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Ion Implantation on in Vitro Pollen Germination and Cellular Organization of Pollen Tube in Pinus thunbergii Parl. (Japanese Black Pine)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3 位作者 杨鹭生 代西梅 秦广雍 霍裕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18-623,共6页
Low-energy ion implantation, as a new technology to produce mutation in plant breed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griculture in China. But so far there is a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sponsi... Low-energy ion implantation, as a new technology to produce mutation in plant breeding,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griculture in China. But so far there is a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its biological effects at the cellular level. Here we report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a nitrogen ion beams of 30 keV on the pollen grains of Pinus thunbergii Parl. In general, ion implantation inhibited pollen germination. The dose-response curve presented a particular saddle-like pattern. Ion implantation also changed the dimension of the elongated tubes and significantly induced tip swelling. Confocal microscopy indicated that the pollen tube tips in P. thunbergii contained an enriched network of microtubules. Ion implantation led to the disruption of microtubules especially in swollen tips. Treatment with colchicine demonstrated that tip swelling was caused by the disruption of microtubules in the tip, indicating a unique role for microtubules in maintaining the tip integrality of the pollen tube in conif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on implantation induce the disruption of microtubule organization in pollen and pollen tubes and subsequently caus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the pollen tubes. This study may provide a clu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w-energy ion beams and pollen tube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implantation ion beam pollen tube CYTOSKELETON MICROTUBULES pinus thunbergii parl
下载PDF
Ion Implantation Hampers Pollen Tube Growth and Disrupts Actin Cytoskeleton Organization in Pollen Tubes of Pinus thunbergii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国平 黄群策 +1 位作者 杨鹭生 秦广雍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91-393,共3页
Pollen grains of Pinus thunbergii Parl. (Japanese black pine) were implanted with 30 keV nitrogen ion beams and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ion implantation on pollen tube growth in vitro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actin c... Pollen grains of Pinus thunbergii Parl. (Japanese black pine) were implanted with 30 keV nitrogen ion beams and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ion implantation on pollen tube growth in vitro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 in the pollen tube cell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after fluorescence labeling. Treatment with ion implantation significantly blocked pollen tube growth. Confocal microscopy showed that ion implantation disrupted actin filament cytoskeleton organization in the pollen tub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a distin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hibition of pollen tube growth and the disrup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 organization, indicating that an intact actin cytoskeleton is essential for continuous pollen tube elongation in Pinus thunbergii. Although the detailed mechanism for the ion-implantation-induced bioeffect still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the present study assumes that the cytoskeleton system in pollen grains may provide a key target in response to ion beam implantation and is involved in mediating certain subsequent cytological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 implantation pollen tube CYTOSKELETON actin filament pinus thunbergii parl
下载PDF
防止黑松外植体及其愈伤组织褐变的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蓉 赵博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5-77,共3页
防止黑松外植体及其愈伤组织褐变的研究表明 ,取黑松的成熟胚做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成功率比新梢要高 ;暗培养能显著减轻褐变的发生 ;培养基中附加抗氧化剂Vc和吸附剂活性炭均不能有效抑制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褐变。选择适宜的培养基类... 防止黑松外植体及其愈伤组织褐变的研究表明 ,取黑松的成熟胚做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成功率比新梢要高 ;暗培养能显著减轻褐变的发生 ;培养基中附加抗氧化剂Vc和吸附剂活性炭均不能有效抑制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褐变。选择适宜的培养基类型 ( 1 /2MS)、配合适当的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 ,能有效地防止愈伤组织的褐变 ,提高增殖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褐变 防止
下载PDF
沿海黑松防护林低产、低质、低效成因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16
4
作者 许景伟 王卫东 +2 位作者 王月海 康智 尹若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6-98,共3页
在对山东省沿海黑松防护林进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 ,系统地阐明了导致黑松防护林大面积低产、低质、低效的原因 ,依据其立地条件和生长状况 ,划分了低效林类型 ,确定了其量化指标 ,总结提出了黑松低效林更新改造的主要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沿海地区 黑松 防护林 产量 质量 成因 立地条件 量化指标
下载PDF
沿海沙质岸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更新方式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景伟 王卫东 +3 位作者 乔勇进 王月海 董治良 丁守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共3页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 ,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 (或块状 )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 ,立地条件...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类型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试验结果 ,认为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以及带状 (或块状 )更新造林等方式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在基干林带前沿 ,立地条件较差 ,防护要求较高 ,宜采用林冠下更新、隔行更新和留伐桩更新等方式。在基干林带后沿 ,立地条件较好 ,防护要求相对较低的防护林 ,宜采用带状更新 ,更新带宽以 30m左右为宜 ,最大不能超过 6 0m。对于林下天然更新效果较好的成、过熟林带 ,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沙质岸基 干林带 黑松防护林 更新方式
下载PDF
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林间试验 被引量:46
6
作者 赵博光 吴如其 李小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在筛选到天然化合物—苦豆碱具有对松材线虫极强的杀线活性[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用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多次林间试验,发现苦豆碱制剂具内吸性,能成功地控制松树中松材线虫的繁殖,使病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在筛选到天然化合物—苦豆碱具有对松材线虫极强的杀线活性[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用苦豆碱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多次林间试验,发现苦豆碱制剂具内吸性,能成功地控制松树中松材线虫的繁殖,使病松树得以康复。在林间试验证实苦豆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碱 松材线虫 黑松 林间试验
下载PDF
松材线虫侵染的黑松钻蛀性害虫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武海卫 朱文成 +3 位作者 康智 亓玉昆 迟宗钦 季延平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6期6-10,共5页
为给暖温带沿海地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黑松Pinus thunbergii病死木的清理提供依据,对越年枯死和当年枯死黑松上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2015-2017年连续3 a诱集监测林间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松材线虫侵... 为给暖温带沿海地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侵染黑松Pinus thunbergii病死木的清理提供依据,对越年枯死和当年枯死黑松上钻蛀性害虫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2015-2017年连续3 a诱集监测林间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松材线虫侵染黑松病死木主要钻蛀性害虫有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和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越年枯死黑松伐桩及以下部分没有钻蛀性害虫侵入;在地上部分,褐梗天牛主要分布在2 m段以下,纵坑切梢小蠹在垂直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当年枯死黑松伐桩和树干均有钻蛀性害虫分布,伐桩内主要为褐梗天牛和纵坑切梢小蠹,松墨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中部。松墨天牛成虫在烟台地区始见期为5月中下旬,盛期为7月中旬;褐梗天牛在林间羽化始期为5月上中旬,6-8月种群密度较高。因此,当年枯死黑松罹病木需在翌年4月底前清理完毕,并对伐桩除害处理;越年枯死黑松罹病木的伐桩作剥皮处理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松墨天牛 黑松 垂直分布 钻蛀性害虫
下载PDF
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黑松光谱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跃 吕全 +3 位作者 赵相涛 何邦令 刘会香 张星耀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1期12-16,共5页
利用光谱学进行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是近年来植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方法,研究了野外健康黑松不同发病阶段黑松松针的反射光谱特征曲线,分析了多个光谱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绿光波段(500~... 利用光谱学进行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是近年来植物病害监测预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不同浓度松材线虫的方法,研究了野外健康黑松不同发病阶段黑松松针的反射光谱特征曲线,分析了多个光谱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绿光波段(500~560 nm)和近红外波段(750~900 nm)反射光谱曲线对松树发病程度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红边(680~780 nm)位置蓝移、绿峰(510~580 nm)反射高度及红谷(640~700 nm)吸收深度降低、红边斜率减小等光谱特征参数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松树的感病情况。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与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黑松 光谱分析 光谱特征参数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松松塔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梁洁 孙正伊 +1 位作者 朱小勇 梁臣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0-51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黑松松塔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提取黑松松塔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和分析两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黑松松塔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和水蒸气蒸馏(SD)提取黑松松塔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和分析两挥发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3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0.78%;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16%;结论采用两种方法提取黑松松塔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且SFE法的提取率低于SD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松塔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黑松感染线虫后树干中萜类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刚 粟子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0-54,共15页
研究了黑松感染线虫后,树干中萜类成分的变化,分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进行考察。感染线虫后,树干乙醚抽出物的含量增加;树脂酸成分中,机酸的含量增加而长叶松酸与左旋海松酸的含量降低。机酸与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含量的差值... 研究了黑松感染线虫后,树干中萜类成分的变化,分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进行考察。感染线虫后,树干乙醚抽出物的含量增加;树脂酸成分中,机酸的含量增加而长叶松酸与左旋海松酸的含量降低。机酸与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含量的差值可作为判断感病与否的指标:正为感病,负为未感病。此法在中后期可靠性较高。同时亦发现感染线虫后长叶烯的相对含量降低,一些芳基化合物的含量增加。此外,在感病的中、后期乙醚抽出物的酸性明显增加,酸碱指示剂可作为检测感病与否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萜类化合物 树脂酸 黑松
下载PDF
黑松-美味牛肝菌菌根辅助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霞 李茜茜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5-319,共5页
为筛选并鉴定黑松和美味牛肝菌菌根生长的辅助细菌(MHB),进一步探明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及其互作对黑松生长的作用,通过分离黑松-美味牛肝菌根际细菌、检测其胞外代谢产物对美味牛肝菌(Be)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筛选出MHB潜力菌株。以MHB... 为筛选并鉴定黑松和美味牛肝菌菌根生长的辅助细菌(MHB),进一步探明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及其互作对黑松生长的作用,通过分离黑松-美味牛肝菌根际细菌、检测其胞外代谢产物对美味牛肝菌(Be)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筛选出MHB潜力菌株。以MHB潜力菌株对松苗的苗高、地径、茎根比、根侵染率的影响,筛选出菌根辅助细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16S r DNA序列鉴定细菌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H12代谢产物可以显著促进Be菌丝生长,双接种Be+H12的黑松苗,苗高提高23.5%,地径提高50.5%,根侵染率提高了472.9%,茎根比下降37.9%。经鉴定,确定菌株H12为蜂房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lvei)。蜂房类芽孢杆菌对菌根的促生作用明显,可进一步开发为菌塘微生物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美味牛肝菌 菌根辅助细菌 蜂房类芽孢杆菌
下载PDF
南京地区黑松与马尾松的自然杂交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天华 徐进 +2 位作者 赖焕林 王章荣 汪企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6-12,共7页
研究了南京地区黑松和马尾松间所产生的自然杂种。杂种可分三类:偏马尾松型、双亲中间及偏黑松类型,其中中间类型占多数。并从枝叶形态特征(包括幼苗和成年);针叶比较解剖;球果种子性状;年生长节律;高、径生长;材积生长;木材... 研究了南京地区黑松和马尾松间所产生的自然杂种。杂种可分三类:偏马尾松型、双亲中间及偏黑松类型,其中中间类型占多数。并从枝叶形态特征(包括幼苗和成年);针叶比较解剖;球果种子性状;年生长节律;高、径生长;材积生长;木材容重;抗松材线虫以及核型等方面进行了自然杂种和双亲比较,证明该自然杂种具明显杂种优势,对该自然杂种的利用前景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马尾松 自然杂交
下载PDF
水蒸气法提取黑松松针挥发油及组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岳金方 朱立 +1 位作者 贾爽 应浩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8年第11期37-40,共4页
以黑松松针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分离和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主要为β-蒎烯(28.49%)、α-蒎烯(13.55%)、氧化石竹烯(7.79%)、双戊烯(4.30%)、1-石竹烯(3.77%)、莰烯(1.36%)、α-石竹烯(1.1... 以黑松松针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分离和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主要为β-蒎烯(28.49%)、α-蒎烯(13.55%)、氧化石竹烯(7.79%)、双戊烯(4.30%)、1-石竹烯(3.77%)、莰烯(1.36%)、α-石竹烯(1.16%)、长叶烯(0.86%)等烯烃类物质,其次还有α-松油醇(3.40%)、叶醇(1.44%)、4-萜烯醇(0.49%)等醇类物质,另外还检测出一些芳香烃化合物,如醛、酮、酚以及酸类物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黑松、马尾松及其杂种的核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天华 徐进 +1 位作者 赖焕林 汪企明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4年第1期9-14,共6页
分析了黑松、马尾松及其杂种的核型。其核型公式:黑松为K(2n)=24-20m(6_(SAT)))+4sm;杂种为K(2n)=24=23m+1sm;马尾松为K(2n)=24-24m(4_(SAT))。相对长度和臂比方差... 分析了黑松、马尾松及其杂种的核型。其核型公式:黑松为K(2n)=24-20m(6_(SAT)))+4sm;杂种为K(2n)=24=23m+1sm;马尾松为K(2n)=24-24m(4_(SAT))。相对长度和臂比方差分析表明,两亲本和杂种差异显著。杂种在相对长度、全组染色体总长、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臂比平均值以及染色体类型上均处于双亲之间。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天然杂种提供必要的细胞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马尾松 杂种 染色体
下载PDF
一种利用黑松枝条筛选杀松材线虫剂的生测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博光 王建斌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共4页
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黑松枝条进行化合物对松材线虫作用的生测方法。通过研究枝条的接种线虫数量、含水量以及灭菌处理后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生测条件,并对几种生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松材线虫 生测 黑松
下载PDF
海岸抗风植物黑松对净风和风沙流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瑞莲 逄金强 宋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33-2044,共12页
利用野外便携式风洞仪对盆栽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幼株在不同风速(6、9、12、15、18 m/s)、不同风沙流强度(0、1.00、28.30、63.28、111.82、172.93 g cm^(-1) min^(-1))、不同时间(10、20、30、40、50 min)进行了净风和风沙流吹... 利用野外便携式风洞仪对盆栽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幼株在不同风速(6、9、12、15、18 m/s)、不同风沙流强度(0、1.00、28.30、63.28、111.82、172.93 g cm^(-1) min^(-1))、不同时间(10、20、30、40、50 min)进行了净风和风沙流吹袭,通过测定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力等变化规律以揭示黑松抗风沙流生长的生理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净风吹袭下,随着风速提高至15 m/s,黑松叶片RWC相对稳定,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小幅增加且较低,而脯氨酸含量下降17.5%。同时叶片SOD、CAT、POD活力也小幅增加。在风沙流吹袭下,随着风沙流风速提高至15 m/s,黑松在短时低风速吹袭时叶片RWC就开始下降(4.4%),叶片平均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分别较对照增加61.3%、25.6%,脯氨酸含量增加8.9%,叶片SOD、 CAT、POD活力分别较对照增加21.5%、30.4%、13.9%。同风速吹袭下,风沙流处理组叶片抗逆生理指标均高于净风处理。如15 m/s风速下,风沙流处理组叶片平均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净风处理组高4.7%、36.6%、22.1%, SOD和CAT活力较净风处理组高21.5%、36.5%。在高风速(18 m/s)净风和风沙流吹袭中,随着风吹时间延长(50 min),叶片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SOD、CAT、POD活力均下降。研究表明,风吹袭中黑松叶片较高抗脱水力与其抗风性相关。风沙流引发的叶片失水可能是黑松抗逆生理变化的诱因。风吹袭下叶片失水能快速促使脯氨酸的积累和维持可溶性糖含量,以维护细胞中水分平衡。同时,叶片失水又快速激活抗氧化保护酶系统来防御和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膜脂过氧化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使黑松在风沙流吹袭中生存。黑松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在其适应风沙流吹袭中起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固沙 黑松 抗氧化酶系统 渗透调节物 生理机理
下载PDF
海岸黑松和紫穗槐对间歇强净风和风沙流吹袭的生理响应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瑞莲 逄金强 宋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6-208,共13页
以海岸防风固沙优势树种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便携式沙风洞用间歇风吹模拟自然阵风,通过分析间歇强净风(18m/s)和强风沙流(172.93g cm^(-1 )min^(-1))吹袭过程中和风后恢复... 以海岸防风固沙优势树种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inn)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便携式沙风洞用间歇风吹模拟自然阵风,通过分析间歇强净风(18m/s)和强风沙流(172.93g cm^(-1 )min^(-1))吹袭过程中和风后恢复中,两树种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含量、抗氧化酶活力、渗透调节物含量的变化,以探讨其对自然阵风吹袭响应机制及自愈修复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自然状况下,紫穗槐和黑松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近,但抗氧化酶活力及种类和渗透调节物含量及种类上存在差异。紫穗槐叶片丙二醛含量(MDA)、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分别较黑松高93.3%、78.6%、118.8%、6.5倍。而黑松可溶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较紫穗槐高111.5%和28.2%。在间歇净风和风沙流处理中,随着风吹袭次数增多,黑松叶片RWC趋于小幅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及POD、SOD、CAT活力呈小幅波动式变化;紫穗槐叶片RWC大幅下降,伴随着脯氨酸含量,POD、CAT、SOD活力大幅增高和MDA含量下降。在风吹袭中,叶片抗氧化酶活力和渗透调节含量的变化与叶片含水量变化密切相关。在风吹袭处理后的恢复期,黑松叶片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CAT活力下降,但叶片一直维持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力;而紫穗槐伴随叶片RWC回升,而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下降和POD、CAT、SOD活力的增高。研究表明,风吹袭引发叶片水分亏缺成为启动植物对缺水补偿机制的诱导因子(自愈修复)。在风吹袭中增高的渗透调节物通过提高细胞吸水力为自愈修复提供物质基础,而抗氧化酶通过抑制膜脂过氧化、维护膜的完整性和弹性为自愈修复提供生理保护。因此,渗透调节和抗氧化酶通过维护水分平衡和氧自由基代谢平衡而在抗风生长和自愈修复中起重要生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风吹袭 防风固沙 生理机理 黑松 紫穗槐 抗氧化酶系统
下载PDF
松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的分布及化学分类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兹苓 李湘萍 包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5-18,共4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分析了6种双维管束松亚属树种: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Zucc.)、黑松(P.thambergii Parl.)、油松(P.tabulaeformis Carr.)、巴山松(P.henryi Mast.)、黄山松(P.taiwanensis Hayata)、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和2种单维管束松亚属树种:白皮松(P.bungeanaZucc.)及红松(P.koraiensis Sieb.et Zucc.)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这8种松属植物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有相似的分布情况:最主要成分都是亚油酸C<sub>18:2(9,12)</sub>;都同时含有3种Δ<sup>5</sup>的不饱和脂肪酸:C<sub>18:2(5,9)</sub>,C<sub>18:3(5,9,12)</sub>和C<sub>20:3(5,11,14)</sub>。这两个特征可以作为松属(Pinus L.)的化学分类证据。结果还表明同一属内各种间的种子油脂肪酸成分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属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 化学分类学
下载PDF
沙质海岸黑松人工林立地因子数量化表编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景伟 王卫东 +4 位作者 王月海 康智 董治良 田敏华 徐向荣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3期24-25,38,共3页
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方法,对山东省沙质海岸黑松人工林树高生长与立地因子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编制出沙质海岸黑松人工林立地因子数量化得分表,经检验,其精度较高,可应用于生产,为黑松人工林科学规划和合理经营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沙质海岸 黑松 人工林 立地因子 数量化
下载PDF
黑松抗氧化酶系统对海水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海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03-105,共3页
以1 a生黑松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胁迫下的黑松酶促抗氧化保护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结果表明:在海水浓度组,S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32.60%~9.26%,P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524%~209%;在1/2海水浓度下,SOD活性... 以1 a生黑松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胁迫下的黑松酶促抗氧化保护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结果表明:在海水浓度组,S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32.60%~9.26%,P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524%~209%;在1/2海水浓度下,S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28.72%~39.23%,P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92.2%~88.23%;在1/3海水浓度下,S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35.04%~48.33%,P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84.77%~27.50%;在1/4海水浓度下,S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9.09%~91.67%,P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27.15%~299%;在1/5海水浓度下,S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8.71%~67.88%,POD活性比对照组高出-21.14%~185%。黑松幼苗在一定海水浓度范围和胁迫时间内,能通过自身诱导抗氧化酶系统提高适应能力以适应逆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松 海水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