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
1
作者 白晓霞 崔洁 +1 位作者 周千强 齐凯乐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以5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纯林和5年生樟子松-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 为进一步探明陕西省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以5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纯林和5年生樟子松-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等理化指标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全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硝态氮含量则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5个指标均表现为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高于樟子松纯林,且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各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0.05);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含水率各土层间差异均不显著,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5~15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含量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0.05);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樟子松-胡枝子混交林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在各土层均显著高于樟子松纯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 纯林 混交林 土壤理化指标 酶活性 榆林市
下载PDF
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天然樟子松林种内种间竞争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毛磊 杨丹青 +1 位作者 王冬梅 杨晓晖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14,共6页
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分析了内蒙古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天然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 ongolicaL itv.)林内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樟子松、山杨(Populus davidianaDod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Suk.)和山荆子(Malus baccataL.)的种... 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分析了内蒙古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天然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 ongolicaL itv.)林内所有胸径大于2 cm的樟子松、山杨(Populus davidianaDod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Suk.)和山荆子(Malus baccataL.)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表明,样地中主要的竞争木和对象木均为樟子松和白桦;樟子松的种内竞争强度(0.534)远大于种间竞争强度。随径级的增大,樟子松的种内竞争强度逐渐减小,且与胸径存在幂函数关系CI=A.D-B。胸径达到30 cm后,樟子松种内竞争强度变化不明显。作为竞争木,樟子松对其他树种产生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种内和种间竞争 竞争指数
下载PDF
染色单板光变色的规律和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郭洪武 王金林 李春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28-131,共4页
该文以染色杨木和染色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使用色彩色差计测定光辐射前后和光辐射过程中的试件表面材色,并以国际照明委员会颁布的CIE(1976)L*a*b*表色系统进行颜色表征.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和试验因子对染色单... 该文以染色杨木和染色樟子松单板为试材,利用氙光衰减仪进行辐射试验,使用色彩色差计测定光辐射前后和光辐射过程中的试件表面材色,并以国际照明委员会颁布的CIE(1976)L*a*b*表色系统进行颜色表征.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和试验因子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影响,并进行耐光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单板 光变色规律 I-214杨 樟子松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沙地樟子松脱落酸变化及生理响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臣立 韩士杰 黄明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土壤水分是限制沙地樟子松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采用根系渗透胁迫法(PEG处理)和盆栽干旱处理。以幼苗根系及叶片中脱落酸(ABA)含量的累积作为幼苗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指示剂.模拟沙地樟子松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在干... 土壤水分是限制沙地樟子松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采用根系渗透胁迫法(PEG处理)和盆栽干旱处理。以幼苗根系及叶片中脱落酸(ABA)含量的累积作为幼苗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指示剂.模拟沙地樟子松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在干旱胁迫下.根部和叶片ABA均可迅速积累.但叶片ABA累积较根部滞后;同时测定干旱胁迫下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认为ABA增加可降低气孔导度、并伴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下降。1%土壤含水量可能是沙地樟子松幼苗干旱胁迫的临界值。低于此临界值,幼苗生长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埋胁迫 沙地樟子松 ABA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 净光合速率
下载PDF
松针提取物的GC-MS分析及其复配剂对榆紫叶甲的毒杀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崔义 王海英 +2 位作者 胡佳艺 方娇阳 王婷婷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4,共8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从樟子松和黑皮油松新鲜针叶中提取松针提取物,对提取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这2种松针提取物与松木屑木醋液的复配剂对榆紫叶甲的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鲜针叶正己烷提取...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从樟子松和黑皮油松新鲜针叶中提取松针提取物,对提取物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分别研究了这2种松针提取物与松木屑木醋液的复配剂对榆紫叶甲的杀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鲜针叶正己烷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6种成分,总GC含量为65.92%,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2,2,4,4,6,8,8-七甲基壬烷(23.72%),其次是苯乙酸-3-己烯酯(8.56%)。黑皮油松鲜针叶正己烷提取物中共鉴定出41种成分,总GC含量为98.06%,GC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石竹烯(23.29%),其次是4-epi-荜澄茄油烯醇(11.24%)。这2种松针提取物复配木醋液(体积比1∶9)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毒杀效果差,樟子松鲜针叶提取物复配木醋液(体积比1∶9)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对榆紫叶甲成虫的毒杀效果优于木醋液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实验1~4天,松木屑木醋液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对榆紫叶甲幼虫的毒杀效果要好于黑皮油松鲜针叶提取物复配木醋液(体积比为1∶9)的5倍蒸馏水稀释液,第5天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黑皮油松 索氏提取 松木屑木醋液 榆紫叶甲
下载PDF
干旱荒漠地区沙地樟子松育苗试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荔克让 孙宏义 张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8-101,共4页
春季低温低湿、大风频繁 ,夏季干旱高温 ,土壤颗粒粗 ,持水力低是干旱荒漠地区沙地樟子松育苗的主要制约性因素。只要抓好土壤改良、春季苗床覆盖、灌水、遮荫、越冬覆盖和施肥施药等措施 ,即可保证沙地樟子松育苗的成功。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沙地樟子松 育苗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天然樟子松种子扩散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妍 卢琦 +1 位作者 程立岩 熊好琴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5期403-410,共8页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母树种子落种时空格局的观测,发现沙地樟子松种子大部分在高峰期集中飞散在母树周边,与母树距离的增加种子数量减少,在距离母树4m左右处,落种密度达到最大,且母树北侧和东侧的落种密度要高于南侧和西侧.此外文章还探讨...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母树种子落种时空格局的观测,发现沙地樟子松种子大部分在高峰期集中飞散在母树周边,与母树距离的增加种子数量减少,在距离母树4m左右处,落种密度达到最大,且母树北侧和东侧的落种密度要高于南侧和西侧.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落种密度和距离与母树本身的关系,如树高和冠幅等,推算出了树高和扩散距离之间的量化关系,计算得出在已知风速的情况下沙地樟子松种子的最大扩散距离公式.最后将沙地樟子松种子更新过程分为母树、种子和幼苗阶段3个阶段和母树的结实与生产、种实扩散、种子萌发和幼树生长4个时期,从环境状况和母树自身特征角度分别探讨了沙地樟子松更新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沙地樟子松种子更新的时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天然更新 沙地樟子松 扩散机制
下载PDF
樟子松愈伤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文泉 闫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41,共5页
以樟子松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樟子松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1.5 mg/L 2,4-D+0.5 mg/L 6-BA,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2 mg/L IA... 以樟子松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樟子松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并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1.5 mg/L 2,4-D+0.5 mg/L 6-BA,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0.2 mg/L IAA+1.5 mg/L 6-BA,樟子松不定芽伸长生长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1/2MS+0.1%活性炭,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1/4MS+0.5 mg/L NAA+0.2 mg/L I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樟子松组培苗菌根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文泉 罗国涛 邓洁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52-155,共4页
樟子松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获得樟子松菌根化组培幼苗,以樟子松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愈伤途径获得樟子松组培幼苗,接种厚环乳牛肝菌与点柄乳牛肝菌两种不同的菌种,进行菌根合成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厚环乳牛肝菌后樟... 樟子松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获得樟子松菌根化组培幼苗,以樟子松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愈伤途径获得樟子松组培幼苗,接种厚环乳牛肝菌与点柄乳牛肝菌两种不同的菌种,进行菌根合成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厚环乳牛肝菌后樟子松组培苗各项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试验结果将为樟子松组培苗菌根化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厚环乳牛肝菌 点柄乳牛肝菌 组培苗 菌根化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樟子松松塔多酚的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荣 栾淑莹 +1 位作者 方妍 王振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7869-7872,7921,共5页
[目的]优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纯化工艺,提高松多酚利用率。[方法]以吸附解析率为衡量指标,确定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的最佳树脂;以多酚回收率和纯度为衡量指标,单因素试验研究纯化过程中各因素对纯化效果的影响,并且利用响应面优化樟子松松... [目的]优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纯化工艺,提高松多酚利用率。[方法]以吸附解析率为衡量指标,确定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的最佳树脂;以多酚回收率和纯度为衡量指标,单因素试验研究纯化过程中各因素对纯化效果的影响,并且利用响应面优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的纯化工艺。[结果]樟子松松塔多酚的初步纯化最适条件为上样液浓度0.2 mg/ml,上样液体积2.10 ml,样液pH 7,径高比1∶25.8,洗脱乙醇浓度57.75%。在此工艺参数下,樟子松松塔多酚的回收率可达68.78%。[结论]经D4020大孔树脂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纯度由21.6%升至59.4%,说明D4020大孔树脂适宜用于初步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松塔 多酚 纯化 大孔树脂 响应面
下载PDF
外生菌对植物光合日变化的通径分析——以樟子松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慧慧 毕银丽 +2 位作者 王志刚 赵新伟 庄超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3期1-3,8,共4页
[目的]揭示樟子松光合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通过研究4年树龄的樟子松光合日变化特征,设置接种彩色豆马勃菌[Pisolithus tinctorius(Pers.)Coker&Couch](接菌组)和不接菌(对照组)2种处理,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 [目的]揭示樟子松光合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通过研究4年树龄的樟子松光合日变化特征,设置接种彩色豆马勃菌[Pisolithus tinctorius(Pers.)Coker&Couch](接菌组)和不接菌(对照组)2种处理,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樟子松08∶00—18∶00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参数,研究其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和接菌组的Pn日变化绘制的都是"双峰"曲线。对照组的Pn是0.89~6.67μmol/(m^2·s),接菌组的Pn是0.51~10.90μmol/(m^2·s),最小值均出现在18∶00,最大值均出现在09∶00。接菌组Pn的日均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影响Pn的环境因子存在共线关系。得到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程,对照组:Pn=-120.96+63.083Cond-0.157Ta+8.06Ls+0.001PAR-0.05Ca+1.644RH(R^2=82.9,F=161 279.83);接菌组:Pn=5 910.823+92.104Cond-11.807Ta+12.622Ls-0.006PAR(R^2=0.92.7,F=2 045.23)。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对照组环境因子对Pn的通径系数(直接作用)的顺序是Cond>Ta>Ls>PAR>Ca>RH,间接通径系数(间接作用)的顺序是RH>PAR>Ta>Ca>Ls>Cond;接菌组环境因子对Pn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是Cond>Ls>PAR>Ta;间接通径系数顺序是Ls>PAR>Cond>Ta。接菌组RH、Ca不是限制因子。[结论]试验结果为不同处理下影响Pn的主导因素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光合日变化 彩色豆马勃茵 多元线性回归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红皮云杉和樟子松林下土、枯枝落叶对小叶丁香及东北连翘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庆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4期13301-13302,共2页
[目的]探讨松科植物红皮云杉和樟子松对小叶丁香及东北连翘的化感作用。[方法]以小叶丁香、东北连翘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樟子松和红皮云杉纯林下土、枯枝落叶等处理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红皮云杉、樟子松的林下土和枯枝落... [目的]探讨松科植物红皮云杉和樟子松对小叶丁香及东北连翘的化感作用。[方法]以小叶丁香、东北连翘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樟子松和红皮云杉纯林下土、枯枝落叶等处理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红皮云杉、樟子松的林下土和枯枝落叶对小叶丁香和东北连翘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有促进提高的作用;对根、枝中的可溶性糖的含量有促进提高的作用;对于小叶丁香根枝中的淀粉含量有促进提高作用;对于东北连翘根中的淀粉含量有促进提高作用,对枝中的淀粉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结论]红皮云杉和樟子松对小叶丁香及东北连翘有一定的化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云杉 樟子松 小叶丁香 东北连翘 生理特性 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林与天然更新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德仁 牟宁 +1 位作者 张健 张秀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43-46,共4页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冬季降雪影响更新等可能的关键因子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樟子松 分布 自然更新 限制因素
下载PDF
樟子松林地土壤容重、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光宇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32-33,共2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龄的樟子松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由幼龄林到近熟林,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不同土层中,幼龄林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最低,中龄林含量最高。
关键词 樟子松 土壤容重 速效养分
下载PDF
除草醚在樟子松沙地育苗中的应用
15
作者 吴锈钢 蒙淑敏 苗艳光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1年第z1期47-53,共2页
除草醚用于樟子松沙地育苗的芽前除草是完全有效的 ,最佳施药量为 1 .1 g/m2 ,为人工除草费用的1 4.6%。喷施法药剂着药均匀 ,为最佳施用方法 ,剂量为 1 .1~ 2 .3 g/m2 时 ,除草率可达 99.2 3 %。
关键词 除草醚 樟子松育苗
下载PDF
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的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宏 东昌山 +2 位作者 杨玉林 张丽杰 王强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7-189,194,共4页
为提高樟子松林分质量,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结果表明:在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4~15 a,胸径达到8 cm左右时,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保持良好林分结构,缩短培育周... 为提高樟子松林分质量,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初始期及强度。结果表明:在林木出现竞争影响生长时,一般在14~15 a,胸径达到8 cm左右时,进行间伐,能起到调整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保持良好林分结构,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生产力的目的。间伐强度采伐株数16%~25%,每公顷保留株数1 350~1 500株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人工林 抚育间伐 间伐强度
下载PDF
不同干旱环境对赤松、樟子松、彰武松生理的影响
17
作者 安宇宁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5期5-8,共4页
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 选择赤松、樟子松、彰武松3年生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植物体在极端干旱环境内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正常状态下叶比导率(LSC)表现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木质部导水率损失百分数(PLC)为赤松>彰武松>樟子松;边材导水率为赤松>樟子松>彰武松,叶片水势日间平均樟子松最高,赤松清晨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彰武松最高,3树种性状各有高低。(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3树种叶片水势和枝条导水性均呈下降趋势;木材栓塞程度和丙二醛含量呈增加趋势,3树种的PLC均值在轻度胁迫时达到20%,中度胁迫时达到32%!40%,重度胁迫时达到52%!65%,重度干旱胁迫已经对枝条的脆弱性产生了影响,但仍然较自然干旱下的重度胁迫所造成的导水率损失(80%)要小,PLC增加顺序为樟子松>彰武松>赤松;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中变化并不明显,但中度和重度时有明显增加,增至20~25 mmol·g-1,增幅顺序为彰武松>赤松>樟子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环境 导水率 水势 丙二醛 赤松 樟子松 彰武松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三种植被下苔藓结皮的土壤理化效应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小泉 刘政鸿 +1 位作者 杨永胜 苑森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0-344,共5页
分析了沙蒿、沙柳、樟子松三种植被下有苔藓结皮、无苔藓结皮(对照)样地0-2,2-5,5-10cm剖面土壤的理化指标,探讨毛乌素沙地苔藓结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植被下苔藓结皮均能够明显提高... 分析了沙蒿、沙柳、樟子松三种植被下有苔藓结皮、无苔藓结皮(对照)样地0-2,2-5,5-10cm剖面土壤的理化指标,探讨毛乌素沙地苔藓结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与植被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植被下苔藓结皮均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稳定性,增加细砂粒(0.02~0.2mm)含量、降低粗砂粒(0.2~2mm)含量。(2)沙柳及沙蒿植被下苔藓结皮均能够显著提高各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全磷含量(P〉0.05),降低全钾、速效磷含量;樟子松下苔藓结皮0-2cm剖面的理化效应同沙柳、沙蒿类似,但2-5,5-10cm剖面内,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氮、全钾、全磷、速效磷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3)荒漠生态恢复过程中,苔藓结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作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改善程度同植被类型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结皮 沙蒿 沙柳 樟子松 土壤粒径分布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催芽措施对樟子松育苗的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立普 邓丽娟 +1 位作者 丁赓 李云飞 《河北林果研究》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以樟子松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25℃温水、0.5%高锰酸钾溶液、ABT3号生根粉25-50mg/kg溶液3种不同催芽措施处理种子,对发芽率、芽苗移植成活率及炼苗成苗率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ABT3号生根粉25-50mg/kg溶液处理樟子松种子的发芽率、种... 以樟子松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25℃温水、0.5%高锰酸钾溶液、ABT3号生根粉25-50mg/kg溶液3种不同催芽措施处理种子,对发芽率、芽苗移植成活率及炼苗成苗率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ABT3号生根粉25-50mg/kg溶液处理樟子松种子的发芽率、种子发芽后的芽苗移植成活率及炼苗成苗率分别为98%、99%、99%,均优于其他2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容器育苗 高锰酸钾 ABT生根粉 温水浸泡
下载PDF
Soil animals and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under sand-fixation plantations in Zhanggutai region,China 被引量:8
20
作者 CHEN Fu-sheng ZENG De-hui +2 位作者 HU Xiao-fei CHEN Guang-sheng YU Zhan-yu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3-77,共5页
The effects of soil animals on soil nitrogen (N) mineralization and its availability were studied by investigating soil animal groups and their amounts of macro-faunas sorted by hand, and middle and microfaunas distin... The effects of soil animals on soil nitrogen (N) mineralization and its availability were studied by investigating soil animal groups and their amounts of macro-faunas sorted by hand, and middle and microfaunas distinguished with Tullgren and Baermann methods under three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 plantations in Zhanggutai sandy land, China. In addition, soil N mineralization rate was also measured with PVC closed-top tube in situ incubation method. The soil animals collected during growing season belonged to 13 orders, 5 groups, 4 phyla, whose average density was 86 249.17 individuals·m^(-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animal species, densities, diversities and evenness among three plantations. Permanent grazing resulted in decrease of soil animal species and diversity. The average ammonification, nitrific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rates were 0.48 g·m^(-2)·a^(-1), 3.68 g·m^(-2)·a^(-1) and 4.16 g·m^(-2)·a^(-1), respectively. The ammonification rate in near-mature fores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middle-age forests, while the order of nitrification and net mineralization rates was: middle-age forest without grazing < middle-age forest with grazing < near-mature forest with grazing (P<0.05). Soil N mineraliza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soil animal amounts, but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diversity. The contribution of soil animals to N mineralization wa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ecosystems due to influences of complex factors including grazing, soil characteristics, the quality and amount of litter on N 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章古台地区 固沙造林 土壤动物 N矿化作用 樟子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