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in Shanxi Province
1
作者 Lanying FAN Jianguo CHANG +1 位作者 Yaqin CUI Tuohuan SU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8年第3期5-9,14,共6页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was studied in Shanxi Province,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forest was predi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 The dynamic variation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was studied in Shanxi Province,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artificial forest was predi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regional forest st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stratification and harvesting method with the relative growth model. Cumulative method and Thornthwaite Memorial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actual 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the forest. The productivity of P. tabulaeformis fores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and started decrease with the mature period. The actual productivity of P. tabulaeformis forest was 4. 462 t/( ha·year);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rees was 72. 17% of the total productivity,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total biomass increased but productivity decreased at late near-mature fores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erb layer was 21. 16% in the young forest stage,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On the contrary,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hrub layer increased gradually,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he grassland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herb layer,so as the key period of structural management; the averag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forest was 8. 422 t/( ha·year),and the potential space of P. tabulaeformis was at least 32% in Shanxi Province. In conclusion,the potential space of productivity of P. tabulaeformis was at least 32%,and the primary limiting factor of P. tabulaeformis forest productivity in Shanxi Province was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tabuliformis Individual tree biomass mode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Potential productivity
下载PDF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2 位作者 于海群 吕瑞恒 李瑞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4-1275,共12页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树种对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已有所涉及,但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往往割裂了林木种群的生长规律与其林下植被间的相互作用,以林龄为尺度探讨林...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树种对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已有所涉及,但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往往割裂了林木种群的生长规律与其林下植被间的相互作用,以林龄为尺度探讨林下植被发育的差异必然掩盖了林分种群对林下植被作用的异质性。采用时序研究法,按照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高速生期、径速生期、材积慢生期和材积速生期等不同发育时期,探讨林下植被组成、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高速生期阶段油松与林下植被竞争最为激烈,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多样性、生物量、元素积累量均最低。因此,高速生期阶段应及时对油松采取较大强度的抚育间伐以缓和油松种群与林下植被剧烈竞争的关系。径速生阶段林下植被与油松竞争最为缓和,草本层Gleason、Shannon-Wiener、Pielow指数由高生长阶段的7.817、2.222和0.769剧增到19.978、3.470和0.907,灌木层、草本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元素积累量也均达到最大。径速生阶段对油松林分的管理可相对粗放一些。进入材积阶段,油松与林下植被的关系日趋紧张。材积慢生阶段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由径速生期的2262.61、461.92kg/hm2分别下降至1549.85、220.84kg/hm2,而灌木层Gleason、Shannon-Wiener指数均达到峰值。相对于材积慢生期,材积速生期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元素积累量进一步下降,而生物量略有上升,材积速生期阶段应对油松林分适度间伐或主伐。可见,林下植被可作为人工纯林乔木生长规律的指示剂,根据林下植被发育状况选择林分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生长规律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海涵 唐明 +2 位作者 陈辉 杜小刚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463-5470,共8页
利用BIOLOG代谢指纹方法分析了陕南商南和陕北安塞不同生态条件下油松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安塞油松和商南油松菌根根际微生物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较易利用,商南油松菌根根际微生物总体上代谢碳源的种类和活性远大于安塞... 利用BIOLOG代谢指纹方法分析了陕南商南和陕北安塞不同生态条件下油松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安塞油松和商南油松菌根根际微生物对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较易利用,商南油松菌根根际微生物总体上代谢碳源的种类和活性远大于安塞油松,而且对同类碳源的代谢商南油松的AWCD比安塞油松均高出2倍多。安塞油松菌根根际微生物以氨基酸类代谢群为优势类群,商南油松以糖类代谢群为优势类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PCA)指标均表明商南油松和安塞油松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明显不同,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为糖类,其次是羧酸类和氨基酸类。商南油松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极显著高于安塞油松(P<0.01),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安塞油松(P<0.05),Shann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达极显著性差异(P<0.01),商南油松和安塞油松菌根侵染率差异不显著,但菌根生物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生物量与丰富度指数、AWCD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hannon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但是与菌根侵染率相关性不显著。在商南温暖潮湿丘陵区油松菌根根际微生物活性、群落大小和多样性高于安塞油松,在安塞黄土高原干旱区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强于商南油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菌根根际 外生菌根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Bio-productivity of 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on west Kerqin sandy land
4
作者 郑景明 任恒德 孟康敏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The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Mongolian scotch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of west Kerqin sandy land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average standard trees, the biomass, netprimary pro... The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of Mongolian scotch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of west Kerqin sandy land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average standard trees, the biomass, netprimary production and their distributions of trunk, bark, branch, leaf and root of 16-year-old stand were analyzed.The regressive equation for the estimation of each organ biomass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djmensional analysis.Preferable equation with higher precision was select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biomass of theforest community was 62.023 t/hm2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was 5.045 V(hm2. a).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community of plantation possesses high bio-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SYLVESTRIS L.var. MONGOLICA biomass Net primary production Kerqin SANDY land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3 位作者 徐扬 郭蓓 张可栋 赵双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5,共6页
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低山,对造林密度为3 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40.1%、51.3%、65.7%3个间伐强度及对照共4个处理.3年后,通过比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变化,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的... 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低山,对造林密度为3 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40.1%、51.3%、65.7%3个间伐强度及对照共4个处理.3年后,通过比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变化,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可提高物种在科、属分布上的均匀性;②间伐改变了林下植物的生活型谱;③与对照相比,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地面芽植物所占比重上升,强度间伐下降,而高位芽植物却呈相反的趋势;④间伐强度不同,油松林下植被的优势种各异;⑤间伐可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种效应以中度间伐最为明显;⑥林下植物生物量与间伐强度呈正比.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是实现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8年生初植密度3 130株/hm2的油松幼林选择51.3%左右的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间伐 林下植被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秦岭松栎林带生物量及其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49
6
作者 刘广全 土小宁 +2 位作者 赵士洞 孙升辉 G.Gravenhorst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6,共9页
秦岭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 (包括 0~ 60cm土层 )营养元素总贮量达 2 9 2 50 0~ 390 1 739t·hm-2 ,其大小为锐齿栎林 >华山松 >油松林 ,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 93 1 0 %~ 99 39% ,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 0 ... 秦岭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 (包括 0~ 60cm土层 )营养元素总贮量达 2 9 2 50 0~ 390 1 739t·hm-2 ,其大小为锐齿栎林 >华山松 >油松林 ,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 93 1 0 %~ 99 39% ,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 0 57%~ 3 0 0 %和 0 1 0 %~ 1 99% ;3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木材蓄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1 2 0 4 83t·hm-2 、1 2 9 384m3·hm-2 和 1 2 2 6 9kg·hm-2 ,锐齿栎林 >油松林 >华山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1 553t·hm-2 和 53 1kg·hm-2 ,锐齿栎林最大 ,华山松林最小。林下凋落物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1 7 4 75t·hm-2 和 50 2 5kg·hm-2 ,3林分凋落物现存量、营养元素含量及其积累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和平均归还率分别为 334 4、1 4 7 2和 2 64 3,1 95 5、66 9和 84 1 ,1 38 8、80 4和 1 80 2kg·hm-2 和 0 585、0 4 54和 0 31 8,3林分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归还量和存留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锐齿栎林干和皮中Ca和Mg含量远远高于油松林和华山松林的 ,锐齿栎林多代连作势必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 ,特别是Ca和Mg ,会破坏土壤原有离子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锐齿栎林 油松林 华山松林 生物量 营养元素生物循环 分布
下载PDF
辽河源不同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特征 被引量:25
7
作者 赵金龙 王泺鑫 +4 位作者 韩海荣 康峰峰 宋小帅 于晓文 赵伟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026-7037,共12页
油松是中国暖温带区域主要的森林植被,精确计算油松天然林生物量及准确表征空间分布特征对其在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进行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在一个年龄序... 油松是中国暖温带区域主要的森林植被,精确计算油松天然林生物量及准确表征空间分布特征对其在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进行油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及空间分配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准确估算河北省平泉县辽河源自然保护区4个龄组油松天然次生林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并揭示生物量在空间的分配特征。在每种林分内,林下植被层(灌木和草本)和凋落物层生物量通过样地调查和全挖取样的方法计算。基于胸径(DBH)和树高(H)的异速生长方程则用于计算乔木层生物量。结果表明:(1)林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成熟林(397.793 t/hm2)>近熟林(242.188 t/hm2)>中龄林(203.801 t/hm2)>幼龄林(132.894 t/hm2);(2)乔木层生物量成熟林(373.128 t/hm2)>近熟林(224.991 t/hm2)>中龄林(187.750 t/hm2)>幼龄林(119.169 t/hm2)。地上部分各组分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幼龄林和近熟林为:干>根>枝>叶>干皮>球果,而中龄林和成熟林则是干>根>枝>干皮>叶>球果。干生物量对于各龄组乔木层生物量来说是最大的贡献者,所占比例表现为:中龄林(66.25%)>近熟林(64.38%)>成熟林(62.09%)>幼龄林(38.41%),而贡献较小的球果则是成熟林(1.02%)>幼龄林(0.88%)>近熟林(0.72%)>中龄林(0.53%)。根系总生物量在18.315 t/hm2(中龄林)—44.849 t/hm2(成熟林)之间,其组分生物量大小整体上表现为:根桩>粗根>大根>细根>小细根;(3)灌木层生物量成熟林(0.861 t/hm2)>近熟林(0.790 t/hm2)>中龄林(0.559 t/hm2)>幼龄林(0.401 t/hm2),各组分生物量大小为根>茎>叶;(4)草本层生物量幼龄林(3.058 t/hm2)>近熟林(2.017 t/hm2)>中龄林(1.220 t/hm2)>成熟林(1.181 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均大于地上部分;(5)凋落物层生物量成熟林(22.623 t/hm2)>近熟林(14.390 t/hm2)>中龄林(14.272 t/hm2)>幼龄林(10.265 t/hm2),各层生物量大小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全分解层。(6)在各层次生物量的比较中,4个龄组均表现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其中,幼龄林乔木层生物量占89.67%、中龄林占92.13%、近熟林占92.90%,成熟林占9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天然次生林 生物量 龄组 空间分配
下载PDF
林分密度对人工油松林下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侯磊 张硕新 +2 位作者 陈云明 曹扬 王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2,共7页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宜川县铁龙湾林场3种林分密度人工油松林对林下的植物组成、植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双子叶植物科的数目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子叶植物在中密度林分下最少,在小、大密度林分下数...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宜川县铁龙湾林场3种林分密度人工油松林对林下的植物组成、植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双子叶植物科的数目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子叶植物在中密度林分下最少,在小、大密度林分下数量基本一致。在小、中、大密度林分下的优势种分别是豆科和蔷薇科、菊科、忍冬科。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各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只有草本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在中密度和大密度林分下比较接近。林下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林分密度下灌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的分配呈现出不同,草本层的地下生物量均大于地上生物量,但地下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为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油松林 林分密度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模拟N沉降对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草本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化山 汪金松 +4 位作者 刘星 王娜 赵博 张春雨 赵秀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10-3721,共12页
由于人类活动氮沉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进而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氮的输入,从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功能。为揭示氮沉降增加对油松林草本群落的影响,于2009年7月在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设计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 kg N... 由于人类活动氮沉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进而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氮的输入,从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组成和功能。为揭示氮沉降增加对油松林草本群落的影响,于2009年7月在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和天然林,设计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 kg N hm-2a-1),低氮(LN,50 kg N hm-2a-1),中氮(MN,100 kg N hm-2a-1)和高氮(HN,150 kg N hm-2a-1),研究草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生物量以及草本元素含量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N沉降未能显著影响人工林草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P>0.05),而中氮、高氮显著降低了天然林草本群落的生物多样性(P<0.05);从Jaccard指数和Sorensen指数分析得出人工林不同氮水平之间草本群落差异性较小,而天然林不同氮水平之间草本群落差异性较大。模拟N沉降没有显著改变人工林草本群落生物量(P>0.05),而高氮明显促进天然林草本群落生物量的增加(P<0.05)。与对照相比,模拟N沉降提高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羊胡子苔草叶根中的全N含量(P<0.05),而降低了全Mg的含量(P<0.05),并且根部元素含量变化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较为一致。施氮提高了N/K、N/Ca、N/Mg(P<0.05)的比值。说明油松林下草本群落对氮沉降的响应因林分土壤N饱和程度以及林地利用历史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其中天然林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沉降 草本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元素含量 油松
下载PDF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异龄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 被引量:102
10
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3 位作者 苏兵强 林德喜 刘春华 蒋宗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463-2473,共11页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储、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应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上述6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储、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应用分层平均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上述6种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6个混交林的林木总生物量分别为216.41、260.06、221.92、221.65、246.13t/hm^2及201.04t/hm^2,而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为204.37t/hm^2;其中地上部分占81.4%~83.7%,林分之间差异较小。在混交林中,处于主林层的马尾松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比例为73.5%~85.4%。在各林分生物量组成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占总生物量的56.4%~64.8%,其它组分所占的比例依次为根(16.3%~18.6%)〉枝(9.O%~16.9%)〉皮(4.9%~7.3%)〉叶(1.1%~4.3%)。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混交林中0~9m高度的生物量分配比例(67.1%)明显大于马尾松纯林(53.7%);混交林中,在2~3m高度就出现了枝、叶的分布,而马尾松纯林中则出现在13~14m。混交林中,阔叶树根系的生物量主要集中于0~40cm土层,占根系总生物量的74%~99%,60cm以下土层则根系分布很少,而马尾松的根系则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0~20cm)和60cm以下土层,分别占总生物量的26%和49%。各混交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为10.60~15.25t/(hm^2·a),而马尾松纯林的生产力仅7.34t/(hm^2·a)。林分净初级生产力(NPP)与光合器官/地上部分生物量比(X1)、细根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比(X2)存在显著的非线形关系:NPP=5.5745+1.1985 X1+2.6479X2^2。在所研究的林分中,细根(d〈2mm)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平均比例为0.2%,但细根生产力占林分净生产力的平均比达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阔叶树 混交林 生物量 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中国油松林生产力格局与模拟 被引量:105
11
作者 罗天祥 李文华 赵士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7-261,共5页
基于全国380块样地资料,从宏观上阐明了油松林生物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建立了联系叶面积指数分布规律和地植物学知识的生产力水热相关模型与地理分布模型.在油松正常分布范围内(年均气温2~14℃,年降水量400/300~70... 基于全国380块样地资料,从宏观上阐明了油松林生物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建立了联系叶面积指数分布规律和地植物学知识的生产力水热相关模型与地理分布模型.在油松正常分布范围内(年均气温2~14℃,年降水量400/300~700/900mm),林分叶面积指数随年均气温的变化呈指数递减的函数关系,这是油松林适应水分协迫环境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 生产力 分布格局
下载PDF
鼎湖山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70
12
作者 莫江明 彭少麟 +2 位作者 Sandra Brown 孔国辉 方运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为干扰 )样地的比较 ,在 10 a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1990~ 1995年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而直接从处... 通过处理 (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 )和保护 (无任何人为干扰 )样地的比较 ,在 10 a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1990~ 1995年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而直接从处理样地取走的有机质总量为 2 1.2 1t/hm2 。 1990~ 2 0 0 0年 ,保护样地林下层生物量以 34%~ 5 3%的年增长速率从 2 .2 3t/hm2 逐年提高 ,至 1995年达到高峰 (11.10 t/hm2 ) ,之后因与乔木层马尾松生长竞争原因而下降至 9.4 4 t/hm2 ;地表凋落物主要来源于林下层植物且地表凋落物量变化与林下层生物量变化相类似。在整个试验过程 ,尽管保护样地和处理样地乔木层马尾松个体总数均随时间而减少 ,但它们的总生物量则随时间而增加且其增加的速率随时间和样地不同而异。 1990~ 1995年 ,保护样地总生物量增加了 38.3% (从 81.2 t/hm2增至 112 .3t/hm2 ) ,较处理样地 (收获林下层和凋落物 )总生物量增加的百分比高 4 .7个百分点 (33.6 % ,从 98.8t/hm2增至 132 .0 t/hm2 )。然而 ,1995~ 2 0 0 0年 ,保护样地总生物量增加的百分比为 2 9.1% (从 112 .3t/hm2 增至 14 5 .0 t/hm2 ) ,较处理样地 (1995~ 2 0 0 0年也停止人为干扰 )增加的百分比却低 3.2个百分点 (32 .3% ,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生物量生产 马尾松 退化 恢复 鼎湖山
下载PDF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区3种林型土壤氮素的比较 被引量:19
13
作者 黄容 潘开文 +1 位作者 王进闯 李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0-1216,共7页
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区辐射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与邻近灌丛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氮素和氮循环过程相关酶的特征,包括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脲酶、硝酸盐... 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区辐射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与邻近灌丛0-20cm、20-40cm、40-60cm土层土壤氮素和氮循环过程相关酶的特征,包括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脲酶、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辐射松林和油松林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氮比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油松林土壤无机氮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辐射松林土壤,而辐射松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是3种林型土壤中最高的,灌丛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此外,有机碳、全氮含量、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同时,各土层间蛋白酶活性差异较小。因此,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素转化有一定影响,而从目前的土壤氮素状况来看,油松林土壤中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素高于辐射松林和灌丛;辐射松林土壤微生物固持的氮素含量最高。区域3种植被类型土壤氮素状况还受到半干旱气候因素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土壤酶 微生物量氮 辐射松 油松
下载PDF
土壤水分和氮素的交互作用对油松幼苗光合和生长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文霞 赵志江 +1 位作者 郑娇 李俊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8,共12页
【目的】了解土壤水分亏缺和氮沉降对油松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造林和再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年生油松幼苗,按照嵌套设计,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W1、W2、W3、W4)和4个施氮水平(N1、N2、N3、N4),调查土壤水分和施氮的... 【目的】了解土壤水分亏缺和氮沉降对油松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造林和再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年生油松幼苗,按照嵌套设计,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W1、W2、W3、W4)和4个施氮水平(N1、N2、N3、N4),调查土壤水分和施氮的交互作用对油松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W3和W4),施氮能够显著促进油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但在水分亏缺条件下(W1和W2)却会加剧缺水,对幼苗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施氮能够提高油松幼苗的光合能力,但在水分亏缺状态下却会降低幼苗的光合能力,这与光系统Ⅱ的实际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变化规律一致;W3N2处理对提高油松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光合作用能力最有利。【结论】在我国中部和东北部湿润地区,氮沉降对油松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是有利的,而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氮沉降却是有害的,因此,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生态恢复或水土保持工程时应该谨慎选择树种,尽量不再使用油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叶片生理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生长 生物量
下载PDF
中国油松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82
15
作者 吴刚 冯宗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15-422,共8页
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用植物生态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油松林群落的特征,按不同气候分区探讨了油松林群落的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及其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比较分析了不同气候区油松林年干物质累积速率(NP/B)。结果表明:3... 本文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用植物生态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油松林群落的特征,按不同气候分区探讨了油松林群落的生物量,年净生产量及其在不同层次上的分布,比较分析了不同气候区油松林年干物质累积速率(NP/B)。结果表明:30a左右生的已郁闭的油松林群落生物量为暖温带东部湿润区(C)(151.13t/hm ̄2)>亚热带湿润区(D)(145.593t/hm ̄2)>暖温带南部湿润半湿润区(B)(113.937t/hm ̄2)>暖温带北部半湿润区(A)(73.86t/hm ̄2);年净生产量为C区(16.91t/hm ̄2.a)>B区(11.4t/hm ̄2.3)>D区(11.34t/hm ̄2·a)>A区(4.17t/hm ̄2·3);NP/B值为>C区(0.12)>B区(0.10)>D区(0.078)>A区(0.06)。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C区(117.39t/hm ̄2)>B区(104.44t/hm ̄2)>D区(93.98t/hm ̄2)>A区(71.77t/hm ̄2);年净生产量C区(11.93t/hm ̄2·a)>B区(8.62t/hm ̄2·a)>D区(5.01t/hm ̄2·a)>A区(4.17t/hm ̄2·a);NP/B值为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油松 群落
下载PDF
坡位对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孙巧玉 刘勇 +3 位作者 李国雷 张硕 许飞 王巍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105,129,共5页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对北方地区人工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平泉县34年生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坡位的林木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研究坡位... 油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分配格局对北方地区人工林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平泉县34年生油松人工林为调查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坡位的林木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研究坡位对土壤养分分配及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胸径和树高均随坡位由上到下的变化而增加;就单株乔木各器官而言,不同坡位林木枝、干的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而叶的生物量则是随着坡位由上而下逐渐减小;油松人工林分的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分别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92.2%~95.1%,3.5%~6.3%,1.2%~1.5%;各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上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生物量 坡位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林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游伟斌 梁芳 +3 位作者 贾忠奎 张田田 陈雪 马履一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03-206,共4页
研究了抚育间伐对30a生油松人工林的影响,以林木分级为基础,以弱度、中度、强度和对照4种间伐强度对油松林进行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对其生长以及碳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度间伐有益于油松林分生长和碳储量提高... 研究了抚育间伐对30a生油松人工林的影响,以林木分级为基础,以弱度、中度、强度和对照4种间伐强度对油松林进行间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处理对其生长以及碳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度间伐有益于油松林分生长和碳储量提高,该研究为人工林抚育间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生物量 油松 生产力 碳储量
下载PDF
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与林分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白静 田有亮 +1 位作者 韩照日格图 郭连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7,共5页
在内蒙古大青山区应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30a生油松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并对相似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平均单株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林木总生物量均... 在内蒙古大青山区应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30a生油松人工林的地上生物量,并对相似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平均单株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林木总生物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前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且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可由方程y=ax^b来描述;后者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密度达到一定值(阳坡为3000株/hm、阴坡为4000株/hm时)生物量增长缓慢甚至不变,可由方程y=a+bln(x)来描述。2)乔木层生物量是林分总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坡乔木层所占比例为76.06%-88.20%,阴坡乔木层所占比例为83.19%-93.75%。3)叶面积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阳坡的叶面积指数大于阴坡,且密度愈大两者相差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人工林 地上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林分密度
下载PDF
小陇山油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 被引量:27
19
作者 程堂仁 冯菁 +2 位作者 马钦彦 冯仲科 张宋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7-322,共6页
以甘肃小陇山的油松林分为对象,应用图形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林分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小陇山油松林分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D-2-H... 以甘肃小陇山的油松林分为对象,应用图形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林分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结果表明,小陇山油松林分各组分生物量(W)与林分活立木蓄积量(V)、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D-2-Hρ)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采用代数和法,建立了W=a+bV、W=a+b(D-2-Hρ)2种形式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相容性线性模型,以95%的可靠性估计,2种形式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5%以上。理论上证明了W=a+bV这种建立在林分水平上的生物量线性估计模型可直接推广应用到区域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线性模型 生物量 乔木层 油松 小陇山 代数和法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三种针叶林初级净生产力年际变化及其气象因子响应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云霓 熊伟 +5 位作者 王彦辉 于澎涛 曹恭祥 郭浩 徐丽宏 左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4002-4010,共9页
利用年轮生态学方法和生物量经验方程,在宁夏六盘山研究了华山松天然林及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等3种针叶林的年初级净生产力(NPP)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3种针叶林生物量的年际变化均符合逻辑斯蒂方程,林分的现存生物量(t/... 利用年轮生态学方法和生物量经验方程,在宁夏六盘山研究了华山松天然林及华北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等3种针叶林的年初级净生产力(NPP)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3种针叶林生物量的年际变化均符合逻辑斯蒂方程,林分的现存生物量(t/hm2)为华北落叶松林最大(141.96),华山松林(130.99)次之,油松林最小(123.29)。3种针叶林NPP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和种间差异,林分的NPP(t.hm-.2a-1)为华北落叶松林(6.72)>油松林(5.76)>华山松林(2.66);NPP年际变化在华山松林呈现"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减小"的趋势,而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为快速上升的趋势。3种针叶林的NPP随年降水量的变化行为不同,华山松林极轻微地增大,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均是先增加后降低;然而在极端干旱年份或极端湿润年份,3种针叶林的NPP都趋向于相同的较低值,其原因可能分别是水分胁迫和低温胁迫。气象因子对林分NPP的影响具明显的"滞后效应"和种间差异。华山松林NPP与上年11月和当年9、11月的降水量显著负相关;油松林NPP与上年9月及当年4月的降水量显著相关;上年和当年9月的降水量均与华北落叶松林NPP显著正相关。上年6月的温度和当年3与6月的月均温及月均最高温能显著影响3种针叶林的NPP,但存在种间差异,其中华山松林NPP与当年与上年生长季各月的温度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而油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则多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华北落叶松 油松 年轮宽度 NPP 气象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