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 caused by rapid correction of pituitrin-induced severe hyponatremia: A case report 被引量:5
1
作者 Liang-Jie Fang Ming-Wei Xu +1 位作者 Jian-Ying Zhou Zhi-Jie P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5期946-953,共8页
BACKGROUND Severe hyponatremia is considered a rare complication of pituitrin,which is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morrhage.However,the management of pituitrin-associated hyponatremia can be challengi... BACKGROUND Severe hyponatremia is considered a rare complication of pituitrin,which is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morrhage.However,the management of pituitrin-associated hyponatremia can be challenging because a rapid correction of hyponatremia may 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resulting in life-threatening neurological injuries.CASE SUMMARY A 20-year-old Chinese man with massive hemoptysis developed symptomatic hyponatremia(116 mmol/L)after therapy by a continuous intravenous drip of pituitrin.To normalize his serum sodium,a hypertonic saline infusion was applied for 3 d,and the pituitrin administration was stopped concurrently.Then,an overly rapid increase in serum sodium level(18 mmol/L in 24 h)was detected after treatment.One day later,the patient experienced a sudden onset of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as well as subsequent dysarthria and dystonia.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in the bilateral symmetric basal ganglia on the T2-weighted images,compatible with a diagnosis of 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The patient received an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high-dose corticosteroids,rehabilitation,and neurotrophic therapy.Finally,his clinical abnormalities were vastly improved,and he was discharged with few residual symptoms.CONCLUSION Physicians should be fully aware that pituitrin can cause profound hyponatremia and its correction must be performed at a controlled rate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uitrin HYPONATREMIA Extrapontine myelinolysis Case report
下载PDF
Curative effect of silybin combined with pituitrin-phentolamine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by acute hemoptysis
2
作者 Shu-Hua Li Li-Jun Zo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第24期37-40,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ilybin combined with pituitrin-phentolamine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by acute hemoptysis.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ilybin combined with pituitrin-phentolamine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by acute hemoptysis. Methods: A total of 78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by acute hemoptysis who were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between December 2013 and April 2017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9) and silybin group (n=39) by random number tabl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ituitrin-phentolamine hemostasis therapy, silybin group received pituitrin-phentolamine combined with silybin therapy, both were treated for 1 week. The differences in peripheral blood liver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index levels as well as serum oxidative stress index cont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Results: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peripheral blood liver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index levels as well as serum oxidative stress index cont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peripheral blood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LT, AST, ALP and STB contents of silybi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eripheral blood coagulation indexes PT, APTT and TT level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hereas Fib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erum oxidative stress indexes AOPPs and LHP conten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whereas GSH-Px and T-AOC cont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ituitrin-phentolamine combined with silybi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liver function, optimize the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reduce the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by acute hemopt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ute HEMOPTYSIS SILYBIN pituitrin PHENTOLAMINE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3
作者 李冠珠 杨亚婷 +2 位作者 邓金和 邵兰 曾朝坤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3期208-215,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WanFang Date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 目的系统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WanFang Date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7篇文献,共计10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RR=2.02,95%CI(1.74,2.34),P<0.01],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MD=-8.91,95%CI(-11.13,-6.69),P<0.01],增加了24 h存活率[RR=2.43,95%CI(1.86,3.18),P<0.01]及出院存活率[RR=2.41,95%CI(1.83,3.18),P<0.01],降低了终止复苏率[RR=0.39,95%CI(0.22,0.68),P=0.001],增加了复苏后6 h尿量[MD=130,95%CI(113.68,146.32),P<0.01];但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及心电图ST-T下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治疗时,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缩短复苏时间,提高患者24 h及出院存活率,增加复苏后6 h尿量,改善器官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垂体后叶素 肾上腺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张春 李素花 施晓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妇产科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中注射缩宫素,观察...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0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妇产科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中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术前(T_(0))、注射后15 min(T_(1))、注射后1 h(T_(2))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整体分析:两组收缩压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T_(1)时收缩压高于T_(0)时,T_(2)时低于T_(1)时(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T_(1)时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舒张压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两组心率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T_(1)时心率高于T_(0)时,T_(2)时低于T_(1)时(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T_(1)时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_(2)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层 垂体后叶素 缩宫素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谢润平 王吉圣 叶家茂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扬州市中医院ICU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的补液、抗感染等...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扬州市中医院ICU收治的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在常规的补液、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统计两组治疗后第6、24、48及72 h血乳酸和尿量变化情况,统计两组6 h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28 d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6、24、48及72 h血乳酸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24、48及72 h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6 h内液体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能改善患者的血乳酸及尿量,提高6 h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并且降低28 d死亡率,安全性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垂体后叶素 感染性休克 尿量 乳酸
下载PDF
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6
作者 侯铭芝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用于肺结核咯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仁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抽签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垂...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联合用于肺结核咯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仁怀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抽签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咯血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咯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1 s呼气容积(FEV_(1))和用力肺活量(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独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而言,在该药物基础上联用酚妥拉明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咯血 垂体后叶素 酚妥拉明
下载PDF
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急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陈武生 黄贞林 陈吉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5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急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诊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奥曲肽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止血时间... 目的分析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急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诊的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奥曲肽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1.86±0.44)d、住院时间(4.85±0.67)d、平均出血量(68.23±7.26)ml均优于对照组的(2.75±0.62)d、(8.92±0.96)d、(112.44±9.41)ml(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奥曲肽急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更能在保障急性消化道出血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急诊治疗 急性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卡孕栓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张翠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栓)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68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接受垂... 目的研究卡前列甲酯栓(商品名:卡孕栓)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68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缩宫素的基础上接受垂体后叶素+卡孕栓治疗。对比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术后相关指标,血液相关指标,血压水平,产后出血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及术后1~2 h、2~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923.05±100.83)、(154.67±22.06)、(55.60±6.74)ml,相较于对照组的(1089.54±176.96)、(243.52±37.91)、(101.46±10.32)ml均更少(P<0.05)。观察组的输血量(467.80±42.63)ml同对照组的(544.96±54.71)ml相比显著更少,且宫缩持续时间(2.05±0.19)d、肛门排气恢复时间(29.64±4.53)h、住院时间(5.28±0.45)d、产后恶露持续时间(22.12±3.36)d均比对照组的(2.86±0.33)d、(38.22±6.07)h、(8.75±0.69)d、(30.70±4.59)d更短(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同对照组的(104.25±5.6)g/L、(0.29±0.02)相比,观察组的Hb(114.59±7.23)g/L、HCT(0.36±0.03)均更高(P<0.05)。术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舒张压(85.96±5.08)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134.01±8.29)mm Hg均较对照组的(89.84±6.57)、(137.75±11.85)mm Hg更低(P<0.05)。对照组的产后出血率17.65%较观察组的2.94%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实施卡孕栓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中出血 卡前列甲酯栓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9
作者 苗涛 幸福 +1 位作者 周黎强 陈海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3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 目的研究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还能降低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垂体后叶素 生长抑素
下载PDF
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马国教 龙艳君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62-64,80,共4页
目的探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深圳市龙岗区远东妇产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治疗的5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单双数法分为参考组、探究组,各29例。参考组行缩... 目的探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深圳市龙岗区远东妇产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治疗的5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单双数法分为参考组、探究组,各29例。参考组行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探究组行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凝血功能、不良反应、产后出血量和止血时间。结果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探究组D-二聚体低于参考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参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止血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宫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垂体后叶素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研究
11
作者 郭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研究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选取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2019年12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垂体后叶素治疗,... 研究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选取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2019年12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实施垂体后叶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治疗有效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免疫因子水平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情况和免疫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垂体后叶素和生长抑素联合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尤其是在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因子水平改善方面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缩短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生长抑素 联合治疗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蛇毒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和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刘晓东 李秀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0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蛇毒血凝酶、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榆林市靖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n=43... 目的:观察蛇毒血凝酶、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榆林市靖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n=43,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n=43,给予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出血停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凝血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0);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缩短,D-二聚体水平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蛇毒血凝酶、奥美拉唑、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迅速止血、缓解腹痛,改善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蛇毒血凝酶 奥美拉唑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3
作者 王伟娟 冯力民 +2 位作者 刘小春 高婉丽 赵卫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止血方法。方法腹腔镜下对8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有蒂浆膜下肌瘤18例,阔韧带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68例,其中48例于切开浆肌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止血方法。方法腹腔镜下对8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有蒂浆膜下肌瘤18例,阔韧带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68例,其中48例于切开浆肌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20例未用。结果8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量10~350mL,平均(90.00±65.69)mL;手术时间(120.76±42.48)min;术后肛门排气(1.84±0.30)d;术后病率0;无1例子宫肌层血肿形成;术后住院天数(7.94±1.60)d,无严重并发症。用药组出血量明显少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器官的手术方法;垂体后叶素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单针间断缝合能减少术后血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施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兆申 陈国昌 +4 位作者 许国铭 金震东 邹晓平 叶萍 谢苏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施他宁治疗组65例,0.25mg静注后,将3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连续静滴,12h1次;神经垂体素治疗组100例,20U静滴,8~12...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施他宁治疗组65例,0.25mg静注后,将3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连续静滴,12h1次;神经垂体素治疗组100例,20U静滴,8~12h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72h。对两组患者止血率、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施他宁治疗组24h和72h内止血率分别为73.9%和83.1%,神经垂体素组分别为43.0%和52.0%(P<0.01),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3%和37.0%(P<0.01),急诊手术率分别为13.9%和18.0%,死亡率分别为6.2%和18.0%(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4.6%和43.0%(P<0.01)。结论:施他宁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 静脉曲张 出血 并发症 施他宁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3
15
作者 梅松原 刘艳庚 +3 位作者 韩秋丽 孙晓波 崔艳梅 那冠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优缺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68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为垂体后叶素组,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IU+0.9%氯化钠注射液10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优缺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68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为垂体后叶素组,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IU+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36例为缩宫素组,注射缩宫素20 IU+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及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垂体后叶素组及缩宫素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减少[(69.8±18.0)min vs.(82.8±17.6)min,t=-3.008,P=0.004],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68.5±19.6)ml vs.(88.5±25.6)ml,t=-3.583,P=0.000],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11.0±2.6)g/L vs.(12.5±2.9)g/L,t=-2.234,P=0.029]。术中用药后15 min,垂体后叶素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152.0±8.5)mm Hg vs.(146.5±10.2)mm Hg,t=2.398,P=0.019],用药30 min和45 min后,垂体后叶素组与缩宫素组收缩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垂体后叶素 缩宫素
下载PDF
三七皂苷R_1在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丽明 刘若轩 +4 位作者 郭洁文 邓志军 任斌 李阿荣 齐耀群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HPLC-UV法研究三七皂苷R1在正常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体内药动学。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等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垂体后叶素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两组均分为三七皂苷R1高、中、低(200、100、50 mg/kg)剂量组,单... 目的:通过建立HPLC-UV法研究三七皂苷R1在正常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体内药动学。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等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垂体后叶素诱导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两组均分为三七皂苷R1高、中、低(200、100、50 mg/kg)剂量组,单次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以淫羊藿苷为内标,流动相为乙腈-水,经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检测波长203 nm,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变化参数。结果:三七皂苷R1在该方法下线性范围为0.2~125μg/m L,R2=0.9997,以信噪比1∶3计算最低检测限为0.053μg/m L,提取率、日间、日内精密度、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处理要求。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AUC0-t和AUC0-∞显著增加(P〈0.01),消除半衰期显著延长(P〈0.0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三七皂苷R1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模型组大鼠对三七皂苷R1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三七皂苷R1在模型组大鼠体内更能发挥其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R1 心肌缺血 药代动力学 垂体后叶素 HPLC-UV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邓冰湘 谭达全 +3 位作者 张秋雁 王大安 刘新华 张玉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汤可以明显提高血清NO、SOD的含量,显著降低ET、MDA含量(P<0.05,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O、ET含量、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垂体后叶素 心肌缺血 内皮素 一氧化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不同剂量尼卡地平预防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朝文 梅杨 +5 位作者 李有长 赵娜 向波 徐茜 蔡孟 戴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尼卡地平预防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四组:5、10、15μg/kg尼卡地平组(N1、N2、N3组)和...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尼卡地平预防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四组:5、10、15μg/kg尼卡地平组(N1、N2、N3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在子宫肌瘤切除前,经穿刺针于腹腔镜监视下刺入肌瘤瘤体周围肌层,回抽无血后注射垂体后叶素6U和生理盐水混合液10ml。于注射完毕后2min时,N1、N2、N3组分别注射尼卡地平5、10、15μ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术中维持BIS值45~55。记录入室时(T0)、注射垂体后叶素即刻(T1)、注射后1min(T2)、2min(T3)、3min(T4)、5min(T5)、10min(T6)、20min(T7)、30min(T8)的MAP、HR;记录手术时间、子宫肌瘤瘤体数量及出血量。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四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快(P〈0.05),T5~T8时N3组MAP明显降低,C组MAP明显升高;T2~T6时N3组HR明显增快(P〈0.05)。与C组比较,T5~T8时N2、N3组MAP明显降低,T4~T7时N2、N3组HR明显增快(P〈0.05)。与N2组比较,T4~T7时N1组HR明显减慢,T4~T6时N3组HR明显增快(P〈0.05)。四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卡地平可预防垂体后叶素(6U)诱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其适宜剂量为1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通道拮抗剂 垂体后叶素 腹腔镜检查 平滑肌瘤 妇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桃仁-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秋雁 苏剑锋 +2 位作者 周小青 王大安 刘新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桃仁-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抗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 目的观察桃仁-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抗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Pit所致缺血性ST段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明显增加血清SOD的活性,降低MDA、CK和LDH的含量,其中桃仁、红花配比为4∶3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均具有明显对抗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其功效与桃仁-红花的不同配比之间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垂体后叶素 心肌缺血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付晓春 王希 +1 位作者 郑辉 马丽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研究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荭草苷(1,2,4mg/kg)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延长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荭草苷(3,10,30μmol/L)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并能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荭草苷(0.75,1.5,3.0mg/kg)能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变化。结论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效应与剂量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荭草苷 心肌缺氧 心肌缺血 血小板聚集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