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nanensis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少瑜 赵文书 王炯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3-276,337,共4页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nanensis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 Analysis of 9 enzyme systems including 16 loci showed that ...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nanensis were examined by means of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 Analysis of 9 enzyme systems including 16 loci showed that all the three natural popu-lations of the pine were high in genetic diversity but low in inter-population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The proportion of polymorphic loci is 0.667, with each locus holding 2.13 alleles, averagely. The average expected and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was 0.288 and 0.197, respectively. The gene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was 0.052, but the mean genetic distance was only 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kesiya var. langbinanensis Natural population ISOZYME Genetic diversity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Genetic Analysis of Superior Clon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Marker of Elite Clones of Pinus kesiya
2
作者 yunfeng zhu shaoyu chen +1 位作者 jiabo hao tao wu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2期2524-2527,共4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85 superior clones from seve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were analyzed by RAPD-PCR assays, and then, a UPGMA cluster diagram was establi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85 superior clones from seven natural populations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were analyzed by RAPD-PCR assays, and then, a UPGMA cluster diagra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genetic distances to reveal their genetic relationship. In addition, specific markers of elite clones were identified by carefully comparing the fingerprints of the 85 clo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85 P. kesiya clon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t a genetic distance of 0.59. Two specific markers that were able to distinguish some elite clones from others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may provide a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elite clones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Superior clones Genetic diversity Specific marker rAPD UPGMA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思茅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陈少瑜 李江 +2 位作者 陈伟 罗婷 陈绍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41,共10页
【目的】揭示思茅松主要分布区内11个群体共338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状况,为思茅松育种群体构建及高轮次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筛选出的18对引物进行SSR-PCR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后用PowerMarker v3.25、GenA... 【目的】揭示思茅松主要分布区内11个群体共338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状况,为思茅松育种群体构建及高轮次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筛选出的18对引物进行SSR-PCR扩增,产物经毛细管电泳后用PowerMarker v3.25、GenALEx v6.4.1及Structure 2.3.4等软件分析思茅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8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2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6.667个;种质资源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524;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016;平均多态信息指数(PIC)为0.468。思茅松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个体。种质资源的群体分化系数(F_(ST))平均为0.091,即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只占总变异的9.1%,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各位点的基因流(N_(m))平均为4.627(N_(m)>1),较大的基因流减小了群体间的分化。STRUCTURE分析将338份思茅松种质资源划分为2个类群,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将11个群体划分成3组,普洱市6个群体聚为一组;西双版纳州的2个群体、临沧市和保山市的各1个群体聚为一组;德宏州的1个群体单独为一组。【结论】思茅松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在进行思茅松的遗传改良时,应根据其遗传结构特征,重点选择多样性高的群体,也要特别关注对群体内优良单株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种质资源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SSR标记技术在思茅松亲权鉴定中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谢菁钰 陈少瑜 +4 位作者 陈伟 姜远标 罗婷 陈绍安 李江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4,共9页
为验证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思茅松亲权鉴定中的可行性,选取了1对思茅松亲本以及其31个子代作为实验组,5个半同胞子代和5个与亲本无亲缘关系的子代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卫星亲权鉴定的方法,通过亲缘关系Cervus 3.0分析软件对选择的16个微卫星... 为验证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思茅松亲权鉴定中的可行性,选取了1对思茅松亲本以及其31个子代作为实验组,5个半同胞子代和5个与亲本无亲缘关系的子代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卫星亲权鉴定的方法,通过亲缘关系Cervus 3.0分析软件对选择的16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期望杂合度为0.024~0.500,平均值为0.391;观测杂合度为0.023~1.000,平均值为0.472。微卫星位点的累积非亲权排除概率为0.987,子代基因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模拟鉴定及实际鉴定结果表明:在80%≤置信度≤95%的情况下,亲权鉴定率为97%;在置信度>95%的情况下,亲权鉴定率为97%。研究结果证明微卫星标记在思茅松亲权鉴定中的可行性,该方法为思茅松育种过程中亲本的识别以及家系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微卫星 亲权鉴定 人工授粉
下载PDF
云南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气候因子响应异质性
5
作者 申佳艳 范泽鑫 +8 位作者 张慧 彭新华 李金花 余潇 杨文雄 李云芳 李新宇 刘悦宁 苏建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2,共15页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 【目的】探究云南高原高山松、云南松和思茅松3种松树径向生长对区域气候因子的响应和适应性特征,为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南林区树木生长动态及各树种地理分布区变化提供指导,为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树木年轮学方法,采集各树种分布区内树轮样本,构建树轮宽度年表,结合各采样点1958—2018年的气温、降水、帕尔默干旱指数等气象资料,利用响应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等方法,确定影响3种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3种松树采样点的气候均呈暖干化特征。限制松树径向生长的关键因子对高山松为当年5月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9.8%和27.5%;对云南松为上一年10月、12月和当年1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38.8%、15.4%和25.4%;对思茅松为当年生长季(7月)、上一年和当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其对回归模型方差解释率的贡献分别达53.8%、30.9%和15.3%。云南松径向生长对干旱的敏感性高于高山松和思茅松。气候暖干化使高山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气温和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5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减弱,对生长季(8月)气温的敏感性增强;使思茅松对7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温度的敏感性减弱,对上一年生长季后期(9月)降水量的敏感性增强。气候变暖使3种松树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变得不稳定,主要发生在各采样点气候突变时间段,与区域气候波动同步,且不同树种具有一致性。【结论】高山松和思茅松对干旱的适应性强于云南松。气候变暖使气温对高海拔区高山松径向生长的促进效应减弱,使云南松对生长季初期低降水敏感转变为对生长季低温敏感;气候变暖抑制思茅松生长季充足水分条件的促生长作用,增强气候因子对径向生长影响的滞后效应,使3种松树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敏感性变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松 云南松 思茅松 年轮 气候变化 气候响应 敏感性 稳定性
下载PDF
思茅松转录组SSR分析及标记开发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能 原晓龙 +5 位作者 缪福俊 王毅 陈伟 李江 吴涛 王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7,共7页
基于思茅松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其SSR标记开发,为丰富思茅松SSR数据库提供参考。采用MISA软件对思茅松59 636条Unigene进行SSR搜索,共获得3 745个SSR位点,分布频率为6.28%,平均11.36 kb出现一个SSR位点。SSR重复类型以三核苷酸基序为主,... 基于思茅松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其SSR标记开发,为丰富思茅松SSR数据库提供参考。采用MISA软件对思茅松59 636条Unigene进行SSR搜索,共获得3 745个SSR位点,分布频率为6.28%,平均11.36 kb出现一个SSR位点。SSR重复类型以三核苷酸基序为主,其次是二核苷酸基序,所占比例分别为49%和24%,其主要重复单元分别为AGC/CTG和AT/TA。随机挑选224个位点进行引物设计及合成,琼脂糖凝胶检测发现其中29个位点具有多态性且效果良好,但仅12个位点符合SSR重复类型的倍数大小且扩增效率高于85%。利用这12对荧光标记引物,对2个居群42份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35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93 2-0.480 9,平均为0.306 9。4个位点为低度多态位点(0<PIC<0.25),8个位点为中度多态位点(0.25<PIC<0.5)。这12个标记可用于思茅松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克隆等研究,旨为思茅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变异水平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转录组 SSr 引物开发
下载PDF
思茅松EST-SSR标记在几种松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年辉 许玉兰 +2 位作者 王大玮 唐红燕 李根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4,共7页
为验证思茅松EST-SSR标记在松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利用已获得的18对EST-SSR标记对其近缘种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思茅松EST-SSR标记对马尾松、高山松、油松和云南松的通用率为88.89%,多态性百分比率分别为81.25%、81.25%、75.00%和93.75%。... 为验证思茅松EST-SSR标记在松属植物中的通用性,利用已获得的18对EST-SSR标记对其近缘种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思茅松EST-SSR标记对马尾松、高山松、油松和云南松的通用率为88.89%,多态性百分比率分别为81.25%、81.25%、75.00%和93.75%。因此,基于思茅松转录组序列SSR标记开发是可行的,思茅松EST-SSR标记对近缘种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和多态性,这些引物可用于分析思茅松及其近缘种间的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松属 EST—SSr标记 通用性 遗传
下载PDF
思茅松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大玮 保云莹 +5 位作者 唐红燕 段安安 蔡年辉 许玉兰 周军 李思广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37,共4页
以思茅松杂交亲本JG1号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影响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最佳思茅松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佳含量分别为Mg^(2+) 2.0 mmol/L、DNA 60 ng、引... 以思茅松杂交亲本JG1号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影响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最佳思茅松SSR-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中,各组分最佳含量分别为Mg^(2+) 2.0 mmol/L、DNA 60 ng、引物0.50μmol/L、Taq DNA聚合酶0.25U、dNTP 0.20 mmol/L。利用11份个体对此SS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获得扩增谱带清晰且多态性较好,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SSr-PCr 反应体系 优化
下载PDF
思茅松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21
9
作者 姜远标 吴涛 +1 位作者 陈少瑜 袁瑞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19,共4页
从思茅松幼苗的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获得思茅松RAPD扩增反应的优化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50ng,引物浓度0.5mmol.L-1,Mg2+浓度4mmol.L-1,TaqDNA聚合酶用量2.0U,dNTP浓度0.75mmol.L-1。用19条引物... 从思茅松幼苗的嫩叶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获得思茅松RAPD扩增反应的优化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50ng,引物浓度0.5mmol.L-1,Mg2+浓度4mmol.L-1,TaqDNA聚合酶用量2.0U,dNTP浓度0.75mmol.L-1。用19条引物进行验证,证实该体系重复性好、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rAPD 均匀设计 体系优化
下载PDF
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空间效应分析
10
作者 吴文君 胥辉 +2 位作者 黄明泉 施凯泽 欧光龙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1-568,共8页
以普洱市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对普洱市特有优势树种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进行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从西向东先增大后减小,从南向北逐渐增大.全局Moran’sⅠ指数为0.436,... 以普洱市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对普洱市特有优势树种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进行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思茅松林地上生物量从西向东先增大后减小,从南向北逐渐增大.全局Moran’sⅠ指数为0.436,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具有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高值聚集(HH)占百分比(29.83%)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空间异质水平随区域尺度增加逐渐增大.研究较大尺度生物量问题时,考虑到空间效应的影响是必要的.该研究为优化调节思茅松林空间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理论支撑,丰富空间效应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效应 地上生物量 空间自相关 空间异质性 思茅松
下载PDF
思茅松种子园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云凤 陈少瑜 +1 位作者 郝佳波 吴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以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收集的来自7个居群的85个思茅松用材林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使用2×Taq PCR Master Mix并利用Touchdown PCR构建思茅松RAPD-PCR反应体系。从12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适用于思茅松遗传多样性分析的20条引物进行PCR... 以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收集的来自7个居群的85个思茅松用材林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使用2×Taq PCR Master Mix并利用Touchdown PCR构建思茅松RAPD-PCR反应体系。从120条引物中共筛选出适用于思茅松遗传多样性分析的20条引物进行PCR扩增,来自不同种源地7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平均值59.48%;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1.350 3;Nei’s基因多样指数H平均值0.206 3;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平均值0.310 0。通过对7个居群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并构建UPGMA聚类树状图,从聚类结果看,7个居群可以划分为遗传差异较明显的3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rAPD标记 遗传多样性 UPGMA聚类
下载PDF
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何艳艳 龙晓明 +3 位作者 杨虎权 杜广祖 孙淦琳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林下黄精上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2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大塘子村思茅松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陷阱法、黄...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林下黄精上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1—12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大塘子村思茅松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陷阱法、黄蓝板诱捕法、马氏网诱捕及夜晚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并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思茅松林下黄精田共采集到节肢动物7纲23目98科157属192种15423头,蜱螨目节肢动物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有3899头,相对多度为25.28%。不同功能团类群中,在个体数上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天敌亚群落,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51.41%。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3.488、0.095、0.663和19.806。林下黄精田主要害虫有红叶螨(Tetranychus pueraricola)、黄蓟马(Thrips flavus)、螽斯类和叶蝉类等;其中,红叶螨发生期为8—12月,9月为暴发期;黄蓟马主要发生在3—6月,4月为暴发期;主要天敌为姬蜂类、茧蜂类和蜘蛛类,姬蜂类和蜘蛛类均在5月种群数量最高。【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思茅松林下黄精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应加强对红叶螨等优势害虫的监测和防控,同时加强对寄生蜂类和蜘蛛类等天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林下种植 黄精 节肢动物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思茅松林植物区系、生活型与叶相特征分析
13
作者 王晓帆 彭明俊 +3 位作者 赵彪 马云飞 王崇云 彭明春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云南的思茅松林为我国云南省重要的战略森林资源,但其植物资源多样性未见系统报道,为揭示其区系特征及群落外貌,本研究基于144个群落调查样方数据,分析了云南的思茅松林的维管植物区系、生活型与叶相特征。结果显示:(1)云南的思茅松林... 云南的思茅松林为我国云南省重要的战略森林资源,但其植物资源多样性未见系统报道,为揭示其区系特征及群落外貌,本研究基于144个群落调查样方数据,分析了云南的思茅松林的维管植物区系、生活型与叶相特征。结果显示:(1)云南的思茅松林群落维管植物经合计共130科440属800种,其中包括蕨类植物18科36属61种,裸子植物2科4属7种,被子植物110科400属732种,优势科为豆科、壳斗科和禾本科,优势属为榕属、锥属和柯属。(2)科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占优势,且均以泛热带成分为主;温带分布型以北温带及其变型为主。未见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9种。寡种和单种科属占比高,一定程度表明了该群落类型对生境选择的多样化响应。从演化趋势来看,古老成分与新生类群共存。(3)生活型谱中高位芽植物为该群落优势生活型,占比为61.25%,Raunkiaer生活型谱呈“L”型。(4)植物叶相以纸质(44.00%)、单叶(74.50%)、全缘(67.75%)、中型叶(46.38%)为主。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思茅松林区系特征、为其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生活型 叶相 思茅松 云南省
下载PDF
思茅松大配子体DNA的提取及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曙光 杨文武 普晓兰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2期90-95,共6页
为建立思茅松大配子体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以思茅松种子样本作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思茅松胚乳DNA提取方法的效果,通过紫外分光度计、DNA琼脂糖电泳和PCR扩增分别予以检测并比较。结果表明SDS法优于CTAB法。同时,通过单因子分析法对I... 为建立思茅松大配子体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以思茅松种子样本作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思茅松胚乳DNA提取方法的效果,通过紫外分光度计、DNA琼脂糖电泳和PCR扩增分别予以检测并比较。结果表明SDS法优于CTAB法。同时,通过单因子分析法对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确立适用于思茅松的I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对该体系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适合思茅松ISSR-PCR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DNA提取 ISSr 反应体系
下载PDF
思茅松HDR基因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毅 周旭 +3 位作者 毕玮 杨宇明 李江 王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1-727,共7页
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HDR)是甲基-D-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中的最后一个酶,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中起主控作用。该研究根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树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首先获得了思茅松HDR基因... 1-羟基-2-甲基-2-E-丁烯基-4-焦磷酸还原酶(HDR)是甲基-D-赤藓醇-4-磷酸(MEP)途径中的最后一个酶,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中起主控作用。该研究根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树皮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首先获得了思茅松HDR基因片段,然后根据所获得的基因片段设计特异引物,提取受伤后的思茅松树皮的RNA,并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思茅松树皮中克隆得到完整的HDR基因(Pk HDR)。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克隆获得的Pk HDR1基因c DNA全长序列为1 876 bp,含有1个1 46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8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HDR蛋白与赤松(Pinus densiflora)HDR蛋白的相似性高达99%。亚细胞定位及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Pk HDR氨基酸序列中包含转运肽序列(A1-A61)及植物HDR蛋白多个保守的功能位点(A143,A234,A288,A371)。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k HDR蛋白与赤松HDR蛋白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半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树皮的创伤促进思茅松HDR基因的表达。该研究成功克隆获得HDR基因,并确定其与松脂代谢密切相关,为阐明思茅松松脂生物合成机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CDNA 克隆 基因功能分析
下载PDF
不同侧沟深度和刺激剂对思茅松产脂量和树脂道的影响
16
作者 杨焕馨 石俊杰 +3 位作者 杨春旺 黄玉喜 姜远标 邱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28-131,共4页
采用“V”字形下降式采脂法,割脂频率为1 d 1次。设置不同侧沟深度(伤及木质部2~3 mm和仅伤及韧皮部)和不同刺激剂(刺激剂D和刺激剂J)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侧沟深度对产脂量和树脂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侧沟深度处理下,刺激剂D... 采用“V”字形下降式采脂法,割脂频率为1 d 1次。设置不同侧沟深度(伤及木质部2~3 mm和仅伤及韧皮部)和不同刺激剂(刺激剂D和刺激剂J)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侧沟深度对产脂量和树脂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侧沟深度处理下,刺激剂D和刺激剂J处理能显著增加产脂量,尤其是刺激剂J对仅伤及韧皮部的处理增脂效果最佳,增脂率达27%;添加刺激剂均能显著促进新生树脂道数量的增加,增长率在257%~398%;添加刺激剂处理能促进树脂道数量增加,但单个树脂道面积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侧沟深度 刺激剂 产脂量 树脂道
下载PDF
思茅松森林碳储量动态预测研究
17
作者 顾纯僖 欧光龙 +3 位作者 刘畅 徐健楠 王鹤智 杨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0-157,共8页
以3次云南森林调查的81块思茅松永久样地数据结合遥感,经过自变量筛选相关性显著的遥感因子作为思茅松林碳储量反演建模备选变量,采用K–NN、RF、PLSR 3种模型优选出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遥感估算最佳模型,并用碳储量估算值拟建立多种预... 以3次云南森林调查的81块思茅松永久样地数据结合遥感,经过自变量筛选相关性显著的遥感因子作为思茅松林碳储量反演建模备选变量,采用K–NN、RF、PLSR 3种模型优选出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遥感估算最佳模型,并用碳储量估算值拟建立多种预测模型对2030年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为0.83,均方根误差最小为5.55,预估精度最高为83.2%,AICc值最小为162,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可用于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的估算。随海拔升高,思茅松天然林碳储量呈“单峰”变化,碳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1500~2000 m区域。幂函数模型和多项式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多项式回归模型精度优于幂函数模型,其R2和RMSE分别为0.960和0.054。思茅松森林碳储量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思茅松森林碳储量将达到2961.204 t,较2000年实现增汇42.095 t/hm2。本研究为更好地把握森林碳汇的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碳储量 森林固碳 随机森林 多项式回归模型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材种结构预测系统在R软件中的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明 丁贵杰 《贵州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结合程序流程图,详细介绍了基于R软件平台的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材种结构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3个函数,分别是林分状态及间伐收获预测函数、造材函数和整合函数。程序至少需要给定立地指数、造林密度、采伐年龄和间伐水平共4个参数方... 本文结合程序流程图,详细介绍了基于R软件平台的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材种结构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3个函数,分别是林分状态及间伐收获预测函数、造材函数和整合函数。程序至少需要给定立地指数、造林密度、采伐年龄和间伐水平共4个参数方可运行,并可进行批处理。系统输出主伐和间伐收获各材种单位面积出材量。实践应用显示,该系统运行效率高,可靠性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后续开发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种结构 r软件 马尾松 程序设计
下载PDF
保山杉木硫酸盐化学法制浆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富华 张玉永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通过测定保山杉木化学组分,并采用硫酸盐法蒸煮制浆,测定纸浆性能,全面评价杉木的制浆造纸性能。结果表明,杉木纤维长度与思茅松相当,细小纤维含量更低,杉木浆抄纸的耐破指数、二氯甲烷抽出物、抗张指数略高于思茅松,但撕裂指数、透气... 通过测定保山杉木化学组分,并采用硫酸盐法蒸煮制浆,测定纸浆性能,全面评价杉木的制浆造纸性能。结果表明,杉木纤维长度与思茅松相当,细小纤维含量更低,杉木浆抄纸的耐破指数、二氯甲烷抽出物、抗张指数略高于思茅松,但撕裂指数、透气度较低。杉木树皮的成浆性能差,得率低,制浆的可行性低。综合分析,杉木的制浆性能略劣于思茅松,可作为造纸用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思茅松 原料分析 制浆性能
下载PDF
抗微红梢斑螟高产脂思茅松优良无性系选择
20
作者 李宏斌 李思广 杨斌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5期32-35,共4页
通过测定40个思茅松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产脂量、受害梢率及松脂化学组分,研究思茅松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产脂量均大于对照产量,抗虫性遗传力为0.62,思茅松无性系间抗虫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初步选择出5个抗微红梢斑螟... 通过测定40个思茅松无性系及1个对照的产脂量、受害梢率及松脂化学组分,研究思茅松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所有无性系产脂量均大于对照产量,抗虫性遗传力为0.62,思茅松无性系间抗虫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初步选择出5个抗微红梢斑螟高产脂思茅松优良无性系,其平均产脂量是对照的3倍多,其平均受害梢率仅为1.12%,约为对照的19%。受害梢率与3-蒈烯、γ-松油烯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石竹烯、长叶烯和β-长叶蒎烯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3-蒈烯、γ-松油烯含量高的无性系易受红梢斑螟危害,而石竹烯、长叶烯和β-长叶蒎烯含量高的无性系抗虫性较高,这3种化学组分可作为思茅松抗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优良无性系 微红梢斑螟 抗虫性 受害梢率 产脂量 化学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