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地区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与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金鹏 徐明 +5 位作者 文春玉 聂坤 杨雪 唐雪娅 魏珊 张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9,176,共9页
为探究黔中地区天然次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特征,选取典型的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为调查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环境异质性对主要树种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树种及径级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研究... 为探究黔中地区天然次生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特征,选取典型的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为调查对象,采用成对相关函数分析环境异质性对主要树种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树种及径级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研究。调查共记录91种植物,其中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分别为42种和68种。2个森林群落中乔木总径级整体均呈倒“J”形结构,结构稳定,自然更新良好。结果表明,生境异质性对2种群落类型在小距离上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作用明显。2块样地幼树、中树及总体分布格局相似,均为点距离在0~10 m内呈聚集分布、在10~25 m内呈随机分布,而大树在整个观察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马尾松纯林中马尾松-甜槠、甜槠-槲栎的空间关联性均以不相关为主,马尾松-槲栎以负相关为主;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中马尾松与甜槠在10~20 m以负相关为主。2种群落类型不同径级的空间关联性总体为不相关。黔中山地天然次生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马尾松纯林群落结构存在差异,环境异质性、径级结构和空间尺度对两者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林 群落结构 林木空间分布
下载PDF
Diversity of filamentous fungi in organic layers of two forests in Zijin Mountain 被引量:3
2
作者 宋福强 田兴军 +4 位作者 李重琦 杨昌林 陈斌 郝杰杰 朱静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3-279,共7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ultivable filamentous fungal diversity in organic layers (L, F, and H layers) and A1 layer of two main forest types, Pinus massoniana and Liguidambar formasana mixed forest and Q...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cultivable filamentous fungal diversity in organic layers (L, F, and H layers) and A1 layer of two main forest types, Pinus massoniana and Liguidambar formasana mixed forest and 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 in Zijin Mountain(325?N, 11848?E), Nanjing, China. A total of 67 taxa comprising 56 Deuteromycetes, 3 Zygomycetes, 5 Asco-mycetes and 3 unidentified fungi were recognized from samples from the forest floor of the two forest types. The most abundant group was Deuteromycetes. The dominant genera in both forests were Alternaria sp., Aspergillus sp., Cladosporium sp., Mucor sp., Penicillium sp., Rhizopus sp., Gliocladium sp. and Trichoderma spp. The fungal diversity was higher in the mixed forest than that in Q. variabilis forest. For both forest types, the maximum fungal diversity was found in layer F and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fungal diversity between layer F and layer L. In the mixed forest, richness of fungi isolated from needle litter (P. massoniana) was lower than that from leaf litter (L. formasana). The richness of fungi from needle litter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floor depth, but for leaf litter, the fungal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forest floor. The co-species of fungi from the two forest types, as well as from two kinds of litters in mixed forest, increased with the depth of the forest floor. The succession of fungi along with the process of decomposition was discussed here.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litter quality was a critical factor affecting fungal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jin Mountain forest type Filamentous fungi DIVERSITY LITTER 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 pinus massoniana and Liguidambar formasana mixed fores
下载PDF
2种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其与团聚体稳定性耦合关系
3
作者 杨洪炳 肖文发 +2 位作者 曾立雄 雷蕾 李春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3-557,共15页
【目的】探究2种马尾松人工混交林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以及2种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的耦合关系。【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0~10 cm土层... 【目的】探究2种马尾松人工混交林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以及2种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酶活性的耦合关系。【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栎类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0~10 cm土层的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微生物生长代谢现状,探究影响团聚体稳定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2种马尾松混交林之间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微生物总生物量及其群落多样性均无明显差异;(2)从酶化学计量特征来看,2种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受到磷(P)限制;(3)土壤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生物量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之间无明显差异;(4)土壤全钾含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程度最大。大团聚体中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是驱动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结论】为提高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地土壤质量,应多关注NAG活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缓解P限制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可在马尾松人工林中营造P分配能力更强和P利用效率更高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马尾松混交林 团聚体稳定性 酶化学计量 微生物养分限制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长汀生态恢复区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4
作者 刘澳 王嘉铮 +4 位作者 卢思航 雷菲娅 宁宏涛 腾渝 李守中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7,共9页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 [目的]分析我国亚热带生态恢复典型先锋物种马尾松在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的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为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重建与恢复进程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长汀县生态恢复区4块不同混交比例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调查数据,构建积分投影模型并运用弹性分析、生命表响应试验等方法,探究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针阔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整体表现为持续衰退状态(种群增长率λ<1),随着阔叶树种在林分中相对多度增加,马尾松个体平均存活率和平均繁殖率以及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分析表明,个体存活对混交林内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小径级个体正生长利于种群发展,繁殖对种群增长的影响较为有限。随着阔叶树种相对多度增加,对马尾松种群增长最重要的个体逐渐由幼苗转变为成年树,种群维持风险逐渐增大。生命表响应试验显示,个体生长差异是不同混交林间马尾松种群增长差异的主要来源。[结论]随着阔叶树种混交比例上升,马尾松种群内幼苗和幼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持续降低,成年树的比例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不同生活史阶段个体生命率的差异化响应驱动马尾松种群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混交林 马尾松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生命表响应试验
下载PDF
黔中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冉佳璇 戚玉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2,共10页
【目的】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考虑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构建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开阳县马尾松-木荷混交... 【目的】建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考虑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构建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贵州省开阳县马尾松-木荷混交林727组树高-胸径调查数据,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OLS)、广义可加模型(GAM)、线性混合模型(LMM)、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模型(GWRK)的树高-胸径全林木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选择全局莫兰指数(Moran’I)、局域Moran’I和组内方差分析5种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异质性,并采用决定系数(R 2)、均方误差(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①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全林木基础模型的拟合精度从低到高依次为OLS、GAM、LMM、GWR、GWRK。②将树种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后,各模型拟合精度均高于全林木基础模型。③OLS和GAM模型残差的全局Moran’I在α=0.05水平下显著(Z>1.96),局域Moran’I分布图中存在较多热点,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而LMM、GWR和GWRK模型残差全局Moran’I在α=0.05水平下不显著(−1.96≤Z≤1.96),且在局域Moran’I分布图中存在较多冷点,说明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已被消除。④5种模型残差的组内方差均表现随着滞后距离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GWR和GWRK模型具有更小的组内方差,能较好地降低模型残差空间的异质性。【结论】OLS和GAM模型拟合精度不高,并且不能消除模型残差空间自相关和异质性,因此不是用来建立树高-胸径模型的最佳选择。LMM、GWR和GWRK模型在提高模型拟合精度和降低空间自相关性方面表现良好,但GWR和GWRK模型在降低空间异质性方面显著,是最适合的树高-胸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木荷 混交林 树高-胸径模型 模型残差 空间自相关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6
作者 张楠 王志平 +2 位作者 余阳春 徐高福 徐邓幸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76-82,共7页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 为分析马尾松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林分密度、树种结构及其空间布局的动态变化,评估马尾松次生林改造成效。以千岛湖的5块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改造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2008年在实施林分改造前布设每个30 m×30 m大小的样地,同年冬季间伐、次年春节补植,至2023年进行复位监测,调查林分改造前后样地的林分生长情况,求得树种重要值,分析直径、树高构成以及群落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空间结构。结果表明:①千岛湖区马尾松次生中龄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经过14年生长,林分密度提高72.88%;②林分改造后马尾松的重要值从61.308下降至26.754,同时其他常绿针叶树种重要值也同步下降,而常绿、落叶阔叶树树种均有一定程度上升,木荷、石栎的重要值提高6.81%;檵木、短柄枹之类灌木、阔叶小乔木的重要值增幅高达84.81%;③马尾松抚育补植第14年的群落直径分布特征呈“L”形,高度级个体数呈塔型,下层幼树较多,复层结构明显;④平均混交度抚育前为0.42,抚育后混交程度提高至0.72。受优势木增加且补植阔叶树生长的影响,群落的大小比数分化明显。群落的平均角尺度从抚育前的0.59下降至抚育后的0.356,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变。指出了马尾松次生林间伐并补植阔叶树种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未来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或将以针阔叶树种混交并与小乔木、灌木共同构建复层林方向演替为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阔混交 乡土树种 复层 林分空间结构 重要值 千岛湖
下载PDF
4种林分昆虫多样性调查研究
7
作者 常明山 文娟 +4 位作者 赵鹏飞 郝建 杨保国 黄德卫 吴耀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1期73-75,105,共4页
本研究调查了杉木、马尾松的纯林和混交林4种林分昆虫种类数量,探讨了不同林分的昆虫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混交林采集18个标本,属5目10科;马尾松混交林采集10个标本,属5目7科;杉木纯林采集9个标本,属6目9科;马尾松纯林采集7个标本,属5... 本研究调查了杉木、马尾松的纯林和混交林4种林分昆虫种类数量,探讨了不同林分的昆虫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混交林采集18个标本,属5目10科;马尾松混交林采集10个标本,属5目7科;杉木纯林采集9个标本,属6目9科;马尾松纯林采集7个标本,属5目5科。昆虫种类数量以杉木混交林最多,其次为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和马尾松纯林。Margalef丰富度指数,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纯林;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wiener指数,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杉木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杉木 纯林 混交林 昆虫 多样性
下载PDF
马尾松、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文娟 常明山 +3 位作者 郝建 杨保国 赵鹏飞 吴耀军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8,共8页
为了摸清树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释放规律和种类,采用顶空法提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其混交林11个树种叶片的VOCs,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 MS)技术对其进... 为了摸清树种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释放规律和种类,采用顶空法提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及其混交林11个树种叶片的VOCs,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 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15 min,VOCs检出率为100%的树种有马尾松混交林和杉木混交林中的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检出率为73%-90%的树种有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中的马尾松、黄毛榕(Ficus esquiroliana)和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以及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中的杉木和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中鉴定出的VOCs种类有萜、醇、醛、酮、酯、酸、脂肪胺、环氧等8大类,除了红锥和大叶栎外,其他树种均以萜类化合物数量最多;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鉴定出的VOCs种类有萜、醇、醛、酮、酯、酸、脂肪胺、苯、硫醚和环氧等10大类,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中的灰木莲以萜类化合物最多,混交林中的格木、大叶栎以醛类最多,混交林中的红锥以醇类最多。上述结果说明格木、红锥和大叶栎的VOCs较其他树种挥发速度快,而灰木莲和香梓楠的VOCs挥发速度较其他树种慢。纯林VOCs种类较混交林少,两个树种的纯林及其混交林中检测出的VOCs有7大类与森林康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杉木 纯林 混交林 挥发性有机物 成分分析
下载PDF
针阔凋落叶混合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艳 李勋 +2 位作者 宋思梦 周扬 张健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2,共11页
为了探明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马尾松、檫木、香樟以及香椿凋落叶为试验对象,分析35种不同处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 a分解时期(8次采样)共采集到土壤动物29614头,隶属于6门16... 为了探明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马尾松、檫木、香樟以及香椿凋落叶为试验对象,分析35种不同处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变化特征。研究发现:2 a分解时期(8次采样)共采集到土壤动物29614头,隶属于6门16纲39目92科。优势类群有为跳虫科、耳叶蝉科和跗线螨科。所有处理凋落叶中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其次是腐食性和植食性,捕食性占比最低。大部分混合凋落叶(51.61%~70.97%)的土壤动物密度表现出协同效应,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仅在第1年的11月(秋季)和8月(夏季)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70.97%和64.52%)。31个混合处理中,在马尾松+香椿、马尾松+檫木+香樟、马尾松+檫木+香椿和马尾松+香樟+香椿组合中阔叶占40%时,土壤动物密度在每年的5和11月均为协同效应,马尾松+檫木+香椿(PST631处理)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在6个分解时期类均表现出协同效应。可见,将马尾松和檫木以及香椿凋落叶按照针叶和阔叶6∶4混合后,不仅能提高土壤动物的数量,同时也能提高土壤动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纯林 乡土树种 凋落叶混合分解 土壤动物
下载PDF
坡向对北亚热带大别山区不同马尾松林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子齐 刘烨 +5 位作者 龙依依 张博文 任忠明 姚舜佳 张震 秦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73-682,共10页
土壤细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北亚热带区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在区域地带性植被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马尾松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是... 土壤细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北亚热带区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在区域地带性植被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马尾松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是维护马尾松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关键。以北亚热带大别山区4种马尾松林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pure forest,PF)、马尾松—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混交林(Pinus mas-soniana-Quercus acutissima mixed forest,PQM)、马尾松—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混交林(Pinus massoniana and Liquidambar formosana mixed forest,PLM)和马尾松—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混交林(Pinus massoni-ana-Platycarya strobilacea,PP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下马尾松4种林型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规律,旨在为该区不同环境梯度下马尾松林的生产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马尾松4种林型林地共检测到36门107纲246目393科688属,其中土壤优势菌门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2)3种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阴坡均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且不同坡向变化为:阴坡>阳坡,而4种林型在阳坡差异不显著。(3)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细菌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与细菌α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阳坡环境下,马尾松4种林型林地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差异较小,相较于马尾松纯林,3种针阔混交林土壤细菌群落更易受不同坡向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坡向和林型变化引起的土壤含水量改变是导致北亚热带大别山区马尾松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改变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北亚热带区 马尾松 针阔混交林 土壤细菌群落
下载PDF
丘陵低山针叶珍贵阔叶混交林生长效应与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沛源 李贵 +3 位作者 吴敏 陈瑞 刘振华 童方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80-87,98,共9页
为探讨丘陵、低山地针叶树种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造林的生长效应和适宜的混交模式,采用乡土针叶树种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进行试验,12年后的试验结果表明:安化、金洞点各模式间树种胸径、树高存在极显著生长差异,新宁点各模式间树种胸... 为探讨丘陵、低山地针叶树种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造林的生长效应和适宜的混交模式,采用乡土针叶树种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进行试验,12年后的试验结果表明:安化、金洞点各模式间树种胸径、树高存在极显著生长差异,新宁点各模式间树种胸径、树高存在显著生长差异。在丘陵地,以模式2(3杉木2马尾松3闽楠2红榉)、模式1(7杉木2红榉1闽楠)混交模式造林,马尾松、闽楠的胸径、树高生长量较大,其树干材积生长效应较好,蓄积量较高,混交林分年均蓄积量可达5.59、4.66 m^(3)·hm^(-2);在山地,以模式5(6杉木3闽楠1木荷)混交模式造林,木荷、杉木的胸径、树高生长量较大,蓄积量较高,混交林分年均蓄积量可达8.92 m^(3)·hm^(-2);在丘陵地,以模式2(3杉木2马尾松3闽楠2红榉)、模式3(6杉木2红榉2南酸枣)混交模式造林,二种模式生物量分别高出杉木纯林108.53%、69.37%,但混交林分干材生物量的占比没有纯林高;在低山地,以模式5(6杉木3闽楠1木荷)混交模式造林,该模式生物量高出杉木纯林66.65%。以上研究结果为湖南丘陵、低山地营造针叶树种与珍贵阔叶树种混交林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马尾松 闽楠 红榉 混交林 生长效应
下载PDF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结构与生产功能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歆宇 谭伟 +1 位作者 杨深钧 余昆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61,共9页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 【目的】研究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与生产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旨在探讨合理的马尾松混交林类型、混交比例及林分结构,为维持群落结构稳定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的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典型马尾松×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共12块样地的立地因子和林木因子进行调查,并选择3块马尾松纯林样地作为对照,根据获取的调查数据,对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混交度等9种林分结构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利用降维后的主成分因子建立林分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对混交林林分生产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林分生产功能的结构指标主要为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林分密度指数以及混交比例。15个样地的生产功能评价值可以分成5个等级,当前马尾松纯林(第Ⅰ类)的生产功能指数最高。混交林中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第Ⅱ类)生产功能最佳,以1∶2或2∶1均较适宜,密度在730~950株/hm^(2)之间,混交度为0.3~0.4,郁闭度0.6左右,大小比为0.48~0.49;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以2∶1比较适宜,其中马尾松×米槠(1∶1)、马尾松×梾木(1∶1)、马尾松×木荷(2∶1)等都需要调整密度和组成比例。【结论】混交比例不恰当和林分密度偏大是影响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功能的两个关键因素,密度和混交比例不适宜的林分都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混交林的生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混交林 林分结构 生产功能 主成分分析 耦合模型
下载PDF
贵州黎平典型马尾松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深钧 谭伟 +3 位作者 陈歆宇 唐佳俊 杨泽钧 吴宇洁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探究贵州省黎平县典型马尾松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该地区混交林经营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以黎平县马尾松混交林中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根据混交树种及混交比例将研究区典型马尾松混交林划分为7种林分类型,分别是马尾松占40%(类型A... 探究贵州省黎平县典型马尾松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该地区混交林经营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以黎平县马尾松混交林中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根据混交树种及混交比例将研究区典型马尾松混交林划分为7种林分类型,分别是马尾松占40%(类型A)、50%(类型B)、70%(类型C)的与多种阔叶混交的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占30%(类型D)、50%(类型E)、70%(类型F)的与杉木混交的针叶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类型G),采用角尺度、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混交度和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中:1)7种林分类型中,马尾松均为轻度聚集分布状态,趋向于随机分布格局;2)类型F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处于中庸状态,其余类型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均处于亚优势状态;3)马尾松混交林的树种混交程度较高,通常在中度混交强度以上,而马尾松纯林处于弱度混交,接近于零度混交;4)林分综合评价排序为类型A>类型D>类型E>类型B>类型F>类型C>类型G;5)典型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的角尺度、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其空间结构的差异主要受混交度影响,混交林整体向随机分布、林木呈中庸竞争、混交度更高的顶级群落发展,但目前尚未达到自然顶级群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平 马尾松 混交林 林分空间结构
下载PDF
不同混交类型马尾松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研究
14
作者 何燕 《绿色科技》 2023年第7期158-164,共7页
以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马尾松和3种类型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混交组成树种种间和种类竞争强度及空间结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结果表明:以马尾松为对象木,马尾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均是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弱。种... 以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马尾松和3种类型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混交组成树种种间和种类竞争强度及空间结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结果表明:以马尾松为对象木,马尾松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均是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弱。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关系最为激烈的都是在马尾松×南方红豆杉混交林,马尾松与桂南木莲的种间竞争最弱;马尾松×南方红豆杉混交林随机分布混交程度最弱,种间隔离程度较差;马尾松×桂南木莲分布均匀;马尾松×连香树混交林种间隔离程度较好;3种混交林中马尾松的胸径优势度明显大于混交树种。根据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空间结构参数对3种不同混交类型林分进行了优化调整。合理筛选出了需要调整的林木结构单元,运用合理措施进行了改造,使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处于随机分布状态,营造混交程度高、结构均匀的健康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混交林 竞争强度 空间结构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Effect of Forestation by Mixing Pinus massoniana with Schima superba
15
作者 HUANGWenchao HUANGLili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年第2期26-33,共8页
Since forestation of pure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is liable to suffer from pest calamity, soilerosion, decrease of soil fertility, and difficulty in wood production in the hilly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weconducted... Since forestation of pure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is liable to suffer from pest calamity, soilerosion, decrease of soil fertility, and difficulty in wood production in the hilly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we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three types of forests in Gaoan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namely, thepure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the pure forest of Schima superba, and the mixed forest consisting of thetwo species, setting up standard stand, measuring and studying the growing stock, biomass, leaf area, roots,soil, vegetation, pests, litters, soil erosion, microclimate, etc., with the following results. ① The averageheight, diameter at chest height, and volume of the mixed forest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ure forest ofPinus massoniana by 30.9%, 31.7% and 10.6%, respectively. ② The biomass of the mixed forest is 2.24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the pure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③ The litters of the mixed forest is 3.37 timesand 1.96 times as much as the litters of the pure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and the pure forest of Schimasuperba respectively. ④ The occurrence of pest calamity per tree is lower and the conditions of soil erosionand microclimate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ure forest of Pinus massoniana. ⑤ The mixed forest of the twospecies is an excellent mixed type of needle-leaf and deciduous forest worth being popularized in Chinassubtropical areas, especially in the low hilly areas. It is recommended in plantation that the mixed patterns bebetween trees, lines, small blocks, or scattered-dots, the ratio of mixture of Pinus massoniana and Schimasuperba be 5 to 1, or 3 to 1, and the initial space between trees be 1.2, 1.5, or 2.0 m while the initial densitybe 6 944 to 4 440 trees per square hect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massoniana Schima superba mixed forest effect of forestation
原文传递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被引量:83
16
作者 康冰 刘世荣 +4 位作者 张广军 常建国 温远光 马姜明 郝文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20-1329,共10页
选取广西大青山3个13年生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样区,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两个树种的碳素含量各异.马尾松干、根、枝的碳素含量较高,分别为58.6%、56.3%、51.2%,叶和皮含量较低,变化幅度为46.8%~56.3%.... 选取广西大青山3个13年生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样区,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中两个树种的碳素含量各异.马尾松干、根、枝的碳素含量较高,分别为58.6%、56.3%、51.2%,叶和皮含量较低,变化幅度为46.8%~56.3%.各器官中按碳素含量的高低排列顺序为:干>根>枝>皮>叶;杉木皮、叶、干的碳素含量较高,分别为52.2%、51.8%、50.2%,碳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皮>叶>干>根>枝.从两个树种各器官碳总含量来看,马尾松要高于杉木.灌木层、草本层及地表凋落物层碳素平均含量分别为44.1%、33.0%及48.3%.土壤3个层次(60cm深)碳素含量为1.45%~1.84%,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20cm)土壤碳素含量较高.针叶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t·hm^-2)为85.35~101.35,平均为93.83,且均以马尾松生物量居多(占75.7%~82.6%).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库的空间分布序列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植被层的碳贮量平均为51.91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总贮量的29.03%;乔木层碳贮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的23.90%,占植被层碳贮量的97.7%.乔木层碳贮量中,马尾松占的比例较大,为65.39%.碳贮量在两个树种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与各自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树干的碳贮量均最高,马尾松、杉木的树干碳贮量分别占各自碳贮量的53.23%、55.57%,树干的碳总贮量占乔木层碳总贮量的54%.其次,两个树种根也占较大比例,树根碳总贮量占乔木层碳总贮量的19.22%.马尾松、杉木枝、皮在各自碳的贮量中分配不同,马尾松枝占的比例要大于皮,而杉木则相反;凋落物层碳贮量平均为3.25 t·hm^-2,仅占1.82%;林地土壤层(0~60cm)碳贮量是相当可观的,平均为123.43 t·hm^-2,占69.02%.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年净生产力为11.46t·hm^-2·a^-1,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5.96 t·hm^-2·a^-1,折合成CO2的量为21.88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配 碳贮存 马尾松、杉木混交林 大青山 广西
下载PDF
亚热带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动态特征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忠文 闫文德 +3 位作者 郑威 梁小翠 王光军 朱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707-7714,共8页
选取亚热带典型的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从2009年至2011年每月进行凋落物的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年凋落物总量为(4634.723±337.1427)kg/hm2,且凋落叶(71.78%)>凋落枝(26.24%)>凋落碎屑(8.46%)>凋落果(3.23%)。凋落总... 选取亚热带典型的针阔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从2009年至2011年每月进行凋落物的测定。结果表明:混交林年凋落物总量为(4634.723±337.1427)kg/hm2,且凋落叶(71.78%)>凋落枝(26.24%)>凋落碎屑(8.46%)>凋落果(3.23%)。凋落总量的月变化趋势明显,在11月份达到了最大值1025.6 kg/hm2,而最小值出现在2月份138.606 kg/hm2。混交林凋落物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大量元素含量大小顺序:C>N>Ca>K>S>Mg>P,微量元素的含量大小顺序:Mn>Fe>Zn>Pb>Cd>Cu>Ni>Co。C/N的特征是:枝(66.96)>果(63.48)>叶(40.62)。森林凋落物养分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其养分的归还量。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凋落物养分归还总量为80.936 kg/hm2。混交林凋落物各元素养分归还量大小顺序特征是:N>Ca>K>S>Mg>P>Mn>Fe>Zn>Pb>Cd>Cu>Ni>Co。各组分养分归还特征是:叶(67.469 kg/hm2)>枝(14.928 kg/hm2)>果(2.361 kg/hm2)。混交林中N的年归还量为40.964 kg/hm2,其中凋落叶的N归还量较大为34.87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凋落物 养分 亚热带 樟树 马尾松
下载PDF
马尾松林混交阔叶树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3 位作者 林德喜 苏兵强 刘春华 孙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8-392,共5页
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sclerophylla,格氏栲C.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 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sclerophylla,格氏栲C.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59 882,200 875,221 745,221 652和245 941t·hm-2,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为204 374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而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细根都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内。马尾松纯林的林下植被生物量最大,为3 678t·hm-2。混交林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分别为0 937,0 801,1 816,1 625和0 987t·hm-2。除马尾松与拉氏栲混交的群落外,其他群落的林下植被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马尾松 混交林 生物量
下载PDF
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被引量:41
19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1 位作者 黄忠良 欧阳学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2,共6页
选取鼎湖山保护区3个马尾松(Pinusmassoniana)、荷木(Schimasuperba)针阔混交林样地,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thm-2)为:174.41-270.11,平均227.36,且均以马尾松的生物量居... 选取鼎湖山保护区3个马尾松(Pinusmassoniana)、荷木(Schimasuperba)针阔混交林样地,研究其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鼎湖山马尾松、荷木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thm-2)为:174.41-270.11,平均227.36,且均以马尾松的生物量居多(占54.9%-84.4%)。林下层植物生物量和地表现存凋落物量(thm-2)分别为7.41-28.28和7.06-11.56,平均14.41和9.03。三个混交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thm-2)分别为146.35、215.30和205.79,平均为189.15,其中植被层碳贮量贡献率最大,依次占62.9%、61.9%和69.9%,平均65.0%;土壤层贡献率次之,依次占34.3%、35.5%和28.5%,平均32.8%;而地表现存凋落物层的贡献最小,仅占2.8%、2.6%和1.6%,平均为2.3%。此外,本文还对该生态系统植被碳吸存潜力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积累 碳素分配 马尾松 荷木 混交林 鼎湖山
下载PDF
林下套种阔叶树的马尾松林凋落物生态学研究 Ⅰ.凋落物量及其动态 被引量:30
20
作者 樊后保 林德喜 +3 位作者 苏兵强 刘春华 蒋宗垲 沈宝贵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 在马尾松成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 ,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模式 .通过对森林凋落物的分析表明 ,上述 5个群落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 61 49.1、 75 33.2、6741 .1、71 5 1 .5和 80 4 1 .7kg· hm-2 ,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为 3442 .8kg· hm-2 .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 ,第 1次峰值出现在 2~ 4月份 ,第 2次峰值出现在 8、 9月份 .在 6个群落 (包括马尾松纯林 )的凋落物组成中 ,枯叶占绝对优势 ,在凋落物总量中占5 0 %~ 71 % ,其余依次为枯枝 ( 6%~ 2 6% )、其它组分 ( 5 %~ 1 7% )、树皮 ( 9%~ 1 9% )和繁殖器官 (≈ 1 % ) .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 5 0 %~ 5 8% ,而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 42 %~5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生态学 针阔混交林 森林凋落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