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shekannesis)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丽萍 王孝安 郭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0-846,共7页
物种多样性格局与所选择的尺度密切相关,用加性分配法分析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shekannesis)群落乔木、灌木和草本层在样方、坡位和坡面3种尺度的物种多样性分配关系,结果表明:1)以物种丰富度为指标时,坡面尺度对区域多样性贡献... 物种多样性格局与所选择的尺度密切相关,用加性分配法分析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shekannesis)群落乔木、灌木和草本层在样方、坡位和坡面3种尺度的物种多样性分配关系,结果表明:1)以物种丰富度为指标时,坡面尺度对区域多样性贡献最大,说明在区域范围内坡面是物种组成和维持的关键尺度;而以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为指标时,最大多样性分配在样方内,这是由于这2个指数不仅考虑了物种数,还考虑了样方内多度以及常见种和稀有种的影响和作用;2)以Shannon多样性为指标时,样方间、坡位间和坡面间尺度的β多样性对区域多样性贡献的百分比都大于以Simpson多样性为指标时的百分比,这主要是由稀有种在各尺度间的分布格局所决定的;3)样方间、坡位间和坡面间尺度的β多样性大小顺序各不相同,这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尺度间环境异质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群落 物种多样性 尺度 加性分配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柴松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2
作者 韦兰英 上官周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74,共6页
为揭示柴松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土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松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比根长都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总体上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 为揭示柴松林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土钻法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柴松林细根垂直分布特征和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松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和比根长都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总体上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柴松林地最大细根生物量分布在10~20 cm土层,最大的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分布在0~10 cm土层;最小比根长分布在20~30 cm土层,最小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均分布在60~7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与柴松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细根生物量与>5 mm和<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天然柴松细根分布特征受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细根功能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细根特征 垂直分布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柴松林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凯博 上官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53-2559,共7页
对黄土高原地区子午岭天然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柴松种群结构呈反J分布型,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种群的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降低,种群密度与径级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4个函数(生存... 对黄土高原地区子午岭天然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柴松种群结构呈反J分布型,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种群的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降低,种群密度与径级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4个函数(生存率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危险率函数)估计值说明种群具有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的特点,其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随时间推移,种群中树和大树数量逐渐增多,种群在20 a后开始大量进入成熟阶段。表明柴松在本研究区内生长更新良好,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柴松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而保持种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子午岭林区 径级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基于花粉粒扫描电镜特征的柴松分类地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志红 解庆 李周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5,共5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松属6个树种的花粉形态,运用数据统计和图片分析的方法对花粉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松属6个树种的花粉大小变动范围为48.22~55.05μm,均属于两气囊松型花粉;花粉体近极面与气囊过渡明显,形成帽沿;萌发沟位于... 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了松属6个树种的花粉形态,运用数据统计和图片分析的方法对花粉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松属6个树种的花粉大小变动范围为48.22~55.05μm,均属于两气囊松型花粉;花粉体近极面与气囊过渡明显,形成帽沿;萌发沟位于花粉体远极面两气囊之间,呈现沟痕的形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柴松应被归为油松变种的范畴。根据花粉体表面纹饰和疣状颗粒的分布情况,松属6个树种进化演替规律是油松、黑皮油松、扫帚油松、柴松→马尾松→巴山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松属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柴松针叶束水培生根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敏 宋西德 +1 位作者 周锋利 张永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0-62,74,共4页
为了探讨生长调节剂和营养液对柴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2年生柴松当年生枝为材料,研究针叶束生根的最适合条件。结果表明:生根最适的生长调节剂浓度为NAA(萘乙酸)80 mg.L-1处理24 h;适宜的营养液配方为70 mg.L-1硼酸+... 为了探讨生长调节剂和营养液对柴松针叶束生根的影响。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2年生柴松当年生枝为材料,研究针叶束生根的最适合条件。结果表明:生根最适的生长调节剂浓度为NAA(萘乙酸)80 mg.L-1处理24 h;适宜的营养液配方为70 mg.L-1硼酸+50 mg.L-1硝酸铵+30 mg.L-1Vb1+20 mg.L-1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是影响柴松针叶束生根的主导因素,营养液与柴松针叶根系质量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针叶束 水培 不定根
下载PDF
黄土高原天然柴松林群落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政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1486-1490,共5页
通过对陕西富县大麦秸沟地区柴松群落的调查研究,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类型:胡枝子柴松林、水木旬子柴松林、铁扫帚柴松林和狼牙刺柴松林;得出了柴松种群以缓慢增长为特征的年龄结构、有大量幼苗补充但幼树高死... 通过对陕西富县大麦秸沟地区柴松群落的调查研究,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类型:胡枝子柴松林、水木旬子柴松林、铁扫帚柴松林和狼牙刺柴松林;得出了柴松种群以缓慢增长为特征的年龄结构、有大量幼苗补充但幼树高死亡率的更新特点以及幼龄林即发生邻接效应的自疏规律,并预测了该林分趋于稳定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群落学 黄土高原 年龄结构
下载PDF
柴松不定芽伸长生长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维秀 宋西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93,共3页
以柴松不定芽为外植体,在保证基本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培养基种类、活性炭浓度、蔗糖浓度、转接周期等对不定芽伸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柴松不定芽伸长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不定芽生长健壮,苗... 以柴松不定芽为外植体,在保证基本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培养基种类、活性炭浓度、蔗糖浓度、转接周期等对不定芽伸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柴松不定芽伸长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不定芽生长健壮,苗高均值达到最大,为1.86 cm;活性炭浓度为0.1%时,有利于丛生芽苗的伸长生长,苗高均值达到1.48 cm;当蔗糖浓度为2.0%时,苗高均值最大,为1.28 cm;当培养周期为20 d时,有效地改善了芽苗枯死现象,培养周期延长至40 d时,芽苗枯死率明显升高。柴松不定芽生长与伸长的适宜培养基1/2MS+0.1 mg·L^(-1)AC+2.0mg·L^(-1)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组织培养 不定芽 培养基 转接周期
下载PDF
基于RAPD分子标记与表型标记的柴松分类地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解庆 刘志红 +2 位作者 李周岐 原忠林 王忠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与表型标记的方法对柴松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7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7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7.73%。同时对2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RAPD试验结果和形态统计的结果分别采用U... 采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与表型标记的方法对柴松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7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17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7.73%。同时对2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RAPD试验结果和形态统计的结果分别采用UPGMA法聚类分析,聚类的结果类似,认为柴松尚未达到油松变种或近缘种一级的分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 RAPD 表形标记 分类地位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柴松种群生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峰 张文辉 薛瑶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7-75,共9页
【目的】探索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种群的基本生殖特性,为柴松种群的持续发展和合理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柴松分布范围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生境(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 【目的】探索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种群的基本生殖特性,为柴松种群的持续发展和合理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柴松分布范围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生境(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柴松生长发育较好的地段设置12块样地,分析不同生境下柴松种群的生殖年龄(Ar)、球果在树冠上的分布格局、结实和产种数量、生殖力表以及环境因子。【结果】(1)柴松种群的最小生殖年龄(Armin)、最大生殖年龄(Armax)、平均生殖年龄(A-r)和周限生殖年龄(Apc)值分别为18,130,48和112年,不同生境条件下柴松种群的生殖年龄差异较大,其中Armin和A-r值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Armax和Apc值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2)不同生境中的柴松种群均具有结实能力,阴坡种群的单株球果数和种子数均较高,各种群球果主要分布在树冠上部及东、北方向。(3)生殖力表显示,随着年龄的变化,生殖力存在低→高→低的趋势,阴坡和半阴坡柴松种群的生殖旺盛期为50~90年,半阳坡为30~50年;并且阴坡柴松种群具有较强的生殖能力,是柴松种群的最适生存环境。(4)主成分分析表明,人为干扰(0.984)和土壤水分含量(-0.974)是影响柴松种群生殖的最主要因子。【结论】柴松林经营管理要以就地保护为主,并应根据种群所在区域的生境条件进行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松种群 生殖特性 生殖年龄 种子与球果 生殖力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柴松群落空间结构 被引量:9
10
作者 郝江勃 王孝安 +2 位作者 郭华 王世雄 范炜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9-2383,共5页
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的树种组成为柴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其他树种=7∶2∶1,林分密度为3064... 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该林分的树种组成为柴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其他树种=7∶2∶1,林分密度为3064株.hm-2,柴松种群优势度明显。2)柴松林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33,处于弱度混交到中度混交过渡时期,种间隔离程度较小。3)柴松林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7,整个林分呈团状分布。4)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为0.52,平均树高大小比为0.53,林木大小比数的分布较为均匀。胸径大小比和树高大小比在反映林木生长优势方面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柴松 空间结构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