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较腹盆腔增强CT、盆腔MRI平扫在正确预测淋巴结状态方面的诊断性能
1
作者 佟滨 张志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腹盆腔增强CT与盆腔MRI平扫的诊断性能对比。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接受腹盆腔增强CT与盆腔MRI平扫,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腹盆腔增强CT与盆腔MRI平扫的诊断性能对比。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接受腹盆腔增强CT与盆腔MRI平扫,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腹盆腔增强CT在卵巢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灵敏度为45.00%,特异度为73.08%;盆腔MRI平扫在卵巢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80.77%;腹盆腔增强CT联合盆腔MRI平扫在卵巢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2.31%。结论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相较于腹盆腔增强CT,盆腔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但两者联合运用取得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盆腔增强ct 盆腔MRI平扫 卵巢癌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早期CT平扫脑实质高密度影鉴别诊断
2
作者 马圆 李沛城 +3 位作者 李青松 史慧娟 刘一之 陈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患者早期(24 h内)CT平扫所示脑实质高密度影(PTIH)为脑实质出血或对比剂外溢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后早期CT平扫显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48 h复查CT平扫结果分为脑实质出血组(n=38,43处)和单纯对比剂渗出组(n=39,47处)。观察早期CT平扫图像上机械取栓术后PTIH直接征象(位置分布、最大CT值、体积、密度混杂征)和间接征象(局部占位效应、脑室内高密度、蛛网膜下腔高密度)。采用t检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表现特征差异。结果脑实质出血组患者比对比剂渗出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占位效应(28/38比9/39,P=0.003)及脑室内高密度(5/38比0/39,P=0.025)。新发PTIH灶90处中43处脑实质出血,47处对比剂渗出。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实质出血组、对比剂渗出组间PTIH体积、密度混杂征判断实质脑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R值分别为2.93、9.24。PTIH体积诊断脑实质出血的最佳界值为9.3 cm^(3)。结论占位效应和脑室内高密度可作为判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间接征象。PTIH体积≥9.3 cm3和密度混杂征可作为诊断新发PTIH为脑实质出血的直接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术 ct平扫 脑出血 对比剂渗出
下载PDF
Signific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in head injury
3
作者 Suryapratap Singh Tomar Anuj Bhargava Nikitha Reddy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1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Background: In view of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vehicle u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becoming the most common and devastating problem especially in young healthy people. It has occupied second place next... Background: In view of the grow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vehicle u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s becoming the most common and devastating problem especially in young healthy people. It has occupied second place next to cancer as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is new era of radiology, computed tomography has become the primary modality of choice in the initial assessment of head injury patients as it is widely available, faster and highly accurate in detecting skull fractures and acut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im: It i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t scanning in the initial treatment planning, follow up and long ter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d injury of varying severity.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of 100 cases of acute head trauma with positive CT scanning referred to Narayana medical college and hospital, Nellore, India between 30th April 2012 to 1st May 2013 [1 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Results: The post traumatic intracranial consequences have been collected, reviewed and analyzed, where in 82% of cases males were involved , and most of the injured people belong to the first three decades of life, the main cause being road traffic accident which is growing in incidence in this 21st century. Most of the cases which were studied showed skull fractur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trauma and in a single case more than one pathology related to cranium has been seen. The most common post traumatic consequences found in the study of adults are contusions, brain edema and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while other sequelae such as subarachnoid hematomas, subdural hematomas and extradural hematomas are encountered less. Diffuse and focal cerebral edema was being the most common pathology following trauma in children. Conclusion: CT scanning is the primary modality of choice in the diagnostic work u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head trauma for identifying the various intracranial consequences following head injury especially within 48 hours which helps in the initial assessment, treatment planning, follow up and long ter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INJURY ct scanning HEMATOMA
下载PDF
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在CT中的应用
4
作者 史佩佩 张磊 +1 位作者 王芬 吴婷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61-66,共6页
目的:分析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在C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Brain Time Stack后处理。比较四组不同部位CT值、标准差(SD)、信... 目的:分析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在CT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Brain Time Stack后处理。比较四组不同部位CT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比较四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分析不同部位CT值、SD、SNR与图像主观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B组的延髓、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明显低于A组;C组的延髓、脑室、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高于A组;D组延髓、额叶灰质、颞肌肌肉CT值明显低于A组,脑室、额叶白质、小脑外侧CT值明显高于A组;C组延髓、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明显高于B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明显高于B组;D组延髓、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CT值明显低于C组;D组脑室CT值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D值明显低于A组;C组延髓、脑室、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D值均明显高于B组;C组额叶灰质SD明显低于B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肌肉SD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NR均明显高于A组;C组、D组延髓、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NR值明显高于B组;C组、D组脑室SNR明显低于B组;D组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颞肌肌肉SNR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髓、脑室、额叶灰质、额叶白质、小脑内侧、小脑外侧及颞肌肌肉SD与主观质量评分呈明显负相关,SNR与主观质量评分间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Brain Time Stack图像融合技术对头部CT扫描检查图像处理,动脉期结合前一期及后一期的图像数据在处理后具有更好的质量和更少的噪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Time Stack 图像融合 头部ct 检查 扫描质量
下载PDF
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分析
5
作者 李文航 王超 伍瑶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0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和对比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行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检查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 目的:分析和对比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行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检查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出上皮性肿瘤32例、间叶性肿瘤1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鼻窦冠状位平扫检查出上皮性肿瘤32例、间叶性肿瘤1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轴位CT平扫检查出上皮性肿瘤26例、间叶性肿瘤1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鼻窦冠状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类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轴位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冠状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T1期、T2期、T3期、T4a期、T4b期等分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轴位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鼻窦轴位CT平扫比较,鼻窦冠状位CT平扫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冠状位 轴位ct平扫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CT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师玉 孟令辉 王禄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增强扫描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37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所有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kapp...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增强扫描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37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所有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kappa系数检验CT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76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149例和恶性病变227例,后者包括ICC者18例和肝细胞癌(HCC)者209例;CT增强扫描检出良性病变151例,恶性病变225例;CT扫描诊断ICC患者21例,均为单发病灶,肝左叶病灶占61.9%,病灶直径为(6.7±1.8)cm,肿块型病灶占57.1%。肿块型动脉期主要为病灶边缘薄层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边缘薄层轻度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强化加强;腔内生长型动脉期主要为肝门附近局部软组织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缓慢持续强化;浸润型动脉期主要为肝内胆管壁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缓慢持续强化;在CT增强扫描检出的22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非ICC者208例,ICC者17例;多期CT增强扫描检出非ICC者204例,ICC者21例,其诊断IC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66,其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7.6%、97.3%、76.2%和99.5%。结论多期CT增强扫描诊断ICC的准确度较高,其扫描特征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ct平扫和增强 特征 诊断
下载PDF
多模式CT检查对急性脑梗死术前侧支循环代偿评估价值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殷婷婷 张海琴 吕品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在评估急性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形成方面的价值及其与预后方面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性脑梗死病人107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8.4岁;体质量57.8~72.0 kg,...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在评估急性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形成方面的价值及其与预后方面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安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性脑梗死病人107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8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8.4岁;体质量57.8~72.0 kg,平均体质量64.7 kg;高血压71例,糖尿病34例,高血脂52例;饮酒史52例,吸烟史40例。根据侧支循环评估结果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57例。所有病人在接受治疗前均行多模式CT检查[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成像(CTA)]。收集病人临床资料,CTP参数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长(MTT)和达峰时长(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CTP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形成方面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存在影响的因素。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CBV[(2.54±0.46)mL/100 g]、CBF[(54.77±5.89)mL/(100 g·min)]相较于侧支循环不良组更高[(1.76±0.38)mL/100 g]、CBF[(51.62±4.80)mL/(100 g·min)](P<0.05),而脑梗死病灶体积[(7.33±1.80)mL]则较侧支循环不良组[(17.40±3.41)mL]更小(P<0.05);10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后,78例预后良好,29例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65±1.78)分]、脑梗死病灶体积[(9.22±2.2)mL]较预后不良组[(12.40±2.41)分、(22.04±4.32)mL]更低,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0.78±1.00)分]、CBV[(2.33±0.51)mL/100 g]、CBF[(55.02±6.21)mL/(100 g·min)]较预后不良组[(9.85±0.93)分、(1.57±0.40)mL/100 g、(47.91±5.50)mL/(100 g·min)]更高(P<0.05);CBV、CBF诊断急性脑梗死病人是否建立良好的侧支循环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68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BV降低(OR=0.539)、CBF降低(OR=0.553)、脑梗死病灶体积增大(OR=2.168)、年龄增大(OR=1.618)、合并心房颤动(OR=1.811)、入院时NIHSS评分上升(OR=1.721)及GCS下降(OR=0.642)是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模式CT检查参数中CBV、CBF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形成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陈利军 李丹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3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分析脑出血患者颅脑CT平... 目的:探讨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3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67)和预后不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分析脑出血患者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与90 d 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出血体积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除卫星征以外的各项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检出率及检出≥2个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90 d mR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漩涡征、黑洞征、海岛征、卫星征及检出≥2个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均与90 d 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漩涡征、海岛征及检出≥2个CT影像学征象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5、0.653、0.662,均对脑出血预后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与脑出血患者90 d mRS评分相关,可用于预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脑ct平扫影像学征象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T平扫及灌注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预后的研究
9
作者 贾玉环 满晓洁 +1 位作者 王磊 王晓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溶栓治疗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溶栓治疗前进行NCCT和灌注成像的AI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分析评价临床危...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溶栓治疗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溶栓治疗前进行NCCT和灌注成像的AIS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分析评价临床危险因素、NCCT和CTP结果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纳入75例患者,其中35例(46.7%)预后良好。多变量分析中,ASPECTS、HDVS、梗死核体积和错配率与功能结果单变量相关,而梗死核休积仍然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多变量模型的ROC下面积(AUC)为0.768(95%CI,0.666-0.870)。结论自动Aspects与参考CTP-Aspects评估基本一致,综合CT评估可能有助于AIS静脉溶栓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ct灌注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下载PDF
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诊断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的效能分析
10
作者 赵梓杨 张玲娟 +2 位作者 王云肖 代福月 董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下颌髁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5.54岁;损伤...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下颌髁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5.54岁;损伤原因,意外摔伤23例,交通事故致伤35例,打击致伤22例。全部患者均完善CT联合三维重建和MRI检查。以术中诊断作为评定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下颌髁突骨折类型、骨骼移位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和MRI检查对髁突头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下骨折和Ⅰ型、Ⅱ型、Ⅲ型骨折及关节腔积液的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MRI对韧带撕裂和髁突表面软组织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81.25%vs 56.25%、78.75%vs 52.50%。均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RI和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对髁突骨折类型、关节腔积液和髁突骨折移位情况的诊断效能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MRI对韧带撕裂和髁突表面软组织损伤的诊断效能优于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结论 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和MRI检查对髁突骨折类型、骨折移位情况和关节腔积液的诊断效能相当,其中MRI对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平扫 三维重建 下颌髁突骨折 骨骼移位类型 软组织损伤 效能分析
下载PDF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的价值
11
作者 沈瑜琳 张辉扬 林水金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索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优势。方法:以疑似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支撑本次研究,开展各项数据分析,截取时间点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筛选70例,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患者... 目的:探索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优势。方法:以疑似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支撑本次研究,开展各项数据分析,截取时间点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筛选70例,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对患者开展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诊断,观察其诊断结果,分析该技术诊断优势与价值。结果:疑似70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病理诊断检出阳性68例,2例阴性,该结果作为金标准,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检出阳性68例,阴性2例,误诊与漏诊情况存在(1例漏诊、1例误诊),计算指标诊断符合、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14%、98.53%、50.00%),相比病理诊断指标无对比性(P>0.05)。诊断结果中,病理诊断检出肿瘤6例(8.82%)、输尿管畸形15例(22.06%)、泌尿系结石28例(41.18%)、尿路狭窄19例(27.94%),检出率100.00%;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诊断检出肿瘤6例(8.82%)、输尿管畸形15例(22.06%)、泌尿系结石28例(41.18%)、尿路狭窄18例(26.47%),检出率98.53%,数值无对比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尿路成像技术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精准地进行病灶观察,减少外界因素对病症产生的影响,提高诊断精准性,有助于患者尽早确诊,对于临床病症诊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平扫 三维尿路成像技术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
下载PDF
CT平扫和MRI检查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检出率评价
12
作者 赵启德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80-82,100,共4页
目的对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效果与检出率。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临沂河东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 目的对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效果与检出率。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临沂河东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实行CT平扫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情况和诊断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9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检出阳性41例、阴性49例,检出率为45.56%。CT平扫共检出阳性29例、阴性61例,检出率为32.22%。MRI检查共检出阳性40例、阴性50例,检出率为44.44%。CT平扫和MRI检查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度(89.80%vs 97.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40,P>0.05)。MRI检查的灵敏度(95.12%)、准确度(96.67%)、阳性预测值(97.50%)、阴性预测值(96.00%)均高于CT平扫(58.54%、75.56%、82.76%、7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3、16.769、4.601、11.034,P均<0.05)。结论与CT平扫相比,MRI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结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t平扫 MRI检查 检出率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唐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新泰市中医医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时剂量不同分成观察组(低剂量CT)和对照组(常规剂量CT),每组50例。...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在新泰市中医医院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时剂量不同分成观察组(低剂量CT)和对照组(常规剂量CT),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良率、图像客观质量、辐射剂量、噪声及体质量指数(BMI)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6.00%,与对照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良率9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颈总动脉平均值(Mean)、基底动脉中心Mean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背景噪声(N)低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图像信噪比(SNR)与基底动脉中心SN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头颈部CTA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有效辐射剂量(E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内动脉虹吸段CT值和BMI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剂量CT扫描技术应用于头颈部CTA检查,与常规剂量相比,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诊断准确率无较大影响,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 低剂量ct扫描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文彬 左稳 +2 位作者 陈竹碧 黄琦 罗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8期50-53,153,共5页
目的探究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在对肺结节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56例患者入院后两周内都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为肺部结节... 目的探究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在对肺结节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56例患者入院后两周内都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为肺部结节性病变。结果 51例患者中良性结节组26例和恶性结节组30例;CT平扫良、恶性肺结节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60s良、恶性肺结节的平均CT值比较,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15s、30s所测的CT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最大CT净增值20~60HU为恶性结节,测得CT三期增强扫描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86.73%、诊断准确性为81.46%。结论 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结节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对良性和恶性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平扫与增强扫描 肺结节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与平扫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买二辉 户平安 +3 位作者 雷霆 徐涛 贾富鑫 丁飞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69-71,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与平扫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肝癌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影像表现特征,比较两中检查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7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者72... 目的旨在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与平扫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8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肝癌在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中的影像表现特征,比较两中检查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78例患者中单发病灶者72例(93.58%),多发患者5例(6.41%),共89个病灶。76例(97.43%)患者CT平扫显示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外观形态多呈现圆形或类圆形影;CT三期扫描结果显示,64例(82.05%)患者动脉期病灶快速增强,以高或等密度,呈点状、结节状或云絮状显著强化,病灶随时间强化持续存在且向中央扩散,其中48例(61.53%)为表现为均匀强化,16例(20.51%)为中强化,12例(15.38%)患者未见未强化,2例(2.56%)为不均匀强化;61例(78.20%)患者门脉期病灶密度迅速降低,低于肝实质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改变,呈现典型的"快进快出"的影像学表现;CT平扫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为83.14%(74/89),三期综合增强扫描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为100%(89/89),CT平扫对肝癌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三期增强综合扫描(P<0.001)。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肝癌的检出率高,可清楚显示肝癌典型的图像特征,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期动态扫描 平扫 肝癌诊断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CT平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临床分级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容蓉 班奕 +1 位作者 周肖滢 王潇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8期18-20,24,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CT平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临床分评定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新生儿病房68例HIE窒息新生儿的临床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新生儿均行TCD和C... 目的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CT平扫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临床分评定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新生儿病房68例HIE窒息新生儿的临床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资料可知所有新生儿均行TCD和CT平扫检查,总结TCD和CT平扫对HIE的诊断符合率,并整理分析不同级别HIE患者超声血流、以及超声、CT平扫检查中相关影像图像特征。结果与轻度HIE组患儿比较,中、重度HIE组患儿其大脑中动脉Vd、Vs、Vm均明显降低,而PI和RI均明显较高;在大脑前动脉中Vs较轻度升高,而Vd、Vm、PI和RI均明显较轻度HIE明显升高(P<0.05);TCD对HIE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CT平扫者(χ~2=5.423,P=0.020);TCD检查中轻度HIE在超过侧脑室三角范围均为弥漫性增强高回声区,较脉络丛低;中度HIE为侧脑室周围不均匀回声,回声强度类似于脉络丛;在重度HIE中,脑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较脉络丛高。CT平扫检查示轻度HIE可在脑叶处见斑片状低密度灶;中度HIE可在脑叶处呈现花瓣状和斑片状病灶,脑部灰、白质分界不清晰,且可合并颅内出血征象;而重度HIE在CT平扫中主要呈现弥漫性低密度灶于脑实质内,脑部灰、白质分界消失,可见反转征和(或)颅内出血,且在脑白质内显现多个密度灶点。结论较CT平扫而言,TCD对HIE的诊断符合率显著提高,且对于新生儿脑血流的动态观察更为清楚,更有利于评估患儿HIE分级和病情程度,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而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ct平扫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平扫对急性少见腹部创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军 赵建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16层螺旋CT平扫对急性腹部创伤少见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990例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在未口服造影剂情况下行16层螺旋CT平扫,分析其CT图像,发现肾上腺、胰腺、空腔脏器和系膜血管等少见损伤,所有病例均经剖腹术或CT随访... 目的:进一步认识16层螺旋CT平扫对急性腹部创伤少见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990例急性腹部创伤患者,在未口服造影剂情况下行16层螺旋CT平扫,分析其CT图像,发现肾上腺、胰腺、空腔脏器和系膜血管等少见损伤,所有病例均经剖腹术或CT随访,把CT初诊结果与手术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观察CT平扫诊断腹部创伤少见脏器损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990例腹部创伤患者中,初诊肾上腺损伤12例,胰腺损伤17例,空腔脏器或系膜损伤26例。与手术及随访结果比较,发现肾上腺的假阳性0例,假阴性0例,诊断敏感性为100%,胰腺损伤的假阳性2例,假阴性3例,诊断敏感性为83.3%;空腔脏器损伤的假阳性7例,假阴性6例,诊断敏感性为76%。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腹部创伤少见脏器损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对空腔脏器及系膜血管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螺旋ct 平扫
下载PDF
MSCTA与CT平扫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9
18
作者 纪昌焕 杨海南 +1 位作者 陈绵荣 张桂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6期71-73,76,共4页
目的比较MSCTA与CT平扫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均行全腹64排螺旋平扫及CTA检查,并对平扫及CTA进行独立阅片分析,计算两种方法血栓... 目的比较MSCTA与CT平扫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肠系膜上动静脉栓塞急诊CT平扫、CTA及三维重建资料,均行全腹64排螺旋平扫及CTA检查,并对平扫及CTA进行独立阅片分析,计算两种方法血栓的显示率,结合MPR图测量血栓最大层面直径及血栓的累及长度。结果 17例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7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MVE)10例。SMAE平扫2例见血栓,敏感度28.6%,CTA均见充盈缺损,敏感度100%,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7.22 P<0.05)。SMVE平扫5例见血栓,敏感度50%;CTA均见充盈缺损,敏感度100%;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4.76 P<0.05)。7例CT平扫及CTA均显示的肠系膜血管血栓病例中,CT平扫显示血栓平均直径为6.8±2.3mm,CTA为9.1±3.8mm,两者均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3.51,P<0.05);CT平扫显示血栓的平均累及长度为24.6±8.9mm,CTA为41.7±15.5mm,两者均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4.84,P<0.05)。结论 MSCTA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有较CT平扫更高的敏感性,CTA能更准确地评价血栓的部位、形态及范围,CTA可作为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首选急诊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栓塞 急腹症 MSctA ct平扫
下载PDF
创伤性脾脏损伤72例CT平扫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莫国友 郑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37-438,共2页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脾脏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CT平扫对 72例脾脏损伤患者进行中上腹部检查 ,层厚 10mm ,层间距 10mm ,部分病例作局部 3~ 5mm薄层扫描。结果 脾脏表面损伤合并腹腔积血 4例 ,脾脏裂伤合并腹腔积血 1例 ,脾... 目的 旨在进一步提高脾脏损伤的CT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CT平扫对 72例脾脏损伤患者进行中上腹部检查 ,层厚 10mm ,层间距 10mm ,部分病例作局部 3~ 5mm薄层扫描。结果 脾脏表面损伤合并腹腔积血 4例 ,脾脏裂伤合并腹腔积血 1例 ,脾内血肿及延迟性脾损伤 4例 ,脾脏挫裂伤 (脾碎裂 )合并腹腔积血 5 0例 ,脾脏包膜下血肿合并腹腔积血 10例 ,脾脏损伤合并肝脏损伤及左膈疝各 1例 ,误诊 1例。结论 腹部CT平扫在诊断早期及延迟性脾脏损伤有其独特优势 ,而腹腔积血则在脾脏损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脾脏损伤 ct 平扫 诊断 合并症 腹腔积血 脾脏挫裂伤 脾脏包膜下血肿
下载PDF
X线平片和CT扫描在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及解剖学改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罗德军 杨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3期464-469,共6页
分析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脊椎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 分析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脊椎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扫描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观察X线平片和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前柱、中柱、后柱)的检出情况、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的显示情况,以及对术后椎弓根未完全到达椎体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CT扫描对中柱骨折、后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对前柱骨折的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比较无差异(P>0.05)。CT扫描对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体移位、椎管狭窄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5);对术后椎弓根未完全到达椎体检出率为88.89%,高于X线平片的77.7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对外伤性脊椎骨折部位检出率及骨折部位解剖学改变的显示均优于X线平片,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外伤性脊椎骨折的首选诊疗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脊椎骨折 X线平片 ct扫描 骨折部位 解剖学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