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99
1
作者 曾德慧 姜凤岐 +1 位作者 范志平 朱教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37-343,共7页
提出了人工林稳定性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分析了影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稳定性的各种干扰因子,通过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造林成活、生长情况、对不良外界环境的抗御能力、林分寿命、林分结构和生产力的综合评价分析,认为沙地樟子松引种人... 提出了人工林稳定性的内涵及其评价标准.分析了影响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稳定性的各种干扰因子,通过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造林成活、生长情况、对不良外界环境的抗御能力、林分寿命、林分结构和生产力的综合评价分析,认为沙地樟子松引种人工林基本上是稳定的;而生长在立地较好的丘间低地的林分,其稳定性大于沙丘顶部的林分;从抗枯梢病角度看,幼林的抗性大于中林;从林分密度和生产力角度来看.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稳定性高于章古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稳定性
下载PDF
风蚀荒漠化地区樟子松固沙林生长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苏芳莉 郭成久 +2 位作者 徐庆祥 张清 刘明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68,共4页
在辽宁章古台地区风蚀荒漠化地设置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对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生长状况进行多重比较,樟子松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生长差异显著,混交林中生长状况好于纯林,树高、胸径生长状况最好的分别为樟子松+皂角和樟子松+胡枝子混... 在辽宁章古台地区风蚀荒漠化地设置固定标准地和临时标准地,对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的生长状况进行多重比较,樟子松在纯林和混交林中生长差异显著,混交林中生长状况好于纯林,树高、胸径生长状况最好的分别为樟子松+皂角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对年龄相近的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单位面积林木生物量分析,混交林中林木生物量高于纯林。研究表明,实现沙区樟子松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是选择适宜树种,营造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纯林 混交林 生长衰退
下载PDF
樟子松苗木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康博文 刘建军 +1 位作者 李文华 屈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4-77,共4页
为培育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樟子松苗木提供依据和参考,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对樟子松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规律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圃中1~5a生樟子松苗木高度、生物量、地径和主根长度生长都呈现明显的节律性,苗木高度、... 为培育根系发达、生长健壮的樟子松苗木提供依据和参考,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对樟子松苗木地上、地下生长规律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苗圃中1~5a生樟子松苗木高度、生物量、地径和主根长度生长都呈现明显的节律性,苗木高度、地径随苗龄呈Logistic增长,苗木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主根长度与苗龄呈指数函数关系;苗木地上部与地下部相比,在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随苗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第1年的50.0%逐渐上升到第5年的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苗木 生长规律
下载PDF
樟子松单板染色工艺对表面材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管雪梅 郭明辉 孙丽萍 《木材加工机械》 2010年第2期16-19,44,共5页
以人工林樟子松单板为试材,以活性艳红X-3B为染色试剂,选取染料浓度、渗透剂浓度、纯碱浓度、食盐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固色时间、浴比为考察工艺因子,进行单板染色试验,通过多光源分光测色计测定染色前后单板的表面色差(ΔE*),... 以人工林樟子松单板为试材,以活性艳红X-3B为染色试剂,选取染料浓度、渗透剂浓度、纯碱浓度、食盐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固色时间、浴比为考察工艺因子,进行单板染色试验,通过多光源分光测色计测定染色前后单板的表面色差(ΔE*),结果表明:除染料浓度对色差的影响呈单调关系外,其余影响均出现凸凹变化,最后确定色差最优的染色工艺为:染料浓度为1%,渗透剂JFC浓度为0.1%、纯碱浓度为2.5%、NaCl浓度为1.5%、温度为85℃、染色时间60分钟、固色时间40分钟、浴比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单板 染色 表面材色
下载PDF
球毛壳菌对樟子松的侵染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贾艳梅 同金侠 +1 位作者 杨锦萍 王琪 《陕西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47-50,72,共5页
榆林风沙区樟子松枯死主要发生在10~15年生幼龄林上,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感病高峰期,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死亡高峰期。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均能放散与传播,降雨节律及降雨量直接影响孢子的扩散与数量。人工接种发现:病菌的侵入期主... 榆林风沙区樟子松枯死主要发生在10~15年生幼龄林上,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为感病高峰期,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死亡高峰期。病菌孢子在整个生长季均能放散与传播,降雨节律及降雨量直接影响孢子的扩散与数量。人工接种发现:病菌的侵入期主要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潜育期半个月,侵入途径是伤口,病株感病部位及枯死枝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密度高,植被盖度大的林分感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毛壳菌 樟子松 侵染规律 生长季 降雨节律 降雨量 人工接种 潜育期 侵入途径 病株感病部位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效果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惠 张泽宁 刘姝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探讨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效果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响应规律和机制,分析其造林效果指标、生理特征、生物量分配格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全盐、Na+、Cl-含量升高而含水率下降;净光合速率、... 为探讨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效果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响应规律和机制,分析其造林效果指标、生理特征、生物量分配格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全盐、Na+、Cl-含量升高而含水率下降;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全盐、Na+、Cl-含量呈负相关,与造林保存率、林木生长量呈正相关。同时,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系的生长发育。由此可见: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土壤含水率、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地上生物量分配比例下降,从而导致樟子松存活与生长能力削弱。因此,提高盐渍化地段造林效果必须从降低土壤盐含量、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生长性状 生理响应 生态响应 盐渍化程度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树根 袁小琴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1-24,33,共5页
为了解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的变异情况,对其树高、胸径、冠幅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差异不显著,无性系内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 为了解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的变异情况,对其树高、胸径、冠幅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差异不显著,无性系内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间小得多,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重复力估算结果表明:树高为0.399~0.497、胸径为0.132~0.201、冠幅为0.179~0.182,以树高的重复力为最高。依据树高的多重比较对无性系进行排序,一、三区无性系7、9、1、2、10较好,其高生长量超出平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14.41%;五、六区无性系34、7、26、49、51较好,其高生长量超出平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28.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无性系 生长性状 变异 重复力
下载PDF
不同处理措施对盐碱地樟子松造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惠 张林媚 张泽宁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了探索不同处理措施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地膜、喷醋、炉渣和稻草填埋处理与常规栽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处理和喷醋处理的樟子松保存率、株高、胸径、冠幅和生长量比常规栽植均有显著提高;保存率分别提高33.38%和34.7... 为了探索不同处理措施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本文对地膜、喷醋、炉渣和稻草填埋处理与常规栽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处理和喷醋处理的樟子松保存率、株高、胸径、冠幅和生长量比常规栽植均有显著提高;保存率分别提高33.38%和34.76%,株高分别提高13.6%和14.25%,胸径分别提高14.04%和14.62%,冠幅分别提高14.69%和15.28%。地膜处理和喷醋处理可提高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提高,樟子松总生长量增加,且二者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进行地膜和喷醋处理是盐碱地樟子松造林的一项有效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盐碱地 造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