aberration,studies showed that thesterility was controlled by a dominant malesterile gene in the nucleus.The material w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tudies on 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PDGMS
下载PDF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贺浩华 贺国良 +2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彭小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01-1405,T005-T006,共7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存在乌氏体的异位分布 ;(2 )药隔维管束异常 ,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缺乏 ;薄壁细胞液泡化 ,排列紊乱 ,杂合不育株薄壁细胞互相融合 ,出现核转移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超微结构 花粉 花药 不育种质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傅军如 徐安庆 +4 位作者 贺浩华 蔡耀辉 朱昌兰 彭小松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同工酶表达 花粉败育机理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曾汉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 1 8~ 1 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临界温度值 温度敏感期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幼穗发育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傅军如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彭小松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与隐性可育株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水稻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在幼穗发育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与隐性可育株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水稻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在幼穗发育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且变化趋势相同;不育株(纯合与杂合)幼穗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雌雄蕊形成期与可育株基本相同,而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迅速下降;不育株(纯合与杂合)花药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可育株,这是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幼穗发育时期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花粉败育机理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贺浩华 余祥健 +1 位作者 傅军如 黄文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9-481,共3页
通过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观察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具有柱头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下降慢、张颖角度较大 ,花期不太集中 ,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开花高峰等特点。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开花习性 柱头外露率 柱头生活力 张颖角度 花期 制种产量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基因的转育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小强 贺浩华 彭小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利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高温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的特性,在南昌夏季以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杂合不育株作父本,与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HR-195、85-02、中鉴100、9311、原早7号、超丰早、R402)杂交,各杂交组合及... 利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高温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的特性,在南昌夏季以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杂合不育株作父本,与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HR-195、85-02、中鉴100、9311、原早7号、超丰早、R402)杂交,各杂交组合及后代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海南三亚种植。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出现的不育株育性没有中间类型,败育彻底;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不会对转育后代Ms-p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转育的不育株系育性能稳定遗传。转育成功的5个不同细胞质源的显性核不育株系在株高、分蘖力、上三叶长度和角度等农艺性状都与原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不育基因 农艺性状 杂合不育株 品种 杂交
下载PDF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3 位作者 蔡跃辉 余秋英 李季能 刘建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或MSMSrfrf+MsM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复等位基因 上位性
下载PDF
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209-4212,共4页
从显性核不育的恢复性机制、不育基因定位、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显性核不育在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中的利用等方面对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遗传机制 败育机理 基因定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下载PDF
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慧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60-61,79,共3页
首次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研究了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在可育季节里,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可育率随光长的延长有提高的趋势;在不育季节里,10 h、1... 首次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研究了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在可育季节里,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可育率随光长的延长有提高的趋势;在不育季节里,10 h、12 h处理和对照组,育性没有发生转变,但15 h的处理,育性为可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光照长度
下载PDF
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文娟 田志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1期76-78,共3页
从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种类特征、败育的细胞形态学、生理生化、同工酶研究、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及对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利用和展望等方面对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败育机理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
13
作者 李永辉 朱珊 +4 位作者 聂元元 颜满莲 毛凌华 蔡耀辉 颜龙安 《作物研究》 2012年第5期435-439,共5页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在水稻上属世界首例。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定位、光温特性、败育机理、育种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基因定位 败育机理 育种利用
下载PDF
温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14
作者 龚慧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76-78,共3页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即7月25日前抽穗为不育期,7月29日—9月2日抽穗为可育期,9月5日后抽穗进入稳定的不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温度
下载PDF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泽茂 谢小芳 +5 位作者 黄显波 王丰青 童治军 段远霖 兰涛 吴为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5-620,共6页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品种佳福占的遗传背景中(将该不育材料称为佳不育)。为了定位SMS,文章将佳不育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并将F1与佳福占测交,构建了一个作图群体。利用SSR和INDEL标记,通过混合分离分析和连锁分析,将SMS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两个INDEL标记ZM30和ZM9之间,约99 kb的区间内。该结果为克隆SMS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雄性核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与质核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耀辉 贺浩华 +3 位作者 颜龙安 刘秋英 匡贤彦 张晓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共3页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不育水稻带有质核互作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不同遗传背景的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对质核互作不育系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与质核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质核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不育水稻带有质核互作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不同遗传背景的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对质核互作不育系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与质核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质核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质核互作不育系 遗传关系 水稻 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